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香草兰为喜磷作物,从香草兰种植园中分离筛选到一株解磷微生物——伯克霍尔德氏菌V-29。在NBRIP液体培养基中摇床振荡培养5d后可溶性磷含量达475.3μg/mL,培养基pH下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接种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后的解磷菌株V-29及其与有机肥发酵制得的微生物有机肥对香草兰生长和磷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接种V-29或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可显著增加香草兰植株干重、土壤有效磷含量;移栽4个月后,标记菌株V-29在香草兰根际土壤中的含量可达106 cfu/g土壤。由此可见,伯克霍尔德氏菌V-29可单独作为生物菌剂或与有机肥发酵制得微生物有机肥后用于农业生产中,以减少化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2.
解磷细菌筛选鉴定及其在香草兰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草兰为喜磷作物,施用解磷微生物可减少肥料施用量,促进作物生长。采用磷酸盐生长培养基从香草兰种植园中筛选到6株可解磷的细菌,通过NBRIP液体培养基摇床培养3 d后,菌株V-29培养液中可溶性磷含量最高,达到475.3μg/m L。经16S r DNA分子鉴定该菌株为伯克霍尔德氏菌。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V-29及其制得的微生物有机肥料在香草兰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由解磷细菌制得的微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香草兰茎蔓及根系干重,但单独接种解磷细菌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及接种解磷细菌均可提高土壤有效磷和植株全磷含量。  相似文献   

3.
解磷细菌通过提高植物根际有效磷的含量提高植物对磷的吸收利用,是重要的农业微生物资源。本文通过筛选和鉴定得到甲壳虫WSH-0021细菌(Bacillus megaterium WSH-0021)和阿氏芽孢杆菌(Priestia aryabhattai)2个菌株。甲壳虫WSH-0021细菌和阿氏芽孢杆菌分别在培养12 h和8 h进入对数生长期,并且2种细菌进入对数生长期后均显著降低培养液的pH值。用无机和有机磷细菌解磷能力鉴定液体培养基分别培养甲壳虫WSH-0021细菌和阿氏芽孢杆菌,培养基中有效磷含量分别较对照提升了392.78%和1 799.02%。将2种细菌分别接种至土样1(低磷土壤)和土样2(高磷土壤)后培养30 d,以单纯添加细菌培养基的土样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土样1和土样2中的细菌丰度和微生物量磷含量均显著增加,说明细菌在土壤中存活并发挥作用。接种甲壳虫WSH-0021细菌后,土样1和土样2中的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1.15%和11.66%;接种阿氏芽孢杆菌后,土样1和土样2中的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3.68%和12.07%。进一步研究发现,接种解磷细菌后2个土样的pH值均显著...  相似文献   

4.
土壤解磷细菌分离和筛选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有机磷细菌培养基和无机磷细菌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生物富集,然后通过平板稀释法进行分离筛选,共获得107个菌株.结果表明,以有机磷细菌液体培养基为富集培养基,以无机磷细菌固体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可以有效地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解磷菌,初步建立起快速有效筛选解磷菌的体系;固体及液体培养条件下解磷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解磷菌有较强的解磷能力,进一步验证了此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良的海藻糖电转化法获得GFP标记菌株X5-GFP、BQA2-GFP,显微镜观察标记菌株在土壤和水培中的番茄根际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标记菌株单独或与青枯菌先后加入进行处理,番茄根际标记菌株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都是一致的。在土壤番茄根际中,X5-GFP单独处理后当天的菌量为1.05×106CFU/g,随之菌量逐渐下降;处理30 d后,为1.50×10~3CFU/g;而BQA2-GFP单独处理后当天菌量为1.68×106 CFU/g,随之菌量也逐渐下降;处理30 d后,为2.50×10~3CFU/g;在水培番茄根际中,X5-GFP单独处理后当天的菌量为2.70×10~5CFU/g,随之菌量逐渐下降;处理30 d后,为1.00×10~3 CFU/g;而BQA2-GFP单独处理后当天菌量为3.60×10~5CFU/g,随之菌量同样逐渐下降;处理30 d后,为1.50×10~3 CFU/g。这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X5、BQA2均在番茄根际有较强的定殖能力。  相似文献   

