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测定了两个马铃薯品种在4 ℃和10 ℃低温贮藏条件下块茎的呼吸强度和蔗糖、还原糖的含量。 N D860 2 品种在4 ℃和10 ℃条件下, 还原糖含量变化差异不大, 而 Norchip 品种在4 ℃下还原糖含量远远高于10 ℃的处理。两个品种块茎中蔗糖含量甚微。呼吸强度与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的相关性不明显。结果表明, 两个品种在低温条件下糖代谢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贮藏温度下马铃薯块茎的还原糖含量及加工品质色泽指数的测定,筛选出在简易库房贮藏条件下(4~10℃)适于加工的品种为国引l、11、13、2、12号,这些品种经过3个月的低温贮存还原糖积累水平较低(<0.5%),色泽指数小(<20),加工品质好.冷贮(0~2℃)和冷贮一回暖(15~17℃)处理结果表明,冷贮导致块茎中还原糖含量大幅度提高,色泽指数显著增大.而经过回暖处理后,还原溏含量下降,色泽指数变小,但不同的品种经不同的处理时间回暖效果不一。国引1、2号经过30天的回暖处理,加工品质达到商业要求.  相似文献   

3.
不同马铃薯品种贮藏期间还原糖及干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对 13个马铃薯品种的块茎在收获后定期进行还原糖及干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 :各个品种块茎还原糖含量在收获后第一次测定时 ,一般为最低 ,其后发生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室温下回暖 ,大部分品种表现为块茎还原糖含量较刚从贮藏窖中取出的块茎还原糖含量低。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含量在贮藏期间的变化不明显 ,且不同品种的表现又各有不同 ,无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筛选适应于低温贮藏的马铃薯加工品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不同贮藏温度下马铃薯块茎的还原糖含量及加工品质色泽指数的测定,筛选出在简易库房贮藏下知于加工的品种为国引1、11、13、2、12号,这品种经过3个月的低温贮存还原糖积累水平较低,色泽指数小,加工品质好,冷贮和冷贮一回暖处理结果表明,冷贮导致块茎中还原糖含量大幅率提高,色泽指数显著增大,而经过回暖处理后,还原糖含量下降,色泽拽数变小,但不同的品种经不同的处理时间回暖效果不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铃薯》2017,(3):138-143
马铃薯块茎低温糖化现象除了直接受到淀粉和糖代谢相关酶如淀粉酶、酸性转化酶的活性影响外,也可能间接受到赤霉素和脱落酸等植物激素的调控。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块茎为试验材料,采用50 mmo L GA_3处理12 h后置于低温((4±0.5)℃)和室温((22±1)℃)条件下贮藏10 d,测定薯块的炸片色泽、还原糖含量、淀粉酶和酸性转化酶活性,研究赤霉素对马铃薯块茎低温糖化的影响。结果表明,GA_3处理使马铃薯块茎的炸片色泽加深,还原糖含量增加121.1%;同时,GA_3处理提高了淀粉酶的活性,而对酸性转化酶的活性没有影响。由此表明,GA_3可能通过提高马铃薯块茎淀粉酶的活性而使还原糖积累,从而导致炸片色泽加深即增强了低温糖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高淀粉品种晋薯2号、中淀粉品种内薯3号和低淀粉品种紫花白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小区试验,在生育期间从还原糖和可溶性糖的代谢与块茎淀粉含量积累变化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其结果:(1)块茎淀粉含量的积累变化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做为马铃薯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和品质预测的重要生理指标;(2)块茎淀粉含量积累变化与叶片还原糖含量变化呈正相关,故叶片还原糖含量亦可做为马铃薯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和品质预测的生理指标;(3)块茎淀粉含量积累变化与茎秆、块茎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变化相关性不强,但生育后期与茎秆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贮藏期间马铃薯几个主要加工品质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夏南部山区近几年几个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贮藏时期几个主要加工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其加工所要求的主要的品质指标干物质、淀粉含量在收获时最高,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干物质、淀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贮藏中期下降最多,贮藏末期各品种干物质、淀粉含量有所回升。还原糖等含量的变化与淀粉磷酸化酶、蔗糖转化酶的活性息息相关。随着低温贮藏天数的延长,不同品种马铃薯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因此,在马铃薯加工利用时,对于低温长时间存贮的马铃薯根据加工利用目的如淀粉加工、食品加工必须进行升温贮藏,以降低淀粉磷酸化酶的活性,增加淀粉合成酶的活性,使糖转化为淀粉,提高块茎的淀粉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  相似文献   

8.
