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麦常规播种模式是采用常规播种机一次性播种,播种行距为15 cm;小麦井字形播种模式是采取常规小麦播种机进行井字纵横播种,横播一遍纵播一遍,行距15 cm;小麦窄行匀播播种模式是采用小麦窄行匀播机进行一次播种,行距7.5 cm。本文对伊犁州冬小麦三种机械播种模式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了三种模式的试验情况,提出了实施小麦井字形播种模式和小麦窄行匀播播种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3月,根据自治州农机推广站的安排,博湖县农机局在博湖县塔温觉肯乡塔温觉肯村实施了春小麦窄行匀播模式与常规播种模式对比试验。本次试验采用7.5 cm等行距条播(窄行匀播)和15 cm行距常规播种两种播种模式播种春小麦,播量保持不变,土壤类型、施肥水平、灌溉条件等情况一致,从而对不同播种模式下小麦的增产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试验经验与体会。一、试验目的为进一步挖掘小麦增产潜力,探索滴灌条件下  相似文献   

3.
本次试验采用7.5 cm等行距条播(窄行匀播)、15 cm行距纵、横条播(井字型播)、15 cm行距常规播三种播种模式播种冬小麦,播量保持不变,土壤类型、施肥水平、灌溉条件等情况一致,从而对不同播种模式下小麦的增产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试验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4.
文中介绍了窄行匀播小麦播种机在阿勒泰地区的推广应用情况,阐明了窄行匀播的种植模式带来的优势,及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为创新春小麦种植模式,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进一步推广机械化耕整地、播种、收获等关键技术,提高春小麦产量,2016年平罗县农机化中心和石嘴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头闸镇头闸村建设小麦高产示范园区115亩,核心试验区10.4亩,设置了小麦匀播、小麦"井字型"播种和常规播种三种对比试验。通过对比试验,探讨小麦匀播、小麦"井字型"播种技术在宁夏地区的适应性,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新型小麦高产种植技术提供依据。现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7月15日,由河北省衡水市农牧局农机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自主研发的小麦匀播机用匀播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这是今年衡水市农机技术推广站获得的第三个国家专利。2015年,衡水市农机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经过市场调研和反复试验,研制出了小麦匀播机用匀播器,该匀播器的特点是: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将小麦种子进行均匀分散播种,区别于小麦行垄种植,其技术核心是"均匀种植",解决了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7月15日,由衡水市农牧局农机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自主研发的小麦匀播机用匀播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这是今年衡水市农机技术推广站获得的第三个国家专利。该匀播器的特点是: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将小麦种子进行均匀分散播种,区别于小麦行垄种植,其技术核心是"均匀种植",解决了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即:播种时种子分布不均匀,甚至出现种管拥堵,播撒的种子不能被土全部覆盖,造成种子浪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2月10日,由衡水市农牧局农机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研发的"小麦精量匀播机"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衡水市农机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针对小麦均匀种植如何实现机械播种的问题,经过市场调研和反复试验,研制出了新型"小麦精量匀播机",该机具的特点是:为了提高小麦的播种质量、产量,将小麦种子进行均匀播种,区别于小麦行垄种植和散播,其技术核心是"均匀种植",作业时深松、旋耕、施肥、播种、镇压同时  相似文献   

9.
<正>一、试验对比成效显著自2014年至2016年,伊犁州开展了冬春小麦窄行匀播、"井"字型播种模式与常规播种模式的对比试验。选取同一地块、土质,相同播种时间、播量和田间管理,同一收获等方式,对"井"字型播种法和窄行匀播法与常规播种法进行对比,同期监测记录试验田小麦生长全过程。累计实施对比田5000亩,引进窄行匀播种机3台,(22、30、46行),"井"字型播种机1套。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通讯员:童红欣)在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如何找到突破口寻得进一步发展成为技术研发的瓶颈。日前,河北省小麦创新团队农机农艺配套岗位专家江光华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了广泛请益、深入调研和久久思考之中。经过走访调研,江光华听取了各方意见,将小麦精位匀播概括为三种实现形式:密行匀播(行距小于10厘米)、旋耕匀播(包括等播深撒播和不等深撒播)、宽苗幅匀播。他同时提出了"以增加小麦单株有效营养面积,促进作物通风透光、营养吸收、匀株壮苗、增蘖增穗为理论依据,以深松整地为基础,以分层混合施肥为作物  相似文献   

