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木素含量为0.9%~8.3%的速生杨硫酸盐浆进行了X-射线分析研究。利用多相水解方法测定了其反应性能。研究确定,浆中结晶纤维素含量取决于木素脱出程度并随着木素含量的降低而增加。木屑和浆中的纤维素结晶度相当高,而在脱木素过程中只呈微小变化。木素存在于多相水解反应过程中起着阻碍纤维素水解的作用,降低其反应速度常数。基于研究结果还提出了木素与纤维素结晶部分外表面联结的结论,并探讨了这种联结键的可能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假定菌筒在发菌阶段无机物(灰分)是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中不被消耗的条件下,分析测定了在发菌阶段不同配方,不同菌种分解吸收培养基中纤维素、多戊糖和木素、单宁的情况,证实黑荆树单宁不被香菇菌所分解吸收,当发菌82天和86天时,3种菌种3个配方的9个菌筒里的培养基中,有6个培养基含水率增加,不同菌种在同一配方中灰分增加不同,CrO_2在纯黑荆枝桠材、树叶培养中分解纤维素42.22%,多戊糖61.74%,木素18.94%;黑荆枝桠与阔叶树混合配方的培养基中分解纤维素40.43%,多戊糖41.18%,木素38.36%;纯阔叶材配方的培养基中分解纤维素34.23%,多戊糖55.14%,木素40.23%。  相似文献   

3.
国外木素制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素是最重要的天然多酚类,系由苯基丙烷单体组成,由碳-碳和醚键连接,形成高分子量的分子。由于木素与酚醛树脂的微结构有相似之处,因此人们试图用木素代替酚制胶,或把本素与酚醛缩聚制成酚醛树脂用于胶粘剂。近年来,发表了许多专利介绍用各种木素制胶的途径,包括亚硫酸盐、硫酸盐、水解、溶剂分解和蒸汽爆碎的木素,某些试验已达到了中试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制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器,在紫外光照射下,对麦草碱木素进行了光催化降解研究。通过对光照、氧气和光敏剂这3个因素进行不同组合,考察了木素光催化降解途径。通过分析木素紫外吸收光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探讨了木素在不同反应过程中结构的变化情况以及各因素在木素光催化降解过程中的作用,初步研究了木素发生光催化降解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单纯的光照条件下,木素直接发生降解较少;氧气对木素光催化降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氧条件下光降解实验表明,木素结构中苯环大量开裂,联接木素单元结构间的醚键打开;自由基、单线态氧对木素光催化降解的贡献很大;三重态的光敏剂虽不能直接与木素反应,但在有氧气通入的条件下,三重态光敏剂与分子氧反应会生成的单线态氧,加速了木素光催化降解。  相似文献   

5.
两种木材中综纤维素的快速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辅助的方法实现木材综纤维素的快速分离的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法在阔叶材水曲柳和针叶材落叶松心材的木素脱除方面表现出快速、高效,且对于水曲柳的效果好于落叶松。通过对所制得木材综纤维素中木素含量的测定、α-纤维素含量的测定、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以及X-射线衍射的分析,初步证明了微波作用与传统方法分离得到的木材综纤维素差别不大,前者结晶度略高。  相似文献   

6.
过去10年间,北美在开发和研究降低木材胶粘剂成本、提高改性树脂使用性能方面成绩显著。特别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木质复合材料生产中,胶粘剂固体成分已有5%~35%由木素磺酸盐本素等工业副产品所代替。最近的研究成功地用有机溶液制浆木素和褐腐菌腐朽本素替代30%~40%苯酚制造改性酚醛树脂。有机溶液木素(OSL)和褐腐木素(BRL)与甲醛反应显示出相等或高于纯化硫  相似文献   

7.
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对苯基异氰酸酯与木素、纤维素、木粉的反应进行探究.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试验对比苯基异氰酸酯分别与木素、木粉在绝干含水率和平衡含水率(木素为3%,木粉为5%)条件下的反应特征;同时研究木素存在下苯基异氰酸酯与纤维素的反应特性.基于对DSC图的讨论分析和Ozawa方程,求解苯基异氰酸酯分别与木素、木粉反应的活化能,初步揭示异氰酸酯分别与木素、纤维素、木材的胶接反应特性.研究表明:苯基异氰酸酯与木素反应温度和活化能相对于苯基异氰酸酯与木粉反应的温度和活化能要低;木素与纤维素混合时,异氰酸酯主要与木素反应,当纤维素的含量较大时,纤维素与异氰酸酯反应程度加大;当木材含水率为5%时,水分导致含水木材与异氰酸酯反应活化能降低了34%.  相似文献   

8.
<正> 木素酸钠是由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化学教研组,从造纸制浆废液中分离制取的一类高聚物。它含有较多的酚羟基、羧基、羰基等活性基团。分子中有多种组分如苯甲酸、苯乙酸及阿魏酸等。已有试验报道,一定浓度的木素酸钠具有促进插枝生根,叶片保绿,提高种子发芽率以及加速幼苗生长等功能。1985年春,我们测定了经木素酸钠溶液处理后的湿地松发芽种  相似文献   

