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蓄水覆盖丰产沟”耕作技术是我区科技人员杨廷信等同志和农民群众密切配合,于1987年在太谷县土郊院村试验成功的一项由传统的“带田种植”和现代的“地膜覆盖”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新型集优种植技术,经过三年来的科学试验和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社会效益,目前,全区已推广面积达10万亩。连续三年平均亩产566.4kg,比对照田平均亩产164kg增产402.4kg,为3.45倍,最高亩产平均760kg,是对照田的4.63倍。它的成功为旱作农业再度增产开创了一条新途径,也为粮食生产再上台阶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2.
蓄水覆盖丰产沟耕作技术及增产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意平 《灌溉排水》1991,10(1):26-30
  相似文献   

3.
4.
覆盖作物与耕作法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冬季种植覆盖作物结合免耕法构成的保护性耕作法,在冬春季土壤休闲时期可提高土壤含水率,抑制土壤风蚀,回收土壤残留氮素;在夏季作物栽培时期仍可提高土壤的含水率,抑制土壤有机质下降,提高土壤生物活性,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起到土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玉米秸秆编织覆盖和传统种植各项技术指标取样、测试和分析,体现出秸秆编织覆盖技术所具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一种模式,适合于旱坡地应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生产理念的革新,秸秆资源有效利用已成为产后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保护性耕作对秸秆的利用成本投入较低,且能显著优化农业耕地条件,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介绍密山市保护性耕作项目开展的试验方案方法,说明了保护性耕作的技术组成与要点,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与对比分析,验证了保护性耕作应用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7.
机械化旱地玉米整秆半覆盖耕作法初探根据山西省农科院有关专家提供的资料表明,影响我省玉米高产的主要因素有两个:①干旱。我省地处黄土高原,全年降雨量仅有500~600毫米,且分布不均。春旱、伏旱、夹秋旱时有发生;②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不足1%。而采用玉米...  相似文献   

8.
<正>吉林省四平市位于松辽平原腹地,是全国主要粮食生产基地。全市耕地面积991万亩,玉米种植面积在873万亩以上,产量在113亿斤左右。目前耕作方式和方法存在弊端,耕层越来越浅,土壤有机质逐年减少,粮食产量徘徊不前。近几年来,沙尘暴频发,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耕地的裸露。秸秆全覆盖模式保护性耕作是以秸杆全覆盖地表,免耕播种、深松及病  相似文献   

9.
一、适宜区域 主要适用于积温高、风沙大、降水不足、土壤瘠薄的中西部干旱地区;从秸秆还田、保护黑土地和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角度,适用范围基本扩展到全省所有玉米产区. 二、技术模式 三、技术特点 1..关键技术 (1)秸秆全量原位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秋收时采用配带秸秆粉碎装置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玉米秸秆直接粉碎全量还田,留茬...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技术本身要求用秸秆覆盖地表,实现保水、保土、保肥,同时,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鉴于此,本文就秸秆残茬的覆盖形式选择、秸秆的粉碎处理进行了阐述,目的在于为大众了解这门技术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内外情况和研究推广成果,重点论述了推广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和制约技术推广的障碍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蓄水覆盖丰产沟”(以下简称“丰产沟”)耕作技术,经过四年的科学试验和示范推广,在晋中地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并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丰产沟”的试验成功为山丘干旱地区改造中低产田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本文介绍了“丰产沟”的耕作、种植管理等技术,为改造干旱地区中低产田提供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秸秆全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保护性耕作发展的高级阶段。本文通过推介秸秆归行宽窄行免耕播种技术模式和秸秆归行苗带浅旋宽窄行免耕播种技术模式,探讨实现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免耕播种的可行性,并对两种技术模式进行了技术评价,同时提出了推广秸秆全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条带耕作技术是在玉米秋季收获时进行秸秆粉碎并全量覆盖地表,于土壤封冻前利用秸秆归行机将覆盖在地表上的散碎秸秆进行分离集条归行作业,随后采用条带耕作机对清理干净的播种带进行条带旋耕和深松(部分)作业,形成播种带和秸秆覆盖的未耕休闲带交替分布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地表覆盖,地表覆盖方式决定了保护性耕作的效果,所以,选择适合本地农业生产实际的最佳覆盖方式是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几年来,黑龙江省龙江县农机推广中心采用四种地表覆盖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地表覆盖,地表覆盖方式决定了保护性耕作的效果,所以,选择适合本地农业生产实际的最佳覆盖方式是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几年来,辽宁省阜新县农机推广站采用四种地表覆盖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8.
<正>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条带耕作技术是在玉米秋季收获时进行秸秆粉碎并全量覆盖地表,于土壤封冻前利用秸秆归行机将覆盖在地表上的散碎秸秆进行分离集条归行作业,随后采用条带耕作机对清理干净的播种带进行条带旋耕和深松(部分机型)作业,形成播种带和秸秆覆盖的未耕休闲带交替分布的状态,后续在播种带进行播种的一种保护性耕作少耕作业技术模式。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条带耕作技术基于长春地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气候特点,自2019年秋季开始在长春市多地进行示范。截止2022年春季,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比分析玉米机收获秸秆粉碎全量还田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与传统旋耕起垄耕作经济效益,研究昌图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方案,探索昌图县保护性耕作最佳模式,以期为促进昌图县玉米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长治地区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闻名国内外的壶关县晋庄有机旱作农业和秸秆覆盖少(免)耕法就产生于此。长治市属半湿润易旱区,年降雨量650 mm左右。据统计,1951年—1978年28年中,春季干旱的有26年,不旱的年份只有1953年和1959年两年,严重干旱年四年一遇。全年降雨分布规律,冬春雨雪稀少,多集中在7月—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