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采用云龙县气象观测站1977—2016年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降水量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云龙县近40a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龙近40a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年平均气温、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年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呈上升趋势.(2)云龙近40a年平均最高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年平均最高气温、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最高气温年代际变化呈上升趋势.(3)云龙近40a年平均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年平均最低气温、春季、夏季、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年代际变化呈上升趋势,秋季平均最低气温年代际变化呈下降趋势.(4)云龙县近40a降水量变化趋势呈"∩"型,2009—2015年连续7a降水为负距平,属于连续干旱年份.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年降水、夏季、秋季、冬季、干季、雨季降水年代际变化整体呈现出"增加–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唐山地区5个观测站1960—2013年逐日地面温度(以下简称地温)观测数据,研究了近54年该地区地温平均值、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变化特征及其气候突变等。结果表明:近54年唐山年平均地温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除6月地温呈下降趋势之外,其余各月均呈上升趋势,2月、3月上升趋势最显著;21世纪前10年平均地温最高;年平均最高地温和最低地温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地温的上升趋势显著;年平均地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显著升温为一突变现象,年平均最高地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升温非一突变现象;年平均最低地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明显升温为一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3.
选取周口市10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和霜观测资料,应用气候线性倾向率法、相关分析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周口市冬小麦生育期内主要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近54年冬小麦生育期内≥0℃积温显著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加趋势更加显著,1993年为突变年;生育期内降水量年际和年代际波动明显,空间上从南至北递减;参考作物蒸散量有明显减少趋势,年际和年代际波动比较剧烈,空间上呈东西递减趋势;生育期内日照时数有明显减少趋势,21世纪初以来减少趋势更为显著,突变年为2005年,空间上东多西少;初霜冻日期呈推迟趋势,终霜冻日期呈提前趋势,导致霜期缩短,且三者的年际波动明显。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0—2013年朝阳地区5个气象站的降水量和蒸发量数据,计算K干旱指数,分析朝阳地区的干旱情况。结果表明:朝阳地区常年处于轻中旱的旱象之中,全年干旱指数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046 2/10 a,仅20世纪90年代呈下降趋势,而20世纪80年代上升最为明显,春季干旱指数明显上升,夏季和秋季有小幅度上升,冬季呈下降趋势。朝阳地区的全年干旱指数,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是从1985年的突变现象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末增长趋势最为显著。在过去54 a间,朝阳地区干旱指数共有4次突变。春季的朝阳地区,从1977年一次突变现象开始干旱指数就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上升趋势持续显著,夏秋冬季突变现象较多,UF和UB曲线呈震荡状态,都存在短时期的下降趋势,但干旱指数基本维持着小幅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1961—2015年石羊河流域的武威和民勤气象站气温和降水气象数据为基础,利用线型趋势分析法和距平值法分析了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气候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用气候干旱指数综合分析了该流域不同地区不同年代干旱情况。结果表明,近55年来,石羊河流域年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气温升高幅度较大。降水总体也呈相对增多趋势,但存在较大的年际变化和丰枯交替现象。同时,石羊河流域气候干旱指数也趋于增大。气候越来越干旱,而民勤的干旱化趋势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利用禹城市1960—2010年逐月降水量资料,通过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对禹城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及年降水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禹城市年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季节降水量、年际变化都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明显不同。其中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最大,下降趋势最明显,对全年大气降水的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春季变化次之,呈减少趋势,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幅度较大,但总体下降趋势不明显。降水年代分布特征也较明显,20世纪60—70年代降水丰富,80年代最少,90年代开始降水量略有增多趋势。降水量对水资源多少的影响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7.
应用近40年赣州市17个县气象站3-7月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研究了赣南早稻生长期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0年来早稻生长期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增温态势,以最高气温升温最为显著;20世纪70-90年代早稻生长期升温相对缓慢,但到21世纪初气温明显高于常年,变暖趋势尤其显著;近40年来赣州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的年际变化较大,但从21世纪开始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比多年平均明显提前,说明赣南早稻生长期在逐步延长;近40年来早稻生长期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其递减趋势率为96.5 mm/10年,20世纪70-90年代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但到21世纪初则比多年平均明显偏少。近40年来早稻生长期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明显,70年代日照时数最多,90年代为最少,21世纪后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8.
选取1961—2017年河南省周口市10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应用气候线性倾向率法、相关分析法,分析周口市夏玉米生育期内的主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长季≥10℃积温呈平稳上升趋势,年代季波动较大;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为缓慢上升趋势,变化平缓;日照时间的年际变化呈显著的下降趋势,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急剧下降,2011年后有明显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利用四会市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15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平均气温以及各种气温极值、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6年四会市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13℃/a;20世纪60—80年代气温较低,90年代后气温明显上升,近10年气温上升剧烈;各季、各月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增温趋势显著;高温天气日数在逐年增多,低温天气日数在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10.
利用宝鸡地区1960—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对宝鸡地区暴雨、大暴雨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其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均呈波浪型,20世纪60和90年代为谷值,20世纪70—8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为峰值,特别是21世纪以来暴雨日数明显增多。宝鸡地区的暴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夏季暴雨最多,尤以7月为最;多局部暴雨,少大范围暴雨。暴雨南北山区多,东部塬区少;而大暴雨东北部塬区多,川道和南部山区少。  相似文献   

11.
