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白菜施肥技术 生产1000公斤白菜需纯氮1.6公斤,五氧化二磷0.8公斤,氧化钾1.8公斤。亩产白菜0.5~1万公斤需纯氮8~16公斤,五氧化二磷4~8公斤,氧化钾9~18公斤。白菜播种前亩施有机肥5000公斤,磷肥25~50公斤。白菜进入莲座期进行第1次追肥,亩施纯氮3~6公斤,氧化钾3~6公斤。  相似文献   

2.
舒庆渝 《农家科技》2007,(11):14-14
<正>专用复合肥具有针对性和平衡性的特点,是施肥技术的进步。而大多数蔬菜作物在市场上买不到专用肥,但可以自己组配和施用。1.萝卜专用肥配方。萝卜种类较多,推荐的专用肥配方为: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比例为1∶0.6∶1.2。如中等肥力水平每亩施尿素15千克(实际折纯氮45%),则需施过磷酸  相似文献   

3.
<正>1.水稻施肥推荐方案(以667平方米田地面积计)(1)产水稻400~450千克,施纯氮8~9千克、五氧化二磷2~3千克、氧化钾5~6千克。(2)产水稻450~500千克,施纯氮9~11千克、五氧化二磷3~3.5千克、氧化钾6~8千克。(3)产水稻500~550千克,施纯氮11~13千克、五氧化二磷3~4千克、氧化钾8~10千克。(4)产水稻600~650千克超级稻,施纯氮14~16千克、五氧化二磷4~5千克、氧化钾12~14千克。  相似文献   

4.
甘蓝施肥生产1000公斤甘蓝需纯氮2.0公斤,五氧化二磷0.72公斤,氧化钾2.2公斤;亩产甘蓝3000-5000公斤,需纯氮6~10公斤,五氧化二磷2.2~3.6公斤,氧化钾6.6~11公斤。定植甘蓝前亩施有机肥2500公斤,磷肥20~25公斤。甘蓝进入莲座期进行第1次追肥,亩施纯氮36公斤,氧化钾3.3~5.5公斤。进入甘蓝结球期,进行第2次追肥,亩施纯氮3~6公斤,氧化钾3.3~5.5公斤。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了节水麦田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与小麦产量、经济效益及成本的关系.结果表明,增施氮磷肥是实现小麦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关键,合理配比施肥量为每667平方米施纯氮17.29~21.25千克,五氧化二磷8.10~10.30千克,氧化钾4.77~8.68千克,并明确了不同条件下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了节水麦田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与小麦产量、经济效益及成本的关系。结果表明,增施氮磷肥是实现小麦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关键,合理配比施肥量为每667平方米施纯氮17.29~21.25千克,五氧化二磷8.10~10.30千克,氧化钾4.77~8.68千克,并明确了不同条件下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包菜在安徽省种植面积较大,全省约有50万亩,在沿江和淮北形成了规模种植,许多地方成为闻名省内外的生产和加工基地,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偏施氮肥或氮磷肥、不施或少施钾肥的习惯施肥方法降低了包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民种植包菜的积极性。因此,推广应用以施用钾肥为中心的包菜平衡施肥技术,对包菜生产和“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包菜的需肥特性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每生产1吨鲜包菜,需要吸收4.1~4.8千克纯氮、1.2~1.3千克五氧化二磷、4.9~5.4千克氧化钾,整个生育期纯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的吸收比例为3:1:4,对钾需求量超过氮的需求量,对氮、钾营养有高  相似文献   

8.
生产1000公斤白菜需纯氮1.6公斤,五氧化二磷0.8公斤,氧化钾1.8公斤。亩产白菜0.5~1万公斤需纯氮8~16公斤,五氧化二磷4~8公斤,氧化钾9~18公斤。白菜播种前亩施有机肥5000公斤,磷肥25~50公斤。白菜进入莲座期进行第1次追肥,亩施纯氮3~6公斤,氧化钾3~6公斤。结球或顶心初期进行第2次追肥,亩施纯氮3~6公斤,氧化钾3~6公斤。结球或项心中期进行第3次追肥,亩施纯氮2~4公斤,氧化钾3~6公斤。  相似文献   

9.
<正>绿菜花生产1000千克绿菜花需纯氮2.5千克,五氧化二磷1.1千克,氧化钾2.9千克。定植前每667米2施有机肥2500千克,生物有机复合肥100千克,尿素50千克,过磷酸钙20~25千克,硫酸钾  相似文献   

