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振禄 《中国蚕业》2004,25(3):37-38
柞蚕种茧是柞蚕生产的重要材料,种茧质量的优与劣可直接影响养蚕农户的经济效益,因此掌握好购种以及蚕种运输保护等技术措施,对提高养蚕农户的经济效益,推动柞蚕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宁安市蚕业技术指导站在多年的购种工作中,按购种技术要求严把质量关,为养蚕农户购得优质种茧获得连续丰产丰收.我们在多年的购种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并总结归纳出选购柞蚕种茧以及种茧运输保护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朱文娟 《中国蚕业》2005,26(4):41-42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T23.2004.)柞蚕商品茧质量>已发布实施.为了使养蚕农户尽快适应该技术标准,现就依据标准规则,结合本市柞蚕生产实际情况,提出柞蚕商品茧主要生产技术措施,使之有效地推动柞蚕商品茧的生产,达到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养好柞蚕.  相似文献   

3.
<正>柞蚕种茧是柞蚕生产的重要材料,种茧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蚕种场产卵量高低,更关系到蚕农养蚕过程中蚕茧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以及柞蚕产业的良性发展。现将优质柞蚕种茧培育技术介绍如下。1养蚕农户选择选择家庭劳动力充沛、养蚕技术好、责任心强、房屋多的农户作为原蚕放养对象。每户放养0.75~1.0kg为宜,以保证放养过程中,原蚕保苗率高,良叶饱食,体质强健,种茧保护科学。2蚕坡选择小蚕期(1~3龄)蚕坡选择背风向阳,坡势平  相似文献   

4.
秋季饲养的柞蚕约经40余天(一般于9月下旬~10月上旬)开始结茧。在窝茧场内约经10天左右可全部结茧完毕。但由于养蚕目的不同,收茧时期也相差悬殊。丝茧育者在结茧完后,即开始收茧;种茧育者每延迟到10月下旬(霜降节)开始收茧。不论丝茧和种茧养蚕,在茧摘下以后即将柞叶剝掉,进行检查挑  相似文献   

5.
焦玉凤 《北方蚕业》2007,28(1):57-58
为了规范柞蚕小蚕合成袋养蚕技术,降低发病率,提高结茧率,增加春柞蚕效益,笔者认为春季柞蚕小蚕合成袋养蚕的原则是:改悬挂育为茧床或帘上平面育,饲育温度24~25℃。湿度:蚕未眠时90%左右,眠时60%左右。不喂水叶,眠前出沙,蚕起青后上山。蚕室蚕具彻底消毒。春小蚕合成袋养蚕的具  相似文献   

6.
柞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性蚕病,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河南省的柞蚕生产和种茧繁育工作,20世纪90年代柞蚕微粒子病在河南省迅速传播。分析了河南省在柞蚕微粒子病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镜检设备简陋,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熟练的镜检人员不足,柞蚕微粒子病控制不力;预知调查难以贯彻执行,柞蚕微粒子病防治难度加大;制种时重目选轻镜选,重数量轻质量等。制种期目选、镜选和养蚕期技术操作充分结合起来,采取了严格淘汰柞蚕微粒子带毒率超标的种茧、严格目选蚕蛾、严格显微镜检种、提高放养技术等贯穿柞蚕整个世代的综合防治措施,使柞蚕微粒子带毒率逐年下降,原种种茧柞蚕微粒子带毒率基本控制在2%以内,为河南省柞蚕生产稳产高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赵毅 《四川蚕业》2007,35(1):4-4
柏垭镇羊鹿村现有农户655户,农业人口1997人,耕地面积2223亩,其中旱地1362亩,有桑园面积1155亩,养蚕农户348户。2006年全村养蚕2000张,茧款收入160多万元,人平茧款收入800元,是全市蚕桑专业第一村。羊鹿村1999年养蚕仅240张,到2006年发种2000张连续6年发种、产茧、茧款收入翻番  相似文献   

