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FLAC3D软件的弹塑性有限差分分析,提出了大型储罐下碎石桩复合地基空间变刚度调平设计方法,可使复合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研究了垫层模量对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及桩体与桩周土间差异沉降的影响。研究表明,随垫层模量的增大,桩土应力比增大,而桩体与桩周土间的差异沉降减小。并揭示了碎石桩复合地基桩与桩间土竖向变形的相对关系:桩顶附近桩的沉降稍小于土的沉降,桩底附近桩的沉降稍大于土的沉降,桩体大部分范围内,桩、土等沉。  相似文献   

2.
针对洞庭湖区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以湖南省茅草街大桥桩基试验为依托,探讨了该类地区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的竖向及水平静载荷试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湖区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承载机理、变形特性等开展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承载力确定方法.最后,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综合分析,指出超长灌注桩的荷载-沉降曲线一般为缓变型,其拐点不明显,且可能出现桩身失稳破坏,其设计计算与传统桩基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应用于建筑物沉降变形数据分析,结合南宁市民生广场沉降观测实例,进行沉降预测结果的分析和检验,充分证实了在建筑物沉降变形分析中应用灰色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是监测建筑物是否安全的重要环节,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建筑物沉降变形的数据分析,结合沉降观测实例,进行沉降预测结果的分析和检验,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建筑物沉降变形分析中采用灰色GM(1,1)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建筑结构的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主要是由于地基土质软弱以及上部建筑结构荷载不均匀等因素造成的,从而引起上部结构的过大变形、开裂、倾斜甚至破坏。如何解决地基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产生的过大变形、裂缝、倾斜甚至倒塌等不利影响是工程建设和地基基础科学面临的重大问题。对建筑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立式圆柱形油罐基础形状和罐底板寿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倪建乐 《油气储运》1994,13(5):48-50
目前国内立式圆柱形油罐基础顶形状均匀为正圆锥形,即罐基础中心高,四周低,目的是当罐基础沉降稳定后仍能保持这个形状,便于排除油罐底面上的积水。通过对罐基础发生沉降后罐底板实际形状的分析研究,认为中心高,四周低的形状在基础沉降稳定后将不能保持,基础发生沉降时,罐底板的面积大于油罐基础的表面积,且底板在罐壁板和边缘板的约束下,底板外部板的环向拉伸变形很小,使罐底板不得不因基础沉降而发生凹凸变形,变种凹凸  相似文献   

7.
含蜡原油在储罐内长时间储存会形成罐底沉积物,在管道输送过程中罐底沉积物的沉降会导致管道输量降低,严重时甚至会堵塞管道。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和室内环道试验探究了罐底沉积物在输送过程中的沉降及冲刷运移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悬浮在低流速油流中的罐底沉积物,由于油流携带能力较弱导致罐底沉积物易在管道底部堆积。室内环道冲刷试验结果表明,油流对沉降在管道底部的罐底沉积物的冲刷剥离在于油流冲刷应力与罐底沉积物抗剪切强度之间的相互制衡作用。进而基于室内试验结果建立了临界冲刷应力与沉积物抗剪切强度之间的计算关系式,该关系式预测结果得到了现场冲刷作业结果的验证,具有在原油管道罐底沉积物处理技术领域推广运用的价值。(图11,表3,参20)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某地铁明挖车站的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深基坑支护变形沉降的数值计算模型,对比实际工程检测结果发现数值计算结果吻合度高,在此基础上,改变桩径与桩间距、桩长、支撑水平间距、支撑竖向间距等关键支护参数,分析支护参数对围护结构变形与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提出优化支护方案。研究表明:依托工程理想围护结构桩为直径0.8 m间距1.1 m的钻孔灌注桩,桩长为23 m?25 m,支撑水平间距为4 m,并且应合理布置支撑竖向间距。  相似文献   

