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家兔子宫内膜炎造模后,通过连续的复宫散、桃红四物汤给药,测定造模前后各组家兔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α(IL-1α)的差异。结果表明:复宫散能显著降低子宫内膜炎模型家兔血液中TNF-α和IL-1α的含量(P0.01),而且降低程度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相较常用的中药抗炎剂桃红四物汤,复宫散与之差异不显著,表明复宫散能减轻各种炎症因子对子宫及全身的影响,发挥抗炎作用,起到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中药复方宫炎净中生物碱对子宫内膜炎家兔子宫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的影响,本实验通过子宫灌注混合菌液建立子宫内膜炎家兔模型,观察家兔在造模前后的临床症状以及白细胞分类计数变化,确认造模成功后给予不同剂量的生物碱治疗,并在末次给药后,取各组家兔的子宫,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显示,通过子宫灌注病原菌可以导致家兔采食量减少,精神状态差,体温升高,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或P〈0.01)、淋巴细胞显著减少(P〈0.05),成功建立子宫内膜炎家兔模型;通过观察家兔子宫组织变化,结果表明,宫炎净中生物碱有一定的活血化瘀、抗菌消炎作用,对子宫内膜炎家兔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奶牛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血液学变化并探讨其发病机制,试验对产后6~8 d正常及患急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奶牛对血液象和卵巢激素浓度及血钙、血磷、总蛋白、胡萝卜素、血糖等生化指标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单核细胞数显著增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减少,淋巴细胞数略有增加;孕酮浓度显著升高,而雌二醇浓度较低;血钙含量升高,血清无机磷、血糖和胡萝卜紊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针刺肝经腧穴对肝脏功能的影响,试验以健康家兔为研究对象,测定针刺肝俞穴、太冲穴前后的血液样本,分析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单独针刺肝俞穴、太冲穴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降低最明显,合刺肝俞穴和太冲穴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降低最明显;单独针刺肝俞穴、太冲穴后,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血小板数量增多、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较明显,其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针刺肝俞穴后升高最明显;合刺肝俞穴和太冲穴后,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红细胞数量增多,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说明针刺肝俞穴、太冲穴能够引起兔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发生变化,针刺后机体可能通过急性炎症反应调动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具有保肝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致病性大肠杆菌经子宫角插管灌入子宫腔,以建立山羊子宫内膜炎疾病模型。经检测发现,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子宫静脉血液中呈一过性存在;子宫卵巢静脉和颈静脉血液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其中,颈静脉血液嗜中性粒细胞增多明显于子宫静脉血液,颈静脉血液淋巴细胞降低明显于子宫静脉血液。病羊子宫黏膜损伤、炎性细胞浸润,子宫内膜上皮分泌细胞微绒毛和纤毛成片或部分脱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实验动物专用血细胞分析仪与医用血细胞分析仪对SD大鼠血液生理指标测定值的差异,分析检测仪器对大鼠血液生理指标测定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体重约200 g,雌雄各半,屏障环境饲养,试验前禁食12 h,麻醉后采血,分别用实验动物专用血细胞分析仪与医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20项血液生理指标。结果:两种仪器分别检测的SD大鼠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单核细胞数量、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嗜中性白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分布宽度差异极显著(P<0.01);血红蛋白浓度、嗜中性白细胞数量、红细胞分布宽度差异显著(P<0.05);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检测仪器对SD大鼠血液学指标的检测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8.
