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测定了苏云金杆菌发酵过程中总核酸,菌数、总糖、还原糖、溶磷、氨基氮、pH和溶氧的变化。核酸曲线与苏云金杆菌典型生长曲线的形状相似,随培养基浓度而增减,因此认为发酵液的核酸含量可以反映菌体数量。在发酵罐发酵条件下,A、B配方培养基在发酵结束时的残糖分别为起始浓度的62.75%和66.6%,表明碳源的供给是充裕的,但溶氧和溶磷在对数生长期都降至很低水平,启示调整溶氧,增加溶磷可能与进一步提高发酵菌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大麦芽根发酵培养苏云金杆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芽根是啤酒工业的副产品,它含有较丰富的粗蛋白质和可溶性无氮物。采用麦芽根培养基,进行了苏云金杆菌HD-1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配比条件下,该菌生长良好,产晶体蛋白能力也正常。发酵液活孢子数可以达到3.7×109/mL,而原料成本只相当于对照鱼粉、玉米培养基的1/4。  相似文献   

3.
采用4类噬菌体对9株不同血清型苏云金杆菌菌株进行了敏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CZE99985菌株在35~37℃下对4种噬菌体具有明显的抗性。通过对噬菌体的侵入时间和侵入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噬菌体侵入时间越早,侵入量越高,其感染造成的危害越大。培养12h前,接入一定量的TP-1型噬菌体会导致发酵异常;在发酵初期,侵入量达到0.5ml(4PFUs/m1)以上便发生严重的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4.
采用5种不同苏云金杆菌菌株进行了菌株交叉混合摇瓶发酵试验和一种组合2.3t发酵罐中试,以及两个优势组合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上的混合发酵试验。摇瓶试验获得两个优势组合为GC—91 58和94004 94001,其发酵效价分别为6476和6071IU/μl,晶体蛋白含量分别为0.526%和0.577%。发酵效价分别比GC—91纯培养提高50%和40%,晶体蛋白含量分别比GC—91纯培养提高24%和36%。两种组合在以豆饼粉为主要氮源的培养基上发酵水平分别达到5650和5800IU/μl,明显优于以棉籽饼粉为氮源的培养基。GC—91 58组合在2.3t发酵罐中试发酵效价和晶体蛋白含量达到4520IU/μl和0.467%。  相似文献   

5.
苏云金杆菌GC—91发酵上清液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生物测定,SDS-PAGE方法对苏云金杆菌GC-91发酵液的上清液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上清液中含有增效物质,离心丢弃上清液是导致毒力收率大幅度下降的根本原因。上清液对粉剂增效明显,本实验中最高增效倍数为23.5倍,且上清液对不同菌种粉剂增效力不同,对GC-91菌粉增效极为显著,对HD-1菌粉增效较为缓慢。上清液中含有的增效物质是一种热稳定物质,能耐15分钟沸水浴,在pH2~10范围内稳定,证明不是β-毒素  相似文献   

6.
添加剂对苏云金杆菌发酵液杀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8 2种添加剂中筛选出 1 2种有较好增效作用的物质进行不同浓度对Bt杀虫效果影响和较佳浓度下的增效倍数测定表明 ,各添加剂的浓度对Bt杀虫效果影响差异显著 ,在 1 0 g/L的剂量以下多数添加剂的增效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添加剂 2号、碳酸钾、硼酸 3种物质的增效作用明显 ,增效倍数分别达 2 .774 3、2 .0 90 0、2 .781 7倍 ;乙酸钙、乙酸钠、硫酸亚铁等9种物质的增效倍数达 0 .4 378~ 1 .972 3倍  相似文献   

7.
8.
一种固体发酵苏云金杆菌(B.t)简易方法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俊 《昆虫天敌》1999,21(1):18-20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nigiensis随着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和人们对“绿色”食品的渴望,农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介绍简易固体发酵方法克服了液体发酵技术要求高、设备投资大,后处理降低生物效价的缺点。本方法简便易操作、优质低消耗、自动控制料的温度和湿度,利用“湿度差”有效抑制杂菌污染。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我国苏云金杆菌液体深层发酵研究十年进展(1990-2000)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综述了我国苏云金杆菌液体深层发酵研究中菌株优选、培养基筛选以及发酵过程调控技术等领域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论苏云金杆菌(Bt)制剂的增效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苏云金杆菌(Bt)制剂的增效措施湖北省农科院Bt研究中心(430064)吴继星从1911年Berliner在德国苏云全省一个面粉厂分离到苏云金杆菌以来,至今已有84年的历史。苏云金杆菌的真正实用化始于70年代高效菌株HD—1的发现,特别是1992年...  相似文献   

11.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细菌,对多种农业害虫包括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和线虫等具有高特异杀虫活性,是迄今应用最广泛的微生物杀虫剂。本文总结了杀线虫Bt菌株的活性因子种类以及不同类的活性物质杀线虫机制的分析,能够为生物杀线剂的研究与创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将Bt发酵液高效浓缩,采用壳聚糖对Bt菌株LSZ9408发酵液进行絮凝,测定了pH值、温度、壳聚糖浓度、磁力搅拌的速度和时间对壳聚糖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当pH值为5.0~6.0,温度30~35℃,壳聚糖浓度为0.025%,磁力搅拌器550r/min搅拌5min后,壳聚糖作为LSZ9408菌株发酵液的絮凝剂,可除去发酵液中的大部分水及有色杂质,使发酵液中的杀虫蛋白质晶体和芽孢得到很好的浓缩。  相似文献   

