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木质素磺酸钙为原料,合成木质素——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CAM),根据接枝共聚反应机理,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形成木质素的最优合成条件为:丙烯酰胺单体浓度为0.88mol/L,引发剂浓度为6.3×10-3mol/L,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h。并对其合成产品进行了系列性能评价。试验证明,CAM具有较好的抗盐抗钙能力,抗温能力可达140℃。  相似文献   

2.
基于增粘抗温的魔芋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艳  卢敏晖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154-6156
[目的]合成性能优良的油井压裂胶凝剂。[方法]以高锰酸钾-硫脲为引发剂对魔芋粉与丙烯酰胺进行接枝共聚反应,研究引发剂量、接枝单体浓度、氢离子浓度、反应温度及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确定魔芋粉接枝丙烯酰胺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改性后产品的粘度增大,交联时间缩短,抗温性增强。以高锰酸钾-硫脲为引发剂引发魔芋粉接枝丙烯酰胺的最佳条件为:10.0 g魔芋粉溶于50 ml60%乙醇水溶液中,40℃溶胀30 min,硫脲、高锰酸钾物质的量比0.5∶1.0,硫脲浓度5 mmol/L,丙烯酰胺浓度1.41 mol/L,H+浓度0.02mol/L,60℃反应3 h,该条件下接枝率达93.68%,最大粘度为351.58 mPa.s。[结论]该研究为石油开采业中胶凝剂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晓红  刘静  李春  催恒律  郝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80-8682,8686
[目的]提高木质素磺酸盐的水处理能力。[方法]以粘度和产率为表征量,研究不同引发剂对木质素磺酸钠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引发剂用量、温度、单体丙烯酰胺用量对接枝共聚物粘度的影响,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对原料及改性物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K2S2O8/Na2S2O3引发的接枝反应效果较好,反应产物具有最大的粘度和较大的反应产率及较小的表面张力;(NH4)2Ce(NO3)6、(NH4)2S2O8、(NH4)2Fe(SO4)2.6H2O/H2O2引发的反应产物粘度较小,产率较低。接枝共聚反应的优化条件为:K2S2O8/Na2S2O3用量6×10^-3mol/L,反应温度40℃,丙烯酰胺用量8 g,此条件下的改性产物可作为优良絮凝剂。[结论]该研究优化了木质素磺酸盐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椰纤维/AA/AM在HNO3稀溶液体系中的接枝共聚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HNO3水溶液体系中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单体接枝改性椰纤维制备吸水性树脂的某些接枝共聚反应条件,并用红外光谱分析鉴定了接枝产物。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硝酸铈铵浓度为20mmol/L,引发反应体系的硝酸浓度为0,15mol/L,m(AA AM)/m(纤维素)≈7,反应温度为35℃、时间为4h时,接枝率较高,可达到63%。  相似文献   

