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探讨卵巢激素及其子宫内膜受体在奶牛子宫内膜炎中的作用,以产后6~10d健康及患急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通过ELISA法检测子宫内膜中PGF2a,血清中孕酮和雌二醇浓度,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子宫内膜PGR和ESR-1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病牛子宫内膜PGF2α水平为(6.503±0.122)μg/L,血清孕酮为(0.816±0.281)μg/L,血清雌二醇为(35.462±2.523)μg/L,而对照组分别为(14.408±0.285),(0.543±0.142),(37.6±1.317)μg/L;子宫内膜炎患牛组PGF2a水平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孕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GF2a与孕酮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893),雌二醇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GR基因的mRNA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ESR-1基因的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上述结果表明,孕酮浓度显著升高及PGR mRNA高表达,可能抑制子宫收缩;ESR-1mRNA低表达使子宫新陈代谢减慢,子宫内膜合成PGF2a功能下降,这些改变有可能促进了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研究雌激素和孕酮对卵巢摘除大鼠子宫内肥大细胞数量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和孕酮与子宫内肥大细胞之间的相关关系。35只雌性成年大鼠随机分成7组:假手术组(SHAM)、卵巢摘除组(OVX)、卵巢摘除+雌二醇E2(OVX+E 20 μg、OVX+E 100 μg、OVX+E 500 μg)、卵巢摘除+孕酮P4(OVX+P 2 mg、OVX+P 10 mg)。动物处理7 d后,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雌二醇和孕酮的含量,用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大鼠子宫内肥大细胞。结果显示:①OVX组大鼠血清雌二醇浓度最低,雌二醇处理后, OVX+E 20 μg组雌二醇浓度比OVX组升高97.13%、OVX+E 100 μg组比OVX组升高204.84%、OVX+E 500 μg组比OVX组升高936.45%;孕酮处理后,孕酮浓度OVX+P 2 mg组比OVX组升高77.25%、OVX+P 10 mg组比OVX组升高235.25%,各组差异均显著(P〈0.05)。②雌二醇处理后大鼠子宫内肥大细胞数量减少, 与OVX组比较,OVX+E20 μg组减少32.65%、OVX+E 100 μg组减少64.50%、OVX+E 500 μg组减少74.49%;孕酮处理后,OVX+P 2 mg组比OVX组增加66.73%、OVX+P 10 mg组比OVX组减少70.67%。除OVX+E 20 μg组外,各组与OVX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随着血清中雌、孕激素含量的升高,大鼠子宫内肥大细胞的数量呈递减趋势,提示雌激素和孕酮对大鼠子宫内肥大细胞的数量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甾醇对去卵巢小鼠血清激素及乳腺组织中孕激素受体的影响。50只雌性小鼠,随机选40只进行去卵巢手术,恢复7 d。分组如下:正常组、去卵巢对照组、植物甾醇低、中、高3个剂量组(每日灌胃20、80和320 mg/kg植物甾醇)。连续灌胃3周,第22天采集血样和乳腺组织,对小鼠血清中的雌二醇、孕酮和催乳素水平进行检测,对乳腺组织的孕激素受体基因表达进行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去卵巢对照组小鼠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植物甾醇组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持续升高,其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与正常组最接近;与去卵巢对照组相比,去卵巢植物甾醇组小鼠血清孕酮水平均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去卵巢对照组相比,去卵巢植物甾醇组小鼠催乳素水平先下降后上升,但他们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去卵巢对照组相比,植物甾醇各剂量组小鼠孕激素受体基因相对表达量呈上升趋势,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孕激素受体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去卵巢对照组的1.05、1.13和2.78倍。植物甾醇可改善去卵巢小鼠内源激素不平衡的状况,促进乳腺组织PR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共轭亚油酸(CLA)对小鼠生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60只6~7周龄的昆明雌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添加1.5%花生油的繁殖颗粒料,试验组饲喂添加1.5%花生油和1.5%共轭亚油酸的繁殖颗粒料。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间情期、发情期、妊娠5 d和妊娠9 d小鼠的血清瘦素、内脂素、雌二醇(E2)和孕酮(P)含量,并计胚胎数(妊娠5 d和9 d)及产子数,每组各6只。结果表明:共轭亚油酸可显著降低各阶段的血清瘦素、内脂素和雌二醇水平(P0.01或P0.05);可使血清孕酮水平升高,并在间情期、妊娠5 d和妊娠9 d时差异极显著(P0.01);显著增加窝产子数(P0.05)。综上所述,共轭亚油酸能够影响血清瘦素、雌激素和孕酮水平,提高小鼠的生殖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6mg/kg和12mg/kg大豆黄酮饲喂44周龄的白羽番鸭。结果发现:6mg/kg大豆黄酮组番鸭产蛋率显著提高(P〈0.01),血清孕酮和T3水平上升(P〈0.01),而12mg/kg大豆黄酮组番鸭产蛋率呈下降趋势;两试验组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均明显下降。试验结果表明:大豆黄酮可通过调节体内激素分泌,进而影响番鸭的生殖功能。  相似文献   

6.
