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草地资源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草地资源生态环境恶化现象,适时地开展草地资源规划工作是十分必要的.ArcGIS是集数字制图和数据库管理为一体的空间信息系统,利用ArcGIS强大的制图功能,可以方便、高效的进行草地资源规划专业地图的制作,再加上它的数据库管理和空间分析查询检索功能,为今后对草地资源实施动态管理与保护利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ArcGIS在草地资源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草地资源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草地资源生态环境恶化现象,适时地开展草地资源规划工作是十分必要的。ArcGIS是集数字制图和数据库管理为一体的空间信息系统,利用ArcGIS强大的制图功能,可以方便、高效地进行草地资源规划专业地图的制作,再加上它的数据库管理和空间分析查询检索功能,为今后对草地资源实施动态管理与保护利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北方草地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更是我国北方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为了掌握北方草地资源的整体状况、空间分布以及动态变化,本研究基于ArcGIS Server 10.0服务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等环境,将Flex框架与WebGIS技术相结合,设计开发了中国北方草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在网页上快速浏览、查询、管理北方草地资源的功能,构建了一个全面、准确、高效的草地资源监测信息管理平台,为相关决策人员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推动了我国数字草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李琦  胡业翠  王其兵 《草地学报》2016,24(6):1331-1340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东北草地面积骤减,濒危珍稀植物种类增多,草地植物资源可持续管理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解决草地植物资源大数据,多格式,难共享等问题,开发设计了东北草地植物信息平台。平台开发环境为MyEclipse2014,系统环境为Microsoft Windows 7,编程语言为Java,依托WebGIS技术,以强大的空间数据服务为基础,运用ArcServer提供的成熟地图服务,详细设计了平台功能结构和数据库结构。在优秀的前端开发技术和高效的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平台提供了专题地图制作的功能,开发了属性查询、数据分析、专题应用、系统管理和更新与维护五大应用模块,实现了草地植物资源在时空上的统计分析、畜牧承载力和草地质量等专题应用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开展草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是动态掌握草地资源状况、科学制定草原保护和建设决策、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促进草原合理利用的重要前提。为了解决传统草地资源调查流程繁琐、工作效率低、多人协同性差、内外业分离以及数据共享难等问题,草地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团队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设计开发出一套草地资源调查与智能分析系统。该系统由草地资源监测与智能分析系统和“草伴侣”app两部分组成。可以实现外业调查任务规划与分解、外业调查数据录入及动态传输、图像采集与智能分析、数据库自动构建与数据处理分析等功能,可为草地资源外业调查的全流程数字化作业和草地类型、牧草植物、草地盖度等相关数据的智能分析、数据共享、深度挖掘和应用提供基础性数据支撑,对推进我国智慧草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江源天然草地资源景观格局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类型是存在于一定空间的具有特定自然与经济特征的具体草地地段,是草地的组成单元,它是认识、评价、利用草地的基础。近年来,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以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为指导,在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越来越多地得到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柴达木地区气候干旱极干旱的特点和人工草地资源分布广的特点,从光热角度出发,对全区21个人工草地生产单元进行等次划分,为人工草地资源管理与建设规划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草地资源清查工作成果的分析和处理,并基于Web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ASP.NET技术构建B/S多层架构应用系统的思想,开发了集草地数据信息化管理、草地数据地图可视化、草地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和应用、指标数据统计和分析、文档资料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草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为河南省加强草地生态保护建设,促进草地合理开发利用,提高草地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信息基础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为研究区,采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Worldview-Ⅰ和Worldview-Ⅱ),叠加数字高程模型(DEM)、坡度和土壤等数据,利用面向对象方法遥感解译获取喀斯特山地草地资源的类型、面积及空间分布,建设灌阳县草地资源调查数据库;通过构建草地资源分类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对应关系,借助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年度变更调查成果,实现了喀斯特山地草地资源调查的常态化监测,拓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年度变更调查成果的应用领域。结果显示,2012年灌阳县草地资源面积为20829.42 hm2,其中热性草丛类面积为711.09 hm2,热性灌草丛类面积为16246.76 hm2,热性稀树灌草丛类面积为3871.57 hm2,与1986年第1次草地资源普查相比减少了32125.05 hm2;借助2012-201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实现了灌阳县草地资源调查数据库的动态更新,2016年灌阳县草地资源面积更新为20744.18 hm2,与2012年相比减少了85.24 hm2。农业结构调整、未利用地开垦和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等人为活动以及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导致了灌阳县草地资源面积的减少。通过灌阳县喀斯特山地草地资源遥感调查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扩展利用的研究,实现了草地资源信息化管理和动态监测,为喀斯特山地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政府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0.
