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泥鳅秋季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月中旬挑选体长12cm以上的泥鳅作为亲本进行秋季人工繁殖,经过25d强化培育,90%以上的亲鳅发育良好,催产雌鳅19.3kg,催产率在86%,受精率83%,孵化率96%,共获得仔鱼约340万尾。以半年虫无节幼体作为开口饵料,3d后鳅苗平均全长达0.8cm,成活率高达99%,半个月后全长达2cm左右;到10月中旬,鳅苗平均全长5.0cm左右,体重达3-4g,成活率为60%,共计获得鳅苗约200多万尾。  相似文献   

2.
大鳞副泥鳅池塘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鳞副泥鳅幼苗放养量在60万尾/667m^2,经过30d的培育,体长可达4~6cm,成活率达40%左右,然后进入成鳅养殖阶段。试验着重解决大鳞副泥鳅的池塘苗种培育技术和苗种培育成活率低的难题,为鳅苗的培育找到适口的饵料。  相似文献   

3.
《水利渔业》2007,27(3):20-20
1养殖池 饲养黄鳝、泥鳅的池子,要选择在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方便的地方。采用水泥池、土池均可,面积的大小一般为20~100m^2,太大不好管理。若用水泥池养黄鳝、泥鳅,放苗前一定要进行脱碱处理,才能放养黄鳝苗和泥鳅苗。池深0.7~1.0m,无论是水泥池还是土池,都要在池底填肥泥层,泥层以厚30cm、含有机质较多的肥泥为好,有利于黄鳝和泥鳅挖洞穴居。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9月22日9:00,在东港市长山镇窟窿山村一处稻田养殖泥鳅示范基地,记者被眼前一景象深深吸引:金黄的稻田里,一条条黑影浮动,时而沉入水底,时而又冒出水面,吐出朵朵水泡。这是泥鳅在水中翻滚、腾跃,标志着泥鳅最肥美的时节来了。"2017年5月,我们将5 cm大小的泥鳅苗投入  相似文献   

5.
<正>台湾大鳞副泥鳅在我地区稻田、池塘养殖已经五年了,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在养殖经验丰富,养殖技术相对成熟。起初养殖时,由于没有养殖经验,出现了许多低级错误,下面把走过的一些弯路以及不当之处,分享给大家。一、放苗方面1.起初放苗情况本地区起初养殖台湾泥鳅时,对泥鳅孵化场有可能不懂或者也不太明白,当泥鳅鱼苗规格才1厘米时,就卖给泥鳅养殖户,而泥鳅养殖户也疯抢购买泥鳅鱼苗,当时规格1厘米泥鳅鱼苗每万尾  相似文献   

6.
虎林市泥鳅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近几年泥鳅价格上涨,自然捕捞强度加大,使泥鳅上市个体越来越小,泥鳅个体大小价格相差悬殊。个体5~8cm以下的每kg2元,个体12~15cm每kg16~20元。义和乡孙腾波同志抓住这个市场动态,1998年承包了前哨村2个50亩养鱼池进行泥鳅养殖。秋天出池泥鳅1.5万kg,现已销售1000kg,收入1.6万元。余下1.4万kg在大棚温室暂  相似文献   

7.
<正> 泥鳅体肥肉多,肉质细嫩、鲜美,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被誉为“水中人参”,是人们喜食的水产珍品之一。乐亭县有日光温室面积1333.4万m~2,每年5月份果菜收摘完后温室基本闲置。为提高温室的综合利用率,2000年我们在马头营镇菜园林利用日光温室闲置期进行泥鳅养殖实验,实验温室1个,净水面667m~2,放养当地采捕的体长2.5cm的泥鳅苗10万  相似文献   

