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鸡斗架是常见的一种动物争斗行为,作者通过对公鸡斗架行为的根源、方式和结局的分析,说明公鸡斗架行为是由基因控制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斗架的本质是繁殖斗争,目的是取得与更多异性交配的机会,留下更多的后代。公鸡斗架的节制性符合进化稳定性策略,在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生产实际出发,地面平养,自然交配,如何在种公鸡不合格或数量不足时,保持生产种鸡具有较高的受精率。本试验的目的,就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和提高优良种公鸡的自然配种能力,来减少非生产性种公鸡饲养数,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试验设计 1.试验材料:本场饲养的同日龄健康的星布罗父母代鸡种。 2.试验分组:按试验要求分试验Ⅰ、Ⅱ组和对照组。试验Ⅰ、Ⅱ组各100只CD系生产母鸡,共10只AB系公鸡进行巡回配种;  相似文献   

3.
争斗行为是在养猪生产中常见的行为问题之一,在不同猪群中都有发生.争斗行为存在着个体差异,在不同生产环境下表现的强度和频度也不一样.过度的争斗会给动物造成应激,使动物的福利恶化,同时造成生产损失.因此,在对群养动物进行福利评价时,应该把争斗行为作为福利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Mcda.  GR  陈美环 《中国畜牧兽医》1989,16(5):27-28
在美国,肉用种鸡公母分饲实践已近两年,既定的主要措施没有改变,但在方法上,今后数年间将日臻完善。按照本基本原则进行生产的单位都获得了肯定的结果。这些原则是: 1.拒公鸡于母鸡饲槽之外为防止成年公鸡采食母鸡饲料,可缩小母鸡饲槽的栏栅间距至大约5厘米宽、6.4厘米高虽然未成年公鸡在短期内可以采食到母鸡饲料,但这也无妨。重要的是成年公鸡可全部被拒之于母鸡饲槽之外。 2.不让母鸡采食公鸡饲料通过调整公鸡饲槽的高度使母鸡采食不到公鸡饲料。对标准体型的母鸡,公鸡饲槽的高度约离地面45厘米,对矮小型母鸡可适当低  相似文献   

5.
种鸡养殖场要达到理想的生产水平,必须控制好种公鸡的体重和身体发育。给予种公鸡更多的关照,使公鸡保持活跃和良好的生理状态。营养不良的公鸡会很快减少甚至停止产生精液。尽管在实践中应防止公鸡营养过盛造成过肥,但至关紧要的是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种公鸡行为与其遗传贡献率的相关性,试验选取4组本交笼,单组饲养50只罗曼粉父母代种鸡(公母配比为1∶9),通过亲缘鉴定技术研究本交笼中种公鸡对后代的遗传贡献率,并利用视频录像与物理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公鸡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本交笼中,各组公鸡在遗传贡献率方面均存在明显的等级排序;在行为学方面,各组内均存在明显的啄斗序列,斗性最强的公鸡的遗传贡献率不一定最高,斗性最弱的公鸡遗传贡献率均最低,且各组内公鸡无固定交配的母鸡个体;公鸡遗传贡献率与公鸡交配频数及啄斗频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5与0.14。  相似文献   

7.
1行为学与生产管理在平养条件下,公鸡比较喜欢与其一同长大的母鸡交配。每只公鸡在鸡群都占有一定的地盘或权势领域,也节制有一定数量的母鸡。具体节制的地盘面积和母鸡数量按种群优势排序,占优势的公鸡地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当前对蛋用公鸡的选择,一般是根据它们全同胞或半同胞的产蛋性能或者两者结合.如果依据直接度量公鸡的性状以及这些性状与母鸡产蛋性状之间的相关,再加上其同胞母鸡的产蛋性状,这将提高对公鸡选择的准确性,也必将提高选择效率. 本研究测量了14月龄(427日龄)育种群蛋用种公鸡冠,肉髯和体重的大小,分析这些性状以及它们与其同胞母鸡280日龄入舍鸡产蛋数,280日龄蛋重和开产日龄的相关,为综合选择公鸡提供参数. 二、材料和方法:本实验材料取自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种鸡场“农大白鸡”配套系母系,测量117只14月龄育种群公鸡,每只公鸡称体重后,测量右侧肉髯长和宽,同时从冠右侧测量冠的高和长.冠高是眼上方垂直头顶冠叶的最高距离,  相似文献   