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对块茎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等品质指标有严格要求,这些指标与养分供给息息相关。为了解不同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对氮钾肥的偏好,在东北黑土条件下,以‘东农314’和‘东农322’两个自主选育的加工型新品种为供试材料、‘大西洋’为对照,设置常肥、高钾、高钾高氮3个不同的氮钾配比,从块茎膨大期开始取样直至收获,比较分析3个加工型品种块茎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以及粗蛋白含量的差异。‘东农322’在施用常肥N 109.5 kg/hm2、K2O 112.5 kg/hm2时块茎的加工品质较好,‘东农314’和对照品种‘大西洋’对氮钾肥的吸收规律相同,在常肥基础上增施37.5 kg/hm2钾肥可以增加块茎中干物质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提升其加工品质。因此,‘东农314’和‘东农322’两个新品种施用合适的氮钾肥均可作为加工型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低温贮藏造成还原糖积累是影响块茎加工品质最重要的因素,有关低温糖化机理一直是马铃薯品质改良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马铃薯基因型、环境因子、ABA和生物膜组成变化对还原糖积累的影响,重点从生理生化水平上探讨了块茎碳水化合物代谢路径变化与还原糖积累的关系,为抑制还原糖含量改良块茎品质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克新 1号和夏坡蒂原种为材料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测定 ,对生育期间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的变化与各器官含磷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含量随生育进程逐渐减少 ;品种之间各器官含P量与块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增施磷肥可显著提高各器官含磷量 ,从而有利于块茎还原糖含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不同窖藏条件下马铃薯块茎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克新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4种不同窖藏条件下马铃薯块茎中干物质、淀粉、还原糖、Vc、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窖藏条件下,马铃薯块茎中干物质、淀粉、还原糖、Vc、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相同,但变化幅度不同。窖内平均温度越高,湿度越小,块茎干物质、Vc、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幅度越大,而淀粉含量降低幅度与还原糖增加幅度越小;反之,窖内平均温度越低,湿度越大,块茎干物质、Vc、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幅度越小,淀粉含量降低幅度与还原糖含量增加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种子萌发抗冷鉴定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雪峰  张立军  胡滨 《杂粮作物》2006,26(3):194-196
对抗冷性不同的玉米品种郑单958、铁单18进行5℃、10℃低温处理,测定低温对玉米种子萌发时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降低,抗冷性不同的两品种细胞膜透性增大,MDA含量增加,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先增加后下降,而可溶性糖含量却呈下降趋势。在相同低温条件下,郑单958品种种子萌发过程中与铁单18相比,能保持更好的细胞膜完整性,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增幅小,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铁单18,说明郑单958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冷性。根据测定结果,5℃低温处理下相对电导率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品种间差异显著,可作为测定抗冷性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壳寡糖对低温胁迫下小麦的保护作用,对两个小麦品种(小偃22和西农9871)幼苗喷施100mg·L-1壳寡糖和0℃低温胁迫96h,检测叶片的损伤面积及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并调查复温后返青率。结果表明,与常温对照组相比,低温胁迫48h后壳寡糖处理的小麦叶片损伤面积和丙二醛含量增幅较低,其中小偃22和西农9871的损伤面积相对于低温对照分别减少了25.3%和28.8%,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了16.9%和33.7%;同时,两个品种叶片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5.8%和26.7%,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了25.6和14.3%,可溶性糖含量也表现出增高的趋势。经过复温培养,壳寡糖处理下小偃22和西农9871的返青率分别提高了4.6%和5.9%。说明壳寡糖可通过促进小麦苗脯氨酸、还原糖等低温抗性相关次生代谢物的表达,提高其对低温寒害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广西主要栽培木薯品种华南205鲜薯在常温、亚硫酸钠处理和沙藏3种处理方式下贮藏指标呼吸强度、失重率、淀粉含量和还原糖的变化。结果表明:沙藏效果最好,可显著降低鲜薯的呼吸作用,抑制其失重,减缓了淀粉的减少及还原糖的增加。呼吸强度与失重率相关系数为0.601,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含粉率与还原糖含量相关系数为-0.909,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在鲜薯贮藏中还原糖的增加是由于淀粉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丰产群体和一般群株植株叶片和茎秆的还原糖含量及日变化都随叶片光合作用的节奏有明显的昼高夜低的日变化规律。丰产群体植株块茎还原糖含量及日变化幅度,在块茎形成至块茎增长期间,明显高于一般群体,其含量有夜高昼低的日变化趋势,一般群体日变幅很小,无明显峰值。后期两群体日变化趋势相同,日变幅极小。全生育期两群体叶片还原糖含量呈递减趋势,茎秆和块茎呈抛物线形变化,且茎秆的含量和日变幅始终最高,其次是叶片,块茎最低。日高峰值出现的时间,依次为叶片、茎秆和块茎,体现了马铃薯“源”、“流”、“库”代谢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6.
