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011—2013年超级稻岳优6135的分期播种发育期长度资料,分析气候因子与超级晚稻发育进程的关系,并基于不同的温光因子组合,建立温光因子与不同发育进程之间的模型。结果表明,不同阶段发育进程与温光因子的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积温-日照与气温日较差累积-日照时数2个组合与播种至移栽生育期的长度关系极显著,积温780℃左右,气温日较差累积230℃左右,日照时数200 h以上时,对该品种该阶段的生长较有益。移栽至拔节生育期的长度与日最高温度累积-日照时数及积温-日照时数2个组合的关系极显著,最佳的生育长度在29~33 d之间,所需的积温约为880℃。气温日较差累积对移栽至抽穗阶段的影响较大,气温日较差累积达442.2℃,日照时数达374.0 h时,该阶段的长度约为54 d。日最低温度累积-日照时数对抽穗至成熟期阶段的影响最明显,日最低温度累积达805.8℃,总日照时数达262 h时,该生育期模拟长度约为43 d。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超级晚稻根据气候资源状况进行本地化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光温因子对水稻产量及品质形成的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典型相关的分析方法,在大田生产条件下,通过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光温因子与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分析结果,发现在温光因子中,移栽期-始穗期日照、始穗期-成熟期积温对水稻的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较大;在产量性状中,每穴穗数和结实率是受环境影响较大的性状;在品质性状中,蛋白质含量、垩白粒率、长宽比是受环境影响较大的性状.同时,灌浆结实期高温导致水稻结实率明显下降、千粒重略有提高;蛋白质含量、垩白粒率、长宽比受环境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光温因子与玉米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山东省境内采用不同区域分期播种 ,形成自然条件下光温值的差异 ,系统分析光、温因子与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玉米生育期间的积温、日照与产量及产量因素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积温的直接效应最大 ,日照通过积温的间接效应最大。开花至成熟阶段的日照时数对穗粒数影响明显 ,日平均温差与积温呈负相关关系并对千粒重和产量产生负效应。产量和千粒重以鲁西最高 ,由鲁西向鲁东依次递减 ,穗粒数以鲁中最高。高产玉米全生育期需积温 2 50 0℃左右 ,日照 70 0 h左右 ,开花至成熟阶段需积温 1 1 50℃左右 ,日照大于 3 0 0 h。  相似文献   

4.
通过气象因子对郑单958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株高与生育期间的降雨量呈正相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与各生育阶段日照时数始终呈正相关,且在拔节期至吐丝期达到极显著水平;成熟期叶面积与各生育阶段日照时数的相关程度呈上升趋势,且与整个生育期内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吐丝期至成熟期,产量与积温呈显著正相关,与降雨量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而在整个生育期内,降雨量成为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达到极显著水平。回归分析表明,在出苗期至拔节期,随着积温的增加,产量有所增加;随着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的增加,产量均逐渐减少;在吐丝期至成熟期,随着积温和日照时数的增加,产量均呈线性增加;在整个生育期内,玉米产量随着积温、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的增加,均呈线性增加,且随着降雨量的增加,产量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5.
本次主要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进行试验,分析产量构成和产量之间的关联,为水稻种植提供参考。主要材料为超级稻品种、非超级稻品种。水稻的产量和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超级稻来说,其与穗数、千粒重呈正相关,与穗粒数、结实率呈负相关。对于非超级稻来说,其与4个因素(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负相关,尤其是与穗粒数、结实率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和产量之间的关联进行明确,可为制定优良的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在四川成都地区应用较多的超级稻品种和非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连续 3 年(2006~2008 年)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分析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水稻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关系密切,对于不同的品种类型,4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在10.5~11.25 t/hm2的产量目标下,通过中小苗三角形条栽模式研究结果显示超级稻的产量与穗数、千粒重关系密切,同时,与穗粒数呈负相关,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非超级稻品种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负相关关系,且与穗数、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该研究明确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合理制订高产栽培措施、充分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实现水稻大面积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水稻品种汕优63为材料,分析了信阳地区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气象条件与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分蘖率在300%左右成穗率较高,适宜的日平均温度和日照时数分别为26℃和5.5h;分蘖期有效穗数与日照时数的变化成正比,当日照时数达到5h以上时有效穗数的变化不大;孕穗期温度在28 ̄30℃,日较差在8 ̄10℃时有效穗数较高;孕穗、抽穗期的高温(>30℃)及光照不足(<5h)会显著降低水稻的结实率;灌浆期日照总量、降水总量和气温日较差对水稻千粒重均有影响;各产量构成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结实率>有效穗数>千粒重。