为探讨家兔感染豆状囊尾蚴后不同时期的血液学变化规律,用不同数量(分高剂量感染组和低剂量感染组,同时设对照组,每组各6只)六钩蚴人工感染家兔,每周采血,观察血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豆状囊尾蚴感染1周后,各剂量组家兔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感染1个月后,各剂量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逐渐降低,而单核细胞数量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显著升高;感染2个月后,各剂量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降到最低,基本接近于正常水平,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也逐渐降低,接近对照组。该结果为家兔豆状囊尾蚴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诱导的子宫内膜炎的损伤机制,将24只8~10周龄、体重30~35 g的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3个炎症模型组分别使用留置针向小鼠子宫内灌注1×106、1×108、1×1010CFU/mL的大肠杆菌25μL,对照组向小鼠子宫内灌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4 h后进行剖检,通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细胞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炎症通路核因子κB(NF-κB)的水平。结果表明:1×1010CFU/mL大肠杆菌可使子宫内膜层与肌层无明显界限,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增加(P<0.05),促进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P<0.001),促进炎症通路NF-κB的激活(P<0.05)。综上,使用1×1010CFU/mL大肠杆菌灌注小鼠子宫24 h可成功建立子宫内膜炎模型,为进一步探究由大肠杆菌诱导的子宫内膜炎的损伤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明确家兔感染豆状囊尾蚴后血液生理指标的变化。方法:收集人工感染豆状带绦虫犬排出的孕卵节片,虫卵计数并感染家兔,定期采血。利用动物血液分析仪测定其红细胞、白细胞等21项血液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较,血红蛋白浓度差异不显著;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嗜碱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单核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数量,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差异显著;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差异极显著。结论:研究结果为本病的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弓形虫感染猫的炎症反应,试验选取年龄为0.5~2岁、未感染和感染弓形虫的家猫(未感染组和感染组)各25只,静脉采血后,测定两组的血液白细胞指标(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中间细胞群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中间细胞群绝对值、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值)、肝肾功能[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及肌酐(CRE)和尿素(UA)含量]、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血清抗氧化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含量。结果表明: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的血液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中间细胞群绝对值和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升高(P<0.05),中间细胞群百分比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AST、ALT活性及CRE、UA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TNF-α和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IL-2和IL-10含...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2211-2214
研究牛至精油对奶牛产后子宫感染预防、子宫复旧的作用及对产后发情的影响,为奶牛产后护理和合理安排配种提供依据。将新产犊后的荷斯坦奶牛分为试验A组(子宫投放牛至精油)和B组(对照组),测定其部分繁殖及血液生理指标。结果显示:A组奶牛的宫颈黏液、直肠检查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血液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显著低于B组,其产后15和30d时血液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均显著低于产后0d的水平(P<0.05)。结果表明:牛至精油可杀灭一定数量的病原菌并可预防持续感染,有利于奶牛产后子宫复旧及提早发情,建议在奶牛生产中酌量使用。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通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构建子宫内膜炎体外感染模型,研究子宫内膜炎对奶牛子宫容受性因子大分子转膜黏蛋白-糖蛋白1(MUC-1)、高度保守的分泌型WNT家族亚型糖蛋白(Wnt-7a)、β受体1(IFNAR1)、IFNAR2、Integrinαvβ3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进而阐明子宫内膜炎引起奶牛屡配不孕和繁殖率低下的机制。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免疫荧光方法鉴定细胞纯度,不同浓度LPS刺激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用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ELISA检测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的分泌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子宫内膜感染模型中子宫容受性因子MUC-1、Wnt-7a、IFNAR1、IFNAR2、Integrinαvβ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通过组织块法纯化获得的奶牛子宫上皮细胞数量较多,经免疫荧光角蛋白染色证实纯度较高。