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光肩星天牛在糖槭上产卵部位的选择及刻槽产卵习性。[方法]通过野外及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了光肩星天牛在糖槭树上产卵部位的选择,并分析了其刻槽产卵习性。[结果]光肩星天牛在糖槭上的产卵处距地面高度与树枝胸径、观察孔(刻槽产卵点)数与树枝胸径、产卵处树皮厚度与树枝胸径呈线性相关。光肩星天牛在糖槭上的刻槽产卵习性主要分为产卵部位选择、咬槽、产卵、封槽4个阶段,从开始咬槽至封槽结束历时(38.29±16.47)min。[结论]为综合防治危害绿化树种糖槭的光肩星天牛和深入研究光肩星天牛的生殖行为及调节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3个受光肩星天牛为害的园林作为试验区,分别记为A、B和C区,其中A区为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B区为对照组,释放花绒坚甲虫+喷施20%氯虫苯甲酰胺;C区在B区的基础上,移植糖槭树作为引诱树。对3个试验区不同树木梢部枯死数量、光肩星天牛成虫数量和刻槽数量,以及糖槭树上的光肩星天牛成虫数量和刻槽数量进行了分析,评估了糖槭树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在进行防治后,B、C区的光肩星天牛成虫累计死亡数量显著高于A区;C区原有树木上的光肩星天牛数量、刻槽数量均显著低于B区。综合上述分析可知,释放花绒坚甲虫+喷施20%氯虫苯甲酰胺+移植糖槭树作为引诱树的方法能够有效防治光肩星天牛,起到了保护园林中其他树木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树不同品种对光肩星天牛刻槽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asteh)成虫对寄主有选择性.在品种林中优先选择大关杨、鲁伊莎杨等品种补充营养和刻槽产卵.低虫口密度下很少选择I-69杨,I-72杨和50号杨等品种。光肩星天牛刻槽产卵后各杨树品种所产生的生理反应不同,抗性品种刻相处大量流液,且伤口愈合快,致使天牛卵的孵化历期延长.卵孵化前伤口愈合,使卵死亡.而感虫品种刻槽处无大量流液,伤口愈合也较慢,虫卵可以正常孵化.人工创伤试验证明,I-69杨、I-72杨等抗性品种的伤口愈合速度和流液量都明显高于感虫品种。生化测定和工人饲养幼虫试验表明,大关杨的营养效应明显高于I-69杨.  相似文献   

4.
赵蓬晖  张江涛  王念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08-2308,2310
通过自然感虫调查和人工接种试验,对黑杨优良无性系豫林K-38号对光肩星天牛的抗性进行了研究,对照为生产中常用的黑杨无性系69杨、中林46杨和107杨.结果表明,豫林K-38号杨对光肩星天牛的抗性最强,自然条件下危害程度最轻.从人工接种试验结果看,豫林K-38号无性系被光肩星天牛啃食的树皮量和产卵数量最少,啃食后早期天牛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不同树种树皮物理特性对光肩星天牛Anoplohora glabripennis刻槽产卵的影响。在调查光肩星天牛对甘肃省河西地区不同树种危害情况的基础上,对其4种常见寄主(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二白杨Populus gansuensis、柳树Salix babylonica、沙枣Elaeagnus moorceroftii)的树皮粗糙度、厚度、硬度及木质部厚度等物理特征进行测量,并对寄主物理特征与危害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在不同寄主上的刻槽数量为二白杨>柳树>沙枣>新疆杨,羽化孔数量为:二白杨>柳树>新疆杨>沙枣,其中沙枣虽有较多刻槽但未发现天牛羽化孔。柳树与二白杨的树皮粗糙度和树皮厚度显著大于新疆杨。沙枣木质部厚度最大,二白杨的木质部厚度最小,2种杨树的树皮硬度均较低。相关性分析显示光肩星天牛的寄主选择与寄主树皮粗糙度和树皮厚度呈正比;与木皮比值呈负相关。树皮粗糙度和树皮厚度越大对光肩星天牛危害的抗性越弱,故新疆杨受天牛危害较轻;光肩星天牛虽喜欢危害沙枣树但并不能发育成功,可作为光肩星天牛的诱杀树种。  相似文献   

