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尔滨市区某鸡厂发生大批鸡只急性死亡,经临床剖检、病理组织学、琼脂扩散试验及电镜检查诊断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并进行了病毒的分离鉴定。此野毒株回归易感鸡后表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特征性病理变化,发病率100%,死亡率40%。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防制工作中,很需要了解鸡群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抗体的动态,用以作免疫程序设计时参考。为此,我们用定量琼脂扩散试验(QAGP)测定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抗体动态,现将积累的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琼脂扩散试验以及易感雏鸡接种等。其中琼脂扩散试验是比较经典而且实用方便的方法,现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种疾病能够继发感染多种细菌性和寄生虫疾病。在临床上该种疾病以严重腹泻,肌肉震颤,极度衰弱为主要特征。这几年,随着鸡养殖产业不断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以往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防治难度越来越大。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法氏囊病毒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和扩散,再加上免疫不当等因素,使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呈现新的特点。笔者主要就一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和综合防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研究从江苏某疑似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场采集病料,通过观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RT-PCR检测、基因测序、SPF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和雏鸡攻毒等试验,证实了该鸡群发生了传染性法氏囊病,且分离到一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JSXY株),该病毒有较强的致病力,VP4基因比较分析发现其与变异株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同源性为95%。本研究为江苏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幼龄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不仅能引起鸡的死亡、淘汰率增加、增重减少,同时该病毒可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等病原更易感。笔者在临床上遇到一典型的法氏囊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病例,现将发病及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一种主要侵害幼龄鸡的传染病,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疾病,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典型特征是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抑制,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典型症状包括: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饮水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雏鸡和育成鸡.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由双股RNA组成,无囊膜,淋巴组织、法氏囊为病毒攻击的主要器官.该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琼脂扩散试验以及易感雏鸡接种等.介绍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板蓝根与氯霉素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板蓝根与氯霉素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董崇友,刘长太,董以爱(山东省文登市兽医站264400)王培洲,迟绍生(高村镇兽医站)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急,传播快,感染率高。笔者用板蓝根浸液与氯霉素口服,可以在已感染IBDV的鸡群中,控制IBD的扩散蔓延,现报告...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已严重威胁我国养鸡业的发展。对临床上一例非免疫鸡群感染的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琼脂扩散试验诊断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抗体水平及免疫失败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98-2001年间,深圳市各大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简称IBD)免疫体水平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造成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对如何更好防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提出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利用扬州大学农学院畜禽病原微生物研究室提供的传染性法氏囊病单克隆抗体致敏红细胞,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检测传染性法氏囊病血清抗体。试验表明: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能被传染性法氏囊病抗原特异性地阻断,且不与鸡马立克氏病、白血病、传染性脑脊髓炎、减蛋综合征、新城疫等血清出现交叉反应。该法敏感性比琼脂扩散试验高28倍,检出率高约60%。与琼脂扩散试验的相关系数为0.9400。用此法测定雏鸡母源抗体,测得雏鸡于13~15日龄时母源抗体降至免疫临界线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近况(安徽农业大学)韩学毛,谢三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雏鸡和育成鸡。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由双股RNA组成,无囊膜。淋巴组织、法氏囊为病毒侵害的主要器官。该病发...  相似文献   

14.
从法氏囊、肝脏和肾脏三大脏器的病理变化入手,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马立克病、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鸡传染性贫血、鸡包涵体肝炎以及鸡真菌毒素中毒症进行鉴别诊断,以期为确诊和有效防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破坏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也称腔上囊),严重危害鸡只的免疫力,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蕈要疫病之。目前,除运用疫苗和卵黄抗体、高免血清进行预防和治疗外,应用中药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显示卅广阔的前景,已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中药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作用机理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指出了它存在的问题,并对中药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鸡传染性法氏囊出现了亚临床型,病理变化不明显,发病日龄明显拓宽,死亡率增高,并且常与其它传染病混合感染,给鸡群的整体免疫带来困难。1993年蛋鸡场一批鸡20日龄发生了传染性法氏囊病,以后又发生了禽伤寒和马立克氏病,造成大批死亡。现报告如下:发病情况虽然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但传染性法氏囊病仍有发生,死亡率约3~5%。1993年一批鸡3周龄前生长良好,传染性法氏囊疫苗首免后三天发生法氏囊病。注射IBD高免卵黄液,IBD典型病变消失,但仍有死亡。50日龄后病鸡极度瘦弱,腹大。投服氛所酸等抗菌素病情好转,死亡减少…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最早在美国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发现,又称甘保罗病。我国于1979年发现该病。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侵害雏鸡和成年鸡的法氏囊等免疫器官,破坏法氏囊产生B淋巴细胞,导致鸡体液免疫能力下降,使鸡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对ND、IB等疫苗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综合防制的调查■周福东张保华(江苏省金湖县畜牧兽医站211600)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鸡是主要传染源。笔者通过几年来的连续调查,结合我县采取的综合性防范、防制措施进行了综述,现将情况总...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并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预防和治疗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任何品种、任何季节均可感染,传播性快,死亡率高,对养鸡业造成严重危害。下面就我市暴发的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