9.
肉用公鸡与蛋用公鸡的代谢率测定结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经典全收粪代谢试验方法,在西宁地区对29 ~60 日龄AA 肉用公鸡和星杂579公鸡( 各48 只) 的采食量和能量、氮及总氨基酸代谢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AA肉用公鸡日均采食量比蛋用公鸡高21.73 % ~50 .3 % ,而且测得AA 肉用公鸡43 日龄前的采食量比低海拔地区高;29 ~38 日龄和50~53 日龄期间,肉用公鸡与蛋用公鸡的能量代谢率和总氨基酸代谢有显著差异,表现为肉用公鸡比蛋用公鸡低;但氮代谢率二者在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日粮能量蛋白水平下的差异没有规律性。29 日龄以后,肉用公鸡比蛋用公鸡能量代谢率和总氨基酸代谢率低,可能与增重速度和肉仔鸡吸收不良及肠道中饲料残留有关。  相似文献   

10.
家禽育种中,往往采用相同母禽和不同的公禽配种,即采用同雌异雄轮配法,以比较公禽的优劣或获取更多的公禽家系。在同雌异雄轮配法实践中,通常的做法是在第一批公鸡配种获取足够的种蛋后,母鸡停止输精约3周,再用第二批不同的公鸡与该批母鸡配种,并且摒弃前3天的种蛋,以避免第一批公鸡精液的影响。如此一来,第二批公鸡的后代与第一批公鸡的后代间隔为3周半,间隔时间较长。本研究以鸡胫色作为雏鸡的外貌遗传标记,研究在第二批公鸡不间断配种的情况下,不同的种蛋收集时间及其后代的归属,探讨缩短同雌异雄轮配法的雏鸡批次间隔。  相似文献   

11.
鸡、鸭消化道pH和消化酶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阐明鸡、鸭对营养物质利用率差异的原因,比较了8只公鸡和8只公鸭消化道内容物酸碱性及体内主要蛋白质消化酶、碳水化合物水解酶和脂肪水解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鸭消化道前段除口腔pH比鸡的高(P〈0.01),食管膨大部、腺胃和肌胃的pH均比鸡低(P〈0.05或P〈0.01),而后段消化道从空肠开始到直肠,鸭的pH均比鸡高(P〈0.05)。(2)鸡和鸭消化道内主要蛋白酶活性存在差异。鸭肌胃内容物中胃蛋白酶的相对活性和总量都极显著高于鸡的(P〈0.01);鸭十二指肠、空回肠和盲肠内容物以及胰腺组织中胰蛋白酶的相对活性和总量高于鸡(P〈0.05或P〈0.01);鸭空回肠内容物中糜蛋白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鸡(P〈0.05)。(3)鸭胰腺组织中脂肪酶相对活性极显著高于鸡(P〈0.01),脂肪酶总量显著高于鸡(P〈0.05);肠道内容物中脂肪酶的活性也大多数高于鸡。(4)鸡和鸭消化道内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水解酶活性差异没有很强的规律性,但鸭空回肠内容物中纤维素酶的相对活性高于鸡(P〈0.01),盲肠内容物中纤维素酶的总量显著高于鸡(P〈0.05)。消化道中消化酶活性差异是鸡鸭对饲料养分消化利用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抑制芳香化酶活性对母鸡性腺分化和性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雌激素在鸡性腺和性行为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本试验在受精蛋孵化第3天气室注入100μL生理盐水或芳香化酶抑制剂(AI),出雏后常规饲养到8月龄性成熟,观察其性行为的表现,检测性腺结构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发现,AI处理获得的性反转母鸡出现雄性第二性征和雄性交配行为,性腺形态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其性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反转(1)完全反转母鸡右侧性腺发育成为睾丸,而左侧性腺出现不同程度的反转.两侧性腺均出现精细管结构,管径较正常窄,发育不完整,精细管内大量分布生殖细胞,右侧性腺的间质较左侧发达;(2)不完全反转母鸡的右侧性腺退化,左侧仍为完整卵巢.血清中雌二醇(E2)含量为不完全反转母鸡>正常母鸡>完全反转母鸡>正常公鸡;睾酮(T)含量为完全反转母鸡>不完全反转母鸡>正常公鸡>正常母鸡,雄性交配频率与血清T/E2的比值呈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在性分化前用AI阻断雌激素的合成可引起雌性性腺结构和激素分泌功能及性行为雄性化,而血清T和E2含量及其比值决定了性反转母鸡雄性交配行为的频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13.
京海黄鸡生长模型拟合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对不同性别京海黄鸡的生长发育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京海黄鸡公、母鸡在3周龄前生长曲线基本一致,而3周龄后公鸡明显快于母鸡;3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均很好,尤以Bertalanffy模型最佳;公、母鸡的生长拐点分别为12.81周和11.13周,公鸡的成年体重显著高于母鸡,但达到拐点的周龄较母鸡迟;3种模型的相对生长率所反映的生长规律基本相同:无论公母鸡,在6周龄之后,其相对生长率基本一致,但绝对生长率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贵妇鸡若干种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贵妇鸡早期生长发育等有关指标进行观测,以揭示该鸡种质特点及性状相关。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体斜长、胸角、胸骨长、主翼羽长,尾羽长,胫长和胫围对体重的相关,结果表明,公鸡早期生长速率较母鸡快,平均日增重比母鸡高0.93g,公母鸡6周龄体重 375.03g和336.77g;  相似文献   

