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复混肥的施用效果,研制和开发新型复混肥,提出了含稀土长效全元复混肥的概念,研制出的含稀土长效全元复混 水稻上共进行了3年10个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含稀土长效全元复混肥,平均为6862.5kg/hm^2,比施用不含稀土等量氮、磷、的普通复混肥增产496.5kg/hm^2,增产率为7.8%,划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水稻、玉米、甘蔗同属禾本科作物,对氮、磷、钾营养的需求特点基本相似。施用根据其营养需求特点研制的专用复混肥,能满足和适应作物生长发育对氮、磷、钾营养的需要。试验结果:在施用等量氮、磷、钾养分条件下,专用复混肥与进口复合肥、通用复混肥比较,水稻增产7.67%和11.50%,玉米增产7.48%和16.31%,甘蔗增产5.04%和8.28%;每hm^2水稻增收775.60元和916.20元,玉米增收758.80元和1270.40元,甘蔗增收931.44元和1087、02元;同时作物产品品质得以改善提高。  相似文献   

3.
10县市20个田间试验,三种土壤(灰潮土田,潮土田,黄棕壤性水稻土)平均,单施钾水稻增产6.7%-12.4%,单施锌增产7.2%,钾锌配施增产13.3%-16.3%;每公顷用62.25kg钾配合3.3kg锌的增产效果与124.5kg钾相当。表明钾锌配配施有较好的互作效应,尤以在灰潮土田上效果最好。棕红壤性水稻土盆栽试验表明,钾锌配施可增加水稻植株含钾量,钾肥利用率比单施钾提高4.4-14.9个百分  相似文献   

4.
番茄辣椒的营养特点与专用复混肥施用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番茄、辣椒的营养特点及广西土壤中氮、磷、钾养分含量,在广西多点配方施肥研究的基础上,筛选研制的番茄、辣椒专用复混肥(N+P2O=11+4+15=30%),1995 ̄1997年在防城、田东、南宁试验,与一般复合(混)肥比较,番茄增产6.55% ̄7.30%,每667m^2增收386.92 ̄389.27元,辣椒增产5.85% ̄9.88%,增收193.00 ̄251.20元,产品品质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5.
应用无机-矿质复混肥料,对水稻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分析,试验证明,无机一矿质复混肥料可以促进水稻分蘖、防止植倒伏,667m^2施无机-矿质肥料25kg,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12.1%,千粒墼中2.0g,空秕率降低11.1%,施用无机-矿质肥料可以改善稻米品质,提高精米率,降低垩白率和直链淀粉的含量,增加稻米的食味性。  相似文献   

6.
水稻施用硅钙复混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水稻施用硅钙复混肥,无效分蘖降低,实粒增多,千粒重增加,茎叶SiO2含量明显提高,抗倒伏能力增强,比ck(等氮量)平均增产15.3%。在天津地区水稻土上施用,不仅收到增产增值的效果,而且能综合利用灰渣,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7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7号”是通过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3年区域试验结果比对照增产5.9%,2年生产试验结果比对照增产4.7%。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等特点,并荣获吉林省第二届优质水稻品种评比第一名。  相似文献   

8.
水稻专用叶面喷剂的增产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水稻专用叶面喷剂的喷施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植后7-10天喷施1次400倍专用叶面喷剂,可促进水稻发根早,返青块,叶色较浓绿,可提前3-5天分蘖,每亩增加分蘖3.8-5.0万条,有效穗增加2.0-3.0万穗,结实率提高3.3%-4.0%,千粒重增加0.30-0.76g,植株矮3.0-7.5cm,增产12%-14%,其增产机理为专用喷剂促进水稻根系活力,增加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在灌浆期剑叶中C^14光合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对陇南地区玉米,水稻施锌的方法和肥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种子硫酸锌浸种的安全浓度为2.0g/kg,土壤与叶面施锌均可提高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喷施,拌种+叶面喷施,浸种+叶面喷施是玉米施锌的有效方法,这3种施锌方法较对照分别增产5.3%,7.7%和9.1%,水稻施锌以叶面喷施较经济合理,比对照增产6.4%。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磷石膏农用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36个个小区试验和大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磷石膏在水稻,玉米等作物上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水稻增产7.06%,玉米增产11.78%;在水稻上的最佳施用量为50-150kg/667m^2,玉米为150-300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