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大聚乙烯袋,在含水量65.79%的苜蓿原料中添加乙酸、纤维素酶、乳酸菌、纤维素酶+乳酸菌、玉米面、黄芪+乳酸菌等单一或复合添加剂进行苜蓿青贮,贮藏60 d取样,测定青贮料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各项指标。结果表明:(1)添加剂处理组青贮饲料粗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4.67%~57.93%,乳酸含量提高61.68%~87.38%(P0.05);(2)添加剂处理组氨态氮/总氮值显著降低19.49%~69.12%,p H值降低8.01%~13.87%和丁酸含量降低46.67%~93.99%(P0.05)。由此可见,添加剂可提高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2.
3.
将苜蓿和全株玉米经不同比例(苜蓿和全株玉米鲜质量比分别为10:0、8:2、6:4、4:6、0:10)青贮,旨在寻求能够提高苜蓿和全株玉米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最优混贮比例。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着全株玉米的加入,各指标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结果表明:pH值、粗蛋白(CP)、可溶性蛋白(SOLP)、非蛋白氮(NPN)随全株玉米比例的增加而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随全株玉米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苜蓿与全株玉米混和青贮处理后,通过弗氏评分,除对照组外,发酵品质均为良好,达到了优良青贮饲料的目的;其中,苜蓿:玉米4:6比例组合的青贮饲料NDF与ADF含量显著高于8:2处理组,而与6:4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综合发酵品质、营养成分的分析,处理组苜蓿:玉米(6:4)的青贮饲料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4.
水份含量对袋装苜蓿青贮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5.
对苜蓿+无芒雀麦+披碱草和苜蓿+无芒雀麦+冰草的混播草地牧草采用凋萎青贮技术进行混合青贮,以单独凋萎青贮新疆大叶苜蓿设为对照,分析各处理青贮材料的pH值、CP、NDF、ADF、乙酸、乳酸、丙酸和氨态氮的变化,比较其混合青贮技术对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苜蓿混合凋萎青贮无论从青贮感官指标,还是从青贮料的营养成分及有机酸含量,其表现比单独凋萎青贮效果好。在混合凋萎青贮处理的两个组合中,苜蓿+无芒雀麦+冰草混合青贮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6.
7.
试验通过每月检测青贮苜蓿的品质,以探究青贮苜蓿品质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规律。试验收获同一批次初花期刈割的紫花苜蓿,切碎至约2~3 cm后添加玉米粉及微生物制剂等,进行青贮袋装发酵。在青贮第1~7个月,分别取样进行指标测定。试验结果显示:青贮过程中粗蛋白质变化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pH值在前2个月较稳定;干物质含量在第2个月后开始缓慢下降,特别在第3个月以后,下降速度增快;粗脂肪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青贮苜蓿的色泽、气味和物理状态都发生变化。以上结果表明此方法的贮存时间不宜超过4个月。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比例松针与苜蓿混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将松针和苜蓿按不同比例[纯苜蓿(M)和松针、苜蓿混合比为1∶9(H1)、3∶7(H2)、5∶5(H3)]混贮,在青贮第1,3,5,7,14,30天测定了混合青贮饲料的p H值、氨态氮(NH3-N)、乳酸(LA)、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结果表明:在青贮整个过程中,各试验组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p H值均呈下降趋势,氨态氮、乳酸均呈上升趋势;对照组在青贮7 d以后p H值呈上升趋势,乳酸含量呈下降趋势。至青贮结束时,各试验组p H值、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乳酸含量高于对照组,其中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9.
贮藏期和添加绿汁发酵液对袋装苜蓿青贮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12  
研究添加不同稀释倍数绿汁发酵液的袋装苜蓿青贮贮藏180 d和400 d后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添加绿汁发酵液可以显著降低贮藏400 d袋装苜蓿青贮的pH值(P<0.01),乳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乙酸、丙酸、丁酸和氨氮含量极显著减少(P<0.01),而对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含量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不显著;与贮藏180 d相比,贮藏400 d后pH值显著下降(P<0.01),有机酸含量显著增加(P<0.01),中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1),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消化率显著提高(P<0.01)。  相似文献   

10.
