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1发病情况伊犁种马场,从1990年起,陆续从国外引进了英纯血种公马、德国温血种公马、新吉尔吉斯种公马等,对现有基础品质较高的伊犁母马进行杂交改良,组建核心马群,向23个省市自治区提供种公马、役马、娱乐用马累计达26 000多匹。2016年2月6日开始,该场陆续出现杂交改良马驹发病,并出现个别死亡病例,经现场诊断,确诊为马腺疫。2临床症状患病幼驹有6匹,均为杂交改良马驹。病初马驹  相似文献   

2.
从76年开始,应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马鼻疽诊断的研究。采用鞣酸法将鼻疽抗原吸附在醛化血球上,先后对健康马、马来因马、鼻疽马(包括开放性鼻疽马和马来因点眼与补反均呈阳性的马)及人工感染马等762份血清中相应的抗体进行了检测,并与补体结合反应作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建立了应用含有A蛋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PA菌体)、吖啶橙染色液,轻便荧光显微镜,检测马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膜表面IgG阳性(SmIgG~+)细胞的简便方法。检测结果:健康马SmIgG~+细胞平均直为10.29±1.75;驴为10.08±3.72;马来因马为10.87±1.3;鼻疽马为13.82±4.78。健康马、驴、马来因马三者SmIgG~+的细胞数无显著差异,鼻疽马与健康马、马来因马的却有显著差异,表明本法对鼻疽有一定诊断价值,还可用以检测鼻疽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寻求适用于马体的四唑氮蓝(NBT)试验方法,进而探测该试验与鼻疽马免疫状态的关系。本实验进行了NBT定性方法的比较和试验条件的筛选,并通过对健马62匹和各种类型鼻疽马88匹的测定以及对7匹鼻疽菌接种马长达9个月的定期检测,初步获得了鼻疽马免疫状态的检测指标,对鼻疽免疫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2008年6月中旬,甘肃省山丹县境内的山丹马场400余匹散养马群中有260匹(有3匹幼驹)暴发疾病,发病率高达65%.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浆液性鼻液,初步诊断为马流感(即马的流行性感冒).  相似文献   

6.
根据五星牧场河曲马保种群占有草场面积和畜牧学育种原理,建立了保种群的最优畜群结构。结果表明,最优马群结构的群体有效含量不小于100匹;种公马20匹,成年公母马性别比例为1∶10;后备幼驹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形,并且幼驹从出生到3.5~4岁开始繁殖期间选择强度大,公驹为2.050,母驹为0.798;适龄繁殖母马数量占整个畜群的49.79%。以上结果,适宜于河曲马保种选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据我们1987~1990年调查,我州羊衣原体病的感染率为4.57~15.65%;牛的感染率为26.67%;马的感染率尚不清楚。门源种马场是我省优良马新品种繁殖基地,共有种马660匹,其中生产母马260匹。近年来母马产弱驹,幼驹患肺炎,关节肿大,幼驹腹泻等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解该场马群中衣原体病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我们于1989年5月对该种马场进行了马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在87份被检血清中,以直接补体结合试验检出阳性3份,占3.45%。以间接血凝试验检出阳性6份,阳性率为6.9%,可疑4份,占4.6%。通过本次调查证实,门源种马场的马群中确有衣原体病的流行,其阳性率在3.45%以上。这次调查结果马的阳性率不高,这可能与衣原体病在畜群体内的抗体消长规律(抗体在流产后3个月逐渐消失)有关。我们认为实际的感染率可能要比调查结果稍高。  相似文献   

8.
以18匹鼻疽马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为主要依据,结合常规补体结合反应(CFT)的检查结果,确定了间接血凝试验(IHA)的判定标准,即血清凝集1:800或以上呈现“++”为阳性,1:400呈现“++”为疑似,1:200以下凝集为阴性反应。进而为比较固相补体结合反应(SP—CFT)与IHA检测鼻疽的敏感性,以CFT作对照,对内蒙和吉林两省(区)的1244匹马骤血清进行了检测,CFT、SP—CFT和IHA的阳性率依次为10.8%、16.8%和7.3%,阴性率为84.8%、71.2%和85.4%。用这三种血清学反应检查供作对照的20匹健康马血清及14匹其它6种传染病血清,均未出现影响结果判定的类属反应。1244匹马骡血清中鼻疽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应的血清540匹份,三种血清学反应阳性率依次为15.9%、30.9%和3.2%,阴性率依次为77.4%、44.8%和35.9%。由上可见,在三种血清学反应中,不论对大面积的鼻疽疫区,还是对鼻疽菌素试验阳性(M~+)马群的检疫,SP—CFT均表现了最高的敏感性,至于IHA的检出率,则较SP—CFT低,但可用于鼻疽的早期诊断,以弥补在此期间补体结合性抗体尚未出现,补体结合反应不能检出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马流产沙门氏杆菌病是危害马匹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以妊娠母马突然发生流产,初生幼驹发生幼驹沙门氏杆菌病,日龄长的幼驹发生关节炎、滑液囊类等为特征。上述各病征总称为副伤寒。我场仅1971—1986年由马流产沙门氏杆菌所引起的初生幼驹的马流产沙门氏杆菌病(有的称之为幼驹脓毒败血症)达54匹,给养马业带来很大的损失,报告如下。流行病学调查一、一般情况:1971年至1986年共产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基础试验和测定健马LAI正常值的基础上,应用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对鼻疽杆菌接种马及不同类型自然感染鼻疽马进行了检测,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鼻疽常规检疫法为基础,采用多种新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检测法,结合病理组织学及临床血液学检查,通过定期检测健马、各种类型鼻疽马与鼻疽强毒菌人工接种感染马,对鼻疽免疫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首先,建立了用于马鼻疽的三种体液免疫检测法和四种细胞免疫试验法;第二,代表保护性免疫检测法的NBT,在检测鼻疽免疫功能上获得了明显的效果;第三,证明了鼻疽体液抗体无杀鼻疽菌的特异功能;第四,阐明了死菌抗原与活菌抗原的免疫机理;第五,证购了鼻疽杆菌属胞内寄生菌,鼻疽免疫马的保护性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马来因马及马来因与补体结合反应双阴转马有显著的免疫功能。综合上述试验结果,提出了鼻疽免疫机理的分型规律,即体液免疫属Ⅰ型,细胞免疫属Ⅱ型,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变化亦属Ⅱ型。以上试验所获,突破了多年来鼻疽研究的岑寂局面,为今后鼻疽的研究指出了方向,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试验目的,单阳性鼻疽马大部分是自愈或治愈了的,体内已经不存有鼻疽杆菌,但是,还有少部分单阳性鼻疽马并未自愈或未治愈,其体内某些部位尚存有鼻疽杆菌,这部分体内存有鼻疽杆菌的单阳性鼻疽马是危险  相似文献   

