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省棉花生产从南到北有中熟棉、中早熟棉、特早熟棉。为了促进各生态区棉花生产的发展 ,经近 5 0年的努力 ,山西棉花育种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1 975年至 2 0世纪末 ,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并统一定名的棉花品种已有 2 9个 (表 1 ) ,这些品种各具有其适应的生态区域 ,对山西省乃至全国适宜区域的棉花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各种选育技术的应用1 .1系统选育新品种。共育成品种 1 0个 ,占总数的34.5 % ,其中 ,2 0世纪的 70年代育成品种 3个 ,占当时育成品种的 1 0 0 % ,80年代育成品种 2个 ,占当时育成品种的 2…  相似文献   

2.
为了跟上农业高速度发展的需要,棉花育种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既要立足于加速现代化,积极探索育种新途径,又要从遗传育种的现实水平出发,大力加强包括系统选择在内的常规育种,采取多兵种作战,奋力攀登育种科学新高峰。因此,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总结国内外育种实践,对棉花系统育种作一历史的、科学的分析,这对棉花育种工作仍具有现实意义。一、系统育种的重要性在我国当前大面积推广的棉花良种中,各地不少当家品种是系统选择育成的。据统计,从建国以来至1974年止,国内育成的148个品种中,采用系统选择育成的达100个,占总数的67.6%。目前,我国自育的、推广面积在一百万亩以上的品种有:徐州1818、中棉所2号、中棉所3号、洞庭1号、鄂棉6号、通棉5号、泗棉1号、徐州142、岱红岱等九个品种,除岱红岱外,全  相似文献   

3.
棉花育种4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建所40年来育成棉花品种36个、杂交种2个。有14个品种年种植面积6.67万公顷,其中,中棉所10号、中棉所12、16、17、19等5个品种年种植面积达66.67万公顷以上。90年代以来,中字号棉花品种年种植面积均在266.67万公顷以上,占全国棉田面积的将近50%。棉花育种的基本经验是:紧密结合棉花生产实际确定育种目标;紧扣育种目标不断改进育种方法;加强生态鉴定选育适应性广的棉花品种;重视品种的配套技术研究和良繁推广工作。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新疆特早熟棉区棉花品种主要性状演变趋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了新疆特早熟棉区自解放以来不同时期12个有代表性的推广品种(系)及审定品种,分成5个时期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演变趋势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品种的更换棉花品种的增产潜力增大,新育成品种产量的遗传增益每年9.3kg·hm-2,产量的增加主要是衣分、衣指和结铃性的提高。纤维长度以每时间段0.2mm的速度递增,纤维强度、整齐度和伸长率并没有多大提高,而且近期育成品种还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我场自 6 0年代建立以来即坚持棉花育种育繁推相结合 ,先后育成推广了一批在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的棉花新品种。1 997年农业部农业司发布的我国育种单位育成品种推广面积排行榜 ,我场育成的棉花品种推广面积在全国位居第二 ,在长江流域位居第一。育繁结合在促进新品种选育的同时还保持了新品种优良种性的长期稳定 ,从而使其在生产上充分发挥作用。回顾育繁结合的实践 ,有几点启示。1育繁结合 ,可以提高品种改良的成效新品种选育由于比较标准高 ,因而能保证选择的有效性 ,否则就降低了选择比较的标准 ,即使育成新品种也难保证种性的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6.
我国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用我国不同年代具有较高影响力的30个玉米杂交种,系统研究玉米杂交种在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密度下其产量性状的演变规律。北京和新疆试验点的结果表明,50年代和1970年至21世纪初的杂交种在不同试验密度下,不同年代品种间产量增益均存在明显差异;新杂交种在抗逆性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改良进展;不同年代培育的品种在逆境严重的生态区和逆境轻的条件下都取得了积极的改良效果;我国的玉米育种水平长期以来一直停留在中低密度水平,高密度下的育种目标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 2 0 0 2年度新疆兵团南、北疆主要植棉区棉花品种品质现状 ,认为温度不是影响南、北疆棉花品质的主要因素。总体上看北疆棉花纤维品质优于南疆 ,南疆主要品种的品质尚没有重大突破是主要原因。北疆棉花品质好的原因是 ,近年农七师农科所育成的“新陆早”系列品种品质有显著提高。根据新疆棉区气候特点 ,对新疆兵团棉花品种选择和育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棉花育种50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国棉花育种工作50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育成陆地棉品种约435个,海岛棉品种26个。优良新品种的育成,解决了棉花生产上若干重大问题,使我国原棉由建国初期的大量进口到80年代起就自给有余。由于良种占增产份额的20%~30%,故棉花育种为我国棉花生产的长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选择吉林省50年代至90年代玉米更新换代的5个时期代表品种10个,在3种肥、密组合处理下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产量、产量性状、熟期及种质演变规律,为吉林省高产育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美陆地棉育种系统品种(系)性状比较王庆华,失绍琳,李宗岳,姚凤腾,华国雄,陈旭升江苏南京农科院经作所2100141990年在江苏盱眙县之河农场(江苏农科院棉花育种基点)进行试验。试验采用5个美国陆地棉育种系统。每个系统选择有代表性的品种(系)4个,...  相似文献   

