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物候期天然牧草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对放牧绵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分别在牧草生长的不同时期(绿草期、盛草期和枯草期)选择不同的样方测定其混合牧草的营养成分,同时段选择6只放牧绵羊测定其瘤胃pH,氨态氮(NH3-N)及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显示:①牧草中粗蛋白质(CP)含量在绿草期含量最高(13.95%),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 < 0.05),而枯草期最低,为5.14%;中性洗涤纤维(NDF)随着牧草的生长不断增加,酸性洗涤纤维(ADF)在绿草期含量最少。②瘤胃内环境参数随着不同物候期牧草中营养成分的变化而变化,瘤胃pH在盛草期显著低于其他阶段(P < 0.05),NH3-N含量在枯草期显著低于其他两个阶段(P < 0.05),VFA含量在枯草期最低,盛草期显著高于绿草期(P < 0.05)。综上所述,放牧绵羊在枯草期由于摄入的CP含量减少,NDF增加,导致消化率降低,不能满足放牧绵羊的营养需要,故在枯草期到绿草期这一阶段应对其进行合理补饲,调控瘤胃发酵,以改善瘤胃内环境,提高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不同物候期牧草对放牧绵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物候期天然牧草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对放牧绵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分别在牧草生长的不同时期(绿草期、盛草期和枯草期)选择不同的样方测定其混合牧草的营养成分,同时段选择6只放牧绵羊测定其瘤胃pH,氨态氮(NH_3-N)及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显示:(1)牧草中粗蛋白质(CP)含量在绿草期含量最高(13.95%),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5),而枯草期最低,为5.14%;中性洗涤纤维(NDF)随着牧草的生长不断增加,酸性洗涤纤维(ADF)在绿草期含量最少。(2)瘤胃内环境参数随着不同物候期牧草中营养成分的变化而变化,瘤胃pH在盛草期显著低于其他阶段(P0.05),NH_3-N含量在枯草期显著低于其他两个阶段(P0.05),VFA含量在枯草期最低,盛草期显著高于绿草期(P0.05)。综上所述,放牧绵羊在枯草期由于摄入的CP含量减少,NDF增加,导致消化率降低,不能满足放牧绵羊的营养需要,故在枯草期到绿草期这一阶段应对其进行合理补饲,调控瘤胃发酵,以改善瘤胃内环境,提高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牧草间组合时体外产气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体外发酵产气技术研究了鲁梅克斯杂交酸模-三叶草分别与皇竹草、桂牧1号、冬牧70、矮象草、牛鞭草、黑麦草和苏丹草按0∶100、25∶75、50∶50、75∶25和100∶0的比例进行组合时的体外发酵产气特性。结果表明,当鲁梅克斯-三叶草分别与皇竹、桂牧1号和冬牧70组合时,产气量和理论最大产气量以鲁梅克斯-三叶草占75%时最高,而与黑麦草组合时则以25%时最高,并显著(P<0.05)高于其占75%的组合。与矮象草和苏丹草组合时以其占50%时最高,而与牛鞭草组合时则以50%最低。当鲁梅克斯-三叶草与除黑麦草之外的牧草组合时,产气速率随鲁梅克斯-三叶草所占比例的上升而上升,与黑麦草组合时,产气速率则呈相反方向变化,但不同组合比例间无显著差异。当鲁梅克斯-三叶草与除皇竹、桂牧1号、牛鞭草和冬牧70以外的禾本科牧草组合时,不同比例的牧草组合不同发酵时间点之间的正组合效应达到了显著水平。结论认为,3种牧草间组合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牧草的体外发酵产气量。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西藏地区不同牧草营养价值。选取西藏地区5种常见牧草,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5种牧草体外发酵48 h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V_f)、初始产气速率(FRD_0)、达到最大产气量一半时所需时间(t_(0.5))、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体外中性洗涤纤维消失率(IVNDFD)、p H、氨态氮(NH_3-N)浓度以及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结果表明,体外发酵48 h后,苇状羊茅体外48 h累积产气量、V_f、FRD_0、IVDMD及甲烷(CH_4)、乙酸、丙酸、丁酸和总VFA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牧草(P0.05),但其体外发酵p H及乙酸/丙酸显著低于其他4种牧草(P0.05);紫花苜蓿体外NH_3-N浓度最高,显著高于其他4种牧草(P0.05)。综上分析,苇状羊茅体外发酵效果最佳,与其他试验牧草相比,更容易被瘤胃微生物降解利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体外产气法评价了青海高原牦牛精补料分别与高山嵩草-异针茅(Kobresia pygmaea Charke-Stipa aliena Keng)、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 Charke)、紫花针茅(Gramineae)、高山嵩草+杂类(Kobresia pygmaea Charke and others)4种草地型冷季天然牧草均按25:75,50:50,75:25的比例两两组合后的发酵营养特性。结果表明,精补料分别与4种牧草组合均能有效提高牧草发酵的累计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和产气速率常数,降低产气延滞时间,有利于牧草在瘤胃中的降解利用;同时,两两组合后体外发酵pH值均处于正常变化范围内,体外有机物质消化率及挥发型脂肪酸(乙、丙酸)浓度明显提高,而乙丙酸比降低,此正组合效应随精补料添加水平升高而逐渐增强,即精补料75%比例的组合均为最高,且添加精补料还表现出能减少牧草体外发酵甲烷产生量的潜在趋势。综合研究结果确定了精补料与4种草地型牧草均以75:25的比例组合搭配效果更优,为青海高原三江源玉树地区放牧牦牛冷季营养平衡补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饱和烷烃法对不同牧草时期放牧奶牛的采食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放牧奶牛在牧草幼嫩期、旺盛期、枯黄期3期的采食量结果分别为:绝对采食量为(11.54±0.66)、(13.83±0.55)、(5.75±0.32)kg/d,采食量在牧草旺盛期时达到最高.采食组成幼嫩期以苔草为主、旺盛期以隐子草为主、枯黄期以赖草为主,这与草场植物的生长和奶牛的喜好有关. 相似文献
8.