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山东省泰安农业气象试验站2019-2020与2020-2021年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实测数据以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不同播期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于泰科麦31品种小麦,日照时数在冬小麦出苗-开花阶段起重要作用,发育期天数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即在冬小麦出苗后日照越充足,苗情越好;抽穗期后日照条件差,对冬小麦灌浆速率起限制作用。(2)越冬过程的开始主要受日最高气温及其持续时间的影响,越冬期持续时间的长短则受日最低气温及其持续时间的影响。(3)适量的降水对冬小麦灌浆速率起促进作用。(4)各播期处理的冬小麦灌浆过程均符合 Logistic 生长规律,灌浆速率与各气象要素之间关系在不同播期的表现不同。(5)冬小麦千粒重受前期生长状况与越冬期积温、负积温影响,冬小麦越冬期低温持续时间短有利于冬小麦产量的提高;千粒重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2000年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分析积温、日照时数、累计降雨量和日平均温度对毛豆75品种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毛豆75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生育期、尤其是生育前期(出苗至第一朵花)受积温的影响最大,各生育阶段影响产量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结荚期主导因素是日照,鼓粒期是雨量,成熟期是日平均温度。当结荚期日照时数在95h以上、鼓粒期累计雨量在90mm、成熟期平均温度在26℃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以1984,1987年的试验资料,分析积温、累计日照时数、累计降雨量和日平均温度对春大豆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春大豆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生育期,尤其是生育前期(出苗至第一朵花)受积温的影响最大.各生育阶段影响产量的主导气象因素是不同的.结荚期主导因素是日平均温度,鼓粒期是雨量,成熟期是日照.当结荚期处于日平均温度21℃左右,鼓粒期累计降雨量155ml,成熟期的累计日照时数在153h 以上时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密度对吉林省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吉林省的2个生态类型区布置种植密度试验,重点分析密度和生态因素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密度的增加,公主岭地区千粒重逐渐下降;而在桦甸地区,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显著增加,穗粒数下降;2个地区均以8万株/hm2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2 815和11 453kg/hm2。在同一个密度水平下,公主岭地区的产量和千粒重高于桦甸地区。2)生态因素对产量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大,对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影响较小。产量、千粒重与积温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热量条件不足是限制玉米产量和千粒重的主要因子。尤其是灌浆中期至成熟期的积温,保证这个阶段的积温是保证产量的关键,最适日均温为24.98℃。3)在高密度条件下(8万株/hm2),桦甸地区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的日照时数较高,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穗数。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品种在10.5~11.25 t.hm-2的目标产量下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在四川应用较多的超级稻品种和非超级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连续3年高产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表现,进而分析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超级稻的产量与穗数、千粒重关系密切,同时,与穗粒数成显著负相关,与结实率成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非超级稻品种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呈负相关,且与穗粒数、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明确不同类型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可以制订合理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充分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实现水稻大面积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超级稻的产量结构与超高产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超级稻产量诸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构成超级稻产量的4个主要因素与产量均呈正向相关。其中有效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每穗粒数次之,结实率居第三,千粒重最小。提出了要在足够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力争增加每穗粒数。同时也要顾及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4.