13.
马鼻疽的血清学诊断,过去一直采用补体结合试验(cF)。近几年来,我们又相继建立了微量间接血凝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免疫荧光间接染色法(IF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比较敏感的检测方法。为了比较IFA、ELISA、cF三种方法对鼻疽马检测的敏感性,我们对31匹鼻疽马及10匹经病理学确诊的鼻疽马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绪言近几年来,我国无论在军队和地方对鼻疽之防制工作巳在逐步展开,特别是根据苏联先进经验,用临床检查、马来因点眼试验和补休结合反应等综合诊断法来检出开放性鼻疽患马、闭锁性鼻疽患马以及马来因马,然后再分别地或进行扑杀,或隔离集中后严格控制使役。其中补体结合反应是补助马来因点眼反应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其对急性鼻疽患马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很高。惟本反应中鼻疽抗原的用量,必须适宜,抗原使用量的过多与不足,对鼻疽马的检出上,都有妨碍。近来柯拉科夫在他所著的‘兽医微  相似文献   

15.
1982年5月14日,本连四个繁殖马群中初生驹患急性雪盲病,来势较猛,发病率85%以上。幼驹两眼视力减退、失明、吃奶困难,影响健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利用鼻疽补体结合反应用液体抗原,按2—3日之间隔给健康马接种7—11次,可获得补体结合抗体滴度达60—80倍之高价血清。 2.在免疫过程中免疫血清和抗原与自然鼻疽患马血清和抗原呈现相同之反应域, 抗原滴度不因血清不同而有所变动。 8.人工免疫血清对液体抗原、粉末抗原及马来因等之反应关系与自然鼻疽患马血清完全一致。 4.人工免疫血清之加热试验成绩与自然鼻疽患马血清并无二致,即予65℃加热30分钟后结合价显著减低,70℃加热30分钟则几乎完全消失,75℃加热则消失殆尽。本文承本所赵庆森所长、赵桐朴副所长及朱建璋研究员的热情指导和校阅,特此一并志谢。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吖啶橙玻片微量吞噬试验对7匹鼻疽杆菌死菌和活菌人工感染马进行了连续检测,无论是死菌接种还是活菌接种,噬菌率(PR%)、噬菌指数(PI)和杀菌指数(BcI)三项指标的变化趋势均一致;对自然感染马79匹(鼻疽马11匹、马来因马17匹,双阴转马51匹)也进行了检测。人工感染马和自然感染马的检测结果与健马正常值相比,三项指标相差均非常显著(P<0.01),从而认为三项指标均可作为观察鼻疽免疫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研究确定用1:2.5~1:3补体与1:2鼻疽血清等量混合后,滴加于含1:5鼻疽抗原致敏红细胞的琼脂糖凝胶反应盘的相应孔中,置于4℃或15~29℃下感4~12h,可以产生直径在8.1mm以上的溶血环。对健马及马传贫等6种传染病马血清做检测,则不引起溶血反应。以31匹M~+马血清的CFT结果和扑杀10匹鼻疽马血清的CFT及病理组织学变化做依据,确定了固相溶血试验(S_p—HLT)的判定标准,即溶血环直径在6.0~7.0mm的为阴性,7.1~3.0mm的为疑似,8.1mm以上的为阳性。以此标准检测了411匹马(来自鼻疽疫区的368匹.鼻疽清净区健马43匹)。结果,疫区马血清CFT阳性率为5.2%,Sp—HLT阳性率为7.6%;43匹健马血清的CFT和Sp—HLT均为阴性。Sp—HLT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检出率较CFT略高,从病理组织学角度考虑并非假阳性。由此认为,用Sp—HLT代替CFT进行鼻疽检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自从应用鼻疽菌素诊断鼻疽马骡以来,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期间,不少学者都曾发现它的非特异反应性。某些阳性反应马骡经病理学、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查,不能确证其就是鼻疽病马。1912年就发现了类鼻疽杆菌与鼻疽病马血清有交叉反应,等证实了鼻疽和类鼻疽菌细胞膜上的脂多糖为共同抗原。 李普霖等的研究否认了我国某岛相当多的鼻疽菌素阳性反应马骡为鼻疽病;他并在其肺脏病灶中发现有酵母样真菌。杨、郑等人成功地从病灶材料分离到白色球拟  相似文献   

20.
鼻疽病马是后天接触感染的一种传染病。因此,鼻疽病马所产下的幼驹只要不吃奶或少吃奶,不接触或少接触,隔离可培育出健康马。这一经验国营农场已经培育出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