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锥扦插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是优良用材树种,木材材质好,用途广,是家具、船舶、车辆、建筑和工具等良材。为探索红锥短穗扦插技术,我所于1984年开始用优树枝条和优树伐根的1年生萌芽条和1年生超级苗进行短穗扦插育苗试验。1年多来,共进行了六批扦插试验,扦插了穗条675株,成活250株,成活率37%。第五批试验成活率最高,成活率为70.6%。现把试验结果小结于后。一、试验材料1.红锥优树枝条和优树伐根萌芽条优树枝条是从优树上剪取。萌芽条是用5株优势木比较法选择出优树,并将优树砍伐,取伐根萌芽条作为插穗。2.超级苗木超级苗木的选择标准是平均高加三个标准差。超级苗是作为优树伐根萌芽条不足时的补充部分。3.生长素和生长刺激剂扦插时使用  相似文献   

2.
毛白杨,河北杨多代循环繁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康健  孙长忠 《林业科学》1990,26(2):110-116
从1983年起,对毛白杨、河北杨的扦插繁殖育苗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出“多代循环繁殖新方法”,无需任何处理,也无需地膜覆盖,使大田育苗成活率稳定在80%左右;同时研究出快速、简便、繁殖系数高的优树根萌条培育新技术,为毛白杨、河北杨优树的无性系测定、无性系育种和无性系造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调查结果表明,泡桐重茬育苗存在多种弊病:①推迟春季埋根发芽时间,降低发芽率;②重茬育苗因土壤营养比例失调,苗木生长速度慢;③丛枝病发病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建立采穗圃是为了提供大量的优树种条,营造无性系种子园或直接用于无性系育苗造林,是实现油茶生产良种化的关键性措施之一。搜集分散在各地的油茶优树选定适当地建立区(省)一级中心采穗圃,不仅有利于优树的采集和繁育,还可兼具优树基因库的功效。为此,选定临桂凤凰林场建立全区油茶中心采穗圃兼优树基因搜集库和当代鉴定圃。实行“边选择,边鉴定、边繁育”,结合嫁接改冠试验组织协作攻关,三年来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5.
<正> 杉木优树选择是表型选择,而表现型值是优树的遗传型和优树所处的环境两者交互作用的结果。为了对杉木树种进行遗传改良,提高杉木树种的生产力和种性,需要对杉木优树子代进行测定。本文通过对42个杉木优树子代测定效应的分析,试图摸索出一套较为简便的;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一、材料和方法试验材料是南京林学院育种研究室和福建省洋口林场在1965年冬,从25~37年生的40多株优树上采穗,所营建的杉木无性系嫁接种子园生产的种子,及其所培育的苗木。本试验所采用的无性系共44个(其中包括2个对照)。对照为优树收集区的混合子代,采用较高水平的对照,是因为本试验的目的是达到优树间的相互比较,优中选优。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总结出泡桐无性系埋根育苗中圃地整理 ,种根采集及处理、催芽、育苗、合理密度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同时 ,对C0 0 1、C0 2 0两个泡桐优良无性系的苗期测定和上山造林对比进行定点观测 ,选出良种泡桐埋根育苗技术和适合武夷山地区生长的最佳无性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引进白花泡桐优良无性系苗木作为母株,选择1年生苗木的根段建立贮藏窑,以苗繁苗获得成功。试验证明,选择当年优质泡桐1年生苗木的根段进行适当干燥贮藏催芽是技术的关键,其次是把好水份关和做好防虫灭病工作。1株优质泡桐无性系苗可供根穗18~20支,不影响当年造林成活。经处理贮藏的根穗第2年春发芽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泡桐嫩枝全光自控弥雾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桐是我国特产的速生优质用材树种之一。多年来,泡桐都是采用埋根繁殖育苗,这不仅在繁殖时间上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采种根费工费时,繁殖系数低,造成苗木成本高,严重影响泡桐良种无性系的推广应用。为开辟泡桐育苗新途径,1998年8月,我们采用泡桐根繁苗的侧枝...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优树采种和混合采种育苗在苗期生长量上的差异,我们选择了槐树(Sophora japonica L)优树,1981年我们分别在优树上采种和混合采种。1982年进行了育苗试验。据初步试验结果,优树采种育苗较混合采种育苗在生长量上当年就获得了较大的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从1988年起,对甘肃历年选择及引进的毛泡桐优树进行了无性系测定,初步选出一批生长快、干形较好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1.
泡桐丛枝病是由病根带毒传染并使泡桐近年来普遍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据资料介绍,采用温水浸根、抗生素浸根以及化学药剂浸报等方法对病根失毒处理,可有效地预防或减轻丛枝病对苗木和幼树的危害。 1984年我所根据中国林科院林研所泡桐组组织全国良种协作研究的要求,向有关省引进了91个无性系3,000多根种根,进行区域性扩大试验。为了减轻丛枝病的危害,根据《泡桐研究》一书介绍,认为用40—55℃温水浸报20分钟,可有效的防治丛枝病的发生。而我们选用了50°C水温,浸报15分钟,浸后凉干,隔一星期埋根育苗时发现,种根皮层已腐烂变质,绝大部分失去了发芽能力。为了查明原因,1985—1986年连续两年  相似文献   