贮存时间对小麦和玉米青贮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评价贮存时间对玉米和小麦青贮过程质量的影响。试验选择的原料为玉米和开花期及乳熟期小麦,将其放入1.5 L厌氧发酵罐重,分别发酵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贮存一年后,青贮玉米的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下降(P <0.05)。干物质产量在贮存3个月后达到最大值(P <0.05)。开花期小麦pH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乳酸含量在贮存3个月后最高(P <0.05),之后显著降低(P <0.05)。乳熟期小麦pH随贮存时间的升高而降低,乳酸含量在贮存3个月后最高(P <0.05),之后显著降低(P <0.05)。乙酸含量随着贮存时间升高而升高(P <0.05)。贮存时间显著影响青贮玉米干物质、干物质产量、乙酸、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及CO_2产量(P <0.05),显著影响开花期小麦pH及CO_2产量(P <0.05),显著影响乳熟期小麦pH、干物质、灰分、乙酸含量、CO_2产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及干物质消化率(P <0.05)。玉米、开花期小麦和乳熟期小麦干物质的损失在3~6个月达到最大水平。乳酸在青贮1~3个月达到最大值,而乙酸则随贮存时间的升高而升高,这也是青贮料好氧稳定性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不同混合比例和添加剂对菊苣和青贮玉米混合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为调制高质量的混合青贮饲料提供理论依据。以菊苣和青贮玉米为原料,按质量比0∶1、1∶3、1∶1、3∶1和1∶0 (分别用0C1M、1C3M、1C1M、3C1M、1C0M表示)进行混合青贮,并分别设置3个添加剂处理,即零添加、5 g·t-1乳酸菌+5 g·t-1纤维素酶(LX)和10 g·t-1乳酸菌+5 g·t-1纤维素酶(2LX),青贮60 d后测定混合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结果显示,菊苣与青贮玉米混合比例为0∶1和1∶1时青贮饲料的感官评价优于其余3种混合比例的,而且添加剂处理感官评定优于零添加处理的。菊苣和青贮玉米混合青贮可以形成养分互补,有助于均衡青贮饲料整体营养,在青贮原料中添加添加剂则可以提高青贮饲料发酵品质。混合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随菊苣比例增加而显著提高,但是发酵品质在菊苣混合青贮比例高于1∶1时显著降低。综合判定菊苣和青贮玉米1∶1混合时其青贮饲料品质最佳,其中又以1C1M/2LX处理最好,纤维组分(NDF和ADF)和氨态氮/总氮含量较低而粗蛋白和乳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不同晾晒时间和青贮时间对全株青贮玉米发酵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玉米(Zea mays L.)青贮品种“曲辰9号”为试验材料,将乳熟末期的青贮玉米全株收获粉碎后,在阴凉处分别晾晒0(对照,CK)、1、2、3、4 d,然后在塑料桶(5 L)中分别进行青贮,待青贮60、90、120 d时进行发酵品质的评定。结果 青贮玉米的含水量随着晾晒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晾晒2、3、4 d后含水量显著(P<0.05)低于CK;用晾晒2、3、4 d的全株青贮玉米原料进行青贮,pH值显著(P<0.05)高于CK,晾晒2 d青贮120 d处理除外。晾晒时间对乳酸、丁酸、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产生显著(P<0.05)影响,青贮时间仅对乳酸、丁酸产生显著(P<0.05)影响,其中,乳酸含量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丁酸含量在原料晾晒之后明显增加。CK处理中,青贮90、120 d的NDF含量显著(P<0.05)高于青贮60 d处理。利用氨态氮、乙酸、丙酸、丁酸开展V-Score分析,晾晒导致青贮玉米发酵品质降低,试验中品质较优的青贮为原料粉碎后未经晾晒的处理(CK)。结论 在未经晾晒处理下进行青贮60 d的青贮玉米,综合品质较高。在青贮玉米原料含水量为74%时,不建议粉碎之后通过晾晒降低含水量再青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寻求提高苜蓿和全株玉米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最优混贮比例,试验以初花期第三茬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为原料,制成不同混合比例(苜蓿和全株玉米比分别为0∶100、40∶60、51∶49、61∶39、80∶20、100∶0)的青贮饲料,水分含量为50%~70%,在室内装袋发酵90 d,测定混合青贮的各项营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混合比例及时间对混合青贮的品质有显著影响,苜蓿与全株玉米混贮80∶20组合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高于全株玉米单贮(P0.05),低于苜蓿单贮(P0.05);51∶49组合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与苜蓿单贮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与全株玉米单贮相比差异不大;苜蓿与全株玉米40∶60、61∶39组合p H值与苜蓿单贮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苜蓿和全株玉米混贮40∶60组合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内蒙古高原(东华北地区)玉米(Zea mays)青贮时间对青贮品质的影响,确定最适玉米青贮用品种及青贮时间,促进畜牧业发展。