11.
明棉1号(原名明棉860)系江苏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棉花育种组选育的棉花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采用优质棉花品种长绒3号同高产抗病品种苏棉8号杂交,然后以苏棉8号为轮回亲本进行多次回交选择,于2003年育成。2004年进入江苏省棉花新品种预备试验。表现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棉花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已育成品种的数量、育成品种的类型以及育种方法更新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江苏省棉花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分析了棉花育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棉纺工业的发展需求,并提出了未来棉花育种工作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江苏省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原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半个多世纪以来从事棉花育种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分析了其在育种技术、品种试验、生产应用等方面的诸多创新,阐述了其育成品种在棉花生产、科研中的较大影响。旨在为棉花品种的创新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山东棉花主要品种的系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5年以来,山东育成的棉花品种主要来源于岱宇棉15、斯宇棉2B和乌干达系统及其衍生种系。其其他品种交或复交育成品种,为山东的棉花花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系谱分析表明,国外棉花品种资源在山东的棉花育种中应用成效显著。同时也指出加强棉花品种资源工作的创新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1989~1990年度安徽省不同生态棉区的5个棉花新品种试验的有关产量性状的遗传、稳定性参数的分析,旨在对当前这几个新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作出评价,从而为其合理利用和对这些品种进行改良及更高产量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对近几年育成的棉花新品种进行多年、多点试验结果的初步分析表明:在长江流域棉区进行棉花新品种选育,要想产量超过泗棉2号10%以上,其育种目标应确定为,在保持单株结铃性、单铃重与泗棉2号相当的基础上,着重提高衣分;在选择策略上,应加强对衣指选择,以利产量与纤维品质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16.
我省的棉花育种工作,五十年代育成了“洞庭1号”,在长江流域中、上游棉区推广面积700万亩。六十年代育成的“岱红岱”遍布全省各产棉县,面积达200多万亩。近七年来,育成无棉毒素棉花品种“无酚1号”,参加了长江区试;新育成的澧4016和  相似文献   

17.
根据品种志和选育报告(1923~2007年)分析了吉林省大豆育种产量品质进展.结果表明:吉林省85 a间共育成323个大豆品种,随着年代推移育成品种数量逐渐增加,2000年以后育成125个大豆品种;品种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由加世纪50年代前的1 549.7 kg·hm~(-2)提升到2000年以后的2 777.8 kg·hm~(-2),60、70、80、90年代和2000年以后,产量增幅分别达45.2%,5.2%、5.0%、4.5%、15.3%.育成含油量超过22%的品种45个,吉育89含油量达到24.61%;蛋白质含量超过45%品种12个,吉育101蛋白含量达47.94%;不同年代育种贡献表明,2000年以后育种进展最大.  相似文献   

18.
棉花耐旱生态指标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棉花耐旱育种工作的开展,抗旱生理和生态研究已迫在眉睫。为了摸清干旱条件下棉花生态表现与产量间的相互关系,以便进行相关选择,从而卓有成效地选获棉花耐旱品种,开展了棉花耐旱生态指标的研究。材料和方法试验于1987~1989年在本所旱棚条件下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开辟棉子中油分和蛋白质资源,提高棉花的经济价值,5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棉花育种工作者和营养专家就致力于棉花品质的遗传育种和利用的研究,特别是1959年美国棉花育种家麦克迈克育成世界上第一  相似文献   

20.
棉花抗病品种区域试验是新品种选育、审定、繁殖、推广的重要中间环节,通过区域试验,对新育成的抗病品种进一步鉴定其丰产性、优质性、抗病性、早熟性、确定其最适宜的推广地区,并为制订育种目标,探讨抗病育种规律以及生态研究等提供依据。抗枯、黄萎病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于19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