利用汉中市1971-2006年的气候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基本气候资源的变化特点和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汉中市近36年来,平均气温以每10年0.326 ℃的气候倾向率呈明显的增温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升温趋势更加明显;冬季降水呈弱递增趋势,其余各季、年和汛期降水量均呈递减趋势,其中年降水量的减少趋势最为明显;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呈显著减少趋势;风速年际变化呈明显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2.
近53年湖南高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3年湖南74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高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湖南近53年的高温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结果表明,湖南大部分地区高温初日呈提前趋势,每10年提前2 d以上,并且呈现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21世纪以后高温初日提前明显;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每10年增加2 d左右,湘北高温日数增加趋势显著;总体上湘中以南大部高温最长持续日数呈弱的减少趋势,每10年减少0.5 d左右,湘中以北则呈较强的增加趋势,每10年增加1 d左右。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南高温天气显著增多、增强的同时,农业干旱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太白1960—2009年的气温资料,采用趋势系数、曼-肯德尔法、信噪比等对太白气温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太白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上升速率为0.32℃/10a,并且于90年代初发生突变。四季气温均呈明显或显著的上升趋势,以冬季气温上升最为显著,其次是春季;各月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以2月上升最为显著,其次是4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甘肃省高台县1953—2017年逐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观测资料,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对高台县近60年来的气温等要素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3—2017年高台县年平均温度呈现出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是0.217℃/10 a,增温趋势较为显著;20世纪50—70年代气温主要呈不断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尤其是21世纪以来高台县增暖趋势十分显著,同全球、我国气候变暖趋势保持一致;春、夏、秋、冬季的平均气温均呈上升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267、0.183、0.185、0.232℃/10 a,增温幅度最大的为春季,冬季次之,秋季增幅要略大于夏季;降水量主要呈现出略增加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124 mm/10 a,降水量增加趋势并不明显,但年际波动较大;高台县春、夏、秋、冬季的降水量变化均呈现出波动增加的趋势,四季气候倾向率有所差异,分别为0.605、0.943、1.131、0.445 mm/10 a。  相似文献   

15.
普布次仁  赵林  除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385-387,432
[目的]分析珠峰自然保护区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定日站和聂拉木站地面观测资料,对珠峰自然保护区内的气温、地温、蒸发量、降水量和积雪深度进行分析。[结果]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定日和聂拉木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定日尤为明显。1986~2010年平均地温也呈上升趋势,聂拉木更为突出,近25年以0.9℃/10 a的速率上升。冷暖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但冷季平均温度上升的速率高于暖季。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呈现地域差异性,定日站降水量和蒸发量从80年代初开始均呈增加趋势,而聂拉木站从80年代末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均略有减少。两站的年积雪总量均呈减少趋势,而聂拉木积雪总量变化幅度较大,60~80年代末积雪总量增大,但90年代开始减少。[结论]该研究为珠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1—2010年淖毛湖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50a来气温、降水、风速、大风日、沙尘暴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淖毛湖年、冬季、夏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90年代冬季增温强于夏季,进入21世纪夏季升温最为明显,冬季却降温最为明显,但总体平均来看,冬季增温强于夏季;降水总体趋势上升,90年代以后降水明显增多,但仍然比较干旱;风速及大风日数总体趋势下降,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为多大风时段,90年代后年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明显减少;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沙尘暴日数呈现急剧增加趋势,80年代后沙尘暴日数呈现急剧下降趋势。表明淖毛湖气候正在趋向变暖,特别是2001年以来该区域气温急剧升高,使得高温、干旱、多大风成为淖毛湖气候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利用咸宁市6个观测站近50年来(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咸宁市年、季和雨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旱涝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近50年来,咸宁市年降水量呈弱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为降水峰值期,四季中夏、冬季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尤以冬季降水日数增加显著,春、秋季降水日数呈弱减少趋势;咸宁市干旱和洪涝灾害四季都有不同程度发生,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涝年的几率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8.
刘万章 《现代农业科技》2010,(14):240-240,242
利用宁津县1971—2007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宁津县的气温变化与降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7年内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自80年代后期以来呈上升趋势,到90年代后期增温幅度加快,尤其以冬、春季最为明显。年平均气温以0.44℃/10 a的速度上升,而年平均最低气温则以0.50/10 a的速度上升,明显高于年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趋势;年平均降水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夏季降水量减少明显。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59—2010年济宁市的雷暴观测资料,分析济宁市雷暴气候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济宁市年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3.9 d;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较大,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为雷暴多发期,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雷暴日数明显减少,90年代初至2010年雷暴日数呈波动变化;雷暴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主要发生在夏季;月际分布呈单峰型,主峰出现在7月,次峰出现在8月;雷暴天气的日变化特征明显,以夜间和午后最多;雷暴初日多出现在4月中旬初,终日多出现在9月下旬,最早初(终)雷暴日与最晚初(终)雷暴日的年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54—2011年我国大陆142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EOF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8年来我国大陆极端气温的基本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近58年我国大陆年极端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年极端最高气温也呈递增趋势,并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趋势表现较为明显;我国大陆极端最低气温主要受冬季风和太阳辐射影响,极端最高气温主要受地形影响。极端气温在时间分布上表现为:极端高温年代际变化是20世纪90年代前递减,90年代后递增;年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除塔里木盆地外均对区域性增暖呈显著的正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