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六 )“吃茶去”和“圆”搞茶道的人没有不知道“吃茶去”一语的。这句话一般和赵州联系在一起 ,佛门还有“赵州吃茶去”的公案。不过“吃茶去”作为佛门用语 ,倒也不是赵州的独有之物。《禅语录》中还有相当多的其他用例 ,其中也有关于归宗智常的。该用例引自《景德传灯录》卷七 :师戋刂草次 ,有座主来参 ,值师锄草 ,忽见一条蛇 ,师以锄便。座主云 :“久响归宗 ,到来只见个粗行沙门”。师云 :“是尔粗是我粗 ?”主云 :“如何是粗 ?”师竖起锄头。主云 :“如何是细 ?”师作斩蛇势。主云 :“与么则依而行之。”师云 :“依而行之即且置 ,尔…  相似文献   

2.
婺源是江西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 ,历史上曾属于安徽管辖 ,也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4月 6日 ,我们茶艺专业老师一行 8人 ,由陈文华教授带队 ,前往婺源业务学习 ,了却了我们茶艺专业老师近三年多的心愿。路上经过九江湖口 ,顺路石钟山一游 ,本想感受一下苏东坡《石钟山记》  相似文献   

3.
4.
第一届婺源国际茶文化节举办茶文化论坛,并召开婺源茶业发展战略座谈会,这是非常可喜的事情。欣喜之余,我作为一名从事茶叶生产、经营20多年的茶人,也想就茶文化与茶叶的话题谈一些看法,以供专家们参考,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5.
以茶文化的视角界定,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的荆门系古荆襄茶区,隶属大荆巴茶文化圈,因此荆门有茶的历史,当可上溯至遥远的神农时期,荆巴地区茶树由野生过渡到人工栽培,史料记载至晚在西周时期,如此,荆门人工植茶的历史,至少也有3000年了!千年以降,荆门代不乏茶;现在,荆门产茶的地方仍然很多,所辖区、县(市)几乎都出产品质尚好的绿茶.由于地理位置的使然,茶乡荆门又与世界首位茶学家--世人公奉的茶圣陆羽故乡天门为邻境.两市山水互连,风俗相同;历史上,其政区也互有所属.于是常有人问:茶圣的足迹踏进过荆门这片古老茶区么?回答是肯定的!但要说清这一问题,必须先对陆羽的生平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6.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平静清澈的星江河,黑瓦白墙的徽派建筑,连绵百里的茶岭,淳朴的民风是婺源最真实的写照。[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农业考古》2021,(2):F0002-F0002
婺源绿茶产于被称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婺源县。该县地处江西东北部的赣、浙、皖三省交界处,风景优美的黄山、三清山、景德镇将其环绕;婺源宛如这个金三角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全县森林覆盖率为82.6%,青山绿水间隐现粉墙黛瓦的乡村建筑,构成绝美的山水画。温润的气候、充沛的雨量、肥沃的土壤、云雾缭绕的群峰、汩汩不断的山涧,正适合于喜温、耐湿、好雾的茶树生长。从而,有了婺源种茶的悠久历史。早在唐代,被后世尊称为茶圣的陆羽,就发现了婺源产的茶叶很好,并记载在他的传世之作《茶经》中。  相似文献   

8.
火红的五月 ,全世界劳动者节日的五月 ,凤庆茶乡山花烂漫 ,茶叶飘香 ,百鸟鸣啭 ,春光无限。马年携来世贸的春风 ,滋润了茶乡的“春交会” :商潮、茶潮、建设潮 ,潮潮涌向茶乡 ;茶人、商人、各界人 ,人人涌来凤庆。小湾敞开胸怀拥抱新世纪的太阳 ,香竹箐茶皇绽放笑容喜迎八方宾客的到来。中华民族西部大开发已在这里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国家重点工程小湾电站建设如火如荼。凤庆建设茶文化大县的宏伟蓝图已开始描绘。底蕴深厚辉煌的凤庆茶业文明 ,世代凤庆茶人“开拓创新、无私拼搏”的茶业精神 ,不断地变成新鲜血液在茶乡人民的血管里翻…  相似文献   

9.
吕维新 《农业考古》2001,(4):356-357
婺源古属徽州 ,后划归江西。地处赣东北 ,与浙江开化 ,安徽休宁为邻。境内峰峦重叠 ,古木参天 ,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茶树遍山满野。“婺之壤则山踞八、九 ,水与土逼处其间才一、二耳。”“岁概田收入通邑十分之四 ,乃并力作于山。”(《婺源县志》)这是婺源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一、“婺绿”始自唐代唐·建中四年 (783) ,五十一岁的陆羽 ,曾移居上饶城北茶山寺 ,筑宅建亭 ,凿石得泉 ,环居植茶。他在《茶经·八之出》中写道 :茶“生婺源山谷”。唐代 ,婺源就是著名的产茶区。唐末 ,杨华《膳夫经手录》有“婺源方茶 ,置制精好 ,不杂木叶 ,自梁、…  相似文献   

10.
蓝花衣衫古色铜壶举手投足描绘着优稚莞尔一笑愉悦四座看碧玉从壶嘴里流出流出山野的幽香流出古老的纯朴青花杯盏承接着大自然和人共同酿造的芳馥村姑茶——题婺源茶艺@赵丽宏$上海作家协会~~  相似文献   