6.
降香黄檀-檀香根际土壤高效解磷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KO无机磷培养基从不同林龄的降香黄檀-檀香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高效解磷菌,为进一步研制专用生物复合肥提供依据。通过溶磷圈法筛选溶磷较强(D/d值大于1.5)的菌株19株,采用钼锑钪比色法测定其解磷能力。结果显示:菌株无机磷溶量在9.23~223.27μg/m L之间,3株菌无机磷溶量在170μg/m L以上;菌株有机磷溶量在0.43~25.05μg/m L之间,有机磷溶量在15μg/m L以上有4株。采用Salkowski比色法测定菌株分泌IAA能力,10株菌具有分泌能力,其中Dosa P25分泌IAA量达32.14μg/m L。综上所述,菌株Dosa P15、Dosa P25具有较强的解磷、分泌IAA能力。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 S r DNA序列比较分析,初步鉴定Dosa P15属于Bacillus pumilus、Dosa P25属于Bacillus subtilis。试验同时表明,菌株溶磷量、分泌IAA量与培养液p H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生物有机肥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效及其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生物有机肥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效并初步分析其影响机理,采用盆栽试验法,分析微生物菌有机肥、复合生物有机肥、商品有机肥和发酵干鸡粪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有机肥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效分别为29.38%和27.91%,明显优于其他肥料;施用有机肥均能明显提高小麦根部土壤中脲酶、中性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显著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且以复合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有机肥处理土壤的磷酸酶活性和有效磷含量增幅最大;复合生物有机肥能显著促进小麦生长,其株高、地上干重、根干重、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8.08%、37.32%、37.50%、14.27%、17.16%和40.77%,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微生物菌有机肥处理的地上干重也显著高于对照。总之,复合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有机肥能有效提高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促进磷素循环,增强拮抗和有益微生物对禾谷镰孢菌的抗性并促进小麦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人参内生菌B69菌株对根腐病的抑制作用,优化人参病害拮抗菌株B69的发酵条件,提高发酵液的活菌含量和抗菌活性。方法以B69发酵液对病原菌根腐病的抑制作用为活性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方法对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经检测发酵液的活菌数含量为8.25×108 cfu/m L,较优化前的活菌含量1.82×108cfu/m L增幅达到了显著差异(P0.05),此含量达到了农业部微生物肥料的技术标准(有效活菌数≥2.0亿/m L)。发酵液对人参根腐病的抑菌圈也由优化前的18mm增加到35mm。结论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0%、淀粉1.0%、牛肉浸膏0.5%、酵母粉0.5%、蛋白胨0.2%和Na Cl0.5%;初始p H7.0;最适装液量为100 m L/250 m L;培养条件为35℃、170r/min振荡培养;接种量5%,发酵时间为48h。  相似文献   

9.
以晒青茶为原料,接种专利菌株近平滑假丝酵母( Candida parapsilosis ) GPT-5-11(专利号:201010182948.5)发酵普洱茶。结果表明,接种菌株的普洱茶样品GABA含量为0.3052~1.5332 mg/g,显著高于对照0.0628~0.1047 mg/g,其中灭菌每翻接种液态菌的样品 GABA含量最高,为1.5332 mg/g,达到 GABA茶的标准。同时,接种该菌株进行发酵后,发酵茶样中的主要功能成分含量均较自然发酵茶叶中的含量高,具有传统普洱茶的品质风味,且在香气和滋味方面有自身的特点,滋味醇和、厚滑,香气纯正略带乳香。  相似文献   

10.
以晒青茶为原料,接种专利菌株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GPT-5-11(专利号:201010182948.5)发酵普洱茶。结果表明,接种菌株的普洱茶样品GABA含量为0.3052~1.5332 mg/g,显著高于对照0.0628~0.1047 mg/g,其中灭菌每翻接种液态菌的样品GABA含量最高,为1.5332 mg/g,达到GABA茶的标准。同时,接种该菌株进行发酵后,发酵茶样中的主要功能成分含量均较自然发酵茶叶中的含量高,具有传统普洱茶的品质风味,且在香气和滋味方面有自身的特点,滋味醇和、厚滑,香气纯正略带乳香。  相似文献   

