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和经济效应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2010年建成,建成后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机构设置可按照权力机构、执行机构和行政机构来规划;结合正在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践,提出若干具体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对广西花卉产业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滇南农产品出口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这种背景下滇南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采取相应的对策发展农产品贸易,使农产品贸易有大幅度的增长和变化。东盟各国和中国也在利用自贸区加强合作,提高标准,发展本国经济,促进东亚、东南亚经济发展。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现状及滇南农产品优势,指出了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西部农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结构调整是西部农业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大措施。要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必须根据情况确定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方向,同时,政府要采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6.
分析中国-东盟热带水果生产和贸易概况,讨论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我国热带水果产业与东盟各国之间的互补性和竞争性,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对双方热带水果产品贸易和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联合国贸发委及中国官方数据,以水果类产品为例,运用巴拉萨模型分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发现水果类产品总体及水果分类产品和农产品一样具有贸易创造效应,该效应对中国、东盟福利的提高及国际化有积极的作用,提出中国应当加强水果类深加工产品的发展力度,继续保持CAFTA自由贸易区发展。  相似文献   

8.
根据联合国贸易统计署数据,本文对1994-2010年期间中国与东盟柑橘产品贸易条件的变化情况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贸易条件总体上在绝大多数年份中得到改善,但这种改善主要是依靠出口数量的扩张,需要引起一定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1952~1992年农业贸易条件变化出发,研究了影响农业贸易条件变动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采用拉斯帕尔氏公式对福建省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两大类进出口产品贸易条件指数进行测度与分析,可以得出,福建省各类商品在不同时期的贸易条件表现出不同的态势。本文为此解析了影响福建省贸易条件变化的因素,并提出福建省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应积极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开拓新兴市场、加强周边地区合作、依靠技术进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SWOT分析方法,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背景下,分析了广西种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应对机遇和挑战,提出广西种子产业发展的若干对策:①S-O(优势-机遇)对策: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打造种业品牌;②W-O(劣势-机遇)对策:牢抓机遇,弥补差距,规范并发展种业;③S-T(优势-威胁)对策:利用优势,面对挑战,提高核心竞争力;④W-T(劣势-威胁)对策:调整心态,积极应对,迈向国际种业界.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双边农产品贸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和货物贸易协议农产品降税安排的基础上,利用海关统计数据资料,针对2009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状况进行详尽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与巴基斯坦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中国近来积极参加区域经济合作的又一次重大尝试。运用引力模型,估计和考察影响中国与巴基斯坦双边贸易量的因素以及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潜力,得出自由贸区的建立将更有利于提高两国的经贸合作水平,减少两国对区外其他国家的依存度。此外,认为两国之间发展双边贸易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和巴基斯坦签订FTA对两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1—2014年的年度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的大背景下,对中国粮食贸易中虚拟耕地进口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人口对中国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全球对中国粮食的需求量及中国谷物单产对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的影响显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对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全球谷物平均单产、中国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耕地资源的相应措施,以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针对中国谷物贸易2000年以来呈现出的新特征,研究谷物贸易演变趋势,对谷物贸易进行展望,为我国调节谷物供需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中2000~2017年中国谷物贸易相关的数据,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研究中国谷物贸易格局的演变,分析谷物相关政策对贸易的影响。【结果】 中国谷物出口已由较强竞争力转为较弱竞争力,且竞争力在不断弱化;中国已经由谷物净出口国变为谷物净进口国;中国谷物进出口市场和进出口产品结构均发生明显变化;谷物支持政策经过一系列调整后有效的促进了谷物市场的正常运行,谷物进口受到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的限制,而谷物的出口由国家根据谷物生产情况进行调节。【结论】 我国谷物消费结构出现新特征,谷物的需求出现由“量”到“质”的提升,在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下,我国谷物产量增加空间有限,进口进一步增加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6.
实现未来我国粮食安全的粮食贸易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粮食贸易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及近20年粮食进出口品种结构变化和不同粮食品种进出口情况的变化。未来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基本对策为:①适当增加粮食进口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必然的、经济的、有效的选择;②广泛参与世界粮食贸易,合理利用国际市场,保持90%左右的粮食自给率;③适当增加玉米和小麦的进口,控制稻谷的进出口规模。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可持续生产条件和结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粮食生产条件的变化趋势的有利因素都十分突出,而粮食结构的变化趋势则出现了崭新的组成结构和地域结构,这将形成粮食生产的代价上升、区域冲突加剧、收益秘产量的“两难”选择和食物结构的改善受到制约2等一系列新的矛盾,对中国可持续粮食生产的影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8.
张秀青 《农业展望》2013,9(7):66-70
分析了2013年1—4月中国粮油饲料贸易情况,出口增速超过进口,贸易逆差缩小,其主要原因在于国际价格高位运行,而国内农产品整体供给宽松、需求不振。在梳理当前市场新情况的基础上,对2013年下半年粮油饲料市场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