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总施量相同条件下的氮磷钾肥比例对甜荞麦形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荞麦吉乌1号有较宽的适宜密度幅度,其种植密度为36~45万株·hm~(-2)时有较高的产量。氮肥是影响吉乌1号株高生长、分枝和产量的主导因素,增加钾肥比例有利于提高吉乌1号。在本地区吉乌1号适宜的种植密度和肥料组合为密度45万株·hm~(-2),氮30 kg·hm~(-2)、磷15 kg·hm~(-2)和钾45 kg·hm~(-2)。  相似文献   

2.
寿县水稻“3414”完全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获得水稻主产区水稻生产中的土壤供肥力、最佳配方施肥量。[方法]以杂交中籼深两优5814为水稻供试品种,在安徽寿县三觉镇陈岗村进行了"3414"试验,共设14个处理,研究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并通过肥料效应函数分析了氮、磷、钾肥施用量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氮肥180 kg/hm~2、磷肥60 kg/hm~2、钾肥120 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1 455.5kg/hm~2,该处理的纯收入也最高,达23 324.10元/hm~2,其次为氮肥180 kg/hm~2、磷肥60 kg/hm~2、钾肥0 kg/hm~2处理,纯收入为20 837.85元/hm~2。获得肥料效数应函方程Y=338.401+15.085X_1+108.066X_2-8.747X_3+0.182X_12~+2.100X_2~2-6.420X32-1.00X_1X_2-11.402X_1X_3-0.779X_2X_3,由该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分别为154.50、51.00、34.50 kg/hm~2。[结论]各处理中以氮肥180kg/hm~2、磷肥60 kg/hm~2、钾肥120 kg/hm~2处理的产量和纯收入最高,结合生产实际,推荐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172.50、75.00、135.00kg/hm~2。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旱作区秸秆覆盖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分别在高(900kg·hm~(-2))、中(750kg·hm~(-2))、低(600kg·hm~(-2))3种施肥条件下进行4种种植密度(45 000株·hm~(-2)、52 500株·hm~(-2)、60 000株·hm~(-2)和67 500株·hm~(-2))试验,并对其主要生长指标和产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旱作区秸秆覆盖马铃薯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商品薯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同等肥力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产量及商品薯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60 000株·hm~(-2)种植密度下产量及商品薯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0 112.45kg·hm~(-2)和89.1%;相同密度下肥力越高,单株个数、大中薯个数、单株薯质量和大中薯质量也越大;施肥量×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的农艺性状影响不显著,但对产量影响显著。综合来看,900kg·hm~(-2)施肥量与60 000株·hm~(-2)种植密度组合为该种植区秸秆覆盖马铃薯种植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4.
密度与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黑龙江省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以德美亚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主处理肥料因子为A共3个水平,即A1(尿素280kg·hm~(-2)、磷酸二铵210kg·hm~(-2)、硫酸钾70kg·hm~(-2)),A2(尿素400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硫酸钾100kg·hm~(-2)),A3(尿素520kg·hm~(-2)、磷酸二铵390kg·hm~(-2)、硫酸钾130kg·hm~(-2));以种植密度(B)为副区,设定5个不同种植密度(6.0万、7.5万、9.0万、10.5万和12.0万株·hm~(-2)),研究了种植密度及施肥量对其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德美亚1号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穗行数、行粒数及千粒重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德美亚1号的穗粗、穗长、出籽率随施肥量增加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在相同施肥水平上,穗长、穗粗及行粒数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而千粒重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当种植密度为B3时,千粒重最重为337.23g。此外,各肥密处理组合产量以A2B3处理(尿素400kg·hm~(-2)、硫酸钾100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9.0万株·hm~(-2))最高,其次A3B3(尿素520kg·hm~(-2)、硫酸钾130kg·hm~(-2)、磷酸二铵390kg·hm~(-2),9.0万株·hm~(-2))处理。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不同栽培方式对芸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龙芸2号"品种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栽培方式、密度及施肥量对芸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110 cm行距,密度15万株·hm~(-2),施肥量160 kg·hm~(-2)(尿素25 kg·hm~(-2),磷酸二铵90 kg·hm~(-2),硫酸钾52.94 kg·hm~(-2))产量最高,2 276.23 kg·hm~(-2)为产量最高的配置。  相似文献   

6.