氮素形态与马铃薯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对马铃薯块茎硝酸盐含量、淀粉、蛋白质及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内硝酸盐含量从块茎形成期到成熟收获期是逐渐降低的。使用铵态氮肥并加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可以显著地抑制马铃薯块茎硝酸盐的积累;与硝酸盐含量变化相似,从块茎形成期到收获期蛋白质含量也逐渐降低,不同氮素形态处理对马铃薯块茎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铵态氮添加双氰胺处理可降低块茎还原糖含量。虽然马铃薯被认为是喜硝作物,但本研究表明,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不仅没有造成马铃薯产量的显著差异,而且块茎内淀粉含量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外源ABA对冬小麦越冬期呼吸代谢关键酶与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外源ABA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幼苗呼吸代谢的影响,以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冷敏感品种济麦22为材料,测定和分析了小麦三叶期叶面喷施ABA(浓度10-5 mol·L-1,剂量为每4 m2喷施1 L)后越冬期叶片和分蘖节在低温胁迫下碳水化合物含量、糖酵解代谢酶及三羧酸循环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越冬期间随温度的降低,两个小麦品种的叶片和分蘖节中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先升后降;参与糖酵解代谢的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及三羧酸循环代谢酶的活性在对照叶片中均先升后降,但在分蘖节中的变化则不尽相同.外源ABA处理使低温下两个小麦品种叶片和分蘖节积累更多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并且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两个品种叶片及分蘖节中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及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尤其在最低温-25℃时明显抑制这几种酶活性的降低,这种影响在抗寒性强的东农冬麦1号中更明显;在低温胁迫后期抑制了三羧酸循环代谢酶和丙酮酸脱氢酶活性的降低,使其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外源ABA对碳水化合物积累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植株呼吸和ATP合成维持在较高水平,进而提高低温下植株存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全生育期,马铃薯丰产群体和一般群体植株的叶片和茎秆非还原糖含量的日变化趋势相同,呈昼高夜低的抛物线式变化。叶片中非还原糖含量始终较低,日变幅不大。茎秆中非还原糖含量及日变化幅度均随生育进程而增大,前期一般群体较高,后期丰产群体较高。各生育时期,两群体植株块茎非还原糖含量及日变化大体一致,基本呈夜高昼低的变化趋势,且变幅较小,其含量均随生育时期的推移而逐渐降低。全生育期,两群体叶片非还原糖含量始终最低,块茎的含量前中期最高,后期茎秆含量最高,其次是块茎,叶片最低。  相似文献   

19.
<正> 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油炸片的产品质量。含量高于4‰的马铃薯容易褐化变糊,不适于油炸加工。以马铃薯为原料的淀粉加工以及马铃薯商品经营都要求还原糖含量低。不同的品种,还原糖含量不同.而且不同贮藏条件对还原糖含量的消长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探讨马铃薯还原糖的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方法对选育适合加工的马铃薯品种、马铃薯原料贮藏、食品加工及商业经营无疑是十分重要工作。在国  相似文献   

20.
低温胁迫对木薯幼苗叶片转化酶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华南124(SC124)、华南8号(SC8)和阿根廷7号(ARG7)3个木薯品种为材料,研究在持续低温胁迫下木薯幼苗叶片转化酶活性(SAI,NI)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在木薯耐寒品种中(ARG7)活性较高;低温胁迫均能提高3个品种木薯中SAI酶的活性,但是在耐寒品种ARG7中表现为稳定提高。中性转化酶(NI)在木薯耐寒品种中(ARG7)活性较高,低温胁迫也能提高3个木薯品种中的NI酶活性,而NI酶活性均表现为短期提高。初步推断,SAI活性与木薯的抗寒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低温胁迫后3个木薯品种叶片蔗糖、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均升高,且抗寒品种ARG7叶片的还原糖、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极显著高于SC124和SC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