11.
高产香草兰栽培土壤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海南不同管理水平香草兰种植园土壤理化性状调查分析和土壤pH、水分地表覆盖盆栽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香草兰栽培要维持高产稳产,在土壤管理中必须达到如下主要条件:(1)香草兰对土壤pH反应极为敏感,最适于生长的土壤pH值为6.5,在pH6.0 ̄7.0范围内生长良好,低于pH5.5和高于pH7.0都抑制其生长,低pH的抑制作用大于高pH,酸性土壤施石灰对生长和养分吸收反应良好;2)香草兰喜湿而好气,土壤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施用不同有机肥对香草兰生长,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混合施用的处理香草兰茎蔓和叶片干重显著高于施用牛粪的处理;施用生物有机肥和有机肥的处理香草兰叶片表观电子光合传递速率(ETR)和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施用牛粪的处理;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混合施用的处理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施用牛粪的处理。综上所述,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配合施用可显著促进香草兰生长,提高香草兰的光能利用效率和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3.
种植年限对香草兰生理状况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种植年限香草兰园植株生理指标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0 a以上园龄的香草兰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而0~5 a园龄香草兰叶片各生理指标并无显著性差异。平板稀释涂布结果显示:5、10和20 a园龄香草兰根际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低于新植园,根际细菌与新植园相比分别降低了58.4%、91.6%、96.7%;根际真菌及尖孢镰刀菌数量呈相反趋势,与新植园相比,真菌数量分别是新植园的1.6、2.1和3.4倍。综上所述,种植10 a以上的香草兰园植株生长代谢缓慢,土壤微生物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变,微生物区系失衡。  相似文献   

14.
香草兰白绢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香草兰白绢病的症状,病原菌的形态、培养性状和寄主范围,将该菌鉴定为齐整小菌核菌(Sclerotiumrolfsii sacc)。菌核净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有效浓度等于或大于100μg/mL可抑制病菌生长;苗期病害防治,有效浓度为500μg/mL,防治效果达89.7%。  相似文献   

15.
以槟榔与香草兰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氮素养分利用规律。采用盆栽模拟试验,以‘热引3号’香草兰和‘热研1号’槟榔为试验材料,研究槟榔单作、香草兰单作和槟榔间作香草兰3种种植模式,在纯氮112.5、225、300 kg/hm2和不施氮肥4个氮肥处理条件下,对植株生物量、氮素吸收和利用、土壤全氮含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不同种植模式下各施氮处理的植株鲜和干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间作模式的植株鲜和干生物量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61.3%、34.9%、43.1%和47.2%、62.7%、33.8%;间作模式的植株全氮含量比单作植株的高0.43~2.63 mg/g;间作模式显著增加了植株的吸氮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0.44、47.79和53.92 kg/hm2;间作模式还显著增加植株的氮吸收效率、氮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率,但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盆栽和大田小区试验测定3种拮抗菌M10、WZ254和WZ159发酵液对香草兰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发酵液对香草兰疫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其中M10发酵液对香草兰疫病具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分别为70.49%、68.85%,与对照药剂25% 甲霜·霜霉威WP 1 000倍液在0.01水平上相比差异不显著。WZ254和WZ159则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17.
对无土栽培香荚兰叶片的营养状况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配方营养液的香荚兰各养分含量也不同。施用A3营养液和对照A5的香荚兰叶片N素含量在适宜范围内,而施用A1、A2和A4营养液的香荚兰叶片N素缺乏;除施用对照A5的香荚兰叶片K素缺乏外,施用其余4种营养液配方K素存在高量;施用所有配方营养液的香荚兰叶片的P素、Ca素和Mg素均为缺乏,其中Ca、Mg缺乏非常严重。各营养液配方下的香荚兰叶片养分之间比例严重失衡。从养分含量方面分析,以A3营养液配方为基础,进行营养液配方调整比较适宜;从养分平衡状况来看,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2002年在西双版纳实施香英兰庭院种植项目的过程和结果,总结经验,提出了继续实施这一项目的建议和改进办法;提出了通过各种种植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香英兰庭院种植,有可能把香英兰发展成为西双版纳热区一种高经济收入的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19.
香草兰营养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通过多年多点的调查分析,初步确定高产香草兰营养诊断适宜的采样时间10-11月;采样部位为自茎蔓顶叶向下数第7-8片叶;香草兰营养诊断指标包括养分含量适宜范围和重要养分平衡比值。养分含量适宜范围为:N2.15%-2.40%,P0.43%-0.50%〉K2.70%-3.20%,Ca3.60%-4.20%,Mg0.35-0.70%。重要养分平衡比值适宜范围为:N/P4.00-5.33,P/Ca0.018  相似文献   

20.
通过收集国内外香草兰栽培、病虫害防治及产品加工技术等相关资料,以及对国内主要香草兰科研与生产企业开展香草兰优良种苗繁育技术、丰产栽培配套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尧产品加工技术等调研,探讨适应我国香草兰产业良性发展的生产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关键技术体系,为促进香草兰产升级和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