草地利用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FAO<持续土地管理评价大纲>中所提出的持续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和目标,结合我国草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制约因素,构建了草地利用系统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简要讨论了我国实施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以及全面开展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和规划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应用Web技术、JAVA语言和数据库技术在国际互联网上构建草原资源信息共享平台,解决草地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多元信息在国际互联网上集成应用和共享技术,为政府和业界提供一个草地资源多元信息查询的基础科学数据平台和数据分析、研究平台。通过搜集前人研究所取得的基础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从当前卫星遥感影像提取动态信息,应用GIS原理和JAVA语言,集成多元图层及属性数据,开发专用的软件,在Internet上建立草地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来构建草原生态系统的虚拟多维空间,从而实现空间—属性双向复合查询,适时更换图件等主要功能。经查阅大量资料表明,应用现代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和遥感技术以及系统开发语言(JAVA语言)来构建草原生态系统的虚拟多维空间的方案切实可行,能够为业界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和空间分析共享平台,对实现我国数字草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WebGIS的草地资源空间数据共享解决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空间数据库技术、Web技术、系统开发语言(JAVA语言)、Visual C++语言、遥感技术与WebGIS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方法,以空间信息的完全共享为出发点,从用户的需求、空间数据的特点和信息服务等3个紧密联系的层面及其相关的技术支撑方面,探索WebGIS环境下草地资源空间数据的共享、分析及其专题应用,可以为各种Web用户提供方便、有效的图文查询,使其便捷地访问分布式的异构空间数据库,并为各终端用户提供均质、集成和无缝链接的时空数据服务。预研究表明,运用上述技术组合构建草地生态系统的虚拟多维空间的方案切实可行,能够为业界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和空间分析共享平台,对实现我国数字草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青藏高原东南部天然草地有毒有害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资料收集及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青藏高原东南部天然草地有毒有害植物数据库。本数据库信息系统采用Visual Basic 6.0中文版设计,整个信息系统分为系统管理模块和数据查询模块两部分。系统管理模块下设数据管理模块,可对数据进行录入、修改和删除操作;数据查询模块提供一个可视化、人性化界面,设置查询窗体、显示数据窗体和详细信息窗体,并具有浏览功能。在今后对青藏高原有毒有害植物的研究中,该数据库可方便、有效地管理有毒有害植物的知识和资料并实现数据的搜集、查询、保存和处理。本文首次对青藏高原东南部天然草地有毒有害植物数据库的研制成果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4.
草原分类是草原科学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基础,为合理开发草原资源和有效保护草原生态提供科学依据。我国现有的草原分类体系仅从发生学单一维度确定各类草原的联系和区别,在生产和实践中很难从草原功能、权属、经营方向等维度实现精准管理。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草原工作从生产为主转向生态为主、从林草矛盾转向林草融合的需求,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治理,草原分类工作需从多元化角度出发,形成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多维分类体系。本文充分吸收了国内外草原分类的先进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借鉴我国林地多元化分类的框架体系,提出了我国草原多维分类体系的原则、方法和指标,构建了基于发生学、功能用途、产权属性、经营程度等四个维度的草原分类系统,不仅考虑了草原发生发展的气候、地形和土壤等自然属性,而且考虑了草原经营程度、功能用途和产权特征等社会经济属性,实现了各个分类系统的融合性和互补性,为新时期草原研究、保护、修复、利用、建设等分门别类的专项管理提供基础支撑,同时为新时期草原资源和生态的综合管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温带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博  史培军 《草地学报》1995,3(2):95-102
本文讨论了我国温带草地放牧系统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的原理与方法,设计了动态监测的数据库与技术系统以及遥感测产和动态监测的有关模型,以期建立可运行的大范围草地资源动态监测系统,为草地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退牧还草工程是国家在北方草原面积较大的省区实施的重大生态项目,根据甘肃省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需要,选择ArcGIS、ArcSDE、MapObject、Access/Oracle、ERDAS Imagine Develop Kit、Visual C++/Delphi等专业开发工具,设计开发包括信息输入子系统、工程监测和评价子系统、空间运算与分析子系统、信息检索查询子系统和信息输出子系统的退牧还草工程项目管理与监测系统。客观全面地反映工程建设进展和质量,并评价工程对区域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为畜牧业生产、生态建设规划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面对生态退化风险,我国草地资源迫切需要现代遥感技术建立规范化遥感解译框架来支撑草地新时期的调查与管理。本研究通过对文献分析和历史资料的整理,梳理我国草地资源调查工作历程,分析草地资源调查技术的进展与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遥感标准光谱端元空间的优势,勾画草地资源类型学-草地资源调查-管理之间的关联与尺度效应,提出多尺度融合嵌套的草地资源遥感解译框架,并建议推动草地系统知识共享平台的搭建,为草地资源适应性管理研究与实践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完善草地畜牧研究与生产,系统论述了草地畜牧理论及实践体系。草地生态系统过程决定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属性,其资源属性决定生产草食牲畜的利用途径,发展形成草地畜牧业。基于草地营养循环,草地畜牧过程由草地放牧亚系统及储料饲喂亚系统构成基本封闭的循环系统;基于能量流动和生产实践,草地畜牧过程由草地资源生产及草地资源利用、产品输出构成一个开放的线性系统,二者统一于放牧场内发生,放牧场是草地畜牧管理的基本单元。草地畜牧学是草地畜牧业的理论基础,研究草地资源生产、草地营养供给与牲畜营养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学科。草地畜牧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为草地土壤培肥、草地资源生产、草地资源利用。割草与放牧饲养为草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方式,产量与有效营养浓度乘积的最大值或累积最大值是草地割草或放牧利用关键,放牧能是草地放牧所特有的能量消耗组分。草地放牧饲养需要有计划、有规定、有处方,形成计划放牧;草地储料饲养需要有目标、有预案、有设计,形成设计饲养;最终提高饲草转化率及饲养效益,实现放牧场管理的某一特定目标。草食牲畜饲养经历了零散饲养、连续放牧饲养、划区轮牧饲养及集约大规模饲养的发展阶段。草地畜牧为粮食节约型肉品生产途径,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肉品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并具有积极的生态意义和富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