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南充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的研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七十年代,为改变我国蚕茧收烘设备的落后状况,减轻茧站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蚕茧质量,原四川南充第二缫丝厂于1973年成立了以何大鹏先生为首的“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研制组”。在当时四川省轻工业厅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体职工的艰苦奋斗,于1977年夏在四川省岳池县坪滩茧站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并于当年秋季投入试运行。次年春季通过四川省丝绸公司组织的全国专家小组鉴定并命名为CD78—1型。  相似文献   

2.
静置式热风灶烘茧试用情况初报山东省五莲县丝绸公司王善录,徐宏胜热风烘茧灶,是我省近年来试点推广的一种集先进干燥技术与传统烘茧工艺于一体的蚕茧干燥设施。其主要构成有供热系统(热风炉,鼓风机、引风机、热风管网);干燥室(灶壳、灶rl、轨道、隔热装置);电...  相似文献   

3.
桑蚕茧烘茧工作,即要烘去蚕茧中一定量的水份,保护茧层的良好解舒,利于贮存和缫丝;又要设法去减少燃料消耗,降低生产费用。 近年来,在蚕茧加工工艺方面应用科学技术已取得可喜的进展。四川省推广使用“热风回用茧灶”,将烘茧中的热气流循环回用。显著地提高了烘力,降低了煤耗,保护了茧质,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是当前较好的蚕茧干燥设备。今年我们在学习四川省“热风回用茧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根据煤炭燃烧的特性,扩展了烘茧中热风回用的范围,把原有一付风扇推进灶改建为“热风双回用茧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热风烘茧机的烘茧过程进行全方位跟踪调查研究,并和老式烘茧设备五通灶对比后得出,用热风烘茧机烘的蚕茧具有净度高、出丝率高、操作简便等特点,是今后蚕茧干燥设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借助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并将气象上运用的物理通风测试技术应用到鲜蚕茧烘干领域,研发成功的普适型蚕茧烘干分析控制系统,改善了茧灶内温湿度均匀性,提高了蚕茧品质的均一性和热能利用效率。该系统根据烘茧工艺目标,建立了烘茧专家系统(烘茧数据库),实现了烘茧过程的自动控制,并可适合不同蚕品种、蚕茧的含水率、烘茧工艺阶段要求,提高了蚕茧品质、设备效率与劳动工效;普适节能型蚕茧烘干分析系统烘的蚕茧解舒率达到61.6%,和大型烘茧设备相近,比传统烘茧灶的57.2%提高4.4个百分点。该系统采用灶内空气封闭循环冷凝去湿工艺,比通常的热风烘茧灶日煤耗减少15%,公斤茧煤耗减少25%;同时提高了设备效率与劳动工效,头烘、二烘平均比传统烘茧灶减少烘茧时间20min左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CS_(93)-360型热风干茧设备为例,介绍热风推进式干茧设备的总体及主要技术参数,烘茧工艺流程与热力学参数,电气控制系统的成套设计,供同仁参考.一、概述CS_(93)-360型热风干燥设备是四川省遂宁市对省内现有的主要热风烘茧设备进行调研,并对本地区使用的84-1型、D88-160型、46-1-4型热风烘茧机和辐射干燥土灶进行测试分析和总结后,研制的一种推进式热风烘茧设备,本设备具有投资少、生产量大、烘茧质量好、节约能源、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正>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蚕茧“优质优价”收购政策,进一步提高茧丝品质和收烘经济效益,降低收烘成本。现将蚕茧烘率与烘折计算分析方法简介如下,供实践中参考: 根据川丝绸财务(93)116号文件的规定,四川省1993年干正茧调拨价格为2600元/公担(出丝率30.3%,茧级10级),扣除代收四费228元和收烘费250元,茧本为2122元。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七十年代,为改变我国蚕茧收烘设备的落后状况,减轻茧站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蚕茧质量,原四川南充第二缫丝厂于1973年成立了以蚕茧收烘界老前辈何大鹏先生为首的“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研制组”。在当时四川省轻工业厅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体职工的艰苦奋斗,于1977年夏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CD78-1型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烘茧机安装在四川省岳池县坪滩茧站,并于当年秋季投入试运行。该机主传动采用了白行设计制作的可控硅无级变速装置,自动进、出茧,自动定量装包等机构;热源为外部预热式,初步实现了烘茧全过程的机械化作业。烘茧时间与普通煤灶相比缩短一半,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国内蚕茧干燥设备普遍采用直接式烟道气烘茧和间接式热风烘茧两种类型,但两种烘茧灶孰优孰劣却一直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定论,对此,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从1991年秋季起,组织国内蚕茧收烘技术专家,聘请各地在蚕茧收烘方面有专长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全国烘茧使用最广泛的直接式和间接式烘茧工艺,选择了江苏、浙江、山东、安徽四个有代表性的省,进  相似文献   

