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绿茶     
正绿茶是中国生产的主要茶类之一,其生产历史悠久,是六大茶类中产量最高、出量最大的茶类。在国内,其生产量占茶叶总产量的70%左右,是消费者最喜爱的茶类,也是饮用最多的茶类。如何制作好绿茶尤其重要。1鲜叶制作绿茶需要的品种一般叶色深绿,以中、小叶为宜;以叶绿素、蛋白质等含量高的为好,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不宜太高,儿茶素/氨基酸比低的品种鲜叶应做绿茶。茶叶色紫,也可以制成类似顾诸紫  相似文献   

2.
夏成鹏 《茶业通报》1994,16(1):24-25
优化茶类结构的经济效益分析夏成鹏(苍南县桥墩茶技站)苍南县茶类原为单一生产炒青。为满足市场的需要和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1992年,在五凤乡普尾、坑口两茶场改为多茶类生产,其中普尾茶场现有投产茶园230亩,其中14亩茶园进行采制碧螺春、龙井、炒青茶组...  相似文献   

3.
西湖公社十月生产队和龙井生产队,入夏以来,热烈开展了友誼的茶叶生产大竞賽,使茶园的肥培管理和采制工作一环扣一环,一浪高一浪地向前发展,共同取得了春夏茶和早秋茶的大丰收,現在他們又在党的八屆八中全会战斗号召鼓舞下,决心鼓足干勁,再接再厉,奋战九、十月,实現四茶亩产超百斤,以茶叶生产繼續巨大跃进的成績向偉大的十周年国庆献礼。  相似文献   

4.
史生南 《茶业通报》1992,14(3):18-19
安徽农垦现有茶园面积5172亩,58座毛茶初制厂,9座茶叶精制加工厂,其中一座为年加工出口茶3000吨的外贸精制加工厂、专业茶业生产队62个,茶区总人口二万余人,职工近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42人,中级职称420多人。农垦茶园集中连片,素有“茶海”之称。生产茶类以绿茶为主,约占总产量的90%,其余为花茶、红茶、乌龙茶和蒸青茶等。近几年来,我省农垦茶叶生产发展较快,单产水平较高,其中33698亩高产茶园,1988年平均亩产于茶171.8公斤,获得了国家农牧渔业部丰收二等奖。  相似文献   

5.
正1前言绿茶是我国也是我省销量和生产量最大的茶类。根据杀青的方式不同,绿茶可分为蒸青绿茶和炒青绿茶两大类;根据干燥的方式不同,绿茶可分为烘青绿茶、炒青绿茶、晒青绿茶三大类;根据外形的不同,绿茶可分为扁形绿茶、芽形绿茶、卷曲形绿茶、针形绿茶、尖削形绿茶、条形绿茶、颗粒形绿茶及特种绿茶等。生产上一般按外形进行绿茶分类,根据  相似文献   

6.
一、我区农业现状和问题我区农业总的来说,生产水平低,生产发展缓慢,不稳定,“靠天吃饭”。1980年人均产粮才439斤,低于全国人均产粮648斤的35.8%,人均产值148元,还有15~17%的生产队经济十分穷困;人均森林面积才有0.55亩,人均食肉16.3斤,低于全省人均18  相似文献   

7.
李荣林 《茶业通报》1993,15(3):42-43
长期以来,祁门茶区(凫峰除外)都是生产单一的红茶,在市场机制的冲击下,这种单一的茶类已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创制名优绿茶已成时势所趋。祁门茶区的茶树品种特性适制红茶,主要是其酚氧化酶活性较高,茶多酶含量较多,所以改制绿茶时在技术细节上应与一般绿茶有所不同。目前,改制的绿茶大部分属高档茶,原料细嫩,所以制作技术上总的特点是“透杀,轻揉,高温快烘”。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奉化县溪口公社兰丰生产队,地处高山,气候较冷,全队78户人家。59年随着各项生产的继续大跃进,茶叶生产获得了特大跃进,全队75亩茶园,共产茶叶25,372斤,其中春茶6200斤,夏茶4000斤,秋茶15,172斤,平均亩产338斤。五亩试验茶园亩产428.5斤。总产比解放  相似文献   

9.
安溪是青茶的原产地。据县的历史档案记载,起源于清初雍正年间(1723~1735年),为全国青茶的始祖。在二百五十多年间,采制技术传播四方,东到台湾省,南到广东省,西到沙县附近各地,北到崇安武夷山及闽北各县。制法精巧为其它茶类所莫及。安溪气候温和,采制季节比各省长,一年四、五次,秋季制秋香,冬季制冬片为全国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是种传统商品,深受人们欢迎。中国绿茶,特别受到西北非人的赏识。从经济效益上看绿茶是换汇率最高的一种茶类。近几年来,由于切细红茶的国际市场价格较低,国际上不少产茶国竭力改制绿茶扩大出口与我国绿茶竞争。如印度在积极仿制中国型绿茶向摩洛哥等地出口,1979年出口摩洛哥就有2万担,到1982年已增加到6万  相似文献   

11.
二、中国茶叶推进外销对策我国茶叶外销历史悠久,独占世界茶叶市场有一百多年。输出数量以百万担计,创历史上茶叶销售最高记录。我国生产的六大茶类,有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五大茶类输出,销路遍及世界各地,享有物美价廉的世界荣誉。红茶市场兴衰转化剧烈,切细红茶独占市场上风,不利于我国工夫红茶的推销。绿茶市场衰而复兴,除固有的外销眉茶、珠茶外,高级名茶亦进入国际市场。青茶如铁观音、  相似文献   