5.
用正交法探讨了以高锰酸钾为引发剂的竹纤维与丙烯酸接枝共聚改性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当高锰酸钾浓度为7·5×10-3mol/L,丙烯酸浓度为2·67mol/L,硫酸浓度为0·2mol/L,预处理温度为60℃,预处理时间为10min,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4h时,接枝率可达30%以上。同样的条件在微波体系中,反应时间为6min时,接枝率可达36%。利用FTIR和SEM等分析手段对竹纤维的接枝共聚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竹纤维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法探讨了以高锰酸钾为引发剂的竹纤维与丙烯酸接枝共聚改性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当高锰酸钾浓度为7.5×10~(-3)mol/L,丙烯酸浓度为2.67mol/L,硫酸浓度为0.2mol/L,预处理温度为60℃,预处理时间为10min,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4h 时,接枝率可达30%以上。同样的条件在微波体系中,反应时间为6min 时,接枝率可达36%。利用 FTIR 和 SEM 等分析手段对竹纤维的接枝共聚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外源钙离子(Ca2+)对万寿菊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玲  周桃华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8):113-113
万寿菊分别用0、0.04、0.06、0.08、0.1mol/LCaCl2处理后,在智能光照培养箱里用10℃3d预冷处理,然后在5℃下低温胁迫3d,测定与冷害有关的生理指标:叶绿素的含量,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丙二醛的含量。结果表明:用0.04mol/L、0.06mol/L、0.08mol/L的CaCl2溶液低温前处理其幼苗可以减少叶绿素含量、POD的△0D的降低值,抑制MDA的增加,其中以0.06mol/L处理抗冷效果最佳。不施或过量使用外源钙都不能增强其抗冷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落叶松单宁为原料,通过接枝聚合反应合成了阳离子絮凝剂(TAD)--落叶松单宁-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探讨了引发剂浓度、单体用量等因素对合成产物接枝率、转化率以及对酸性黑ATT染料脱色率的影响,采用FTIR、HPLC、EA以及SEM测定了TAD的化学结构和微观聚集形态.确定了合成TAD的较佳条件:引发剂浓度为0.01mol/L,落叶松单宁对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质量比为1∶3∶3,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50℃.此条件下对0.1g/L酸性黑ATT染料的脱色率为42.85%,当TAD与聚合氯化铝以质量比1∶1复配使用处理0.1g/L酸性黑ATT水样时,脱色率可达89.58%,在实际应用上TAD更适合与无机水处理剂复配使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碱液提取法对银叶树果壳木质素进行提取分离,以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研究提取温度、KOH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对银叶树果壳木质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所提取木质素进行紫外光谱分析和抗氧化性研究。结果发现,银叶树果壳木质素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60℃、KOH浓度0.5 mol/L、料液比1 g∶55 m L、提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木质素得率达到10.78%。银叶树果壳木质素浓度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对DPPH自由基均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且清除率随木质素浓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木质素磺酸盐综合利用的新途径。[方法]制备木质素磺酸盐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物(LA),并以此对垃圾渗滤液进行絮凝处理,通过试验找到合成LA的最佳工艺条件和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投料量。[结果]木质素磺酸盐与丙烯酰胺的最佳共聚条件是反应温度50℃,固含量15%,反应时间6 h,丙烯酰胺与木质素磺酸盐质量比为3∶1。改性木质素磺酸盐与聚合FeC l3复合对垃圾渗滤液絮凝效果较好,COD去除率可达74%,且该复合絮凝剂对温度适应性强。[结论]LA与聚合FeC l3复合对垃圾渗滤液进行絮凝处理,效果较好,其絮凝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任何其中一种絮凝剂。  相似文献   

11.
以硫酸钛为前驱体,采用沉淀一溶胶法制备纳米TiO2,进行甲醛的光催化降解试验,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钛浓度为0.05mol/L,水解温度80℃,时间4h,0.10mol/LKOH聚沉,pH2,熟化温度90~100℃,时间10min,煅烧温度450℃,时间4h,制得的纳米TiO2对甲醛的降解效率6h内可达78%.  相似文献   

12.
水稻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了探索水稻最佳SSR—PCR反应体系。[方法]以水稻R117为试验材料,研究Mg^2+、dNTP、引物浓度、TaqDNA聚合酶用量以及退火温度对水稻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当Mg^2+浓度2.00mmol/L,dNTP浓度O.15mmol/L,引物浓度0.30μmol/L,TaqDNA聚合酶用量2.0U,退火温度56.6℃时,PCR扩增DNA条带最亮。[结论]在20山反应体系中,上述结果为水稻最适SSR—PCR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以天然木薯淀粉和丙烯酰胺进行接枝共聚改性制备出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用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对铝在0.5 mol/L KOH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在KOH溶液中添加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后铝的腐蚀速率明显降低,说明其具有较好的腐蚀抑制作用。缓蚀率随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剂量的增加而升高;随温度升高而降低,20℃时1.0 g/L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时最大缓蚀率为55%,50℃时缓蚀率降低至17%。缓蚀性能腐蚀浸泡时间加长而逐渐升高,6 h达到最佳,显示出较佳的后效性。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在铝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标准吸附Gibbs自由能为-22.58 kJ/mol,吸附方式为物理和化学协同发挥作用的复合吸附。极化曲线分析表明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腐蚀电位最大正向偏移仅为16 mV;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结果均表明铝片浸泡在添加了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KOH溶液中表面腐蚀程度和粗糙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大字杜鹃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大字杜鹃为材料,以改进的CTAB法提取大字杜鹃叶片总DNA,分别就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DNTP浓度,TaqDNA聚合酶量及镁离子浓度对大字杜鹃RAPD反应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对各因子的组合比较,建立了大字杜鹃RAPD反应的优化体系,即总反应体积为25pL,其中包括10×Taq酶配套缓冲液2.5pL,模板DNA浓度50mg/L,引物浓度0.5μmol/L,dNTP浓度0.15mmol/L,TaqDNA聚合酶1U,Mg^2+浓度2.0mmol/L,其余用重蒸馏水补足.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38℃退火40S,72℃延伸2min,共41个循环,72℃延伸7min.  相似文献   