采用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0、5、10、50μg/mL的LPS作用6、12、24、48 h后,细胞活力无显著变化(P0.05);浓度为100μg/mL的LPS作用24 h时,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1β、TNF-α、IL-6、IL-8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低浓度组(P0.05),引起细胞的炎症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UC-1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Wnt-7a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Integrinαvβ3、IFNAR1和IFNAR2 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浓度为100μg/mL的LPS作用24 h可成功构建子宫内膜炎体外感染模型,子宫内膜炎对奶牛子宫容受性因子MUC-1、Wnt-7a、IFNAR1、IFNAR2、Integrinαvβ3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引起奶牛屡配不孕和繁殖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不同剂量的丹连花子宫灌注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选择患子宫内膜炎的患病奶牛5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头,分别为丹连花子宫灌注液高、中、低剂量组,以及药物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另选健康奶牛10头作为健康对照。结果表明,丹连花子宫灌注液不同剂量组治疗后患病奶牛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中高、中剂量组奶牛子宫复旧完全,子宫颈黏液清亮,白细胞数明显减少,pH6.5~7.0,尿兰母检查阴性,治愈率60%,有效率90%,显著高于药物对照组(P<0.05),且血液白细胞数显著减少,其中中性粒细胞数极显著低于疾病对照组(P<0.01);不同剂量组血液生化指标无异常变化。表明丹连花子宫灌注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有显著治疗效果,且使用安全,推荐临床使用剂量为100mL/次,子宫灌注给药,隔天1次,连用3次。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花鼠血液生理指标的基本数据以及花鼠冬眠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试验采用BC-30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冬眠前后花鼠的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花鼠冬眠后,白细胞数目(WBC)、淋巴细胞数目(LYMPH)、中性粒细胞数目(GRAN)、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数目(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容(PCT)等比冬眠前高;单核细胞数目(Mon)、单核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几乎没有变化;只有红细胞数目(RBC)下降。生理指标的不同反映了花鼠在活动能力、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性别和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炎是一种的母畜易患病,本研究拟建立大鼠子宫内膜炎模型,为其发病机理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病理模型。方法:体重200~250g,刚生产完24h内的八只母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五只)和对照组(三只),采用子宫注射大肠埃希菌的方法造模,肉眼观察并记录子宫变化并检测子宫匀浆中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子宫出现明显的病理表现,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明显升高。[结论]大鼠子宫内膜炎建模型成功。  相似文献   

17.
1白细胞分类及功能 白细胞数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均可能发生变化,外周血液中白细胞的组成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故在大多数情况下,白细胞的增多或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因此,白细胞的增多或减少通常与中性粒细胞的增多或减少有着密切关系和相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炎奶牛产后氧化损伤与抗氧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试验用荷斯坦奶牛全血中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PMN)百分比变化及血清、子宫分泌物中的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进行检测,探讨产后患有不同程度子宫内膜炎奶牛的氧化损伤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及其机理。结果表明,CE组和SE组全血中WBC总数和PMN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而CE组血清和子宫分泌物中NO、MDA含量明显高于N组(P0.01),SE组则变化不明显,CE组SOD和GSH-Px活性变化比SE组明显,表现差异显著(P0.01,P0.05)。试验证明,子宫内膜炎奶牛血清和子宫分泌物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升高、抗氧化能力下降,可能是子宫内组织细胞病理损伤,引起不同程度子宫内膜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金华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血常规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液血红蛋白(HGB)和白细胞(wBC)的分析对奶牛的营养水平和机体的免疫功能评价具有重要价值。本试验通过对30头奶牛血液样本检测发现,当前金华地区奶牛的营养水平低下,其HGB指标低于正常奶牛的生理水平,同时淋巴细胞(啪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免疫反应所需状态(比正常指标下降385%),由此证明奶牛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是奶牛子宫内膜炎多发且难于治愈的原因之一。血液单核细胞(MO)和中性粒细胞(GR)数的增加,可表明子宫炎症的严重程度和提示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与组织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初期肉兔血象指标与耐热时间的关系,为筛选肉兔耐热性候选评价指标提供参考。选取同期出生、体重相近的健康4月龄新西兰兔55只,随机分配在(21±1)℃适温和(38±1)℃高温环境中,记录每只兔的耐热时间,并在热应激起始(HS0)和8 h(HS8)时采集血液,测定血象指标及其变化(△HS)情况。结果表明:热应激极显著影响HS8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P0.01),显著影响白细胞计数(WBC)、LYMPH%、N/L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HS(P0.05),极显著影响血小板(PLT)、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以及单核细胞计数(MONO#)的△HS(P0.01);HS0时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及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的△HS与耐热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MONO#的△HS与耐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推测EO%、EO#以及MONO#可能是重要的耐热性评价候选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