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旱育秧具有省工、省时、省种、省肥、省苗床、早熟、便于管理等优点,自1993年引进以来,1999年达28万亩,占全县早稻播种面积70%;全县累计推广面积已起过100万亩,较常规湿润育秧增产8%~10%,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但在早稻旱育秧上,常出现苗床选择不当、催芽不齐,铁籽过多、土壤消毒不严、苗床浇水不足、没有踏谷、盖籽不规范、揭膜过迟、控温不当、肥水管理不当等造成损籽、死苗等现象.为达到带蘖壮苗标准,注意做好以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旱育秧具有省工、省时、省种、省肥、省苗床、早熟、便于管理等优点,自1993年引进以来,1999年达28万亩,占全县早稻播种面积70%;全县累计推广面积已超过100万亩,较常规湿润育秧增产8%~10%,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但在早稻旱育秧上,常出现苗床选择不当、催芽不齐,铁籽过多、土壤消毒不严、苗床浇水不足、没有踏谷、盖籽不规范、揭膜过迟、控温不当、肥水管理不当等造成损籽、烧芽、死苗等现象.为达到带蘖壮苗标准.  相似文献   

3.
水稻苗床免(少)耕早育秧技术是我站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研究总结出的一项水稻育秧新技术。该技术综合运用了免耕、种衣剂、旱育秧、地膜覆盖等先进技术措施,克服了一般旱育秧工序多、投入大、秧苗素质差、秧龄弹性小等不足,具有省工、省力、省水、省肥、省秧田、节本增效的特点和好处,在盆西平原稻区及类似生态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目前,该技术已通过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并被眉山市政府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技术水平达国内先进。该项技术深受广大农户欢迎,仅2006年全县就示范推广1.2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苗床),并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水稻用旱育秧栽培具有秧苗矮壮、根系活力强、栽后起发快、分蘗旺盛等生长优势,而且还具有显著的省秧田、省种子、省工及增产增收的效果。与常规半旱育秧栽培相比,一般每亩大田可以增产稻谷50公斤左右,增产幅度在10%以上,节省用工1.5工左右,节省秧田60~80%,节省种子20~50%,共可增收节支100元左右。近年来,这项技术深受浙江省的广大农民的欢迎,应用面积迅速扩大,1996年全省应用面积达到250万亩。在早稻上推广应用这项技术,不仅增产效果显著,而且还可以解决常规育秧法育秧期遇低温发生烂秧,栽后遇低温发生僵苗等问题。早稻旱育秧栽培的关键是设法培育出矮壮秧苗并努力提高成秧率。现将早稻旱育秧培育壮秧的主要技术环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县于1995年引进水稻旱育秧技术推广项目,几年来已累计推广面积1.93万hm2,增产稻谷1.25万吨,目前推广应用面积占全县水稻播种面积的53%以上,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从旱育秧推广实践看,农户在选用苗床覆盖物上品种多样,效果不一,不同苗床覆盖物,其秧苗素质不一样.为选择最适苗床覆盖物,培育多蘖矮壮秧,根据山区特点特设立单季稻旱育秧苗床采用不同覆盖物对秧苗素质影响的试验.  相似文献   

6.
早稻软盘旱育壮秧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稻塑料软盘旱育抛栽技术具有省地、省水、省肥、省工、增产高效的优点,而早稻要高产,壮秧是关键。培育壮苗应着重抓好几个环节:苗床选用与培肥;塑料软盘旱育秧;秧田管理。  相似文献   

7.
<正>早稻旱育秧技术在南方稻区已推广多年,但由于多种原因,春季育秧时常常会出现黄苗、僵苗、死苗、死芽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旱育秧苗床,没有达到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特别是秧床的准备没有在年前做好,而在春季播种时急忙进行秧床整地,肥料没有充分腐熟,使播下的种谷中毒,而造成旱育秧苗床出现大量死苗,对早稻生产不利。因此,培肥旱育秧苗床一定要从冬季抓起,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旱育秧是旱地或稻田进行旱整地、湿播种、早管理的一种节本型、集约化的育秧新技术。目前澜沧县有稻田面积1.97万hm^2,2011年旱育秧推广面积达1.24万hm^2,占全县水稻面积的63%,常年单产4 432.5 kg/hm^2,全县水稻单产难以全面突破6 000 kg/hm^2。据2009年至2012年对全县水稻种植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由于部分农户对壮秧剂产品的性质不了解,旱育秧技术掌握不当,在旱育秧过程中,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死苗现象。  相似文献   