15.
蒲公英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蒲公英深加工提供依据。[方法]以蒲公英为试材,对料液比、碱液浓度、反应温度及提取时间等4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随着料液比、碱液浓度、反应温度及提取时间的增大,膳食纤维产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料液比为1:10,碱液浓度浓度为0.5mol/L,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2.5h时,产率最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料液比和碱液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碱液浓度0.5mol/L,温度65℃,反应时间2.5h,产率为56.75%。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7.27g/g、溶胀度为1.00ml/g。[结论]得到了蒲公英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率为56.75%。  相似文献   

16.
西瓜枯萎病菌最优RAPD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完全随机试验,对适合西瓜枯萎病菌的最优RAPD体系(包括随机引物浓度、模板DNA浓度、Taq DNA聚合酶浓度以及扩增反应中的退火温度)进行了探索,寻求各因素间的最优组合,最终得到了条带清晰的最优RAPD体系。反应体积为25μL,其中随机引物浓度为10μmol/L,Taq DNA聚合酶为1.25U,模板DNA度为1.6md/L,dNTPs浓度为2mmol/μL,扩增反应的退火温度为37℃。  相似文献   

17.
蜜蜂DNA提取纯化与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以意大利蜜蜂为材料,研究了蜜蜂DNA的提取以及对RAPD分析的影响因素,包括模板浓度、Mg^2 、dNTP和引物,建立了适于蜜蜂RAPD分析的PCR反应体系,即20μL反应体系中,包括10mmol/L Tris—HCl(pH8.3)、50mmol/L KCl、20~60ng DNA、3.0mol/L MgCl2、0.2mmol/L dNTP、0.5μmol/L随机引物和1.5unit Taq聚合酶。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36℃退火1min,72℃延伸2min,40个循环:最后在72℃延伸10min.  相似文献   

18.
梨SRAP体系的正交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RAP是一种基于PCR的新型分子标记,本试验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梨SRAP—PCR反应体系中的Mg^2+、dNTPs、Taq DNA聚合酶、模板DNA、引物5个组分浓度进行优化。确定优化的反应体系为:Mg^2+浓度2.4mmol/L,dNTPs 200μmol/L,Taq DNA聚合酶1U,模板DNA 80ng,引物浓度0.2μmol/L,反应总体积25μl,同时对该优化体系的稳定性及在梨种间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9.
通过表征受碱性过氧化氢降解的木质素磺酸盐,探索高效低耗的木质素降解条件。木质素磺酸盐与含有H2O2的0.5、1.0、2.0 mol/L的NaOH溶液分别在90、170℃下反应2 h。结果表明:碱性过氧化氢处理后木质素磺酸盐的Mw(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和Mn(数均相对分子质量)降低,而在170℃,1 mol/L NaOH溶液条件下获得最大程度的降解。木质素磺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在降解后分布相对集中,这表明木质素磺酸盐可直接用于开发木质素基材料而无需进一步分离。用碱性过氧化氢降解后,甲氧基摩尔分数降低。在170℃、2 mol/L NaOH溶液条件下4步加入过氧化氢,降解得到的木质素甲氧基摩尔分数下降57.4%。碱性硝基苯氧化的结果也表明在170℃下用2 mol/L NaOH溶液和4步添加H2O2处理后会得到最低的香草醛和香草酸产率,表明该条件下非浓缩的木质素结构被有效破坏。FTIR结果显示木质素的芳香结构消失。木质素磺酸盐利用碱性过氧化物降解,最佳条件是在2 mol/L NaOH溶液和170℃条件下,分4步添加H2O2。  相似文献   

20.
对壳聚糖和海藻酸钠的协同作用及共混凝胶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和海藻酸钠的总浓度为4%时,壳聚糖质量分数0.55、氯化钠浓度1.2mol/L、温度60℃条件下保温30min,制备的凝胶强度最大为496.312g/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