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解决发育不齐的问题,就家蚕不同收蚁时间、不同饲料含水率对家蚕幼虫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发育整齐度,孵化当天收蚁〉-二夜包〉三夜包〉四夜包;(2)饲料含水率以73%左右为适当,过高或过低都会延缓蚕的发育,影响发育整齐度。  相似文献   

2.
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小蚕饲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缪云根 《蚕业科学》2000,26(2):91-93
从收蚁方法、饲料形状、光照条件等方面研究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小蚕饲育技术。结果表明 :不带卵壳收蚁其疏毛率、起蚕率、生长发育进度优于带壳卵收蚁 ;收蚁用饲料以平板状为好 ,有利于蚕的取食和疏毛 ,2龄以后用片状饲料饲育较适宜 ;光线不仅影响蚕的生长发育 ,而且影响饲料价值。为便于实际操作 ,防止饲料变质和污染 ,保持饲料水分等以黑暗封闭饲育为宜  相似文献   

3.
桑蚕小蚕人工饲料配方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蚕小蚕人工饲料配方初步研究山东农业大学蚕学专业张国基,崔为正,王彦文为改进桑蚕人工饲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对稚蚕人工饲料的成型剂、桑叶粉与大豆粉的添加比例及饲料含水率等进行了试验,以收蚁24小时疏毛率、龄期经过、眠蚕体重、发育整齐度等作为生物检定指...  相似文献   

4.
家蚕稚蚕人工饲料配方研究及饲养成绩的调查时,常用的指标是收蚁24h疏毛率、1~3眠眠蚕体重、眠起蚕率、减蚕率等,用上述指标大体可以来判断饲料配方的优劣、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及稚蚕饲养成绩的好坏,人工饲料稚蚕共育技术能否在蚕茧生产上推广应用,稚蚕的生长发育整齐度是关键之一,即使是收蚁24h疏毛率达到100%的蚕品种,在随后的龄期中,因品种、饲料及饲育技术等原因,其个体间发育整齐度仍有出现很大开差的可能。因此,我们认为仅靠上述调查还难以全面反映家蚕生长发育动态情况。在与生产应用相接近的小规模试验中,通过定点逐条调查蚕体…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物统计中常用的变异系数数学模式,对人工饲料及桑叶育家蚕,在3龄、4龄及5龄起蚕饷食1~2h后,定点逐条取样称重,进行体重变异系数分析,调查不同给饵方式对蚕生长发育整齐度的影响及不同品种之间的差距。结果:桑叶育家蚕CV值比人工饲料育小,生长发育整齐度好,但人工饲料育蚕改喂桑叶后,CV值变小。人工饲料育不同饲育方式,也会对CV值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家蚕1~4龄人工饲料的饲育技术规范,对家蚕品种皓月×菁松1~4龄人工饲料育在蚕体发育整齐度方面的实用化水平进行了试验,结果如下:1 ~4龄采用人工饲料育,3龄起蚕的弱小蚕淘汰率为2.35%;4龄起蚕的弱小蚕淘汰率为1.06%;5龄起蚕的弱小蚕淘汰率为0.69%,累计淘汰弱小蚕4.10%,说明1~4龄人工饲料育在蚕体发育整齐度方面已达到实用化水平,并初步形成了1~4龄人工饲料育的饲育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7.
家蚕一代杂交种经过催青技术处理后的转青卵分发到各地以后,在共育室内到孵化收蚁前这一阶段,仍按一定标准的温湿度等条件进行合理保护的过程称为补催青。这一阶段的保护工作做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蚕种一日孵化率和蚁蚕体质强健性,以及今后发育整齐度。  相似文献   

8.
人工饲料养蚕是我国蚕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揭示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遗传规律,可为利用摄食性好的家蚕种质资源培育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对人工饲料摄食性差异显著的3对家蚕品种(品系)分别组配P_1、P_2、F_1、F_2及BC_1共10个世代的交配材料,以人工饲料育收蚁36 h疏毛率为摄食性考核指标,应用联合尺度检验等方法进行摄食性遗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多代食性歧化选择选育的菁松A、菁松B的高摄食性与低摄食性品系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呈现加性遗传效应;广食性品种中广04对低摄食性品种鲁七的摄食性呈现显性-加性-母性遗传模式。由此可见,家蚕不同品种(品系)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遗传模式不同,在选育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时,可依据加性效应为主的遗传模式,对摄食性好的蛾区和个体进行系统选育。  相似文献   

9.
家蚕摄食反应的个体差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从同一蚕品种中通过人工饲料育选拔出摄食性高的个体与低的个体,探讨了其摄食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对摄食刺激物质还是抑制物质,低食性蚕均比高食性蚕敏感,对无机盐、酸和水的感受性以及环境因子对摄食性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随着龄期增进而减小。据此,分析了提高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和发育整齐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家蚕人工饲料是实现工厂化养蚕,降低养蚕劳动力成本的关键技术,我国人工饲料养蚕目前已经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本文从家蚕人工饲料的理化性质、营养成分、饲料配方、原料的开拓与应用、家蚕品种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人工饲料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总结了多年从事家蚕人工饲料育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家蚕人工饲料研究及人工饲料育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现有低成本人工饲料饲养本所家蚕资源品种,研究其摄食性,结果杂交种优于日系与中系,在收蚁与1龄期间是日系明显优于中系,至3龄起蚕日系的存活率也是明显高于中系,而在2龄期间存活下来的中系家蚕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优于日系。  相似文献   