13.
陈丽珍  林毅  张杰 《植物保护》2009,35(1):8-12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主要特征是在芽胞形成的同时,能产生对多种昆虫具有特异杀虫活性的晶体蛋白,该蛋白对人畜和环境安全无害。但因在应用过程中杀虫毒力有限,影响了其巨大潜力的发挥。因此,如何提高杀虫蛋白的毒力,寻找更有效的增效物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目前对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蛋白具有增效作用的物质与增效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苏云金芽胞杆菌的芽胞产量,应用响应面设计对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JQD117进行发酵培养基和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本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优化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参数。最佳发酵培养基为棉籽饼粉2.00%,大豆饼粉1.00%,酵母粉1.50%,可溶性淀粉2.00%,CaCO3 0.30%,MnSO4 0.04%,MgSO4 0.18%,K2HPO4 0.04%;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3%、装液量60 mL、温度30℃、转速150 r/min、初始pH 7.5。在最佳发酵条件下理论活芽胞产量可以达到6.75×109个/mL,试验验证后实际活芽胞产量为5.97×109个/mL。运用响应面法对Bt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获得了提高芽胞产量的关键参数,为该菌株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为韭菜迟眼蕈蚊的绿色防控和蔬菜的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苏云金芽胞杆菌是生物防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杀虫剂,它对多种昆虫和其他一些无脊椎动物具有特异的毒杀活性。苏云金芽胞杆菌的杀虫活性主要来自于菌体在形成芽胞期间生成的伴胞晶体毒素,这些晶体毒素在结构和生物学功能方面表现高度的多样性。本文介绍了苏云金芽胞杆菌晶体毒素的分类、命名方法,深入讨论了晶体毒素的氨基酸序列、三维结构、靶标生物和杀虫机理的多样性。评价了各种分类方法的特点,并展望了晶体毒素作用机制研究和未来晶体毒素新基因的发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Bt、克百威、丁硫克百威、溴氰菊酯、杀虫双和辛硫磷6种药剂处理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种药剂均能显著降低玉米的被害株率,克百威的防效最好,其次为丁硫克百威、辛硫磷和溴氰菊酯,对被害株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1.70%、70.03%、68.47%和68.11%,Bt生物制剂的防效达66%以上;6种药剂对幼虫的相对防效均达到80%以上;Bt生物制剂的防效与其他化学制剂间差异不显著(p<0.01)。辛硫磷处理易发生药害,但5 d后叶片白斑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7.
松材线虫是松树萎蔫病的主要病原,为了筛选到具有较高杀线虫活性的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菌株,采用直接触杀法对苏云金芽胞杆菌发酵液进行杀线虫活性以及稳定性的检测,并对筛选出的高活性菌株通过扩增16S rDNA片段进行菌株的鉴定。结果表明,4个菌株中具有最高活性的菌株D发酵液处理松材线虫8 h的死亡率超过70%,24 h其死亡率达到100%;在温度为-20、25、40、60、80和121℃条件下处理的菌株D发酵液,其对松材线虫的毒力都在85%以上;在pH 5.0~10.0时,菌株D发酵液对松材线虫的毒力都在85%~94%,并无显著的差异;将菌株D发酵液进行蛋白酶K处理后,其对松材线虫的毒力仍在98%以上;在4℃环境下保存50 d,菌株D发酵液的毒力没有明显下降。通过16S rDNA 1.5 kb片段的序列分析,初步得出菌株D可能是苏云金芽胞杆菌KNU-07。可见,菌株D发酵液具有耐热、耐储藏和对蛋白酶K稳定的特性,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的高毒力菌株。  相似文献   

18.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has been used as sprayable pesticides for many decades. Bt strains utilized in these products produce multiple insecticidal proteins to complement a narrow insect specificity of each protein. In the late 1990s, genes encoding Bt insecticidal proteins were expressed in crop plants such as cotton and corn to protect these crops from insect damage. The first Bt protein used in transgenic cotton was Cry1Ac to control Heliothis virescens (tobacco budworm). Cry1Ab was applied to corn to control Ostrinia nubilalis (European corn borer). Since these insects have developed resistance to Cry1Ac and Cry1Ab, new Bt proteins are required to overcome the resistance. In order to protect corn furthermore, it is desired to control Diabrotica virgifera (Western corn rootworm), Helicoverpa zea (corn earworm) and Spodoptera frugiperda (fall armyworm). Recently, many new Bt insecticidal proteins have been discovered, but most of them require protein engineering to meet the high activity standard for commercialization. The engineering process for higher activity necessary for Bt crops is called optimization. The seed industry has been optimizing Bt insecticidal proteins to improve their insecticidal activity. In this review, several optimization projects, which have led to substantial activity increases of Bt insecticidal proteins,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