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间伐强度的规律性,试验采取弱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及对照等5种不同强度的间伐处理。试验表明,抚育间伐可以促进林木生长,提早成林,提高立木质量和获得短期的经济收入,但不能提高林分的收获量。以林分直径生长量与材积生长率以及其它有关因素来衡量,杉木抚育间伐应以强度间伐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几十年的定位观测数据,分析了抚育间伐对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天然次生蒙古栎林和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3种林型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抚育间伐没有提高红松人工林的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但极强度和强度间伐能提高红松人工林的林分断面积生长率。林分总断面积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各间伐强度均能提高林分总断面积,极强度间伐除外。抚育间伐能提高红松人工林林分蓄积生长率,弱度区除外;红松人工林林分总收获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各间伐强度均能提高林分总收获量,中度间伐效果最好。抚育间伐能提高蒙古栎林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生长率以及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各指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中度间伐效果最好。抚育间伐能提高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生长率以及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林分总断面积和林分总收获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升高,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略有降低,强度间伐效果最好。可见,合理的间伐强度能够提高3种林型的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黔西北杉木防护林的经营度,从2000年开始,对贵州省织金、纳雍县1991和1992年营造的杉木林进行不同强度的间伐试验。结果认为,初植密度对胸高直径、树高、蓄积量的影响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而中度间伐可以提高生长量为胸径128%、材积71%、蓄积29%。首次林分间伐后密度以保留3 000株.hm-2为宜。间伐初期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4.
抚育间伐对人工红松林生长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间伐强度后40 a的人工红松林,连续抚育3次的长期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抚育间伐对人工红松单木胸径和材积、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林分枯损和总收获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可以增加单木平均胸径和材积的生长率,且不同间伐强度表现为相同的规律,即中度(33.2%)强度(43.4%)弱度(23.1%)对照(0.0%);间伐后林分的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具有相似的自然规律,间伐样地的生长率均高于对照;林木枯损率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间伐后的林分总收获量平均增加11.6%,间伐林分之间差别不明显。在整个研究阶段,不同的抚育阶段表现不同的规律,抚育间伐可以延缓单木胸径和材积生长速度的降幅;而不同抚育阶段内,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均为增长,也就是说,在一定阶段内间伐可以有效地提高林分平均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从林分枯损状况来看,应该减少间伐间隔期。  相似文献   

5.
根据不同培育目标,对辽东山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次生林进行抚育间伐试验。结果表明:2013年蒙古栎林中度区林分平均胸径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率最大。抚育间伐对蒙古栎林蓄积生长作用明显,抚育间伐能提高蒙古栎林分蓄积总生长量、平均生长率和林分收获量,各指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中度间伐效果最好。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蒙古栎林分小径木蓄积比例逐渐减少,中、大径材蓄积比例逐渐增大(弱度间伐除外);抚育间伐能有效的减少林木枯损量,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的生长。中度间伐最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可培育小径材,既林分径阶为14cm,林木保留密度以972株/hm~2左右为宜。若想培育中、大径材,可加大间伐强度,极强度间伐效果最好,既林分径阶为18cm,林木保留密度以67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6.
抚育间伐对油松及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蛮汉山林场油松、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间伐林分进行生长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抚育后明显促进树木直径的生长,并随着林分单位面积株数的减少平均直径增加,同时抚育强度越大,直径平均生长量也越大;(2)间伐对树高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明显,与间伐强度无明显的相关性;(3)在一定密度范围内,抚育能提高林分单株材积生长量,并且随抚育强度增大,林分单株材积生长量呈递增趋势;(4)间伐初期林分单位面积蓄积小于未间伐林分,但随着林龄的增大,间伐林分蓄积向未间伐林分渐近;间伐强度越大,年平均生长量越大.  相似文献   

7.
