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立克氏病的发病机理及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综述了马立克氏病(MD)的发病机理和MD疫苗的免疫机制,表明IFN-γ的NO在MD致病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在MDV溶细胞感染过程和潜伏感染过程中抑制了病毒的复制;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参与了疫苗免疫的过程,细胞毒性T细胞(CTLs)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鸡马立克氏病发病的机理,免疫抑制理的研究进展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马立克氏病(M D)、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病。本文就这几种常见疾病的免疫抑制机理及有关防治措施作一简要综述。1马立克氏病1.1免疫抑制机理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 D V)感染所导致的免疫应答的抑制是马立克氏病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决定于M D V分离株的致病力。造成免疫抑制后常会改变宿主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免疫抑制可能是M D V感染引起淋巴细胞溶细胞性感染的直接结果。一些报道提供的体外研究数据表明,马立克氏病肿瘤细胞本身可能就有免疫抑制活性,这可能是表达具有免疫抑制性的鸡…  相似文献   

4.
马立克氏病分子致病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K.Venugopal著吴艳涛摘译[摘要]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所引起的鸡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病毒感染早期是溶细胞性的,随后产生T-细胞淋巴瘤。这些淋巴瘤细胞潜伏感染病毒,但仅可检测到很少量的病毒基因转...  相似文献   

5.
致病性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或疫苗毒株可以激活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但也能导致免疫抑制效应,尤其是在感染了致病性的Ⅰ型毒株后。免疫应答和免疫抑制的相互作用在马立克氏病(MD)致病机理中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对免疫抑制相对平衡的破坏将会导致疾病的发生。1.免疫应答感染早期的溶细胞感染阶段产生的免疫应答对感染所能导致的结果非常关键。该阶段免疫应答的损伤会延迟潜伏期的建立,从而导致溶细胞感染的延长及随后通过病毒介导的细胞凋亡对免疫细胞的破坏。这种情况可出现在1日龄时的感染,因为此时免疫应…  相似文献   

6.
马立克氏病的研究进展及防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对马立克氏病在病原特性、致病机理、流行病学、诊断技术及防制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概述,并提出了一些见解和观点。  相似文献   

7.
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MDV)引起的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MDV在各种压力刺激下出现变异和毒力增强的现象,导致部分疫苗功效降低,给该病的防治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从的MDV分子生物学特征与致病机制、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及其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第二部分讨论马立克氏病疫苗和疫苗技术进展。马立克氏病的疫苗接种美国康乃尔大学兽医学院KASchat博士对疫苗接种后马立克氏病免疫力的免疫学基础进行了专门研究。鸡接受马立克氏病疫苗后出现的一系列反应过程顺序与马立克氏病1型毒株的致病机制相同。...  相似文献   

9.
由病毒所致的家禽肿瘤性疾病主要有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和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目前,这3种病只有马立克氏病能够用疫苗来免疫预防。因此,预防家禽肿瘤病的方法主要是净化环境,净化鸡群,加强机体自身的抗病力和利用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  相似文献   

10.
邢兰君 《中国家禽》2004,26(19):27-28
在生产实践中,对于马立克氏病常用如下防制方法:1日龄注射马立克疫苗;增加免疫剂量;在疫苗中添加免疫促进素;正确使用疫苗,预防早期感染等综合性防制措施。预防马立克氏病,应用上述常规防制方法常常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为了有效地控制马立克氏病的发生,在进一步完善常规防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笔者对雏鸡进行了二次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试验。  相似文献   

11.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毒(MDV)引起的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疾病。MD发病机理非常复杂,并能引起免疫抑制和许多功能障碍,给世界养禽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在我国也是三大禽病之一。疫苗接种是防制MD的主要手段,常用疫苗有HVT冻士苗、MDV血清1型CVI998/Rispens疫苗和由MDV血清1、2、3型组成的双价苗和三价苗。近来年,由于MDV超强毒株的出现和早期感染很难完全防制,使经典的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常常发生免疫失败。近15年来用液氮苗取代HVT冻干疫苗已成为全世界的趋向。  相似文献   

12.
由病毒所致的家禽肿瘤性疾病主要有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和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目前,这三种病只有马立克氏病可以用疫苗来免疫预防。因此,预防家禽肿瘤病的措施主要是净化环境、净化鸡群,增强机体自身的抗病力和有效的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  相似文献   