选用‘先锋38P05’、‘先玉1409’、‘海玉11’、‘利合228’和‘A6565’5个品种,设置青贮0、15、30、45、60和90 d,测定其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各品种青贮30 d后pH小于4.00;青贮过程中不同品种间乳酸(LA)、乙酸(AA)存在显著差异(P<0.05),丙酸(PA)、氨态氮/总氮(AN/TN)差异不显著(P>0.05),‘先玉1409’青贮45 d的LA最高占鲜物质(FM)的6.18%。各品种青贮45 d后营养成分变化趋于稳定;青贮90 d后‘先玉1409’的干物质(DM)、粗脂肪(EE)和相对饲喂价值(RFV)最高,干物质为21.73%,EE和RFV分别占干物质(DM)的5.43%、170.36%,粗蛋白(CP)损失率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最低,CP损失率为36.63%,ADF占干物质的23.21%。综上,玉米青贮45 d后品质基本达到稳定状态,内蒙古高原(东华北地区)选用‘先玉1409’作为青贮原材料,青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临夏市近几年来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2019年底全市大牲畜存栏牛1.09万头、羊2.99万只、猪0.97万口。全市玉米种植面积2.17万亩,而玉米秸秆利用率却在70%左右,为了充分利用丰富的粗饲料资源,减少优质玉米秸秆饲料的浪费,笔者通过实际制作并多方调查研究得出玉米秸秆袋装青贮技术为我市提供了大量优质粗饲料,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减少养殖场饲养成本,增加了养殖效益,为我市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探究玉米秸秆袋装青贮饲料的相关原料和制作流程,希望能将该技术进行推广和普及,惠及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养殖户,最终达到节约成本、科学养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秸秆的揉搓袋装青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辉  李涛  司举 《畜牧兽医杂志》2012,31(1):70-70,73
玉米秸秆的揉搓袋装青贮技术是将去穗玉米秸秆经过挤丝揉搓、压缩打包后,进行发酵、贮存。这种青贮由于保证了玉米产量,又利用了秸秆,易被群众接受。其密度高、营养好、保存时间长,开包后又可短时间用完,避免了取饲损失。其便于长途运输,从而使秸秆饲料能够成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笔者2007年配合县农机推广站(销售秸秆揉搓机和压捆机示范),在县良种农场青贮去穗玉米秸秆200 t,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饲料工业》2021,42(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对肉羊消化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用体况良好,年龄、体重(25.95±1.37)kg相近的30只卡拉库尔羊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羊。在基础饲粮一致的情况下,试验动物分别饲喂甜高粱与苜蓿比为100.0(SS100),80.20(SS80),60.40(SS60),40.60(SS40),20.80(SS20)的混合青贮。3个月的饲养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制作石蜡切片,测定卡拉库尔羊消化道的组织形态学指标。结果:(1)SS40组宰前活重及瘤胃重/复胃重显著高于SS80组和SS100组(P0.05);各组间复胃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混合青贮中苜蓿比例的增加,瘤胃黏膜下层厚及网胃肌层厚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趋势(P0.05);网、瓣胃角质层厚度呈线性下降趋势(P0.05),SS20组显著低于SS100组(P0.05);瘤、网胃乳头高度、固有膜宽度、瓣胃肌层厚及皱胃黏膜厚、黏膜下层厚呈线性升高趋势(P0.05)。(3)随着混合青贮中苜蓿比例的增加,小肠段的绒毛高度呈线性升高趋势(P0.05),SS100组显著低于SS60、SS40组和SS20组(P0.05);SS40组回肠V/C值显著高于SS80组和SS100组(P0.05);小肠段的隐窝深度、黏膜厚度、肌层厚度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甜高粱与苜蓿比为60.40,40.60及20.80的混合青贮,更有利于肉羊复胃及小肠的发育,可促进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不同调制比例的苜蓿与芦苇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调制比例对混合青贮品质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感官评定中3个试验组都有明显改善,Ⅱ组(苜蓿50%+芦苇50%)、Ⅲ组(苜蓿25%+芦苇75%)效果最佳,Ⅰ组(苜蓿75%+芦苇25%)相对较差.从发酵品质来看,混合发酵均降低了青贮的pH值、丁酸、氨态氦含量,增加了乳酸含量,其中Ⅱ组(苜蓿50%+芦苇50%)乳酸含量最高,pH最低达4.1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从营养成分来看,由于苜蓿纤维含量低、蛋白质和水分含量高、干物质含量较低,芦苇纤维含量高、蛋白含量偏低,其营养价值不如苜蓿,当两者混合后,随着芦苇含量的增加,混合青贮粗蛋白含量降低,NDF和ADF含量逐渐升高.综合各种检测指标,Ⅱ组(苜蓿50%+芦苇50%)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