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姬松茸高产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推广应用非木腐类食用菌,2003年引进试种姬松茸,经过多年生产、摸索和改进,总结出了姬松茸的高产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姬松茸是名贵食用菌,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其栽培方式与双孢蘑菇完全相同,只是生长发育所需的温湿度不同.姬松茸为中、高温食用菌,可与双孢蘑菇实现倒茬,较为适宜在北方高温时期栽培.本文介绍了姬松茸的食用价值、生长特性,总结了姬松茸工厂化栽培堆料、发酵、播种、覆土、出菇管理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摸索姬松茸高产栽培模式、进行了生料与熟料栽培比较,培养料与方,栽培方式,季节,覆土材料以及施用增产剂等试验。结果表明,姬松茸的高产栽培以生料栽培为好,春季床栽,秋季畦栽,并筛选出优化的配方组合,适用的增产剂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姬松茸的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姬松茸的菌种保存方法,菌种培养基选择,姬松茸的品种比较,姬松茸的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培养料选择,原料处理,播种及覆土等诸多技术因素进行大量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历时3年多,总结出一套适宜昆明地区的姬松茸优质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最高单产达8.92kg/m^2。关键技术是:选姬松茸3号种或姬松茸4号种在4~11月上旬进行露地畦床栽培,培养料选择好N源、适当增加N素含量,栽培料二次发酵,栽培场所采光好,种龄合适播量加大,有效增加菇床边缘面积,pH值8—9。对姬松茸产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测试:粗蛋白质达48.6%,富含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其它微量元素;对小鼠白血病和人体肺癌、腺癌有很强的抑制率;活性物质抗癌效果明显。有深入开发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姬松茸属于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原产于巴西,因此称作巴西蘑菇。姬松茸子实体味道香浓,肉质脆嫩,可降低血糖,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姬松茸提取物姬松茸多糖,对多种肿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2000年抚顺市农科院引进试栽成功。简易塑料大棚栽培姬松茸具有发菌快、好管理、产量高、延迟出菇时间等优点。现将栽培技术要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8.
<正> 新白1号是石河子蔬菜研究所杂交育成的大白菜新品种,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92年7月予以审定并命名。1 选育经过 新白1号是用本地品种石河子小包心与天津中青麻叶杂交选育而成。石河子小包心生育期短,适应性强,净菜率高,但对白菜三大病害(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抗性较差(病害流行年份常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不耐贮藏,窖藏后期常有苦味。天津中青麻叶抗病性及耐藏性均较强,品质及口感也较好,在肥水条件充足,有效积温能满足其生长发育要求时可获高产,但它叶帮较小,适应性较  相似文献   

9.
姬松茸高产栽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绩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1):124-125
姬松茸原产于美国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和南美北部的巴西、秘鲁等地,又称巴西蘑菇.它是一种名贵的食用兼药用真菌,具有降低血脂、降低胆固醇、降血糖、安神和改善动脉硬化症等药用功效.福建宁化县从1995年开始进行室内床式栽培姬松茸,经过10多年的摸索,宁化县食用菌办已成功地掌握了姬松茸栽培如何获得高产稳产的技术,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也不断提高,鲜菇产量达到6.0~7.5kg/m^2.本文简要介绍姬松茸高产栽培应掌握的5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药用菌姬松茸在福建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福建省气候条件,姬松茸生物学特性,确定其栽培方法,生产流程和栽培季节。在栽培管理上,强调覆圭后重水调湿同时加强通风换气,促进出菇整齐并形成明显的菇潮;提出调控,改良栽培环境条件与安全使用农药相结合的综防措施,有效地控制危害姬松茸主要病虫害;注重适时采收和烘干温度的控制,保证干菇质量。  相似文献   

11.