13.
二次免疫法防制马立克氏病效果好刘忠琛张翠华赵珊珊(山东省胶州市畜牧局266300)用一次免疫法防制马立克氏病(MD)的效果往往不确实,胶州市某鸡场近年来采用1日龄和14日龄两次皮下注射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疫苗防制蛋鸡马立克氏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  相似文献   

14.
马立克氏病为了便于讨论这个问题,让我们假设在孵化厂就正确进行了马立克氏病免疫。然而,雏鸡即使接受过正确的免疫接种,仍然有可能爆发马立克氏病。预防马立克氏病爆发的诀窍是防止雏鸡在早期接触马立克氏病病毒。为此,第一步是要在雏鸡到来前对雏鸡舍进行清洗和消毒,特别重要的是要确保所有尘埃和皮屑都被清除干净,因为马立克氏病病毒可在这些东西里存活数年。在育雏场或联合体内实行单一年龄育雏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对马立克氏病的预防具有很大的帮助。一般而言,在鸡群中早期实行严格的卫生措施和精心的管理,可以减少感染马立克氏病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每一位养鸡者,特别是种鸡饲养者最关心的大概就是怎样控制和预防鸡马立克氏病(MD)了。一般认为,控制和预防鸡马立克氏病有三大战略,即以疫苗免疫为中心,加强生物安全性,和选择有遗传抵抗力的鸡品种。那么,这样就能控制住鸡马立克氏病了吗?回答是不确定的。因为,自从1907年第一次发现鸡马立克氏病到现在近百年的时间里,我们一直不断地面临着新的挑战。那就是,随着疫苗的广泛应用和鸡品系的不断选育,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由于自然选择和免疫压力,其毒力也在不断地增强,一次又一次地突破了疫苗所能提供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16.
马立克氏病是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鸡表现神经症状或内脏发生大量肿瘤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无特效药物,通常在雏鸡出壳后24小时内进行预防接种.但近几年来陆续发生经马立克火鸡疱疹病毒(HVT)冻干疫苗防疫的鸡群仍有马立克氏病发生,死亡率达20%~30%,鸡群的生产水平不高,给养鸡单位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分析这些鸡群的发病情况,发现引起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与疫苗的保护率、毒株和接种方法等有关,应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强化免疫效果,控制马立克氏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免疫失败原因鸡马立克氏病(MD) ,是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世界各养鸡国家和我国各省都有本病流行 ,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鸡马立克氏病疫苗以来 ,马立克氏病对养鸡业造成的损失已大大降低 ,但近年来 ,免疫失败时有发生 ,免疫失败的原因很复杂 ,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早期野毒感染雏鸡1日龄接种鸡马立克氏病疫苗2~3周后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如果孵化室、鸡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室、育雏舍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不好 ,被鸡马立克氏病毒污染 ,雏鸡早期感染鸡马立克氏病毒 ,免疫效果就不理想 ,甚至发生免疫失败。1.…  相似文献   

18.
饲养技术     
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措施鸡马立克氏病是最常见的一种鸡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的单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近年来国内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与流行,对养鸡业危害十分严重。目前由于还没有有效而切实可行的治疗办法,主要靠用疫苗接种来预防和控制鸡马立克氏病。当前国内应用的疫苗有国外进口和国内生产两种,由于疫苗本身的质量和免疫接种方法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使用疫苗接种过程中,往往免疫效果不尽一致,因而在接种疫苗后的鸡群仍然发生马立克氏病。如何做好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工作?我…  相似文献   

19.
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B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该病从1907年最初报道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随着养殖集约化的程度的提高,鸡群饲养密度的加大,马立克氏病病毒毒力的不断增强,免疫失败现象普遍存在,导致马立克氏病流行严重,对养禽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就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原因作一概述,并探讨在我国推广鸡胚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接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在本刊第七期的苏威技术专栏中我们讨论了马立克氏病(MD)疫苗的特点,如何选用马立克氏病疫苗以及马立克氏病免疫促进剂(ACMI)等问题。这一期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如何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以提高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效果。同时对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应采取的措施等也进行了分析。 选用高质量的马立克氏病疫苗(每羽份疫苗含有的蚀斑数多,种毒的传代次数低,用SPF鸡胚或无其它病毒污染的细胞生产)是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的关键。但除疫苗的质量外,还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