6.
光肩星天牛在杨树上产卵部位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光肩星天牛危害杨树的调查表明,光肩星天牛产卵处的高度与杨树胸径呈正线性相关.以往认为光肩星天牛喜在树干分枝处的观点只适用于胸径大于15cm的情况,而在胸径小于15cm的情况下,光肩星天牛主要产在主干基部或中部无分枝处.进一步调查的数据表明,光肩星天牛产卵时对树干直径、树皮厚度有严格的选择.对鲁伊莎杨测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树干直径与树皮厚度间存在着密切的正线性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光肩星天牛只要对两因子之一进行选择,另一因子也就同时确定了.据林间观察和分析,树皮厚度在光肩星天牛产卵部位的选择中可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该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光肩星天牛人工饲料的合理营养成分及其配置比例,通过对光肩星天牛各个虫态的人工饲养,总结出了较理想的人工饲料配方及饲养方法,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的光肩星天牛发育历期缩短,成虫羽化率可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对光肩星天牛有效的防治药剂,试验选用10%吡虫啉原液和10%高效氯氰菊酯两种药剂,采用打孔注药的方法,进行光肩星天牛防治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10%吡虫啉原液连续防治3年,被害株率从76.67%下降到0.95%,平均单株虫孔数从3.97个下降到0.29个,胸径20 cm以下的被害树木可达到完全消除危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光肩星天牛的人工饲养(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 Motsch.) 人工饲料的合理营养成分及其配置比例.通过对光肩星天牛各个虫态的人工饲养,总结出了较理想的人工饲料配方及饲养方法.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的光肩星天牛发育历期缩短,成虫羽化率可达到50 % 以上.  相似文献   

10.
光肩星天牛对不同柳树选择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光肩星天牛对不同柳树的选择性,为杂交筛选抗虫性强的柳树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北京市和河北省部分地区的柳树受光肩星天牛危害情况的调查及田间网室接虫试验,对光肩星天牛对不同寄主柳树品种(系)的选择危害情况进行了排序。[结果]在立地条件、树木年龄和树木生长状况比较一致的条件下,不同柳树品种(系)受光肩星天牛危害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绦柳、旱柳、垂柳、馒头柳。网室接成虫试验结果与该树种在自然界的感虫情况相接近,树木对害虫的抗性,最终将反映在越冬幼虫存活数上,越冬后的幼虫将给树体带来最大的危害。根据越冬幼虫存活数,参考产卵刻槽数和孵化幼虫数3项指标综合分析,6个柳树品种(系)对光肩星天牛抗虫序列为:垂柳、馒头柳>金丝垂柳、南京柳>速生柳、旱柳。[结论]研究认为,光肩星天牛对旱柳、速生柳选择危害最重,而垂柳、馒头柳较轻。  相似文献   

11.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林木大小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内蒙古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天然林直径和树高的一元和二元分布特征,以期为该区樟子松天然林进行抚育经营等提供科学依据。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沙地南段的樟子松天然林中设置2块100 m×100 m的不同密度(940和1 149株/hm2)方形固定样地,按整体和分层的方法,对样地的林分直径和树高的变化规律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块样地林木的最大、最小直径及平均直径相等;低密度林分直径分布较分散,高密度林分则分布较集中。2块样地上、下层林木的平均直径均基本相同;低密度林分上层木直径分布为正态,下层木则左偏;高密度林分上层木直径分布左偏,下层木则为正态。高密度林分的平均树高大于低密度林分,但高大林木比例较低密度林分低;高密度林分上层木平均树高也大于低密度林分,且高大林木比例也较低密度林分高;而高密度林分下层木平均树高和高大林木比例均较低密度林分高。2)低密度林分中小径级林木株数比率小于大径级林木株数比率,高密度林分中则相反;低密度林分中小径级林木的林木树高与胸径的比值大于大径级林木的林木树高与胸径的比值,高密度林分中无明显差异。2块样地上层木小径级林木株数比率均小于大径级林木株数比率,其林木的树高与胸径在大、小径级中的比值也无明显差异;低密度林分下层木中小径级株数比率大于大径级林木株数比率,高密度林分则相反;2块样地下层林木在小径级林木中的树高与胸径比值均明显大于在大径级林木中的树高与胸径比值。可见,高密度林分的平均树高均大于低密度林分;高密度林分直径分布相对集中,低密度林分直径分布分散,从而造成不同密度的天然樟子松林林分平均直径无明显差异。低密度林分中大径级林木株数的比率要比高密度林分高;密度的不同也导致了林木径向和纵向生长的差异。因此,针对密度大的樟子松天然林分应适当疏伐,降低密度,减少种内竞争;而对密度小的林分应适当进行土壤植被管理,促进林下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2.
以黔中地区2013年实施近自然经营间伐的2个龄级马尾松Pinus massioniana天然次生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8个固定样地与8个临时样地(100~400 m2)胸径、树高、材积、蓄积以及林下植被各生长因子的调查,对比近自然经营间伐林分与相应对照林分各生长因子的差异,评价近自然经营间伐实施4 a的初期效果,为建立贵州省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体系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①间伐增加了马尾松林分大径级林木的株数比例,对照的中龄林和近熟林胸径分别在8~14和10~14 cm的株数比例最大,间伐在12~18和22~26 cm的株数比例最大。②间伐提高了林木胸径与材积的生长量,间伐的平均木、目标树、非目标树胸径与材积生长量均达到对照的1.15倍以上,最高在中龄林目标树中可达对照的1.65倍。③间伐提高了林分蓄积的生长率,间伐林分蓄积的生长量在小于对照林分的情况下,生长率却在中龄林和近熟林中分别比对照林分高出了4.13%和1.03%。④间伐不能有效促进林分树高生长及林下植被生长。树高及林下植被各生长因子在间伐与对照林分中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P>0.05)。  相似文献   