研究磷肥施用量对早熟高产甘薯品种龙薯601产量的影响,为实现良法配套良种、推进新品种示范推广提供技术支持。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不施肥处理为空白对照(CK),分析不同磷肥施用量(0、37.5、75、112.5、150、300kg·hm~(-2))对甘薯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处理均显著增加甘薯商品薯率,施磷肥(施磷肥112.5kg·hm~(-2)除外)与不施磷肥处理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以施磷肥75.0kg·hm~(-2)和施磷肥150.0kg·hm~(-2)的商品薯率较高。各施肥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CK),与不施磷肥(P2)处理相比,适量增施磷肥可以显著提高龙薯601的产量,施磷量112.5kg·hm~(-2)(P5)处理,产量最高达61.06t·hm~(-2)。将磷肥施用量与龙薯601鲜薯产量之间进行二次曲线函数拟合,拟合方程为Y=-0.000 34 X~2+0.114 014 X+49.313 8,r=0.965 5,根据二次函数峰值出现位置模拟计算,当磷肥施用量为167.67kg·hm~(-2)时,龙薯601鲜薯产量可达最高(58.87t·hm~(-2))。适量施磷肥可以提高甘薯的经济效益,投资率最大的为施磷量112.5kg·hm~(-2)(P5)处理,即在施纯氮(N)90kg·hm~(-2)、钾肥(K_2O)150kg·hm~(-2)、磷肥(P_2O_5)112.5kg·hm~(-2)时,肥料投资率最高,可达12.55。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桂糖42号甘蔗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明确其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模式,为该品种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产量与下种量、氮磷钾施肥量和行距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分析桂糖42号的高产优化方案。【结果】以设计编码和桂糖42号甘蔗产量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得到的回归方程拟合较好,说明该回归方程可较好地反映产量与栽培因子间的关系。试验因子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种植行距和下种量对桂糖42号产量贡献较大,其次是氮肥和钾肥水平,磷肥水平的贡献较小;在试验设计的水平范围内,甘蔗产量随种植行距的增大而降低,在低水平时随下种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在高水平时随下种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边际效应及栽培方案优化分析结果表明,以90.00 t/hm~2为目标产量的桂糖42号优化栽培方案为:下种量120 525~122 025芽/hm~2,施用氮肥364.0~380.0 kg/hm~2、磷肥164.0~179.0 kg/hm~2、钾肥244.0~256.0 kg/hm~2,种植行距0.8~0.9 m;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时对应的优化方案为:下种量112 500芽/hm~2,施用氮肥360.0 kg/hm~2、磷肥180.0 kg/hm~2、钾肥270.0 kg/hm~2,种植行距1.2 m。【结论】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桂糖42号在下种量112 500芽/hm~2、种植行距1.2 m及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360.0、180.0和270.0 kg/hm~2时可获得较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皖中地区小麦提供施肥技术支持,利用"3414"施肥方案在定远县西卅店镇东兴村小刘组进行了氮磷钾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以明显增强小麦的越冬期和拔节期的分蘖能力,增施磷肥对小麦越冬期和拔节期的分蘖能力影响不大,增施钾肥可以增强越冬期小麦的分蘖能力但对拔节期小麦的分蘖能力影响不大;处理6(N180kg·hm~(-2)、P72kg·hm~(-2)、K120kg·hm~(-2))产量最高,为6528.7kg·hm~(-2);在氮、磷、钾3个营养元素中,缺氮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增施氮肥可以显著增加小麦种植纯收益,过量施用氮肥和钾肥显著降低了种植小麦的投入产出比,考虑到兼顾纯收益和投入产出比,处理14(N180kg·hm~(-2)、P36kg·hm~(-2)、K60kg·hm~(-2))可以作为皖中地区冬小麦的推荐施肥量。