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验证配方施肥效果,以玉米为原料,2006年在铁岭地区进行配方施肥肥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玉米配方肥能促进玉米的成长发育、提高植株的株高、减少秃尖长度、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与常规施肥相比,玉米配方施肥有较好的增产效果,3个试验点的增产率分别为3.06%、13.43%和5.60%.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施用玉米配方肥可增收节支,适宜在铁岭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给海城地区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在确定磷肥做底肥的前提下,就氮钾肥不同调控模式对玉米的影响效果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追施2次氮肥的玉米产量略高于追施1次氮肥的玉米产量,但从多重比较和产出投入比来看,优势不明显;钾肥做底肥时分期施用明显优于钾肥一次性施用;一次性肥料的养分配比如果合理,则肥料利用率高,增产效果较好,但易受土壤条件和气候制约,需因地制宜予以应用;氮肥和钾肥一起施用作为玉米秆肥较为可行;1/3氮肥、全部磷肥、1/2钾肥做底肥,后期追施2/3氮肥、1/2钾肥为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金正大硝基双效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金正大硝基双效肥能明显改善作物生育性状,玉米表现为穗大粒多、秃尖小,千粒重高,果穗整齐;施用金正大硝基双效肥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比常规施肥处理平均增产46kg/666.7 m~2,增产率为5.72%。  相似文献   

4.
玉米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除了食用之外,还是重要的饲料原料和工业原料,其有效供给已成为关系粮食安全、畜牧业生产及工业发展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玉米生产普遍存在盲目施肥的现象,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化肥施用不当及氮磷钾配比失调,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为此,在掌握土壤供肥性能基础上,进行了玉米部分"3414"肥效试验,研究晋北地区玉米的肥料养分配比,为当地区玉米高产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戴思远 《农业工程》2020,10(5):108-111
为研究硅肥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硅肥模式,0(CK)、基施硅肥(S1)、喷施硅肥(S2)、基施硅肥+喷施硅肥(S3),分析3种硅肥施用方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玉米籽粒品质变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肥显著增加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其中,S3处理的穗粗、行粒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产量提高10.33%。和对照组相比,硅肥可显著提高籽粒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同时硅肥处理间没有差异。综上,硅肥基施+喷施效果最好,能够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   相似文献   

6.
玉米施用配方肥试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选用丹玉103玉米品种进行配方肥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施用配方肥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增产113.4 kg/667 m2,增加效益174.5元/667 m2,其最佳肥料经济施用量N为15 kg/667 m2、P205为6 kg/667 m2、K20为5 kg/667 m2.  相似文献   

7.
在开原地区进行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示范,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平均增产稻谷45.1kg/667m2,增产率达7.58%:节省肥料施用量3.15kg/667m2增加经济效益84.76元/667m2。这说明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切实可行,增产、节肥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8.
施用硫肥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规玉米肥料试验,研究在草甸土区施用硫肥的效果.试验表明:在玉米上施用硫肥,能改善玉米的生育性状,穗粒数分别比对照多15.0~32.1个,千粒质量比对照多3~6 g,增产26.7~31.2 kg/667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同时,增加产值34.72~33.92元/667 ㎡,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对比分析了常规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水平下冬小麦氮、磷、钾肥料的利用率及增产效果。常规施肥各处理与全肥量处理相比,不施磷肥处理的冬小麦产量降幅为26.3%,不施氮肥的降幅为17.1%,不施钾肥处理的降幅为5.6%;配方施肥各处理与全肥量处理相比,不施磷肥处理的降幅为32.6%,不施氮肥的降幅为7.9%,不施钾肥的降幅为6.7%。  相似文献   

10.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就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根据试验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是农作物稳定高产的保证,也是化学利用率的提高途径.综述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保证肥料配方的准确性,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瓦房店市10个典型地块进行配方施肥肥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测土配方施肥能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玉米配方施肥的成本略低于常规施肥,且增产效果明显;测土配方施肥收益增加显著.10个试验点平均增收98.1元/667m2。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并比较3种不同N、P、K配比施肥与当地常规施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河淤土区玉米生产的N、P、K适宜配比为N∶P2O5∶K2O=1.0∶0.5∶(0.4~0.5)时,既可增加作物产量,又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灌溉、施肥和增氧三者耦合作用对玉米产量及根系生长的影响,以鲜食玉米“晶甜3号”为研究对象,选取灌溉量、液肥量、增氧量为影响因素,以玉米“晶甜3号”的产量及根系生长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玉米产量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灌溉量、增氧量和液肥量,对根干重影响大小顺序为增氧量、灌溉量和液肥量。运用Design-Exper10.0对数据完成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当灌溉量为3600m3/hm2、液肥量为650kg/hm2、增氧量为2000m3/hm2时,理论的玉米产量为9987kg/hm2,根干重为30.25g。试验结果与优化结果相符,满足玉米农艺性状要求。  相似文献   