13.
以甘肃小陇山林区锐齿槲栎天然林为对象,分析基于结构优化的择伐方式林分和未择伐林分的树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径级结构、空间结构及生长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2008-2018年,择伐后的林分密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胸高断面积和树种数均呈现出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而Shannon-Wiener指数值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增加的趋势;未择伐样地林分的密度、树种数、Shannon-Wiener指数值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断面积呈现增加的趋势;2)择伐样地和未择伐样地10 a间林木径级分布结构和林木的分布格局没有改变;而择伐样地的林木混交程度不断提高,未择伐样地的林木混交程度下降;3)2次调查间隔期内,择伐样地的胸径平均相对生长率分别较未择伐高18.4%和55.2%,胸高断面积相对生长率分别较未择伐高18.2%和54.4%;4)2008-2013年,择伐样地的进阶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未择伐样地,而在2013-2018年,择伐样地死亡率大幅下降。5)择伐样地和未择伐样地内各径级间的胸径平均生长率呈现随径级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且各径级间差异显著。择伐样地和未...  相似文献   

14.
伊犁州引种杨树品种中龄期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  李丕军  雷双喜  郭光华  陈勇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529-2532,2541
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7个引种杨树品种八年生植株的树高、胸径进行了方差分析,同时以每公顷材积年生长量为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各杨树品种在胸径、树高生长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表明各杨树品种对当地的环境适应性是不同的,其中年均胸径生长最快的品种是Ⅰ-467,年均树高生长最快的品种是Ⅰ-262,并且树高生长与胸径生长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材积聚类分析筛选出表现最好的杨树品种有9个,表现较好的有3个,表现一般的有11个,表现较差的有4个;其中适应性最强、生长最快的杨树品种是大叶钻天杨.这个结果可为今后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进行杨树品种推广及平原造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揭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巨尾桉人工林(2~9 a)的林分特征,研究主要林分因子与林龄的相互关系及在不同面积尺度上的适应性。巨尾桉人工林设置20个(30 m×30 m)方形大样地,每个方形样地中分成9个小样地(10 m×10 m),由4个小样地组成中样地(20 m×20 m)。采用Logistic、Gompertz、Richards和Korf 等4种经验模型模拟林分密度、平均直径、平均高、优势木高、胸高断面积、蓄积量等主要林分因子与林龄的相互关系。巨尾桉人工林林分平均直径、平均高、优势木高等林分与林龄呈极显著正相关,回归关系用Logistic经验模型拟合最好,相应3组检验决定系数(R2)均>0.5,3组测试样地的标准化残差落在[-2,2]带状区域中,表明3个模型在不同面积尺度样地上有较好的适应性;胸高断面积和每公顷蓄积量与林龄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关系分别用Gompertz经验模型和Korf经验模型拟合最好,胸高断面积-林龄模型很好地适应中小样地(100、400 m2),在大样地(900 m2)中稍差;蓄积量-林龄模型很好地适应大、小样地(100、900 m2),在中样地(400 m2)中稍差。巨尾桉人工林林分胸径分布呈现近似正态分布,呈现增长型趋势;林分平均直径、平均高、优势木高与林龄回归关系用Logistic经验模型拟合最好,100 m2样地大小已具备反映这3个林分因子与年龄的生长规律;胸高断面积和每公顷蓄积量与林龄回归关系分别用Gompertz经验模型和Korf经验模型拟合最好,胸高断面积、蓄积量与林龄的相关性具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林分密度与林龄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房莉  余健  陈金林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1,12(2):224-227,252
[目的]研究连作对不同品种杨树人工林叶片养分及生长量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对苏北杨树产区不同种植代次和不同品种的杨树人工林树高、胸径、材积和其叶片TN、TP、TK3种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2个品种不同林龄林分随着代次增加叶片TN、TP、TK含量变化不同,但是随着林龄的增大,叶片TN、TP、TK含量呈下降趋势;随代数增加,Ⅰ-69杨与Ⅰ-72杨树高变化的趋势相似,7与10年生林的树高受代次增加的影响较为稳定,呈逐代下降趋势,而4年生林的树高随代次增加,表现为先增后减;胸径随代次变化规律与树高随代次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随栽植代次的增加,7和10年生林材积生长量下降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实现人工林合理施肥与管理、提高杨树人工林生产力、实现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掌握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中的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结构特征,在全面清查基础上设置10个标准地进行林分调查。分析枫香胸径、树高、冠幅结构规律,并运用Weibull分布密度函数分别做拟合对比:利用单株生物量模型测算枫香各径阶、各部分生物量,分析生物量结构;同时研究枫香密度及空间分布格局等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枫香的胸径、树高、冠幅结构符合森林经营的目标,Weibull分布密度函数拟合结果基本符合枫香胸径、树高、冠幅结构规律;树干、树根生物量占枫香总体生物量的91.4%,各径阶枫香生物量总体分布不均匀.树干和树根生物量分布曲线起伏较为接近,各径阶树冠生物量分布较为均匀;各标准地枫香株数密度变动系数为0.625,枫香分布地域差异性较大:各标准地角尺度均值大于0.517,种群内部呈聚集分布。图8表7参20  相似文献   

