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前言 自从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简称DNA)分子以来,生命科学有了巨大的突破,因为其包含着生命体的一切遗传信息。在了解了DNA的组成、生物化学性质和结构后,生物学家可以直接对DNA分子序列进行聚合、连接、切割等操作,并能将不同生物体的DNA分子连接住一起形成新的遗传密码。研究学者们成功的将 相似文献
4.
5.
试验旨在筛选优异苜蓿育种材料,为晋北地区育种工作提供参考.选取15个苜蓿品种对其9个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变异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生态环境下,15个苜蓿品种的产量性状以鲜草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品质性状以粗脂肪(EE)的变异系数最大.根据主成分分析可知,将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木质素(ADL)、EE含量、相对饲喂价值(RFV)、株高、干草产量、鲜草产量综合成为2个主成分因子,可代表苜蓿产量、品质性状74.142%的数据信息量,且在15个苜蓿品种中,评分最高的为甘农1号295.85.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知,15个苜蓿品种可以聚为3个类群,第一类有甘农1号、中苜3号、阿迪娜、德国大叶、甘农7号、中苜1号、6010、金皇后、宁苜1号,第一类苜蓿品种的RFV最低,但产量和得分情况最高;第二类有甘农6号、巨能2号、皇后、甘农8号、陇东,其各性状除了EE含量最低,其他性状均在中间水平;第三类为太阳神,其产量和评分最低,但RFV最高.研究表明,第一类苜蓿品种更适合晋北农牧生态区种植,太阳神虽产量不佳,但品质表现突出,可在今后苜蓿育种工作中尝试进行产量方面改良培育. 相似文献
6.
7.
畜产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畜产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的成因、危害性和残留分析的重要性 ;介绍了畜产食品中主要有害残留物质的来源和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提出了畜产食品中新残留危害物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9.
3种苜蓿形态特征及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黄花苜蓿(M.falcata)和杂花苜蓿(M.varia)为试验材料,从形态学水平对苜蓿的遗传变异以及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品种的变异十分丰富,叶面积和叶宽具有较高的变异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除节间数和节间长度两个指标与叶形态指标没表现出相关性外,其他指标大多数都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形态学性状的主要变异来源于叶宽、主茎长、节间数、节间长、叶型指数。不同类型苜蓿的总变异依次为:紫花苜蓿〉黄花苜蓿〉杂花苜蓿。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我国已发现36种病原真菌危害苜蓿.在我国已知苜蓿病害中,分布较广且危害较大的有锈病(Uromyces striatus)、霜霉病(Peronospora aestivalis)、褐斑病(Pseudopeziza medicaginis)、白粉病(Erysiphe pisi和Levillula leguminiarum)、夏季黑茎病(Cercospora medicaginis)、黑茎和叶斑病(Phoma medicaginis)、黄斑病(Pyrenopeziza medicaginis)和轮斑病(Stemphylium botryosum)等8种.此外,对镰刀菌腐病(Fusarium spp)、炭疽病(Colletotichum trifolii)以及我国尚未发现的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megasperma)、黄萎病(Verticillium albo-atrum)和细菌性凋萎病(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 insidiosum)亦应给予充分的注意.在建立苜蓿病害综合防治体系中,应强调系统的观点和长期的观点.防治苜蓿病害的最有效途径是采取一切措施保证苜蓿旺盛的生长.苜蓿病害综合防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抗病品种,不同种或品种的牧草混播,播种前应用杀菌剂处理种子,科学施肥,合理利用草地和早春焚烧苜蓿残茬等. 相似文献
15.
16.
杆菌肽锌在畜禽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杆菌肽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饲料添加剂,可在动物初生至上市各生长阶段使用,没有上市前、产蛋和泌乳期的停药要求,也没有用药的使用期限。1 杆菌肽锌的理化性质杆菌肽锌(ZincBacitracin)由于其高效、无毒副作用、无残留、不产生抗药性及交叉耐药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业。1 960年美国批准将杆菌肽锌用作饲料添加剂,使杆菌肽锌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在生产中杆菌肽锌是由地衣芽孢杆菌发酵而制成。杆菌肽锌是一种多肽类畜禽专用抗生素,为淡褐色至褐色粉末,具有特殊气味,易溶于吡啶,难溶于乙醚、甲醇、丙酮和氯仿,不溶于水。杆菌肽锌可在室…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苜蓿病害及其综合防治体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南志标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1,18(4):W001-W004
我国已发现36种病原真菌危害苜蓿。在我国已知苜蓿病害中,分布较广且危害较大的有锈病(Uromyces striatus)、霜霉病(Peronospora aestivalis)、褐斑病(Pseudopeziza medicaginis)、白粉病(Erysiphe pisi和Levillula leguminiarum)、夏季黑茎病(Cercospora medicaginis)、黑茎和叶斑病(Phoma medicaginis)、黄斑病(Pyrenopeziza medicaginis)和轮斑病(Stemphylium botryosum)等8种。此外,对镰刀菌腐病(Fusarium spp)、炭疽病(Colletotichum trifolii)以及我国尚未发现的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megasperma)、黄萎病(Verticillium albo-atrum)和细菌性凋萎病(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insidiosum)亦应充分的注意。在建立苜蓿病害综合防治体系中,应强调系统的观点和长期的观点。防治苜蓿病害的最有效途径是采取一切措施保证苜蓿旺盛的生长。苜蓿病害综合防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抗病品种,不同种或品种的牧草混播,播种前应用杀菌剂处理种子,科学施肥,合理利用草地和早春焚烧苜蓿残茬等。 相似文献
18.
19.
苜蓿施用污泥效果的研究Ⅰ对苜蓿生长及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将兰州市七里河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泥施用于人工种植的新疆大叶苜蓿草地,探讨了不同施用量对苜蓿生长及各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1.0-2.0kg/m^2污泥,苜蓿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第一年增产23%-31%,第二年增产15%-31%。施用污泥苜蓿地上和地下部组织中N,P,Ca,Mg和Mn的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Fe含量显著增加,而K和重金属元素Ni、Pb、As和Hg的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Zn和Cu的积累增多,但地上部组织中重金属元素均未超过植物中的平均含量,施用污泥未对新疆大叶苜蓿造成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