12.
子代鉴定,就是指对所造优树后代进行遗传性的测定和比较。具体做法是将优树上自由授粉的种子或种子园各无性系控制授粉的种子,按田间设计技术,进行造林效果对照观察,在达到一定代期或开花结实时,按测定目的,做出评定,从中选出优良无性系,建立高质量的种子园,为造林提供更优良种子。 现在的种子园林都是用经过选择的优树接穗嫁接而建立起来的,亦称无性系种子园。因而种子质量显然较好,但由于优树的选择只能根据树木的外表特征进行,只能是表现型选择,  相似文献   

13.
正1.采集种根。楸树种根可利用苗木出圃后留下的苗根,也可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大树,在距树干1m以外之处挖半圆形的沟掘取侧根。采根时间,从落叶后到发芽前均可进行,一般多在春季随挖随育苗;秋季掘取的种根需砂藏越冬;严冬不宜采根,以免树木的根系受到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开化县林场近年来成功地研究出一套杉木优良无性系快速繁殖育苗新技术,按照这种办法,一株杉木优树经过4年繁殖可得22万株以上的无性系苗木。如果用0.5公斤杉木良种种子冬播育苗,春季3—4月进行段插,当  相似文献   

15.
泡桐大棚容器根插快速育苗及当年造林,缩短了育苗期及培养主干的时间,便于苗期管理,降低了育苗、造林成本,由于造林时苗木根系损伤小,将会降低泡桐丛枝病的发病率。1育苗1.1种根选择种根最好选择1年生苗木出圃后余留在圃地,或从苗木上修剪下来的根。2年生苗木...  相似文献   

16.
<正> 杉木优树表型性状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评定其遗传品质的优劣,并估算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达到优中选优目的,必须进行优树子代鉴定。我们从1980年开始,分批进行了子代鉴定工作。现将第一批5个种子园中的48个自由授粉子代苗期及3年生幼林鉴定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泡桐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生长迅速,材质良好,为四旁绿化、农田林网化和农桐间作的优良树种。当前,泡桐育苗普遍采用埋根法,而泡桐埋根如温度过低,土壤湿度过大,往往延迟发芽生根,甚至造成烂根死亡。为了提高地温,促使早生根,幼苗早出齐,1991年3月份,淮阴市林业站从河南省林科所良种圃和山东荷泽引进12个泡桐品种,采用构筑田间拱膜进行埋根育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泡桐的种子、根、茎干均可繁殖.我省普通采用埋根育苗,方法简单,出苗粗壮,但其最大缺点是种根易带丛枝病病源体,易遭丛枝病危害,且发病率一年比一年严重.与埋根育苗相反,种子育苗的优点正好能克服埋根育苗的缺点,种子资源丰富,一个泡桐果一般有一千多粒种子,播种育苗所需的种子量又较少,故在短期内能提供大量苗木;而且自花不孕所结种子都是异花授粉种子,在多种泡桐杂生地区容易获得天然杂种,利用其杂种优势,提高生活力,可望从中选出优良的类型;泡桐种子不带丛枝病病源体,种子育苗可有效控制丛枝病的传播和蔓延.因此,应大力提倡泡桐种子育苗.  相似文献   

19.
<正> 摸索出提高杉木扦插成活率的技术方法,在科研和生产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据资料介绍[1] ,巴西目前大力推广优树无性系扦插育苗造林,逐年减少用种子园的种子育苗造林,这种利用优树当代优势而不利用优树后代优势(种子)育苗造林的作法,可以提高林木产量20%以上。虽然杉木萌芽条扦插成活率很  相似文献   

20.
<正> 根据泡桐根条萌发能力强,含水量高(经测定达80%以上)的特性,笔者于1981年对泡桐短根育苗的效果做了如下试验。一、材料和方法试验选用同一无性系的白花泡桐种根,按粗(1.6-2.6厘米)、中(1.1-1.5厘米)、细(0.5-1.0厘米)划分为三级,各级又分为15、10和5厘米三种长度,共组成9个级,即15粗、15中、15细,10粗、10中、10细,5粗、5中和5细。试验分两部分进行。第一、1981年2月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