9.
云杉针叶的木素含量为25.3—26.9%,冷杉针叶的木素含量为23.3—25.4%。 欧洲赤松(Pinus silvestris L.)针叶的木素含量见表1。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水和稀酸预处理蔗渣后,根据Bj?rkman法从蔗渣样品中分离出7种木素。此外,从蔗渣硫酸盐制浆黑液中分离出硫酸盐木素(KL)。利用二维核磁(~1H-~(13)C HSQC NMR)和磷谱(~(31)P NMR)分析8种木素样品的分子结构和官能团,再利用木素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苦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木素的抗氧化性能,并建立木素清除DPPH自由基的等温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随着热水预处理强度的增加,木素芳基醚键(β-O-4')断裂增加,麦黄酮、阿魏酸和对香豆酸降解率增加,酚羟基和羧基含量增加。抗氧化性测试表明:蔗渣磨木木素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6.73%,热水处理木素对DPPH自由基最大清除率为91.70%,稀酸预处理木素和硫酸盐木素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4.75%和83.22%。等温吸附反应模型分析表明,木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过程更符合Langmuir模型,预处理提高了木素对DPPH的清除速率。与蔗渣磨木木素相比,稀酸预处理和硫酸盐蒸煮降低了木素的抗氧化性,热水预处理则提高了木素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筛选帽儿山人工林地表可燃物中的木质素降解真菌,探究木质素降解菌对不同森林地表可燃物的分解效果,以期找到能够有效降解森林可燃物的真菌菌种,为应用生物降解方法降低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从而降低森林火灾发生概率与森林火险指数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方法】采集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尖砬沟森林培育实验站的落叶松、胡桃楸、水曲柳纯林与胡桃楸-落叶松、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内的凋落叶,采用添加抗生素的麦芽浸粉(MEA)培养基进行真菌的分离培养,之后采用愈创木酚平板显色法进行初筛,根据测定菌株的显色情况及菌落圈与显色圈比值筛选高活性木质素降解酶菌株,复筛利用苯胺蓝平板脱色法对菌株木质素氧化酶系进行定性测定,对2次筛选获得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及分子鉴定,然后以胡桃楸、水曲柳、落叶松3种可燃物样品作为分解基质,接入木质素降解菌单一及混合菌液,于28℃恒温培养7 d,分别测定经培养后基质中的木质素含量,分析木质素分解规律。【结果】由MEA培养基筛选出的9株真菌有5株在PDA-愈创木酚培养基上发生了显色反应,且菌株B6和Y3的R/r <1,即该2株菌能优先降解木质素;苯胺蓝平板脱色试验结果显示菌株B6和Y3均可使培养基蓝色褪去,即均具有LiP与MnP酶活性;经形态学及分子鉴定,菌株B6为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菌株Y3为桦褶孔菌Lenzites betulinus;地表可燃物样品降解试验结果显示,经单一菌液与两者混合菌液培养后,样品中木质素含量均有下降,且经混合菌液处理后的3种可燃物基质表现出相对较好的降解效果;3种基质降解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水曲柳>胡桃楸>落叶松;菌种Y3对木质素的降解效果较菌种B6好。【结论】混合菌液对可燃物中木质素的分解能力较单一菌液强;菌株B6和Y3之间无拮抗作用,混合后产生协同效应,使木质素降解酶系活力提高,从而可提高木质素降解率;菌种Y3降解能力强于B6;可燃物样品中木质素降解效果因基质不同而存在差异,阔叶可燃物比针叶可燃物易分解。经筛选出的木质素降解菌能有效降解可燃物中的木质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从而降低森林火灾风险。  相似文献   

13.
6种木材白腐菌对山杨材木质素分解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池玉杰  于钢 《林业科学》2002,38(5):115-120
由于不同的木材腐朽菌的生理特性不同 ,所分泌的酶及酶的活性各不相同 ,因此 ,不同的腐朽菌分解木材的各种成分及相对速度就各不相同 ,而且对于木质纤维基质会有不同的中间代谢产物。本项研究选择了火木层孔菌 (Phelliusigniarius)及另外 5种木材分解能力较强的阔叶树上的白腐菌 :粗毛盖菌 (Funaliagallica)、三色革裥菌 (Lenzitestricolor)、冬拟多孔菌 (Polyporellusbrumalis)、偏肿拟栓菌 (Pseudotrametesgibbosa)和血红密孔菌 (Pyc noporussanguineus) ,研究了它们对山杨木材木质素的分解能力 ,测定了经 6种白腐菌分解一定时期的山杨木材木质素的含量 ,作为木材白腐菌对山杨木材木质素生物降解机制的初步研究 ,旨在为山杨木材生物制浆造纸提供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同时也可为木质素合理的生物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品、生物漂白、酶处理防止机械浆的返黄、废水治理、纤维素酶解糖化的微生物前处理等提供相关的借鉴研究 ,以期在生产实践中减轻环境污染并充分利用木质素资源。在无菌的条件下 ,将山杨木片样品分别放入以上 6种白腐菌的平板培养基中受菌侵染 ,一定时间后取出 ,去除木片表面的菌丝体 ,然后分别测定未腐朽材和受菌侵染 4 0d、6 0d、80d和 12 0d时木片样品中木质素的含量 ,分析 6种白腐菌对山杨木  相似文献   