10.
借助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并将气象上运用的物理通风测试技术应用到鲜蚕茧烘干领域,研发成功的普适型蚕茧烘干分析控制系统,改善了茧灶内温湿度均匀性,提高了蚕茧品质的均一性和热能利用效率.该系统根据烘茧工艺目标,建立了烘茧专家系统(烘茧数据库),实现了烘茧过程的自动控制,并可适合不同蚕品种、蚕茧的含水率、烘茧工艺阶段要求,提高了蚕茧品质、设备效率与劳动工效;普适节能型蚕茧烘干分析系统烘的蚕茧解舒率达到61.6%,和大型烘茧设备相近,比传统烘茧灶的57.2%提高4.4个百分点.该系统采用灶内空气封闭循环冷凝去湿工艺,比通常的热风烘茧灶日煤耗减少15%,公斤茧煤耗减少25%;同时提高了设备效率与劳动工效,头烘、二烘平均比传统烘茧灶减少烘茧时间20 min左右.  相似文献   

11.
张志峰 《江苏蚕业》1991,(2):1-7,46
本文讨论了提高江苏省蚕茧收烘质量的途径:第一,要改变现行的一头经营、多头管理的收烘体制,实行一个头经营管理;或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茧丝一体化管理;逐步实行鲜茧“组合售茧,缫丝计价”办法。第二,逐步改良现行的收烘设备,对现行的江苏83—1型横风扇烘茧灶要规范化,逐步推行外炉式烘茧灶,研制新型的热风烘茧机。第三,改善现行的蚕茧收烘工艺,要妥善进行茧处理,鲜茧要及时进烘,妥善处理半干茧,干茧要晾透再打包;烘茧要掌握前期温度高、风速大、湿度低,后期温度低、湿度大、风速小,并试行三灶三温连续干燥法。  相似文献   

12.
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茧干燥设备国外蚕丝技术先进的日本采用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 ,我省先后在合川和三台引进试用 ,由于这种设备热源采用蒸气 ,体积庞大 ,不适合我国的国情 ,不宜照搬。1 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的科研与开发2 0世纪 70年代由我省赵廉、余成先、张绍文、何大鹏等专家率先组织并参与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的研制工作 ,研制出我国最早的烘茧机 ,代表机型CD78- 2型。这种烘茧机较传统烘茧设备最根本的进步是变静止烘茧为水平和垂直的动态烘茧 ,蚕茧在干燥过程中的感温、感湿接受气流均匀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蚕茧在干燥过程中的破坏 ,代表蚕茧质量关键指…  相似文献   

13.
浙73——1型车子风扇烘茧灶,是烘烤蚕茧的专用设备,已在江浙蚕区推广使用多年。该灶具有升温快、温度高且均匀、省能源、效率高、操作简便、投资少等特点。 1989年4月,龙南县通过省丝绸公司调进该型号茧灶一付,安装在县中心茧站使用,由  相似文献   