9.
豆科和蓼科牧草的组合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应用体外发酵产气技术,评价了鲁梅克斯、三叶草和苜蓿分别以0∶100、25∶75、50∶50、75∶25和100∶0进行两两组合时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鲁梅克斯与苜蓿组合时,不同组合比例间的发酵动力学参数差异不显著(P>0.05);苜蓿与三叶草组合时,理论最大产气量(A)及产气速率常数(b)以苜蓿占25%时最高,显著(P<0.05)高于苜蓿占75%的组合;鲁梅克斯与三叶草组合时理论最大产气量及产气速率常数分别以鲁梅克斯占25%和50%的组合最高,并显著高于鲁梅克斯占75%的组合.相同牧草组合时不同组合比例产气延滞时间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牧草组合时不同比例组合牧草各时间点的产气量表现出显著的正组合效应或正组合效应趋势,在发酵12和24 h时,产气量最易出现显著的正组合效应,不同牧草组合时产气量的组合效应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理论最大产气量、产气速率常数及48 h产气量(GP)与OM、ADF、NDS含量及NDS/C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CP、NDF及HC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发酵延滞时间与OM(P<0.001)、ADF(P<0.001)含量及NDS/CP(P<0.01)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CP(P<0.001)及HC(P<0.001)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认为,组合牧草体外发酵产气程度主要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粗蛋白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同刈割期天然牧草青贮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通辽扎鲁特旗山地草原天然混合牧草为原料,对其不同刈割时期的青贮品质进行了测定,以确定天然牧草青贮的刈割时间。结果表明:7月中旬~8月下旬刈割的牧草,青贮品质在感官评价上均表现优良,且在营养价值上优于原料草,均可用来制作青贮。综合分析牧草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发现,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青贮料的pH、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乳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氨态氮占总氮的比例、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无明显规律。8月15日刈割的青贮饲草的干物质含量、粗蛋白含量、乳酸含量均相对最高,氨态氮占总氮的比值最低,青贮品质最佳,7月14日刈割的牧草青贮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11.
12.
试验利用化学分析法和体外模拟瘤胃发酵法对5种人工牧草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和瘤胃降解及发酵特性的研究.试验采集饲用谷子、甜高粱、全株玉米、高丹草、小黑麦样品,利用化学分析法测定其叶片营养物质含量;然后利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法测定6、24、48、72 h的干物质降解率和48h累积产气量以及24h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和氨态氮(NH3-N)浓度.营养成分含量上,5种牧草的干物质、粗蛋白、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淀粉、总能含量差异均显著(P<0.05),全株玉米叶片的干物质、粗蛋白含量和总能均高于其他牧草;体外发酵参数差异亦显著,甜高粱和高丹草的理论最大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牧草(P<0.05),高丹草累积产气量最高.饲用谷子在6、24、48h三个时间点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牧草(P<0.05).全株玉米体外瘤胃发酵的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牧草(P<0.05),饲用谷子乙酸/丙酸显著高于其他种类牧草(P<0.05),小黑麦乙酸与丙酸比值最低.小黑麦的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牧草(P<0.05),高丹草NH3-N浓度最低.综上,营养成分指标上看小黑麦、全株玉米、高丹草叶片营养价值较高,从体外发酵参数来看,全株玉米和高丹草叶片潜在饲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燕麦品种的瘤胃降解及发酵特性,采集10个燕麦品种(青海444、林纳、青引1号、青燕1号、青引2号、加燕2号、青海甜燕麦、骏马、莫妮卡、青莜3号)抽穗期全株样品,首先通过化学分析法测定其营养价值,然后选用3只体重接近的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湘东肉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并利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法对选取的牧草进行体外瘤胃发酵试验,测定发酵6、24、48、72 h的干物质降解率和48 h的产气量,以及发酵24 h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态氮(NH3-N)浓度。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燕麦牧草营养成分中,粗蛋白、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淀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营养成分含量范围:粗蛋白9.23%~13.69%、粗灰分7.30%~8.31%、NDF 47.46%~54.04%、ADF 24.52%~31.03%、半纤维素21.44%~26.64%、淀粉3.43%~4.27%、总能14.59~15.05 MJ/kg;加燕2号、青引1号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燕麦品种(P<0.05)。体外发酵参数差异亦存在显著差异,青海444的... 相似文献
14.