9.
旱育秧是旱地或稻田进行旱整地、湿播种、早管理的一种节本型、集约化的育秧新技术,深受农民欢迎.安岳县2010年旱育秧推广面积达45.83万亩,占全县水稻面积的70.1%.  相似文献   

10.
早稻塑料软盘旱育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育秧苗床选择、土壤消毒、播种、盖膜、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早稻塑料软盘旱育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四川农业科技》2014,(6):61-61
<正>近期,四川省农业厅对岳池、达川、渠县、营山、隆昌、盐亭等地水稻集中育秧进行了调研。总体来看,在多渠道投入保障下,通过多主体参与带动,水稻集中育秧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14年6个县水稻旱育秧、机插秧集中苗床面积达1.28万亩,可栽插本田51万余亩,较2013年增加3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我县是云南一季中稻主产高产区.自1995年引进水稻肥床旱育秧技术获得成功后,为我县的水稻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水稻旱育秧从1996年的518亩,逐步推广到2000年的8413亩,旱育浅插面积达到12.1万亩,占全县水稻面积的93%,基本实现了水稻生产旱育化.肥床旱育秧具有节省秧田、节约种子、减少用工、秧苗素质好、移栽成活快、分蘖节位低、分蘖成穗率高等特点,比常规湿润薄膜育秧增产5%~10%,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多年生产实践表明,水稻旱育秧应抓好以下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水稻旱育秧具有省劳力、省水、省秧田、早播、早发、早熟、高产高效和秧龄弹性大等优点,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增收的一项关键性的科学育秧方式。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结合旱育秧的特性、特点,以及在高海拔地区推广情况,从苗床准备、播种技术、苗床管理、适龄壮秧等方面阐述了旱育秧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软盘旱育抛秧是早稻增产的一项新技术。但有的农户在育秧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黄苗甚至死苗现象。据笔者近几年的观察,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苗床选择不当有的农户为了移栽方便,在每丘大田的田边一角建一块秧床作为旱育秧苗床地,往往前期是旱播育秧地,而中后期耙田时秧床被水  相似文献   

15.
陈惠宗 《福建农业》2013,(12):76-77
漳浦县地处闽南金三角南部,是我省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50.3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0.1万亩。2013年,全县计划粮食播种面积48.875亩,总产20万吨,其中早稻播种面积15.12万亩。从2011年起,我县开展农业部万亩早稻高产创建示范项目,2012年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扩大到2个,已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做法,总结了一套完整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有力带动全县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我县自1994年以来,一直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1996年开始推广水稻软盘抛秧技术。目前,水稻旱育稀植推广面积约40万亩,软盘抛秧面积7万亩,由于传统的旱育秧技术操作繁杂,往往因某一环节不到位,便影响秧苗素质,发生黄苗、死苗现象,较大程度延缓了该项技术的推广进程。2000年春季,按照省农技推广总站的统一部署,以简化旱育秧操作程序为目的,引进“葵花”牌水稻壮秧剂7吨,在全县10个乡镇进行了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7.
浮梁县是赣东北山区县,水田面积26.8万亩,早稻面积8万亩,农民早稻盲目施肥现象比较普遍。为探索浮梁县早稻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间、施肥方法,为全县早稻配方施肥提供依据,2013年开展了早稻“3414”肥效试验。  相似文献   

18.
陆川县1964年早稻获得了大丰收。全县早稻31万多亩,总产量为12,416万多斤,平均亩产390.3斤;总产量比1963年增加42.5%,亩产增加36%;比历史最高年产量超过22%以上。1964年早稻丰产的特点是大面积平衡增产;低产地区变高产,高产地区更高产。如土地瘦瘠的平乐区,亩产由1963  相似文献   

19.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我乡经过几年试验、示范、推广,累计推广6万多亩,增产粮食200多万公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旱育秧技术 (一)苗床选择 选用土壤肥沃、疏松通气、背风向阳的菜地或农地,不提倡稻田做苗床。苗地要求排灌方便,地下水位  相似文献   

20.
早稻推广旱育秧已经多年,具有少用稻种、节省秧田、节约用水、投工少、秧苗素质好、增产增收等许多优点.据笔者下乡调查,因措施不当或管理不善,早稻旱育秧年年都有不少死苗的情况发生,现将几种常见的死苗原因及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