18.
光肩星天牛危害导致箭杆杨枯梢的数量指标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6 年8 月底在宁夏对光肩星天牛危害导致枯梢的箭杆杨的解剖结果表明,解剖前调查的各种以危害状反映的天牛表征数量与解剖后的天牛实际数量并不一致.因有空刻槽,解剖前当年新刻槽数大于解剖后卵及初孵幼虫的数量,空槽率为42-7 % ;解剖前当年新排粪孔数因有的天牛幼虫向树体外排粪的表征不甚明显而偏少;当年新羽化孔数解剖前后差别不大.导致箭杆杨枯梢的主要原因是树干上天牛坑道过多且集中,其坑道截面积占树干截面积的10 % 左右,影响了树体向上的水分传导.在水肥条件良好且无其它病虫害的情况下,天牛传入后3 a 即可使箭杆杨枯梢.导致8 年生箭杆杨枯梢时的光肩星天牛危害的主要数量指标为:株平均当年新羽化孔数10 个.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次生白桦林数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长白山1hm2次生白桦林样地的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活立木2550株,分属于14科23种;从株密度、平均胸径及胸高断面积等分析看,白桦和落叶松在林分中占有绝对优势;样地内所有林木的径级分布为"S"型,白桦、落叶松和红松的径级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水曲柳和春榆的径级分布近似于倒"J"型;从径级结构分析看,白桦和落叶松等先锋树种的小径级林木在林下分布很少,更新很差,而红松、水曲柳等寿命较长的树种在林下已经占有很大的比例,更新良好,随着演替的进展,它们将逐渐进入主林层;从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看,落叶松在样地中表现出了明显的聚集性分布格局,而白桦、水曲柳、红松和春榆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聚集性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0.
九连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结构与种类数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西省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典型群落的结构与数量特征。群落主要由热带、亚热带科属组成,优势科为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山茶科Camelliaceae,安息香科Styrac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和木兰科Magnoliaceae等科,优势树种以相应的优势科属树种为主。物种数量特征采用重要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5个样地中,胸径≥3cm的个体密度1808株·hm^-2群落相对较高大,平均高度达11.5m,乔木垂直分化较明显:林木平均径阶为14.2cm,树种水平分布不均。许多常绿阔叶林群落正处于过老与更新发展之中,并常见有阳性落叶树种如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拟赤杨Alriphyllum fortunei和光皮桦Betula lurainirera等侵入林窗,形成常绿阔叶树与落叶阔叶树混交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