14.
<正> 蚕茧商品基地的阆中县河溪区茧站,装备了一台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现已投入使用。这种CD28—2型烘茧机,是目前最先进的烘茧自动化机械设备。是南充地区蚕茧设备研制所的首次制成功的。它利用锅炉烧煤产生热量,将热能自动循环用于烘茧,发热量高达10~12万大卡,热能利用率在66%以上,热风量每小时达3400~3600立方米,日烘干茧达6吨。这种烘茧机还具有节省能源、劳力,提高烘茧质量的优点,为缫丝厂提供优质原料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彭绍初  钟云 《蚕业科学》1993,19(1):57-58
<正> 70年代以来,四川部分茧灶开始利用余热,即将排出干燥室外的湿热空气强制回收利用,如“N82型”,“N206型”和“84—1型”热风灶及部分烘茧机。对于这一尝试是否值得,尚未进行过试验核算。有人认为:余热回收利用,可降低燃料消耗,并有利于保全茧质;但也有人认为:余热回收利用,只回收了极少部分热量,却需要一套回收设备和消耗电能,得不偿失。究竟如何,对此,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对84—1型热风灶的测试计算,认为确是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6.
<正> 在1987年前后“蚕茧大战”期间,我县由于放松了对蚕茧收烘质量的管理,严重影响了蚕茧内在质量。其后,我们加强了蚕茧收烘管理,对保护蚕茧质量取得了一定效果。据坊前茧站1990年春期与1988年春期干茧试样成绩比较,解舒率由67.52%提高到73.66%,上车茧率由90.07%提高到96.49%,干毛茧出丝率由37.42%提高到40.25%。中秋茧的干茧试样成绩也有相同倾向。我们在几年来蚕茧收烘管理中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正确执行茧价,引导蚕农提高茧质首先摸清蚕讯,适时开秤。一般蚕上山后到开秤的时间春蚕约7天,夏秋约5天,中晚秋蚕约8天,并根据气温高低灵活掌  相似文献   

17.
蚕茧收烘的组织管理就是以县丝绸公司牵头,围绕提高茧站素质,强化职能、明确任务,协调其内部和外部、人和人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保证收烘工作顺利进行,完成鲜茧收购任务,提高烘茧质量,增加经济效益,达到稳定蚕桑生产的目的.近几年来,仪征市丝绸总公司加强对蚕茧收烘的组织管理,严格执行蚕茧收购政策,蚕茧收烘工作逐步走上健康运行轨道,使得"政府放心、蚕农满意、茧站有利、公司不亏",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现结合本市蚕茧生产购销实际情况,就发挥组织管理在蚕茧收烘中的作用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正> 蚕茧是缫丝的唯一原料,其质量好坏,对丝厂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省蚕茧质量从总体水平上讲是中等水平,但按地区比较差异甚大,需作一些研究,以制订对策措施,尽求在增长数量的同时,提高蚕茧质量,为振兴川丝作出贡献。一、茧质现状根据四川省丝绸公司丝绸检验所1983—1985年检测资料比较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9.
热循环多功能烘茧设备在广西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站引进热循环多功能烘茧设备在本站试验示范。2007年春进行了3批烘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热循环多功能烘茧设备具有高效、低耗、环保、安全等优点,与苏83型烘茧灶相比,单灶节省时问4.28h,节煤41.03%~55.12%或节柴44.44%,日烘茧量(24h)提高71.49%:烘干茧质量有所提高,平均解舒率提高1.24~8.70个百分点,解舒丝长平均增长36.25~79.9米,干茧出丝率提高0.80~1.4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丝绸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对换取外汇支援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很大作用.但外贸中,质量很重要,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而丝绸的质量取决于原料茧的品质,有好茧才能缫好丝,有好丝才能织好绸,所以整个丝绸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蚕茧是最重要的生产环节.我们从1983年开始进行提高蚕茧品质的试验研究,认为蚕茧品质主要是上茧率、解舒丝长、蚕茧色泽和茧丝的匀净度.其影响因素主要是蚕品种、上簇环境、蚕茧收烘工艺.目前我国蚕品种特别是春用品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