15.
针对贵妃鸡在国内外珍禽市场上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为了选育出贵妃鸡自别雌雄配套系,本研究根据伴性遗传基因的遗传原理和羽速基因的遗传特点,采用现代家禽育种方法对贵妃鸡第二世代表型慢羽公鸡进行了测交试验。采用人工授精,所产种蛋分别孵化。其中用13只表型为慢羽公鸡,与52只快羽母鸡组成第1类测交试验,结果每只公鸡的后代中都有快羽雏出现,且快慢羽比例几乎为1:1(217:232);由20只表型慢羽公鸡与80只慢羽母鸡组成的第2类测交试验,结果每只公鸡的后代中,也都有快羽雏出现,而且快慢羽比例几乎接近1:3(197:520)。可见,所用的33只公鸡经测交证明全为杂合体,同时表明两个不同质量性状测交结果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相似文献   

16.
以112日龄京海黄鸡(J×J)、70日龄京海黄鸡杂交配套组合(B×J)、70日龄B×B 3个鸡群体为试验素材,测定其屠宰性能、常规肉品质和化学指标。结果表明:3个鸡群体中,屠宰率为88.39%~92.31%,全净膛率为65.63%~70.01%;肌肉肉色(OD值)为0.43~2.46,且胸肌肉色均较腿肌浅;嫩度在性别间差异不显著,但胸肌的嫩度均比腿肌好;胸肌中的校正肌苷酸(IMPc)含量均极显著高于腿肌(P<0.01),B×B群体公鸡胸肌中校正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J×J及B×J群体(P<0.05)。B×B公母鸡混合群体胸肌中水分含量极显著高于B×J群体(P<0.01),J×J公母鸡混合群体胸肌中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B×J群体(P<0.05);3个公母鸡混合群体肌肉中粗脂肪、粗蛋白和校正肌苷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后备种鸡血清中沙门氏菌病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全血平板凝集试验,对重庆市某种鸡场1113 只3月龄后备种鸡进行鸡白痢抗体检测,结果:阳性率为10.3%,其中X品系种公鸡阳性率为3.6%、种母鸡阳性率为1.3%,Y品系种公鸡阳性率为17.6%、种母鸡阳性率为11.8%。试验说明该鸡场后备种鸡中沙门氏菌病感染严重;不同品系、不同性别后备种鸡感染程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升养殖肉禽的经济效益,采取果树下苜蓿地放养加适当补饲试验,结果表明:在放养育肥期,白肉杂公鸡与红肉杂公鸡周增重差异显著(0.01<P<0.05),与白肉杂母鸡、红肉杂母鸡周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红肉杂公鸡与白肉杂母鸡周增重差异显著(0.01<P<0.05),与红肉杂母鸡周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放养期肉杂鸡的成活率都在98%以上,白肉杂与红肉杂鸡苗成活率没有明显差别.这种新的果树下草放养肉禽的方式经济效益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23日龄非免疫健康罗曼蛋公鸡640羽随机均分为6个不同剂量用药组、1个疫苗对照和1个空白对照组,另取60羽设1个疫苗对照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30羽/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用新城疫Ⅳ系苗滴鼻、点眼免疫(3羽份/羽),37日龄二免。在免疫的同时,6个用药组分别饮水添加6种浓度的的归芪饮,0.5mL/羽,每天1次,连续3d;给药后每天观察各组鸡群精神、活动、采食、饮水和发病死亡情况;分别于免疫后第7、14、21、28、35和42天翼静脉采血,检测血清NDV-HI抗体效价;于首次免疫后第8周选取0.5g/mL、1g/mL、1.5g/mL、2g/mL4个剂量组(50羽/组),1个疫苗攻毒对照组(50羽/组),1个空白攻毒对照组(50羽/组),1个疫苗对照组(30羽/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30羽/组)进行攻毒保护试验。同时,进行了体外刺激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试验。结果显示,各组给药后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各剂量组在各时间点的抗体效价多明显或显著高于疫苗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1g/mL剂量组鸡只末重显著增加,1g/mL、1.5g/mL剂量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2g/mL剂量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1.5g/mL组的攻毒保护率最高,其次为1g/mL剂量组;体外试验结果也显示,归芪饮在合适的剂量可以刺激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表明归芪饮临床应用安全,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效果确实,可以将1-2g/mL剂量作为临床试验应用剂量,1g/mL剂量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