8.
渔业纵览     
<正>周宁原野水产合作社攻克难关采用纯生态法育出百万尾泥鳅苗近日,福建省周宁县原野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无工厂化育苗室的条件下,利用高山野生泥鳅作为亲鱼,采用纯生态育苗法,成功培育出百万尾泥鳅苗。原野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周宁鲤鱼溪下游的端源村东洋溪边。今年初,合作社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以周宁高山野生泥鳅为亲本,模仿野生泥鳅产卵条件,采用纯生态池塘孵化法攻克野外人工育苗无法规模化生产的瓶颈,成功繁育出一百多万尾泥鳅苗  相似文献   

9.
以成熟的3龄泥鳅为亲本(1500kg),采用注射激素催产、室内产卵池产卵、室内孵化槽孵化、室外池塘培育苗种的方法,在水温20-25℃的条件下,共获得泥鳅水花1亿尾,3-5cm鳅苗4000万尾。介绍了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0.
2017年5~6月依托河南省黄河生态试验基地,分批次连续开展了4期泥鳅的人工孵化技术试验。结果显示,试验中泥鳅亲本共产卵625万粒,总计出苗575万尾,放苗458万尾;平均而言,各批次受精卵平均孵化率为92.0%,幼苗成活率为79.7%。为进一步提高泥鳅规模化人工孵化效率,需要对亲本挑选、人工催产、孵化水质以及水温等各个孵化环节和孵化条件进行严格的把控。  相似文献   

11.
徐琴 《水产养殖》2011,32(11):49-49
在泥鳅养殖中,泥鳅苗管理对泥鳅产量影响很大。稍有不慎会导致成活率降低,经济效益不好。现总结一下泥鳅苗成活率低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1、池塘准备按面积150m2左右、水深50cm左右的标准建池,池的四壁和池底须夯实,而后铺上厚20~30cm的软泥.在近排水处设一鱼溜,面积约30m2,溜底比池底深50cm.进水口设在近地面处,进水可采用明渠;排水口设在池底,采用暗管;进排水口用双层聚乙烯网罩加内胎护住,以防泥鳅逃逸.……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泥鳅产业发展所需人工苗种,采用自主设计的泥鳅孵化一体设备,选择台湾泥鳅开展了规模化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台湾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催产激素最佳配比为3 mg DOM+15 ug LHRH-A2+750 IU HCG,注射剂量为雌鳅0.2 mL,雄鳅0.1 mL,胸腔注射;适宜水温为20℃~28℃(最佳水温25℃~27℃),效应时间为7~15 h,效应时间随着水温升高缩短;亲本雌雄比以(6~7)∶1为宜,平均催产率≧95%、受精率≧90%。适宜温度范围内,鳅苗孵化采用流水式孵化一体箱优于静水孵化池,孵化时间减少6~9 h,孵化率提高20%以上,畸形率显著降低;水温30℃,催产率、受精率降低,苗种畸形率显著升高。采用流水式孵化一体箱六批次孵化共计产卵2650万粒,出苗2297.7万尾,平均孵化率为86.7%,孵化率最高达90.1%。采用土池肥水培育台湾泥鳅夏花,随着池塘水温升高,鳅苗培育成活率呈下降趋势,但培育期缩短,成活率以4月的78.9%最佳,培育期以6月的22.7天最短;放苗数量30万粒/667 m2、50万粒/667 m2的试验组,夏花培育成活率显著优于放苗70万粒/667 m2的试验组;放苗50万粒/667 m2的试验组,夏花培育成活率仅略低于放苗30万粒/667 m2试验组,如考虑生产管理成本,则以50万粒/667 m2为佳。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不同面积、水深的池塘,采用不同的放养密度、不同规格的苗种进行高密度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泥鳅养殖池塘以长条形为佳,面积2亩~3亩,水深保持在0.4m~0.5m,池底铺设腐殖泥土10 cm,养殖效果较好;泥鳅苗种规格为70尾/kg~80尾/kg,放养量1000kg/亩~1200kg/亩,单产较高,效益最好;放养苗种规格越大,养殖成活率越高;随着放养密度增大,成活率逐渐降低;试验条件下,放养规格为70尾/kg的泥鳅苗,单产最高。  相似文献   