11.
叶羽 《农业考古》2007,(5):285-285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看不到七八个星天,因为我们到得比较晚,只有小雨,淅淅的下着,所以,在夜色下,我们仅仅能感受到两三点雨山前,那远远的七八个,是上晓起的灯光。曾在一篇文章里写到雨中的婺源,也曾在其他的文章里摄影作品里看到雨中的婺源。湿漉漉的青石,迷朦的油菜花,蓑衣,斗笠,牧牛,炊烟;路边带雨的小花,或红或紫或蓝,还有那一树树红的桃花,白的梨花,还有那房门口趴着的百无聊赖的大黄狗,只能看着门外密密的雨丝,连尾巴都不摇一下。一把鲜艳的小伞飘了过来,接着是一些背包的旅者,沐着雨迎着风,走在鲜花开满的小径上。花是春天的…  相似文献   

12.
千古文化名山——庐山,出产的云雾茶,香——变而持久,味——醇厚而含甘,饮者历来视为珍品。朱德委员长1959年在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期间,曾拨冗到庐山植物园,品尝了该园生产的庐山云雾茶,也展纸挥毫,题诗赞誉: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钟泉石之灵,凛清幽之气,味凉则色秀,液清而气香”的庐山云雾茶,人们在细品漫思时,在初啜苦涩、继而甜丝丝之中,能不思及它生长的艰辛?“托根高接南斗旁,坐令涧壑流芬芳。三十六梯不可到,天风细细吹旗枪。”《庐山志》载:庐山云雾茶“初由鸟雀衔种而来,传…  相似文献   

13.
14.
王琳 《农业考古》2006,(2):277-279
今年五一黄金周,“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又迎来了众多热衷于“农家游”的客人。来到江湾镇上晓起村的游客们惊奇地发现,村口不但树起了一座“中国茶文化第一村”的牌坊,而且建立起了一系列以茶文化为内容的特色旅游项目,令人耳目一新。上晓起村的村民们欣喜地告诉记者,上晓起村能有今天的喜人变化,多亏了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他就是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西省茶叶协会会长陈文华教授。“中国茶文化第一村”71岁的陈文华是我国著名农业考古专家和茶文化专家,他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国茶文化,已撰写了数十万…  相似文献   

15.
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带,东毗浙江开化,西邻瓷都景德镇,南连江西德兴,北接安徽休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婺源,古属新安郡、徽州府。唐宣宗开元二十八年(740),析徽州府休宁县及饶州府鄱阳县而置,抗战前夕划归江西省管辖。婺源县峰峦重叠、丘陵遍布,如果说“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是对江西全省地理轮廓的总概括的话,那末,“婺之壤则山踞八九,水与土逼处其间,才一二耳”。婺源土多红壤,且呈微酸性。这里属于暖温带气候,无霜期二百五十天以上,末次重霜大都在清明以前。由于地形起伏,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晓雾弥漫,湿度大,年降水量约为1828毫米左右,年降雨日一般在120天以上,常年烟云袅袅、林木葱郁,春季雨水尤见充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松阳县茶乡建设情况,系统阐述了松阳县茶乡建设产业基础、市场辐射能力、产业结构转型的现状,列举了存在的几个问题,陈列茶乡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加快推进茶乡建设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走在婺源茶乡青石铺砌的驿道上,你会感到十分的惬意。特别是盛暑炎热,“五里凉亭,十里茶亭”,短亭接长亭,乡人在山亭、路亭、桥亭或店亭,设缸烧茶,供过往客人歇凉解渴,茶水分文不收。有的茶亭还挂着“茶”字帘旗。坐在亭中,清风徐徐,品尝着香茗,使你留连忘返。我曾长途跋涉,经过了一条又一条崎岖而又弯弯的山乡小道,在几个很有诗情画意的茶亭落过脚,饮过茶。这些茶亭,有的建筑粗犷而带点原始,有点古色古香;有的茶亭雕梁画栋,很是优雅。茶亭烧茶的用具是茶瓶。舀茶是用一个斜面小竹筒,装有一个长长的竹柄。盛茶用的是小茶瓯。茶亭中的茶叶,也都是“名山”、“名家”茶。村妇采早,采嫩,将茶叶精心制作而成,使之具有“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醇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的特色。品尝一口,使你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8.
婺源是江西绿茶主要产区之一。县境位于赣东北角上,和浙江、安徽接壤。境内地势高峻,峰峦起伏,河川环绕,并有海拔1000多米的鄣公山,星江河贯穿县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四季云雾不绝,具有栽培茶树的优越自然条件。婺源历来以茶叶产量多,质量好而著名。从清代起,这里的茶叶就进入外国市场,当时婺源隶属安徽,就因“婺源”品质特优,视为“屯绿”之骨干而驰名中外。新中国成立后,“雾绿”发展较快,品质不断提高,195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茶叶科技人员和有实践经验的茶农,在总结“毛峰”和“明前茶”  相似文献   

19.
婺源茶商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历史上,徽帮中的婺源茶商,纵横南北,其势犹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他们东赴苏杭,南压闽广,驾西安,轶津京.  相似文献   

20.
邢湘臣 《农业考古》2003,(4):322-323
《农业考古》(1988年第一期)曾刊出“庐山云雾茶历史述略”一文,对于庐山云雾茶的来龙去脉作了阐述。笔者最近有事去九江、有幸游一下庐山,品茗“云雾茶”,暇想万千,原来庐山云雾茶的来历与五老峰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