10.
《北京农业》2005,(3):9-10
樱桃西红柿除施好氮、磷、钾肥外,要增施钙、硼肥。生产1吨樱桃西红柿需纯氮3.85千克、五氧化二磷1.15千克、氧化钾4.44千克。定植前,每667米2施有机肥5000千克、生物有机复合肥200千克、尿素50千克、过磷酸钙30~50千克、硫酸钾40千克、钙肥100千克和硼砂1.5千克。一般在第一穗果开始膨大时,开始第一次追肥,667米2施纯氮5千克、氧化钾6千克;第二次追肥是在第一穗果即将采收、第二穗果膨大时,667米2施纯氮5千克、氧化钾6~7千克;第三次追肥在第二穗果即将采收、第三穗果膨大时,667米2施纯氮4千克、氧化钾5~6千克。五彩椒五彩椒的生长需要充…  相似文献   

11.
<正>夏玉米苗期需肥量少,穗期至花粒期需肥量大,以后逐渐降低。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超过.500千克的夏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大体为2.9:1:2.9。每生产100千克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2.62千克,五氧化二磷0.9千克,氧化钾2.64千克。  相似文献   

12.
蔬菜施肥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据调查,天津市目前种植设施蔬菜平均施用量折纯氮1 020 kg/hm2、五氧化二磷480 kg/hm2、氧化钾618 kg/hm2。根据研究结果表明,达到比较高产量的蔬菜平均养分吸收量纯氮322.5 kg/hm2、五氧化二磷156 kg/hm2、氧化钾271.5 kg/hm2,可见本市蔬菜施肥量明显偏多,其中氮磷养分高出了3倍多。肥料污染蔬菜的途径经对蔬菜种植基地蔬菜施肥量、施肥种类的调查和综合评价看出:蔬菜生产中,以下3种情况极易造成蔬菜污染。①过量施用氮肥: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可以提高蔬菜产量。但是过量施氮,蔬菜体内硝  相似文献   

13.
水稻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特别是化肥施用结构不合理,重施氮肥轻施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轻微量元素,重无机肥料轻有机肥料,另外氮肥过量施用,利用率偏低。一、水稻需肥特点据分析测定,每生产100千克稻谷需从土壤中吸收氮2.1~2.4千克,五氧化二磷0.9~1.3千克,氧化钾2.1~3.3千克。因为栽培地区、品种类型、土壤特性、施肥和产量不同,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有所不同,制订施肥计划时,必须根据土壤供肥能力、水稻需肥特点和计划产量水平决定。  相似文献   

14.
1.搞好配方施肥。首先要搞好秋施基肥。9月底、10月上旬是施基肥的好时机,应根据测土化验结果、土壤养分的丰缺程度、树龄和当年产量及来年花量来确定施肥量。通常情况下,每生产100千克苹果需要纯氮1.0千克、五氧化二磷0.5千克、氧化钾1.0~1.2千克。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柑桔专用肥优化配方为氮10、五氧化二磷4、氧化钾6、有机质25,或氮8、五氧化二磷3、氧化钾4、有机质20,667平方米全年施用量分别为200千克和265千克,均可获得较高产量,果品品质较好,从而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柑桔专用肥优化配方为氮10、五氧化二磷4、氧化钾6、有机质25,或氮8、五氧化二磷3、氧化钾4、有机质20,667平方米全年施用量分别为200千克和265千克,均可获得较高产量,果品品质较好,从而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柑桔专用肥优化配方为氮10、五氧化二磷4、氧化钾6、有机质25,或氮8、五氧化二磷3、氧化钾4、有机质20,667平方米全年施用量分别为200千克和265千克,均可获得较高产量,果品品质较好,从而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8.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需要比禾谷类作物更多的营养元素。在相同产量情况下,大豆需氮量大约是玉米的2倍,是水稻、小麦的1.5~2倍,它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一直持续到成熟期。一般每生产1000千克大豆籽实需要纯氮66千克,五氧化二磷30.8千克,氧化钾21.7千克。土壤中原有的氮、磷、钾元素,往往不能充分满足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此外,大豆还要吸收少量钙、镁、铁、硫、锰、锌、铜、硼、钼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豆对这些元素吸收量虽然不多,但不可缺少,不能替代。因此,增施农家肥料,配合化学肥料,正确地采用施肥方法与其他栽培技术相配合,做到适期、适量,满足大豆生长发育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从而使大豆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的施肥配方玉米整个生育期需从土壤中吸收多种矿物质,其中以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每形成100 kg籽粒需要纯氮2.5 kg、五氧化二磷0.86 kg、氧化钾2 kg。667 m2产玉米500~600 kg需纯氮13~15 kg、五氧化二磷7~9 kg、氧化钾6~9 kg。  相似文献   

20.
正一、养分需要量玉米植株高大,对养分需求较多,其一生所吸收的养分因种植方式、产量高低和土壤肥力水平高低而异。玉米总体施肥原则是:施足基肥,轻施苗肥,巧施拔节肥,重施穗肥,酌施粒肥。一生需肥规律是:氮肥最多,钾次之,磷较少。而玉米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的吸收是不同的,一般每生产100千克籽粒需要纯氮2.5~4.4千克、五氧化二磷1.15~1.60千克、氧化钾3~4千克;氮∶磷∶钾约为2∶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