8.
郑作运 《中国蚕业》2004,25(1):33-34
柞蚕茧是我国一项传统的农业生产和出口创汇产品,10年来河南省柞蚕生产与市场一直比较稳定,农民养蚕收入较为可观,柞蚕生产已经成为山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柞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现结合河南实际谈谈柞蚕饲育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辽东地区蚕俗文化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东地区是指辽宁省的岫岩县、凤城市、宽甸县、桓仁县、本溪县等东部丘陵山区.是中国柞蚕的主产区,柞蚕茧产量占全国的70%左右.其养蚕历史可追溯到300多年以前.据史料记载:清顺治年间,山东先民在"闯关东"的过程中,先后从水路或陆路把柞蚕移至辽宁,在辽东地区正式大面积放养是在1796年.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所限,柞蚕生产基本上是粗放经营,产量很不稳定.于是,人们为了祈盼养蚕有个好收成,便利用了蚕事活动的规律,并辅以迷信色彩的主观意识行为延续下来,逐步形成一种蚕俗文化.那么这种文化为什么能够传承到现在仍不绝迹呢?笔者认为:柞蚕饲育在野外,受各种气候因子制约力很大,既使是进入科技时代的今天,柞蚕的收蚁结茧率也仅能维持在20%~50%之间,这就是意味着,蚕民在养蚕过程中,有50%~80%的蚕种投入白白地被各种气候因子、生物因子耗掉了.那么在科技水平不发达的初始养蚕阶段,这种损失就更可想而知了.但是,危害柞蚕的病虫害又存在发生周期,在小发生期间,如果再遇到风调雨顺年份,这时的柞蚕生产便可能出现好的收成.于是,人们感到自己的意识作用灵验了.比如;柞蚕茧产量较高年份在20世纪的20年代前后就出现过.可那时,既没有什么消毒防病药剂,更没有什么新品种、新饲育技术.因此,那个时期的柞蚕丰收,只能是各种气候因子和生物因子对柞蚕的生长发育处于有利时期所致,完全是靠天吃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种茧是柞蚕业的主要生产资料,有了数量充足的优质种茧,才能发展柞蚕生产。春用种茧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春柞蚕种卵的生产,还直接影响到幼虫生命力,并影响到秋柞蚕生产及一化性地区翌年的春柞蚕生产。因此,准备好优质种茧,才能为下一季的种茧生产和原料茧生产的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省年产柞蚕茧3500吨,约占全国的80%以上。可是多年来,养蚕只是为了缫丝织绸,蚕蛹除了部分作种和食用外,绝大部分都作了粗饲料和肥料,经济效益很低,大好的天然蛋白质及油脂等白白地浪费掉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柞蚕蛹的使用价值,人们从50年代就开始对柞蚕蛹进行综合利用的研究。但由于受生产设备、技术  相似文献   

12.
罗红柏 《四川蚕业》2013,41(1):61-62
<正>蓬安县龙蚕镇蚕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3月,现有社员283户,覆盖了龙蚕镇8、9、10、15四个自然村的养蚕农户。2012年养蚕达到2547张,产茧86786kg,茧款收入251.6万元,合作社社员户平养蚕9.5张,产茧361kg,户平茧款收入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鲁山县柞坡资源利用率和增加蚕农养蚕收入,对制约鲁山县柞蚕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从事柞蚕养殖的蚕农变动频繁、柞坡流转机制不健全、产业链条不完善、蚕场(柞坡)缺乏规划等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对此,鲁山县通过建设柞蚕示范园区,采取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合理规划蚕场、培育高效柞坡,加大技术培训、培育养蚕专业户,加强技术服务、提高蚕农的养蚕水平,创新经营模式、完善柞蚕产业链条,落实双保险政策、切实保障蚕农的利益等措施,取得了公斤卵结茧保苗率、公斤卵产茧量、小蚕期成活保苗率提高和公斤卵放养面积、蚕病发病率降低的良好成效,实现了柞蚕生产的高产稳产和鲁山县柞蚕产业向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鲁山县柞蚕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春季,巴州区梓橦庙镇谢家湾村梓睿柞蚕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喻志国,在谢家湾村通过租赁流转了100hm~2(1500亩)柞林,建成生态柞园53hm~2(800亩),并专程从辽宁省西丰县聘请2名具有近20年柞蚕养殖经验、技术娴熟的养蚕能手,放养柞蚕种3斤,收获柞蚕茧650kg,蚕茧销售产值达4万元。摸清实情,是放养柞蚕权宜之计。"首先是不清楚这边的柞树与辽宁那边柞树品种的差异,也  相似文献   