杉木林间伐强度试验20年生长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1976年6月在江西省奉新县下林场开展间伐强度对杉木林生长效应的定位研究,供试林分10年生,1996年11月,历时20年。结果表明:强度、中度、弱度间伐林分平均树高及其定期生长量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增加约3%~8%,但定期生长量无显著差异,间伐不能有效促进树高生长。间伐林分平均胸径及其定期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加约7%~19%和6%~28%,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对照,间伐可有效促进胸径生长。间伐林分总断面积及其定期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加约4%~6%和1%~7%,但间伐强度之间无显著差异;间伐林分保留木断面积小于对照,间伐不能有效增加林分总断面积、保留木断面积及其生长量。间伐林分单株材积及其定期生长量于伐后5年和8年即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间伐可以有效促进林分个体生长量。间伐林分单位面积材积总生长量比对照增加约2%~4%,保留木材积、活立木主伐材积及其定期生长量与对照比较增减值均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差异不显著,间伐不能有效增加材积生长量及其总产量。按生长效果而言,杉木林实行占株数40%左右强度间伐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混交林木荷大径材培育技术薄弱、林地产值低等问题,开展间伐试验,分析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的间伐强度,为木荷大径材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16年生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按株数比例进行弱度间伐(15%)、中度Ⅰ间伐(30%)、中度Ⅱ间伐(35%)和强度间伐(60%)及对照(未间伐)5种强度抚育间伐,比较不同强度间伐木荷和杉木胸径、树高、蓄积量和直径结构特征,探讨其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结果](1)间伐6 a后,不同间伐处理均促进木荷和杉木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长。中度Ⅱ间伐处理木荷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长最快,两者分别比对照高28.5%和78.2%,其增长量分别较对照高243.9%和326.7%,杉木除强度间伐胸径生长量略高于木荷外,各强度间伐的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小于木荷对应指标值。(2)由于间伐减少了树木株数,林分蓄积量和杉木蓄积量有所降低,但木荷蓄积量明显增加。中度Ⅱ间伐、中度Ⅰ间伐和弱度间伐时木荷蓄积量分别为对照的132.3%、112.5%和139.8%。(3)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木荷与杉木的径阶分布峰值所在的径阶依次向高径阶方向进级,中度Ⅱ间伐木荷直径分布左偏、尖峭,中大径阶木荷株数多且分布集中,能有效实现大径级材种的培育目标。[结论]对密度较高的中龄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适宜采用强度间伐措施,即间伐强度35%左右,林木密度1 780株·hm~(-2)(木荷杉木株数比约为1:2),在保持林分蓄积量不减小的情况下,促进木荷胸径、单株材积快速增长,以实现木荷大径材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9.
福建柏人工林不同间伐强度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间伐强度的福建柏人工林(32a)的林分生长状况,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极强度间伐、强度间伐能有效提高林分直径生长量,增加大径材的出材量,缩短培育大径材的时间。强度间伐有效提高林下植被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植被状况良好。强度间伐保留735株·hm-2的林分蓄积量最大,高于其他间伐强度,其差异显著,单株材积增幅达7.8%~34.8%。由此可见,强度间伐即保留735株·hm-2是福建柏培育中大径材合理的保留密度,其生长量最大,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0.
以连城县马尾松中龄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10%、20%、30%及未间伐4个不同林分蓄积间伐强度的试验,分析马尾松中龄林林分结构、树高、胸径、蓄积量生长量及年生长率对不同间伐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间伐林分部分中小径阶林木,能降低林木胸径变异系数和偏度绝对值,提高峰度值,使林分整体均衡生长;(2)间伐强度30%的马尾松林木平均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最大,年生长率分别为6. 79%、7. 55%和19. 97%,显著高于其它间伐强度,间伐效果最好;间伐强度20%和10%的马尾松次之;未间伐的马尾松林木平均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和年生长率最小。  相似文献   

11.
以某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间伐强度给杉木人工林的胸径、树高以及蓄积量造成短期影响。结果发现:间伐强度越高,林分年平均胸径生长量越多,且间伐均高于未间伐的生长量;在各间伐强度相同的情况下,优势木、中庸木、劣势木的胸径生长呈现由大到小的规律;间伐后林分树高较未间伐生长量增加,但不具差异性,且间伐强度越高,生长量越多;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林分蓄积生长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秃杉抚育间伐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安溪县福前农场造林密度为2 505株.hm-2的9年生秃杉林分设置极强度间伐(60%)、强度间伐(40%)、弱度间伐(20%)及不间伐(对照)4个处理,间伐3 a后,调查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等指标,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其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胸径生长、单株材积、蓄积量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而对树高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表明,对9年生的秃杉林分,选择强度间伐(间伐总株数的40%)进行抚育间伐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3.