用稻草栽培巴氏菇(Agaricusblazei Murrill)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用稻草栽培巴氏菇的技术。通过组织分离法培养种菌 ;用大麦粒制作栽培菌种 ;用稻草、米糠、鸡粪和其它配料做栽培料 ,堆积发酵。堆高 1.50 m,宽 2 m,长度不限 ,每 2 d翻堆 1次 ,共翻 4~ 5次 ;栽培料装入栽培床的厚度为 2 0 cm,其含水率为 6 0 %~ 6 5% ;料温 2 5℃播种 ,用量 3~ 5瓶 / m2 ;8~ 10 d后覆上消毒的稻田土 3~ 4 cm;4周后出菇 ;栽培料的 p H值 6 .5~7.0 ;出菇相对湿度为 90 %~ 95% ;采菇时洗净菇柄基部的泥土 ,纵切后以 6 0℃烘干 ;产量为 1kg/m2 。栽培料发酵与栽培时保温、保湿与适当通风的条件 ,是栽培巴氏菇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鄂蚕豆1号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谷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选育的蚕豆(Vicia faba L.)新品种,在两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种中都表现出产量高、熟期适中、综合抗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等特征特性。2015年该品系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认)定,其适宜种植区域为湖北省及同类型生态地区。本文主要介绍了鄂蚕豆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在南瓜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基础上,采用杂交转育,创新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嫩早南瓜株系,通过配组、观察测定、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等程序选育出了嫩早1号。研究结果表明,嫩早1号茎蔓生,生长势强,主蔓第一雌花节位8~11节,隔2~3节1雌花;嫩瓜高圆形、白绿色,膨大速度快,肉厚、品质好,采摘期长;商品嫩瓜约500 g,瓜肉黄白色,味甜香;早熟,春播从定植到始收约38 d,秋播从播种到始收约35 d;产量高,嫩瓜产量约3 000 kg/667m~2。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笔者研究了姬松茸生产栽培过程中对重金属Pb、As、Hg、Cd的富集规律及控制技术;【方法】采用定点取样和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料的堆制,在微生物和菌丝的作用下将重金属Pb、As、Hg、Cd的迁移到子实体;子实体内Pb、As、Hg、Cd含量与培养料中Pb、As、Hg、Cd的含量关系密切,前三者随着潮数而递增,Cd则随潮数而递减;子实体对Pb和As的富集作用不显著,富集系数均值分别为0.22和0.56;而对Hg、Cd的富集作用明显,其富集系数分别达2.4 ̄4倍和27.8 ̄32.4。覆土土壤中的重金属在菌丝作用下部分迁移到子实体内;菌盖中Cd、Hg和As含量分别是菌柄的3.75、2.75和2.27倍;而Pb在菌盖和菌柄中含量则无差别;【结论】选择重金属低污染的培养料、覆土土壤和粗柄型菌株是实现姬松茸子实体重金属低富集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齐黍1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育成,201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的糜子新品种。以62绿1为母本,标准为父本,采用人工有性杂交技术育成。该品种生育期日数115 d左右,需要≥10℃活动积温2 400℃,粗蛋白含量15.03%,粗脂肪含量3.01%。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介绍春小麦新品种吉春22号的选育经过、主要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康玉1号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适宜川西北高原山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在2008—2010年甘孜州杂交玉米早熟组的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居参试品种第1位,2年区试平均产量8 683.88 kg/hm2,较对照阿单9号增产13.7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112.14 kg/hm2,比对照阿单9号增产7.82%。5个试点全部增产,其中3个试点是第1位。该品种种子顶土能力强,幼苗生长健壮,耐密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2013年11月已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川西北高原特别是甘孜州玉米产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将推动川西北高原特别是甘孜州高山区玉米产量水平的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8.
长糯麦1号是长江大学利以三亲本聚合杂交,经过多年多世代的改良系普法选择育成,于2020年通过湖北省审定。多年大田试验表现出产量高、综合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主要品质指标达到糯性小麦品质标准,适于湖北省全省种植。本文介绍了长糯麦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食用向日葵新品种龙食葵3号选育及综合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食葵3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成的食用向日葵新品种。2007年3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推广。该品种丰产性好、品质好、抗性强.生育日数115d左右,需活动积温约2350℃,籽仁蛋白含量30.37%.株高220cm左右,花盘直径25cm,百粒重19g.结实率80%左右。2004-2005年区试平均产量2682.4kg·hm^-2,比对照增产14.9%.适于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20.
郑太芝1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利用杂交育种、空间诱变育种相结合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该品种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良、抗性优良。2011—2013年参加品系鉴定、区域试验,平均单产1 499.0 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23.74%,均居第1位;粗脂肪含量57.49%,高出我国目前芝麻行业高油标准2.49个百分点,粗蛋白质含量17.49%,属油用型芝麻新品种;高抗茎点枯病、枯萎病(发病率分别为4.6%、3.2%),耐渍、耐旱、抗倒性强,属高抗、广适型芝麻品种,适宜在河南和安徽省芝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