15.
第二讲泥鳅苗的人工繁殖亲鳅一是市场选购,二可到稻田、池塘、沟渠中去捕捉。其基本要求是:体型端正,体格健壮,无病无伤,色泽鲜亮,体长在10cm以上。最好选用15~20cm长,尾重30g以上的个体。泥鳅性别的鉴定比较容易,其经验是:一看胸鳍。凡体长达6cm以上的个体都能依据胸鳍的特征来判别。雌鱼的胸鳍较小、较短又较宽,末端圆钝,展开呈椭圆形,当鱼体静止不动时鳍条可展放在一个平面上;雄鱼的胸鳍则较大、较长又较窄,末端尖而上翘,成熟雄鱼的胸鳍第二鳍条长于第三鳍条,并在其背侧基部有薄的骨质板,陶鳍条上有追星;而成熟雌鱼的胸…  相似文献   

16.
选择二龄以上、体重在25g以上的雌鳅和体重在18g以上的雄鳅作亲本,开展秋季繁殖并进行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平均催产率为90%,平均受精率为90.3%;共获泥鳅受精卵335万粒,平均孵化率为88.3%,平均出苗率89.3%;下塘鳅苗260.7万尾。经90d左右的精心培育,共获体长5~6cm的泥鳅种201.1万尾,平均培育成活率为78%。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来,随着泥鳅养殖业的发展,苗种需求量与日俱增,特别是人工繁殖的优质苗种紧缺,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此一些学者进行过一些研究。泥鳅的繁殖技术多有报道,人工繁殖技术日趋成熟。但苗种培育成活率较低,仔鱼(水花苗3天龄)投放池塘成活率仅30%,从而限制了泥鳅规模化养殖。为了解决泥鳅苗下塘成活率低的多年生产技术问题,本文通过室内平面槽和圆槽对泥鳅苗强  相似文献   

18.
彭广霞 《水产养殖》2010,31(2):13-14
<正>1稻田建设选作养泥鳅的稻田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1000~2000m2左右,要求靠近水源,排灌方便,无污染,稻田保水性强,加固田埂,在稻田四周用水泥或塑料板、薄膜、纱窗等(底部入泥30cm)建设30~50cm高的防逃墙,防止泥鳅钻洞、跳跃逃逸,进、出水口加设网拦。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商品泥鳅成功养殖基本是靠投放野生泥鳅小苗,这种养殖方式受收集天然苗种的制约,影响规模化养殖。如何培育泥鳅鱼苗,提高孵化培育泥鳅苗成活率,对于规模化养殖供苗尤为重要。笔者经过了解并观察近些年来培育泥鳅鱼苗发现,大部分地方培育泥鳅鱼苗的成活率在20%以下,主要原因是其发育过程与"四大家鱼"鱼苗的发育过程有区别,大家往往忽视了这些差别而不能满足泥鳅生长对水体水质、饲料的要求所致。现将本人养殖体  相似文献   

20.
泥鳅系淡水水域的温水性小杂鱼 ,生存水温 1 5— 3 0℃ ,最佳水温 2 4— 2 7℃。农家在庭院建池养殖泥鳅是一项投资少 ,见效快 ,简便易行的致富好门路。1 建泥鳅池。在房前屋后 ,庭院周围选择水质良好 ,排灌方便 ,避风向阳的地方建泥鳅池 ,面积大小均可 ,以 50— 1 50m2 最适宜。池深 1~1 .2m ,池底和四壁用砖块、石头或水泥板铺砌 ,并用水泥抹光。下方距池底 3 0cm高处开排水口并安装防逃设备 ,以免泥鳅逃逸。2 投放准备。池底铺一层厚 2 0— 3 0cm富含腐植质的菜园土或其他肥土 ,按鱼池的常规消毒方法消毒灭菌 ,一周后注水 2 0— 3 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