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2.
3.
4.
5.
6.
杂交水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杂交中稻冈优22、D优95为材料,研究了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机理及本田最栽植密度.结果为:秧苗素质优良、单株带蘖10个以上的超多蘖壮秧实行超稀栽培,单株分蘖多而全田茎蘖数及叶面积发展平缓,从而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减少了无效分蘖,改善了稻田通透条件,稻株个体生长健壮,光合生产率高,干物质积累快而多,尤其是生育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及速度均明显地优于常规栽培,且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率也高,为大穗高产提供了物质条件.所以,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能明显地改善稻田穗、粒结构,比常规栽培增产10%以上,而大穗多粒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而且得出:超多蘖壮秧本田的最佳栽植密度为11.25-15.00万穴/公顷,过稀过密均不利于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发展而增产.且在分蘖力不同的两品种间主要效应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5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对作者提出的“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高产栽培技术”的高产原理及技术进行了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技术不仅能获高产,而且能节省种子、劳力等生产成本,是多熟制地区特别是迟栽田及发挥重穗型品种增产潜力的一条重要的高产途径。“两超”栽培高产的直接原因是颖花数量的增加和籽粒的良好充实。“两超”栽培高素质的“超多蘖壮秧”和本田期健壮的个体生长是其穗足、穗大粒多的前提,而其高质量的群体结构和明显的后期生长优势是其籽粒灌浆结实良好和单穗重提高的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8.
杂交晚稻多蘖壮秧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多蘖壮秧培育是实现杂交晚稻高产群体的基础。从做好通气湿润秧田、种子处理、适播稀播匀播、育秧及肥水管理等方面简要介绍杂交晚稻多蘖壮秧的培育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 多蘖壮秧是杂交晚稻高产的基础。我县农科所多年试验结果表明,多蘖壮秧的秧苗素质好,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分蘖节位低,穗大、粒多,产量高。在相同条件下,插三个蘖的壮秧667m~2产量达413kg,比插一蘖秧增产20.7%。特别是山区丘陵地区推广这项新技术,增产效果极为显著。培育杂交晚稻多蘖壮秧必须认真抓好以下关键措施: 1 选好秧田,施足基肥。杂交晚稻要选择靠近水沆,排灌方便,肥力中等的壤质田做秧田,按6:1或7:1,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正>1、培育多蘖壮秧的作用与标准多蘖壮秧有多方面的优势,裁后秧苗生根快,返青快、分蘖早,有利于高产群体的建立和大穗的形成,抽穗整齐,成熟一致,有利于抗灾避灾夺高产,干物质积累快、后期干物质向穗部运转效率高;壮秧带蘖多,以蘖带苗,可节省种子,降低成本。壮秧的标准是:30~40天秧龄,6~7叶龄,单株平均带蘖2~3个,45~55天秧龄,8~10叶龄,单株平均带蘖3~4个,根系发达,根量大,白根多,茎基部宽偏,绿叶数多。  相似文献   

15.
16.
17.
详细介绍了适宜于陕南地区适龄多蘖壮秧的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不同育秧方式及不同育秧方式下的播种和管理措施,以期为陕南地区水稻秧苗培育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自1975年我国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采用稀播壮秧单本或少本栽植的栽培技术以来,全国不少地方兴起了以常规稻的稀播壮秧为中心的栽培技术研究,其成果多数已在生产上显示出了省种、低消耗,高效益的增产优势。当前,常规稻以稀播壮秧为中心,因时因地而异的耕作、管理等一套栽培新技术正在发展中。  相似文献   

19.
一、超稀播旱育秧1.品种选用选用生育期适当、丰产性好、抗逆能力强、前期耐旱性较好的优良杂交稻品种。2.秧床地准备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管理方便的旱地(最好是菜园地)作秧床地。  相似文献   

20.
《延边农业科技》2004,(1):17-17
本产品是根据北方寒冷稻区水稻旱育苗和简塑盘育苗移栽后的生育初期气温低的特点,研制生产的水稻育苗剂。该水稻育苗剂具有壮秧特点,有效提高水稻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