15.
秋柞蚕放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柞蚕放养是指二化性地区秋季放养第2次柞蚕或早秋柞蚕。春季饲养的柞蚕于6月中旬营茧、化蛹及羽化制种后.所产的卵在22℃温度下经10d左右的保护便继续孵化。秋柞蚕放养的目的是生产缫丝原料茧(丝茧)及食用茧,繁种单位还要为明年春柞蚕生产繁育一定数量的种茧。  相似文献   

16.
<正> 丹棱县杨场镇徐坝村,有468户,人口1921人,94年桑园面积达1020亩,94年发种3200张,产茧2000担,蚕桑总收入209万元,户乎养蚕6.5张,产茧4.27担,收入4500元,人平养蚕1.6张,人平产茧1担以上,收入超千元,其中的徐坝二组,有农户45户,人口 180人,94年养蚕560张,单张产茧38公斤以上,产茧425  相似文献   

17.
单洪军  刘杰  王丽艳 《中国蚕业》2006,27(3):100-101
柞树叶是放养柞蚕的重要饲料,柞树生长地理条件对柞树叶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场地内腐熟物质多,不但土质肥沃,而且保持土壤水分,增加场地湿度,柞树生长旺盛,叶质也优良,放养柞蚕产茧量也高,茧质也好。因此,保留柞蚕场地树下杂草、枯枝、落叶,增加场地腐热物质层,提高场地肥力是养树养蚕的重要手段,也是养蚕获得丰收的先决条件。为使柞树永续利用,充分利用好这一经济林,特对克山县养蚕场地进行了粗浅的调查。从调查结果分析看:场地不但存在着严重的沙化现象,还因超负荷的放养柞蚕,加剧了树质下降而影响整个树体的生长发育。现将调查结…  相似文献   

18.
《四川蚕业》2015,(4):39-40
<正>蚕桑产业是涪城区主要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全区现有桑园2.5万余亩,养蚕农户1万户,2015年养蚕6万张,产茧2400t,农民茧款收入9600万元。养蚕农户户均售茧收入近1万元。近年来,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探索产业发展新方式,流转土地集中建设标准化桑园,返包给农户,扩大户营规模、提升集约化水平,重点培育20亩以上的蚕桑专业大户或家庭农场,促进了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从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了解那坡县河滩地发展种桑养蚕的效果,对那坡县百合乡清华村、那乐村的河滩地桑园近4年养蚕效果及效益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被调查的两个村40户农户中,河滩地桑园的每667 m~2桑园产茧量最低为47~50kg,稳定在60 kg以上的农户占70%,90 kg以上的农户占25%。每667 m~2桑园售茧收入最低为1 780元,最高达6978元,稳定在3 000元以上的农户占62.5%,单位桑园面积的产茧量、产值与平地、水田地、坡地等常规地种桑养蚕的效果接近。农户年养蚕售茧总收入稳定在2万元以上的农户占75%,3万元以上的农户占45%;人均养蚕售茧收入最低为3 167.8元、最高为1.1万元左右,效益十分显著,可以实现当年种桑养蚕当年就有收入,来年就实现脱贫致富。针对那坡县河滩地发展种桑养蚕的成功经验,总结种养配套关键技术,从选择适宜桑树品种、适时种植、合理密植、蚕造调节与桑采收调整、灾后桑园恢复等方面总结了一套河滩地种桑养蚕关键配套技术,为今后那坡县发展河滩地种桑养蚕,促进那坡县蚕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江津市李市镇五斗五社现有养蚕农户42户,养蚕人口160人,耕地面积141亩,其中田76亩,土地65亩,有桑树12万株.1997年养蚕186.5张,产茧5595公斤,产值67140元,单产30公斤,单张收入360.00元;户平养蚕4.4张,户平产茧133.2公斤,户平收入茧款1598.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