11.
王新生 《河北农机》2023,(9):121-123
在土地、肥料、灌溉、病虫害防治、机械化等基础上,对于适应性非常广、抗逆性比较强、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使用小麦专用宽幅播种机械进行播种,从而科学有效地扩大小麦播种宽度,增加小麦播种行距,精确控制单位面积播种量和播种均匀度,可有效解决常规播种中出现的矮苗,缺苗断垄现象。通过应用小麦宽幅匀播方式,可改善麦田通风透光条件,有助于对根系发育和根系吸收能力进行提升,让小麦更好地生长。单株生长的特别旺盛,提升了小麦的抗倒伏性和抗病性,小麦长势均匀、麦穗大、粒大、粒重、高产、高效。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山东单县小麦宽幅匀播高产种植技术优势与要点。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在东北玉米产区推广的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栽培技术主要是以秸秆还田且覆盖地表,免耕播种,配以药剂防治病虫草害、深松机疏松土壤的新的玉米种植技术。一、技术模式1.秸秆全覆盖还田宽窄行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原均匀行距(60cm至65cm)垄作条件下,在相邻两行(垄)的内侧播种40cm至45cm行距,称为窄行;隔一个垄沟,再在另相邻两垄内侧播种同样行距,这样就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一、小麦种植、玉米套种规格现状 我省的高产小麦、玉米良种,主要是中晚熟品种。生长期较长,为解决光、热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全年产量不稳问题,玉米实施了麦田套种技术,这种种植模式,目前尚不规范,小麦的播幅有120cm、140cm、160cm等规格。玉米套种行距从50cm至120cm不等,种植规格的不规范,影响了现有机械作用的发挥,所以探讨推广  相似文献   

14.
浅谈小麦精量匀播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小麦精量匀播是小麦生产上的一项增产新技术。小麦匀播技术是在撒播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该技术与条播、撒播方式相比,麦种的分布更均匀,更有利于小麦个体生长,消除了行间垄地,能够充分有效利用土地农田资源,提高了水肥的利用率,有利于小麦的分蘖,提高了麦田植株总数,增加了小麦亩产量,是目前小麦种植技术中较为先进的一种技术。小麦精量匀播是把小麦种子通过小麦匀播机均匀地播种在田间,各粒麦种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距离,每棵小麦都有充分的生长空间,增加了小麦分蘖成穗数,  相似文献   

15.
正每一次农机技术的革新总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增产效果。黑龙港廊坊小麦高产优质综合试验推广站2014至2015年度开展了农机播种新技术试验,通过安排等深匀播、密行匀播、宽苗幅匀播试验,以普通播为对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小麦品种轮选987,亩播量22.5kg。2.试验地点廊坊市文安县黄甫农场。前茬作物玉米。土质粘土,有机质17g/kg、全氮1.06g/  相似文献   

16.
一是改均匀垄作种植为宽窄行种植。在东北一般常规种植要求垄距和行距均为60cm或65cm。新的种植模式,将行距改为宽行90cm或80cm、窄行40cm,行距交替进行。二是改垄作为平作。常规种植模式整地时要起垄,播种时在垄上进行,中耕时起大垄。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持研发的小麦联合立体匀播机在河北省衡水市试播成功。该匀播机集施肥、旋耕、镇压、播种、覆土、二次镇压于一体,是小麦增产模式的技术突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联合立体匀播技术具有营养均衡,苗壮蘖多;成穗率高,确保高产;冠层合理,资源高效;覆盖充分,抑制杂草;根系发达,抗倒稳产;联合作业,省工节本等特点。据介绍,小麦联合立体匀播机的研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规范适宜易门县一年两作地区大春玉米种植,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进行免耕(或已耕地)播种。以下列两个示范机型为例制定本规范。1)河北农哈哈集团生产的2BYFSF—4型玉米免耕施肥精播机,播幅230cm,播行4行,行距67cm,株距可调(130mm~310mm),配套动力25马力~40马力;2)山东大华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BMYF—4型小麦/玉米旋耕施肥播种机,播幅230cm,播行4行,行距63cm,株距可调(130mm~310mm),配套动力90马力以上,两机型均采用等行条播,其它播种机型可参照实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2016年小麦匀播试验情况和2017年小麦匀播示范情况,提出了进一步搞好小麦机械化无垄匀播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发展精确的农业耕作设备,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已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中耕作物的精密播种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人们已开始把精播技术应用到其他传统条播作物,特别是小麦精密播种。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一个基本原则要求播种机能够完成播种均匀,播深一致,等行距播种等农艺要求。小麦精播技术的关键在于先进、高质量、高效率的小麦精密播种机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