14.
青贮玉米是河北省粮改饲的主要目标作物。为制定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选取灌水方式和施肥量作为因子进行青贮玉米试验。灌水方式设置畦灌和沟灌两个水平,施肥量设置4个水平,肥料用量在300~750 kg/hm^+2之间。研究结果表明,沟灌与畦灌相比,株高和鲜重分别增加2.2%和3.6%,沟灌有利于青储玉米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施肥量对青储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影响显著,施肥量600 kg/hm^+2时青储玉米生长状况和产量最好,与750、450和300 kg/hm^+2施肥量水平相比,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和鲜重分别增加0.11%~27.8%、4.01%~10.55%、1.1%~1.8%和3.6%~15.6%。青储玉米鲜重产量介于69.09至81.4 t/hm^+2之间。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青储玉米鲜重与株高和叶面积指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沟灌、施肥量600 kg/hm^+2的处理组合有助于株高和叶面积生长,因此也有助于获得较高的青储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5.
集排风送式玉米分层追肥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玉米追肥机械化程度低、追肥作业效率和肥料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根据玉米分层施肥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多行集中排肥、气流输肥以及分层深施肥方式的玉米追肥机。对追肥机关键部件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参数确定,并对各行之间排肥量一致性、施肥精度以及施肥深度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排肥转速对各行之间排肥量一致性影响较小,在相同转速下,深、浅层之间排肥量一致性差异较小,排肥量比较均匀;随着转速的增加,各行之间排肥量变异系数有所减小,最大变异系数为2.64%。在试验速度范围内,随着工作速度的增加,追肥机械施肥精度呈减小趋势,施肥精度最小值为95.42%;深层施肥深度变化量不大,施肥深度均值最小为11.04cm,变异系数不超过5.35%;浅层施肥深度稳定性有所降低,施肥深度均值最小为6.9cm,变异系数不超过9.36%;追肥机性能达到设计目标,能够较好地满足玉米追肥机械作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配比施肥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传统施肥模式下化肥利用率低、氮磷钾施用量不合理等问题,研究了土壤取样策略及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速效养分分布图生成方法,开发了基于作业处方图的变量配比施肥作业决策系统,结合GPS信息,分别控制氮、磷、钾3种肥料独立施肥机构的电动机转速,实现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的按需施用。选取黑龙江红星农场5-2号地块,进行了大豆和玉米传统作业与配比施肥作业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作业模式相比,变量配比施肥在节省15%肥料的情况下,大豆增产2.33%,玉米增产9.32%。  相似文献   

17.
秸秆还田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基于中国北方干旱地区18年的长期秸秆还田田间定位试验,开展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及施肥时期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春施肥对应处理相比,不同方式秸秆还田秋施肥具有显著增产效果,18年累计增产玉米籽粒9.71~15.58 t/hm2,增产率为8.33%~16.19%;同时,玉米生育期耗水量减少,土壤贮水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4种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18年总产量、总水分利用效率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秸秆过腹还田、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秸秆未还田.不同的降水年型,对各处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也存在较大影响.正常年型玉米产量最高,偏旱年型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秸秆覆盖还田秋施肥对偏旱年份的增产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效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华北平原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 ,开展了不同培肥模式的节水增产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玉米秸、麦秸全部还田与单独麦秸还田比较 ,全生育期冬小麦夏玉米共增产 4 77.72 kg/hm2 ,增产幅度为3.6 2 %。耗水量则是冬小麦季全还耗水量高于麦还 ,夏玉米季的耗水量全还低于麦还 ,二季总耗水量则表现为全还大于麦还 ,而且水分利用效率也是全还大于麦还。综合各种施氮水平与还田模式 ,适合当地的最佳培肥模式为 :全还 + N2 +有机肥 ,冬小麦夏玉米全生育期耗水总量为 778.34 mm,水分利用效率为 1 9.0 0kg/( hm2·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