试验结果可以为皖中地区冬小麦施肥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汉中盆地不同磷肥施用量和施肥方式对水稻生长、肥料利用率、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两种磷肥施用方式(B:全作底肥;T:全作追肥、分蘖期50%、孕穗期50%)和4个磷肥施用梯度(P0:0 kg·hm~(-2),P1:45 kg·hm~(-2),P2:90 kg·hm~(-2),P3:135 kg·hm~(-2),研究不同处理下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磷肥肥料效应以及土壤磷素平衡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磷肥能通过增加水稻有效穗数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施磷量在0~45 kg·hm~(-2)范围内,产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TP1处理(45 kg·hm~(-2) P_2O_5全部追施),实际产量增幅最大,为19.0%,该处理磷肥贡献率、磷肥农学利用率、磷肥偏生产力和磷肥吸收利用率四个指标也表现为最高;施用45 kg·hm~(-2) P_2O_5,水稻收获后土壤含磷量略有下降,但土壤磷素平衡值表现为盈余,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收获后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上升,土壤磷素平衡值随之增加,导致环境污染风险增加。综合考虑水稻产量、磷肥肥料效应及土壤磷素平衡等方面的因素,在土壤背景值20 mg·kg~(-1)时,磷肥施用量减少至常规施肥量的50%,并全部追施,为该区域最适宜施肥量和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再生稻的产量差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再生稻的产量差及影响因素,为揭示其生产潜力和制定高产高效栽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分别以"再生稻产量、品种、施肥、种植密度、留桩高度、种植方式和收割方式"和"ratoon rice,variety,fertilizer and China"为关键词检索,共收集目标文献119篇。总结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和两季总的产量潜力和产量差,通过分析品种、施肥、种植密度、留桩高度、种植方式和收割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阐明再生稻产量差的影响因素及缩小产量差的途径。【结果】当前我国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和两季总的产量潜力分别为11.65、6.90和17.10 t·hm~(-2),总样本平均产量仅分别实现了产量潜力的71%、53%和68%。籼稻和杂交稻的再生稻产量分别比粳稻和常规稻增产24%—19%和18%—8%;头季的最优施肥量约为N 168 kg·hm~(-2),P_2O_5 123 kg·hm~(-2),K_2O 124 kg·hm~(-2);再生季的最优施肥量约为N 145 kg·hm~(-2),P_2O_5 50 kg·hm~(-2),K2O 200 kg·hm~(-2)。再生稻头季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2.4—29.1万穴/hm2;适宜留桩高度为40—50 cm;手栽种植利于再生季产量的提高因而总产量也最大;人工收割比机械收割的再生季产量高12%,虽然机种机收会减少产量,但差异不显著。【结论】我国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及两季总产量的增产潜力分别为3.38、3.27和5.41 t·hm~(-2)。合适的品种、肥料管理、种植密度、留桩高度、种植和收割方式可以缩小产量差,其中品种以籼稻和杂交稻为主;优化施肥量可以使头季和再生季分别增产9%和22%,优化种植密度则分别增产8%和17%;适宜的留桩高度为40—50 cm;机种机收更符合轻简化现代农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以芝麻品种豫芝DW607为指示品种,研究了机械种植膜下滴灌条件下最佳灌水量、氮磷钾施肥量及种植密度三因素耦合效应对豫芝DW607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27万株/hm~2,每次灌水2.5 h,滴灌量为177.89 m3/(hm~2·h),施N 182.325 kg/hm~2、P2O577.074 kg/hm~2、K2O 30.399 kg/hm~2时,豫芝DW607的平均折合产量最高,为2 621.79 kg/hm~2。  相似文献   

12.
对金华地区马铃薯兴佳2号进行密度及氮、钾肥运筹试验,结果表明,兴佳2号种植密度减小,商品薯率提高,但产量下降,产量在密度7.69万株·hm~(-2)时最高;优化氮、钾肥运筹,能有效改善经济性状和提高产量。兴佳2号在种植密度为7.69万株·hm~(-2),氮、钾肥总用量分别为195和375 kg·hm~(-2),且氮、钾肥80%作基肥、20%作现蕾肥时,产量最高,并有利于实现产量和商品性的协调。  相似文献   

13.