9.
祝龙林  梁冰 《油气储运》2005,24(9):59-61
为防止15×104m3双盘浮顶油罐罐底壁板变形和焊接构件发生脆性破裂,制定了罐底圈壁板消除应力的热处理方案.介绍了底圈壁板消除应力热处理工艺,提出了弧形板的退火、测温点布置和热处理温度控制等项技术措施.热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防止残余应力的回弹,避免壁板变形.  相似文献   

10.
在水闸地基整体稳定性研究中,选择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进行计算。采用大变形问题的UpdatedLagrangian描述方法,基于土体失稳过程是弹塑性大变形的问题,建立了土体稳定分析的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模型,提出了坐标更新和非线性方程组线性化的方法,推导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疏桩基础变形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疏桩基础是近年来开始的对桩基设计理论的新探索。它以控制建筑物的沉降量和补偿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足来确定桩的补偿量,因此它的变形性状有别于传统的桩基。选用了能描述土体塑性特点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利用研制的并经过算例验证的三维有限元程序对疏桩基础的变形性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疏桩基础的整体沉降、桩间土体的压缩、桩端下土体的压缩等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高层框架结构复合地基工程设计实例,讨论了基于等效天然地基理论的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方法.计算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量与实测结果相吻合,满足工程精确度要求,可应用于同类型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不同工程地质条件,给出了可供选择的组合桩型复合地基设计方案。在确定组合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时,考虑组合桩型复合地基受荷后的实际工作性状、施工方法对桩间土承载力的综合影响,引入主控桩、辅桩和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及桩间土承载力提高系数,提出了组合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分步计算新方法。实例验证表明:采用本研究公式所得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值与载荷试验实测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以某沿海滩涂淤泥软土地基处理项目为例,介绍了现浇大直径薄壁筒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案、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结果。研究表明,现浇大直径薄壁筒桩复合地基具有施工方便、可靠性高、承载性状好等优点,是处理滩涂软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基于混合法的基本思想,提出了用于群桩沉降非线性计算的近似混合法。近似混合法通过构造单桩沉降荷载曲线的插值函数以及采用相互作用系数考虑群桩之间的弹性影响,避免了因各桩离散成许多单元而导致土体柔度矩阵[δs]集成的费时,从而可进行多桩数群桩的非线性计算而不受微机内存和运算速度的限制。算例证明,本法与混合法的计算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6.
长短桩复合地基可充分发挥地基土的潜能,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地基沉降.为了进行优化设计,在探讨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长短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长短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方法,同时给出了两个优化设计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有效地保证设计方案技术上可靠,而且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最后讨论了设计计算参数对优化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鲁尔泵安装有NU系列轴承,原轴承拆卸方法时间长,并且会对轴径造成损伤。为了实现安全、快速拆卸轴承,从拆卸时间、对轴的损伤、操作难度、危险性和费用几方面对比分析了4种不同的轴承拆卸方案,最终确定加热环拆卸轴承方案为最优方案。经过对加热环材质的选定,对轴承内圈拆卸所需热膨胀量的确定,对轴承内圈及加热环热容的计算,确定了加热环的加热温度和外形尺寸。完善了螺母螺杆调节机构和伸缩缝限位设计,实现了加热环的直径可调节。加热环装置轴承可快速拆卸,对轴径没有损伤,可推广应用。(图3,表1,参9)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预测的一种新方法,即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根据有限的学习样本,建立了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具有优秀的小样本数据学习能力和预测能力,将其用于CFG桩及其它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多元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单桩与桩间土的荷载-沉降曲线出发,采用荷载-沉降的双曲线模型,给出了多元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解析解。分析表明,桩土应力比随荷载的变化形式有3种,具体的变化形式与桩、桩间土的初始切向压缩模量和极限承载强度有关。实例计算表明,所得解析解与实测桩土应力比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0.
利用灰色理论,对影响桩基础极限承载力的因子:桩周土容重、压缩模量、粘滞力、内摩擦角以及桩长和桩径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桩基极限承载力影响最大的因子是桩周土粘滞力,其次是土的压缩模量、桩体的长度、桩底直径、土的内摩擦角,影响最小的因子是桩周土容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