不同牧草品种对体外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采用改进的体外产气技术评价了10种不同牧草的体外产气特性.利用非线性回归方程获得了Gompertz模型的发酵动力学参数(理论最大产气量、产气速率常数和延滞时间),分析了不同品种牧草间发酵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及发酵动力学参数与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牧草间产气动力学参数差异显著(P<0.05).理论最大产气量、产气速率常数和产气延滞时间分别以苏丹草、黑麦草和桂牧1号最高,而以鲁梅克斯、鲁梅克斯和苏丹草最低.相关分析表明理论最大产气量和累积产气量分别与OM含量、NDS/CP值及(NDS-Ash)/CP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而与C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产气速率常数与营养成分无显著相关性.产气延滞时间与半纤维素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NDS/CP值和(NDS-Ash)/CP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结论认为牧草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比例决定了体外发酵产气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青海湖流域牧草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草业》2018,(4)
基于青海湖流域3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气温、降水及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分析了1961年以来青海湖流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2003~2017年的牧草生育期观测数据,对返青、黄枯日期、生长季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近57a青海湖流域的年和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冬季的升温幅度最大;年和四季降水量均增加,夏季降水量增加最多;年和四季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夏季日照时数下降最为明显。2)海晏牧草返青期以10d/10a趋势提前,刚察以9d/10a趋势显著推迟,天峻以4d/10a趋势推迟,在空间上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呈推迟趋势。黄枯期均表现为推迟趋势,推迟趋势海晏2d/10a、刚察10d/10a、天峻5d/10a,没有明显的经向和纬向特征。生长季均呈延长趋势,海晏11d/10a、刚察2d/10a、天峻1d/10a,在空间上表现出与返青期相同的走向。3)海晏牧草返青期主要受上年秋季(8~10月)降水量的影响,降水量每增加10mm,返青期提前2.4d;天峻与刚察牧草返青期与返青前≥0℃积温正相关,积温每增加10℃,返青期分别推迟1.2d和0.7d。4)牧草黄枯期主要受降水的影响,降水量每增加10mm,海晏、天峻、刚察黄枯期分别推迟1.3d、1.3d、0.5d。5)生长期受同期气温和降水增加的影响均呈延长趋势。 相似文献
16.
17.
不同生长阶段天然牧草品质评定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1.1采样地点农区为赤峰地区巴林右旗天然牧草场.牧区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天然牧草场.草样的采集为样方0.5 m×0.5 m,重复4次,齐地面刈割.称质量,然后测定初水分,称质量,粉碎,制成风干样.1.2采样地点的概况调研选取奶牛养殖具有代表性的2个地区,内蒙东部的赤峰地区和呼伦贝尔地区.赤峰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而寒冷,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短促炎热且雨水集中,秋季短促、气温下降快且霜冻降临早.大部地区年平均气温为0~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约为-10℃,极端最低气温-2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0~24℃. 相似文献
18.
19.
不同物候期放牧牦牛采食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1.5岁及2.5岁阉牦牛各8头,首先在舍饲条件下,用称重法、校正称重法及4N-AIA法测定的结果与实际采食量作对比,结果表明:校正称重法的测定结果与实际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4N-AIA法有污染问题,但与实际采食量相关性很好,r=0.90。然后在全放牧条件下(高山草甸草地),测定不同物候期放牧牦牛日消耗量(无效失重)、日采食量。结果表明:2岁、3岁牦牛日消耗量分别为2.367,3.262kg/d·头,青草期、枯黄期、枯草末期、返青期的日采食量,2岁牦牛依次为3.92,3.72,5.54,6.82kg/d·头;采用食道瘘管法采集牧草样品,使用粪尿袋收集粪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不同物候期苜蓿POD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3个物候期(返青期、初花期、结荚期)4个品种苜蓿根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初步研究表明,随着生长的不断进行所有品种酶带总数呈现递减的趋势,其中返青期酶带数多,酶活性强。表明在不同的生长时期要求有不同的酶类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