以高粱品种吉杂355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氮、磷、钾肥料量级试验,建立不同肥料施用量与高粱籽粒产量模型,获得高粱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施肥量对高粱籽粒产量有显著效应,明确吉林省松嫩平原高粱最佳施肥量为:氮肥(纯氮)201.3 kg/hm~2、磷肥(P_2O_5)124.5 kg/hm~2、钾肥(K_2O)95.9 kg/hm~2。氮肥一半作为底肥施入,一半作为追肥施入,效果优于氮肥一次性施入。  相似文献   

14.
新疆膜下滴灌高产春玉米水肥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新疆北疆膜下滴灌玉米水肥耦合规律,在玉米高密度116 596.7株/hm~2、宽窄行(90 cm+30 cm)配置的基础上,以耐密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北疆春播膜下滴灌玉米4因素[灌水量(z_1)、施氮量(z_2)、施磷量(z_3)、施钾量(z_4)]组合施肥对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以产量为因变量,获得回归方程:y=-1 040.7-0.000 053 165z_12-0.003 7z_22-0.016 9z_32+0.000 173 05z_1z_2+0.461 7z_1+2.571 5z_2+5.863 1z_3。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缺氮、中磷、富钾的土壤肥力情况下,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小表现为氮肥水分磷肥,钾肥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因素交互作用分析表明,只有水氮存正向互作,当灌水量5 118 m~3/hm~2、施氮肥477.15 kg/hm~2、施磷肥179.85 kg/hm~2、施钾肥0 kg/hm~2时,理论产量最高,为18 831.75 kg/hm~2。通过95%置信区间计算,在生产上推荐采用密度116 655株/hm~2、宽窄行(90 cm+30 cm)的种植模式;推荐在灌水量4 849.5~5 317.5 m~3/hm~2、施氮肥量431.85~484.95 kg/hm~2、施磷肥量149.55~160.50 kg/hm~2范围内选择配置,有95%的置信度使产量大于140 88.75 kg/hm~2。  相似文献   

15.
山西马铃薯养分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7):1033-1036
对山西3个县17个村170户农民马铃薯的种植密度、肥料品种、施肥量、施肥次数、施肥方法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种植密度为2.900万~3.114万株/hm~2;施肥方法主要选择播种前撒施和沟施,施肥量的80%按照习惯施用、20%依据地力施用;氮磷钾肥养分投入量分别为:氮肥18~435 kg/hm~2,磷肥6~268.5 kg/hm~2,钾肥5.25~168.8 kg/hm~2。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产量的渭北旱地小麦施肥评价及减肥潜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明确小农户经营模式下小麦施肥现状,为实现旱地小麦稳产增产和养分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连续5年对渭北旱地1 261个农户的养分管理调研,以维持旱地小麦可持续生产为出发点,基于小麦产量确定的养分需求量,评价农户施肥量,分析农户施肥的问题及减肥潜力。【结果】调研农户小麦籽粒产量介于750—9 000 kg·hm~(-2),平均4 243 kg·hm~(-2),属于低产(2 640 kg·hm~(-2)),偏低(2 640—3 780 kg·hm~(-2)),中产(3 780—4 920 kg·hm~(-2)),偏高(4 920—6 060 kg·hm~(-2)),高产(6 060 kg·hm~(-2))等级的农户依次占22.0%,22.2%,19.3%,22.8%,13.6%。农户氮肥用量介于33—454 kg N·hm~(-2),平均188 kg N·hm~(-2);磷肥介于0—435 kg P_2O_5·hm~(-2),平均125 kg P_2O_5·hm~(-2);钾肥介于0—201 kg K_2O·hm~(-2),平均19 kg K_2O·hm~(-2),农户的施氮、磷和钾量均与小麦产量无显著相关关系。从低产到高产,施氮过量(偏高+很高)的农户比例逐渐降低,由97.8%降低到18.0%;而施氮不足(偏低+很低)的农户逐渐增多,由0.7%增加到45.9%。与氮肥类似,随着产量水平提高,施磷过量的农户比例也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小,由99.3%仅降低到70.9%,即过量施磷普遍存在。与氮、磷不同,在各产量水平下至少有60%的农户施钾不足。因此,在低产、产量偏低水平,重点是施氮量偏高或很高的农户需减肥,减幅在24—144 kg N·hm~(-2)、28%—73%氮肥;在中产、偏高和高产水平,既有减肥,也有增肥,减肥的重点是施氮量偏高或很高的农户,减幅在50—181 kg N·hm~(-2)、26%—51%氮肥,增肥的重点是施氮量偏低或很低的农户,增幅在38—134 kg N hm~(-2)、41%—345%氮肥。