14.
白腐菌在木质纤维素降解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木质素由于具有各种生物学稳定的复杂键型而不易被微生物降解,进而阻碍了纤维素的降解利用,而纤维素是重要的能源性物质,同时又是纸浆的主要成分,因此有效利用木质纤维素的关键是木质素的去除。本文总结白腐菌在生物制浆、乙醇制备的预处理、堆肥和饲料的制备方面的应用,概括提高白腐菌利用效率的方法,并对使用白腐菌处理木质纤维素材料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6种白腐菌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及粗毛盖菌Funalia gallica、三色革裥菌Lenzites tricolor、冬拟多孔菌Polyporellus brumalis、偏肿拟栓菌Pseudotrametes gibbosa和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分解山杨材一定时间后的木质素含量,研究木材白腐菌对山杨材木质素生物降解机制。测定结果表明,按照木质素的减少百分率,这6种白腐菌对山杨材木质素的分解能力依次为血红密孔菌、偏肿拟栓菌、三色革裥菌、冬拟多孔菌、冬拟多孔菌、火木层孔菌;6种白腐菌对山杨材木质素及综纤维素的分解量X1、X2及分解时间Y这3个量之间存在多元回归关系;冬拟多孔菌是较多分解木质素、较少分解纤维素的木材白腐菌。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木质素结构的基础上 ,从降解木质素的菌种及主要酶、产酶的条件 ,分析了真菌降解木质素的研究现状 ,介绍了真菌降解木质素及其酶的应用 ,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木材白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白腐菌是木材的主要腐朽菌之一,白腐菌菌丝在细胞内形成多种降解酶主要是木素降解酶,次则是纤维素降解酶及半纤维素降解酶,以降解细胞壁物质中的木素、半纤维素及纤维素,作为木腐菌的营养。由于这些木材组成的降解,必然改变木材的化学及物理性质。近年来,在白腐菌的营养需求、降解酶传递途径,对木材主要组成酶降解机理及对材性的影响,产酶的分子遗传等领域的研究均取得一定进展,可望不久将来能利用生物工程改变白腐菌基因,  相似文献   

18.
The improvement of lignin pyrolysis by biopretreatment of white-rot fungi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Results showed that biopretreatment can decrease the final residue yields, increase the weight loss rates, and absorb less heat during the pyrolysis of lignin in the inert atmosphere. In addition, the activation energies of biopretreated lignin were lower with the pre-exponential factors much higher compared with unpretreated lignin during the whole pyrolysis procedure. Analyses by FTIR and 13C NMR indicated that the structural alterations caused by biopretreatment migh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lignin. By using biopretreatment, it is possible to enhance the lignin pyrolysis.  相似文献   

19.
木腐菌木质素分解酶活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英  王建军 《木材工业》1993,7(4):18-21,25
本文对8种木腐菌,13株菌株的木质素分解酶活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3株木腐菌菌株都具有程度不同的木质素分解酶活力,其中白腐菌的木质素分解酶活力高于褐腐菌,酶活力增长速度较快,高酶活力维持时间长。这些结果对于木材防腐研究及白腐菌综合利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池玉杰 《林业科学》2005,41(2):136-140
选择火木层孔菌及 5种木材降解能力较强的阔叶树上的白腐菌 :粗毛盖菌、偏肿拟栓菌、三色革裥菌、冬拟多孔菌和血红密孔菌 ,采用国内外红外光谱分析的标准方法 ,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未腐朽材木粉和受 6种白腐菌腐朽 12 0d后的腐朽材木粉试样的红外光谱图。刮取未腐朽的山杨木材样品和受 6种白腐菌腐朽 12 0d时的山杨木材样品表层少许 ,在干燥条件下 ,分别放入KBr中 ,磨细 ,压片 ,然后在FTIR光谱仪上进行测定 ,得到经 6种白腐菌降解 12 0d后的木材木粉和未腐朽材木粉其木材和木质素官能团谱峰位置和谱峰相对吸收强度的振动变化状况 ,进而分析腐朽后的山杨木材和木质素官能团的变化情况 ,以作为木材白腐菌对山杨材生物降解机制的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 ,受 6种白腐菌腐朽后的山杨木材和木质素官能团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降解 ,但各自的变化情况有所不同。对木质素的降解主要是存在于侧链上 ,虽然苯环骨架变化不明显 ,但木质素苯环间的羰基、CH2 结构、紫丁香基和愈疮木基等侧链已部分被降解。从各吸收峰相对吸收强度的变化大小来看 ,血红密孔菌、冬拟多孔菌、三色革裥菌和偏肿拟栓菌对木质素降解的程度大于粗毛盖菌和火木层孔菌对木质素降解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