12.
用人工饲料育进行家蚕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检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人工饲料育对21个家蚕品种进行了调查,收蚁24h疏毛率最高的是菁松×皓月,达到9988%,最低的是春·蕾×锡·,为7807%,大部分品种收蚁48h疏毛率达到98%以上。分析供试家蚕品种的蚁蚕疏毛率、杂交率的检验结果和饲料成本认为,菁松×皓月、春·蕾×镇·珠、苏·镇×春·光、鲁7×9202、781×782·734、871×872等适合用人工饲料育进行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检验。  相似文献   

13.
以广西现行品种两广二号的4个亲本932、芙蓉、7532、湘晖为对象,探索累代人工饲料选育效果,经9代连续选育后重新组配成四元杂交组合,命名为GS9,并以两广二号为对照品种,调查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对一代杂交种饲养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时,亲本经连续9代选育后提高了一代杂交种饲料育的发育整齐度和存活率,促进了幼虫后期的蚕体生长;且对5龄经过、全龄经过和茧质影响不明显.对两广二号的亲本进行多代人工饲料选育,提高了一代杂交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表明这种选育方法是有效的;但GS9尚未达到实用化程度,应继续选育提高,以期育成适宜人工饲料育的家蚕品种.  相似文献   

14.
家蚕人工饲料质量与饲养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家蚕人工饲料的品质取决于人工饲料配方和原材料质量,通过人工饲料外观品质观察、原料质量控制、稚蚕、壮蚕及原蚕的饲养、收蚁24h疏毛率、眠起蚕率、减蚕率等调查,根据其饲育成绩可作为人工饲料质量优劣的评价指标,制定了相应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稀土饲养家蚕,研究稀土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人工饲料中添加稀土对家蚕无不良影响,添加浓度以150×10-6为最好,其生命率与茧层率均不低于对照。在人工饲料中添加稀土能有效提高杂交种和原种的体质,丝质不低于对照,但对茧层率和造卵状况无明显改进。  相似文献   

16.
桂蚕5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育成的家蚕新品种,为了检验该品种的人工饲料适应性,进行1~2龄粉体蒸煮饲料育,3~5龄桑叶育试验,通过与对照两广二号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桂蚕5号对饲料的摄食性较好,发育整齐度高,蚕体质量较大,虫蛹生命率、全茧量有所增加,茧层率略有降低;丝质方面茧丝长、净度略有下降,但仍然适合进行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人工饲料育的发育不齐问题,就饲料的不同调制方法对桑蚕幼虫发育的影响,以及同一蚕品种个体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在饲料制作上必须进行蒸煮灭菌,以微波炉加热灭菌的与蒸煮的效果相近,不经加热杀菌简易化制作的效果都不理想;②同一蚕品种个体间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存在差异。对桑叶粉及蔗糖等摄食促进物质的感受性,高食性蚕比低食性蚕敏感;而对豆粕粉中摄食阻碍物质的感受性,低食性蚕比高食性蚕敏感。研究认为,要提高人工饲料育蚕的群体摄食性和发育整齐度,应尽量消除饲料中的摄食阻碍物质,或选育出对摄食阻碍物质具适应性的蚕品种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两广2号蚕品种正反交,用不同产地大豆粕及桑叶粉比例人工饲料配方。1~2龄人工饲料育方式。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对本配方人工饲料有较好适应性,收蚁24h疏毛率除反交烟台豆粕区外,均己达到生产实用水平,96h、192h起蚕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大豆粕产地与桑叶粉高低对疏毛率及起蚕率有显著影响,大豆粕大连产稍好于烟台产,桑叶粉比例过高或过低,均会对饲养成绩产生不良影响。配方中最隹配比为桑叶粉35%~40%,大豆粉33%~38%。  相似文献   

19.
桑前 《江苏蚕业》1989,(3):58-65
<正> (一)稚蚕人工饲料育家蚕人工饲料育是近10年来养蚕方法最大变革之一。日本自1977年以农村稚蚕共育所为基点推广稚蚕人工饲料育以来,显示出:①不需要稚蚕专用桑园,②节省劳动力,③减轻自然灾害,④减少蚕病,⑤可行全年饲育等的优点,深受蚕业者的欢迎,普及率逐年增加,1987年丝茧育普及率占全国总收蚁量的35%,种茧育占45.8%。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的家蚕原种选用低成本人工饲料饲育,调查其对低成本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并对部分品种繁育制种,调查下一代适应性,为选择出适于低成本人工饲料的家蚕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