杉木林间伐强度自然稀疏与结构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强度试验20年中,研究不同间伐强度林分自然稀疏的变化,揭示自然稀疏株数与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的关系,对杉木林密度管理图自然稀疏线数学方程M=k1·k2作出检验,提出不同间伐强度林分直径、树高和林冠结构等.自然稀疏研究表明,CK和弱度间伐自然稀疏起始期高峰期早,稀疏量大,稀疏过程具连续性,按其稀疏量可分为轻微稀疏期、剧烈稀疏期和延续稀疏期等3个阶段,若不加以人为干预,自然稀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度和强度间伐稀疏起始期和高峰期之间呈间歇性、稀疏阶段性不明显.研究发现,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对枯死木株数均有重要作用,但密度比立地条件更重要.杉木林密管图自然稀疏线数学方程经检验,相对误差3.91%,精度较高;对其用于不同间伐强度和不同地位指数林分的实用性检验结果,CK相对误差5.23%,其他检验项目相对误差均<5%,为容许试验误差,实用性较强.研究揭示了不同间伐强度林分径级和树高级分布规律等.研究还得出不同间伐强度林分枝下高、林冠长度和林冠相对高度的生长差异、变化动态及其与林龄增长的各种相关规律,并分别提出其与林龄和单株材积定期生长量相关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立地及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影响,在浙江庆元林场3个林区分别开展了不同间伐强度(10%~15%、16%~30%、31%~40%)对杉木(隆宫林区杉木19年生,卢峰和白领头两个林区20年生)人工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间伐3 a后,隆宫和卢峰林区胸径、单株材积都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加,3个林区16%~30%和31%~40%间伐强度胸径平均连年生长量、单株材积平均连年生长量都要显著高于10%~15%间伐强度,而16%~30%和31%~40%间伐强度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同林区不同间伐强度的树高平均连年生长量差异都不显著,3个林区31%~40%间伐强度的平均林分蓄积都较小,隆宫和白领头林区不同间伐强度的林分蓄积平均连年生长量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卢峰林区16%~30%和31%~40%间伐强度林分蓄积平均连年生长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高于10%~15%间伐强度。本研究通过综合林分因子分析得出隆宫和白领头林区的最佳间伐强度16%~30%,而卢峰林区的最佳间伐强度为31%~40%。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福建省永春大荣国有林场16年生福建柏人工林进行间伐强度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强度间伐对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效应最佳,弱度间伐后的蓄积量最大;不同间伐强度对树高生长、单位面积蓄积量及林分总收获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同间伐强度对辽东山区蒙古栎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东山区蒙古栎林进行抚育间伐试验,结果表明:间伐17 a后,蒙古栎林中度区林分平均胸径生长率和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最大;随着间伐强度加大,蒙古栎林分大径材比例逐渐增大(弱度区除外);与对照区相比,各间伐区林分断面积生长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12年中度区林分总收获量最大,弱度区次之。抚育间伐能有效地减少林木枯损量,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的生长。综合考虑,中度间伐最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在14年生杉本林中进行间伐强度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强度间伐对胸径和单株材积生氏效应最佳;弱度间伐后的蓄积量最大,不同间伐强度对树高生长和林分总收获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间伐强度对桉树人工林林分的具体影响和作用规律,提升桉树人工林的栽培技术和单株生产力,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六万林场的桉树人工林为例,对不同间伐强度对桉树人工林林分的影响进行了实测研究分析,首先阐述研究区概况、样地设置和实验方法,再根据林分因子实验数据,分析了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林分胸径、林分树高和林分材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胸径方面,强度间伐样地的总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均为最高,分别是20.62 cm和2.67 cm,说明强度抚育间伐对抚育间伐后桉树胸径的增长效果最好,并且抚育间伐有利于促进桉树胸径平均生长量的增长;林分树高方面,强度间伐样地的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为最高,分别是27.84 cm和3.58 cm,说明不同间伐强度对桉树人工林林分树高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是作用较小;林分材积方面,强度间伐样地的总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为最高,分别是0.4321、0.0656和0.0636 cm,说明间伐强度的越大,桉树人工林林分单株材积总生长量越大,并且抚育间伐对于桉树林分单株材积的影响较大,研究旨在为类似桉树人工林的营林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9.
1、以新得镇有林中,林龄16年生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设定了定量上层、纵线行状、定量下层、定性下层、斜线行状、定量强度的六种间伐试验林。 2、调查间伐后当时的直径级,即第一期五年间的直径生长量结果,除强度间伐区较其它间伐区的直径及生长显著外,其它间伐方法的生长差对直径级的变化作用不明显。 3、对以径木顺序选出与强度间伐区相同株数作为保留木的林分,调查其立木直径生长量和生长率的平均值,也是强度疏伐区为最大。 4、五年期间的材积生长量以立木株数最多的定性下层间伐区每公顷72m~3为最大,其次是定量下层间伐区每公顷68m~3,最小的是强度间伐区每公顷53m~3。 5、总收获量以定性下层间伐区每公顷203m~3为最大,强度间伐区每公顷169m~3为最低,其他为197~201m~3,认为与间伐方法基本无关。 6、被害(雪压)以列状间伐区为多,而认为危险的强度间伐区却很少。  相似文献   

20.
不同密度管理措施对杉木林分的生长、生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定位观测,对不同密度杉木林的树高、胸径与材积生长规律、林分结构、林木分化和材质的差异;并对不同方式间伐后林分的生长变化,以及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地土壤肥力、林下植被种类和数量的影响及其经济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和间伐强度对杉木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而胸径和单株材积则随着林木株数的增加而减小;林下植被种类、数量和土壤肥力均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而有所增加;中度间伐强度的生长、生态和经济等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