针对农户普遍施磷过量的问题,在不同产量水平,施磷量偏高的农户应减少7—31 kg P_2O_5·hm~(-2)、23%—33%的磷肥投入;施磷很高的农户应减少85—118 kg P_2O_5·hm~(-2),61%—85%的磷肥投入。由于钾肥用量普遍不足,施钾很低或不施的农户首先应改变不施钾肥的习惯,根据不同产量水平施用钾肥13—50 kg K_2O·hm~(-2);施钾偏低的农户,应增加7—18 kg K_2O·hm~(-2)、35%—78%的钾肥。【结论】相比于传统的施肥评价中用统一的施肥量标准去评价不同产量水平的农户施肥,本文提出了基于产量的农户施肥评价和减肥潜力分析方法,适于目前中国小农户农田经营模式,可以客观、准确认识目前农户随意和过量施肥的问题,为进行有效调控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密度和施肥对玉米杂交种邯丰79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杂交种邯丰79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以确定邯丰79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结果表明:邯丰79理论最高产量为11 231.7 kg/hm~2,因素组合为密度63 000株/hm~2、N施用量360 kg/hm~2、P_2O_5施用量360 kg/hm~2、K_2O施用量315 kg/hm~2,密度和施肥均对玉米产量存在极显著影响,4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两因素互作的产量效应中,密度与氮肥、密度与磷肥、氮肥与磷肥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密度与钾肥、氮肥与钾肥、磷肥与钾肥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加大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同时配合施用一定的钾肥,可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3414"二次回归最优设计试验方案,研究氮(X1)、磷(X2)、钾(X3)肥配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对水稻产量和施肥量关系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水稻产量(Y)与肥料用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为Y=301.48+178.19 X1+27.64 X2+40.29 X3-56.18 X12-22.08 X22-13.05 X32+22.87 X1X2+6.14 X1X3+2.93 X2X3,该模型的最高产量施肥量为235.5(纯氮),84.0(P2O5)和84.0(K2O)kg.hm-2,最高产量为8 371.95kg.hm-2,施肥配比为1∶0.36∶0.36。该试验区土地肥力情况为氮素水平低下,磷素、钾素水平中等。肥料利用率氮肥为40.1%、磷肥为17.5%、钾肥为41.0%,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分别为0.51(氮)、1.14(磷)、0.56(钾)。  相似文献   

19.
为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四季豆蔬菜,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开展四季豆不同密度、施肥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四季豆株高、产量、经济效益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高,单株鲜荚数和鲜荚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株高、单株鲜荚数、每荚粒数、鲜荚重、鲜荚产量、经济效益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高。四季豆种植密度以11.7~18.3万株·hm~(-2)为宜,施肥量全生育期施微生物复合肥(17∶17∶17) 675~735 kg·hm~(-2)、尿素240~255 kg·hm~(-2)、钙镁磷肥150 kg·hm~(-2)、复合肥(15∶15∶15)75 kg·hm~(-2)、水溶肥30 kg·hm~(-2)、冲施肥6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免耕无盘抛秧配套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水稻无盘免耕抛秧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种植密度(X1)、施氮量(X2)、施磷量(X3)、施钾量(X4)为参试因子,优化出在免耕无盘抛秧栽培条件下稻谷产量在11 100 kg/hm~2以上的农艺措施方案:种植密度17.46万~18.54万株/hm~2,施氮肥(纯N)175.350~184.651 kg/hm~2、磷肥(P2O5)132.15~143.85 kg/hm~2、钾肥(K2O)156.0~175.2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