12.
王敏 《茶业通报》2005,27(2):79-79
以茶叶(红茶和绿茶)为原料,采用热水重复浸提法提取茶叶,再经真空浓缩成茶汁浓缩物,并配以白砂糖、明胶、淀粉、糖浆等甜味剂就可生产出茶香浓郁、营养丰富、富有弹性、组织软韧、耐嚼、甜度低的新型软糖———茶香喱糖。1茶汁提取及其浓缩1.1红茶或绿茶原料具有该茶类正常的色、香、味,不得混入异种植物叶,不含非茶类物质,无异味、异臭及霉变。1.2茶汁提取及浓缩1.2.1工艺流程茶叶原料轧碎浸泡过滤浓缩茶汁浓缩物1.2.2操作要点筛选经过检测的红绿茶,应除去混入的异种植物叶、非茶类物质、霉变茶。轧碎将红或绿茶轧碎,以利有效成分渗出,但也…  相似文献   

13.
绿茶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多的茶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绿茶栽培技术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不同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会对绿茶的品质产生重要影响,对常规栽培与设施栽培后绿茶的香气进行比较,有利于改进现有的栽培技术,提高绿茶的香气及品质,以促进我国茶行业的整体发展。对绿茶的常规栽培和设施栽培技术进行了简单的论述,结合栽培技术特征就绿茶香气存在的共性和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金水翠峰”是在吸取我国手工特种名茶采制经验,对鲜叶的采摘和管理到制茶各过程的技术作系统研究之后而制成的新产品。其品质特点:外形圆直,色泽翠绿,峰毫显露,香清味醇,叶底嫩绿,汤色碧绿明亮。特别是色泽和显毫,结合国直的外形,有别于一般茶类。其制法既具名茶特点,又选用部分炒青绿茶初制机具与手工配合,达到  相似文献   

15.
春茶传捷报     
“川紅”的重点产区之一的四川省筠連县,已經于3月20日开始了春茶采制。到了三月底止已采制紅毛茶一万二千多斤。这批茶叶90%以上都达到了一級茶标准,品質比去年大有提高。县委对于茶叶生产十分重視,早在2月中旬就召开了全县的茶叶生产会議。研究了今年的茶叶生产管理和采制技术。会后全县开展了突击除草追催芽肥,80%以上的茶园都进行了这次工作,使茶叶发芽多,肥壯,采摘标准完全按照一芽二叶进行,因而制出的紅茶条线好,色澤油潤,味道醇和。該县紅茶初制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棉花合理施肥的规律,我们在早发,伏旱的1973年和晚发、伏涝的1974年,分别调查了10个亩产皮棉百斤以上的生产队的施肥情况。现将调查结果综合如下。一、要提高棉花产量,必须提高施肥水平。1973年调查的10个生产队,共植棉1274亩,平均亩产皮棉150.4斤,每亩用肥量折纯氮17.9斤。其中亩产皮棉100~180斤的3个生产队,每亩用肥折纯氮12.6斤;亩产皮棉140—160斤的4个队,每亩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炒青绿茶已由传统的手工制法过渡到机械化生产。如何保持炒青绿茶传统的优良品质,克服存在的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创新是当务之急。当前,炒青绿茶品质的常见“病”,主要有:一、烟焦味;二、短秃断碎;三、香气低沉;四、条索松扁;五、不耐冲泡;六、绿茶不绿。这些“病”的形成,涉及较广,本文仅从采制技术上粗浅的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18.
青茶类是继红茶、绿茶之后的一种茶类,早先被作为侨销的一种特种茶类,由于制作技术精湛,变化频繁,要求严格,品质具有高香醇厚,回甘鲜爽,浓而不涩,纯而不淡,人闻人喜爱,人见人喜饮,在日本突出宣传青茶能消肥减瘦的保健饮料,大百货店设有特选品柜,作为高级礼品出售。1981年9月在北京成立的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第一次理事会决定:首批奖金重点用在发展青茶研究。近年来四川、江西、湖南、浙江等省,先后改制或移植青茶制作技术,对改善茶叶品质提高茶叶经济效益起了很大作用。因而,总结各地茶农经验综合现行的各茶类制作技术特点,研究新技术,以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茶园生态工程与茶叶量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业强调高效低耗低成本,高产优质,这也是茶树栽培管理中十分重视的问题。近年来随着茶叶市场的变化,消费者喜爱高、中档的茶叶,促进了生产者对获取优质的鲜叶原料,比获得高产更为关注。一斤高档名茶的价值大约是一般中、上档大宗红、绿茶的10—20倍,是低档茶的30~40倍,而制一公斤高档名茶所需要相同数量的芽叶,如果留养生长到采制红、绿茶原料的一芽二、三叶,其产量也只是名茶原料的10~15倍,生长过程中形成对夹叶而降低重量,以及采制中、低档原料的人工、加工所增加的费用尚未计算在  相似文献   

20.
杭州西湖人民公社十月生产队(梅家坞)以盛产龙井茶闻名国内外。在公社化的第一年就出现了茶满山、猪满栏、茶山季季香,产量季季增的跃进面貌。1959年全队投入生产的700多亩茶园,平均亩产达到320斤,比大跃进的1958年亩产236斤增加了35.12%,总产量230777斤。增加49.7%,还有26亩多的丰产茶园,平均亩产467斤,其中有9.165亩茶园亩产达507斤。另有黄阳山0.928亩试验田,亩产高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