大穗型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6个大穗型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为材料,分期播种,考察大穗型水稻品种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对环境的响应以及与生育期间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结实率逐渐降低,千粒重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结实率主要受盛花当天和开花前后2 d和3 d这个时间段的温度及日照时数的影响,千粒重主要受减数分裂期的温度和灌浆期的温度和日照时数的影响。结实率与开花前后2 d和3 d的温度和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减数分裂期日最高温度和高温日数呈显著负相关。千粒重受气象因子的影响较结实率小,且均存在品种间差异。综合分析结实率和千粒重两个指标,筛选出两个综合表现较好,在长江流域地区有发展潜力的大穗型水稻品种,即R-2和J1307。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大穗型水稻品种的结实机理,筛选、推广和合理种植大穗型水稻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直播单季晚稻产量结构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上海市松江区1993-2009年直播单季晚稻大田考察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直播单季晚稻产量结构的因素.结果表明:(1)大穗型品种和高产群体栽培法的推广是每穗总粒数增加、有效穗数减少的主要原因;(2)千粒重随每穗总粒数增加而减少,随开花灌浆期日照时数增加而增加;(3)8月下旬至9月中旬的降水量、暴雨日数是影响结实率的主要气象因子,结实率与气温的关系不密切,此结论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结实率的年际波动是造成直播单季晚稻产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4)产量结构要素对单产贡献依次为结实率、干粒重、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数,单产变化的61.13%是由产量结构要素波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黔中地区气象因子与水稻灌浆速度及千粒重的相关性。【方法】利用2013—2017年水稻灌浆-成熟期逐日气象数据(风速、降水、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蒸发量)与灌浆速度、千粒重数据,通过倾向变化率分析潜在蒸散量、灌浆速度、千粒重变化特征;借助RDA探讨气象因子与产量要素的相关性,进一步得出水稻灌浆-成熟期温度适宜度。【结果】2013—2017年,黔中地区仅2016年水稻灌浆-成熟期日均潜在蒸散量有增长趋势;2013、2014、2017年,水稻灌浆速度曲线为单"峰"型,2015年为双"峰"型,2016年为"平抛"型;2013—2017年水稻千粒重为弱变异。【结论】蒙特卡洛分析表明,气象因子与灌浆速度表现为正相关,与千粒重变化呈负相关,最低温度是影响水稻灌浆-成熟产量因素的关键因子;2013—2017年,水稻灌浆-成熟期温度适宜度在0.86~0.98之间,生长发育所需热量充裕。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泸优明占作机收再生稻产量与构成因子间的关联,对其产量与构成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头季稻产量构成主要因子与产量之间均呈正相关,有效穗数对产量影响最大,穗粒数对产量影响次之,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较小,再生季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之间也均呈正相关,有效穗数对产量影响最大,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较小。头季稻和再生季在栽培措施上要确保足够有效穗,适度增穗粒,提高结实率和籽粒饱满度,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8.
玉米产量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玉米生长的有关资料,分析不同生长阶段的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与气候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气候产量与积温在玉米的苗期和成熟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降水量在玉米苗期是主要的气象因子之一;日照时数与气候产量在玉米的抽雄期和成熟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玉米苗期和拔节期降水量的异常,导致了八五二农场玉米1993年和2000年的产量大幅度减产,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寒露风对晚稻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建立晚稻抽穗期间千粒重和灌浆速度的模拟模型,为预测晚稻灌浆速度及评估产量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选取晚稻超级稻"甬优6号"在国家农业气象一级观测站柳州沙塘站进行分期播种试验,观测记录晚稻生育期各阶段的开始日期至末期和千粒重数据,以及同期的温、光、水等逐日气象数据,研究分析晚稻千粒重、灌浆速度与播种期、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影响晚稻千粒重的主要因素是抽穗日序,在晚稻适宜播种期期间,晚稻播种期越偏晚,抽穗日数可能越短,从而影响千粒重,最终影响晚稻产量。寒露风影响年份,晚稻灌浆速度主要受抽穗日序、日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的影响,日平均气温越低、日照时数越少则灌浆速度越慢。【结论】寒露风出现在晚稻抽穗期会对晚稻灌浆速度产生抑制作用。建立的晚稻千粒重和灌浆速度的模拟模型显著性水平高,可用于广西晚稻千粒重和灌浆速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基于气候因子效应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对4个生态区、6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的试验数据进行系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生态预测模型。通过分析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确定了显著影响蛋白质含量的5个气象因子:开花至成熟期的日平均温度、平均日较差、总日照时数、总降雨量与积温。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高蛋白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主要受开花至成熟期间的平均日较差的影响;在日较差变异系数<5%的生态环境下,则决定于开花至成熟期日均温与总日照时数的互作。中蛋白品种蛋白质含量取决于开花至成熟期的总日照时数;而低蛋白品种由开花至成熟期的日均温、总降雨量与总日照时数共同决定。影响蛋白质含量的日较差与光照效应因子,分别通过与开花至成熟期的平均日较差及总日照时数间的线性关系建立模型;温度效应因子则通过与日均温的二次曲线关系建立模型。开花至成熟期的降雨量>50 mm时,降雨效应因子呈现二次曲线的变化模式;开花至成熟期的降雨量<50 mm时,则呈线性变化。运用南京地区3个品种的播期试验,6个生态区8个小麦品种的品质生态试验以及南京和徐州两地40个小麦品种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各品种与各生态点的RMSE值均小于10%,表明模型能够可靠地预测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籽粒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