应用VE、VC及普鲁卡因作为胚胎调节剂对蛋鸡胚胎生长发育进行调控。225枚种蛋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处理;试验1组,采用(78%VE14μL+25%VC20μL)/枚;试验2组,采用(78%VE14μL+25%VC20μL+2%普鲁卡因56μL)/枚;于入孵前,距离种蛋钝端1/4近气室处,经酒精消毒,将调节剂液注射到种蛋胚盘附近,探讨其对蛋鸡内分泌水平、抗氧化性能、免疫性能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5周龄蛋鸡激素水平,1组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极显著提高(P〈0.01);2组甲状腺素(T4)水平显著提高(P〈0.01)。39周龄时,1、2组T4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2组孕酮(P)、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提高(P〈0.05);抗氧化性能,试验组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降低,其中2组血清MDA显著降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脂类代谢方面,试验2组蛋黄胆固醇降低16.58%(P〈0.05),1组蛋黄粗脂肪降低13.51%(P〈0.05)。对新城疫(ND)疫苗免疫的影响,试验组在注射ND疫苗后7、14、28 d抗体效价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1组在14、28 d时抗体效价差异极显著(P〈0.01)。此外,0 d,1组的抗体效价比2组提高58.35%,差异显著(P〈0.05);28 d,1组的抗体效价比试验2组提高29.03%(P〈0.01);其他时间点2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在22~39周龄,试验1、2组平均蛋重和总产蛋量都不同程度地提高,1组尤为显著(P〈0.01或P〈0.05),而试验组料蛋比均显著性降低(P〈0.05)。因此,通过调节胚胎代谢能明显改善出壳后蛋鸡的内分泌水平及抗氧化性能,提高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7.
挑选体质量相近的奥利亚罗非鱼,随机放入网箱,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大豆黄酮(Da)组(基础日粮+Da10mg/kg),并各设2个重复,试验期为32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a组雄鱼日增重提高14.9%(P〈0.05),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增加15.2%(P〈0.05),生长激素(GH)水平提高29.1%,甲状腺激素(T3)水平提高13.2%,睾酮水平提高27.3%,雌二醇水平下降22.8%;雌鱼日增重及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变化不大(P〉0.05),GH水平提高24.8%。T3、睾酮水平几无变化,雌二醇水平下降10.5%。Da组雄、雌鱼脲氨水平分别下降51.5%、17.3%(P〈0.05);血清抗氧化能力分别上升79.5%、48.1%(P〈0.05);肝抗氧化能力分别上升73.9%、33.3%(P〈0.05);血钙、血糖水平变化不大。结论:Da可能通过提高生长激素和睾酮水平促进奥利亚罗非鱼雄鱼生长。  相似文献   

8.
选用20头年龄相近、体况良好的成年雄性林麝。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组,研究日粮添加过瘤胃脂肪(0、5、10、15 g/d)对林麝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不同水平过瘤胃脂肪对林麝血清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钙、磷、镁、肌酐、孕酮等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后10 g/d组和15 g/d组雌二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5 g/d组差异不显著(P0.05);10 g/d组睾酮较对照组和5 g/d组显著提高(P0.05),但与15 g/d组差异不显著(P0.05)。根据试验结果推断,林麝日粮过瘤胃脂肪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0 g/d。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甾醇对雌性小鼠生长及生殖激素的影响。选用50只35日龄雌性小鼠,适应1周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植物油组(给予0.1 mL植物油)及植物甾醇低、中、高三个剂量组(每日灌胃20、80和320 mg/kg植物甾醇)。连续灌胃3周,第1天和第22天称取小鼠体重,然后眼球采血,制备血清,对小鼠血清中的雌二醇、孕酮、催乳素水平进行检测,研究不同添加量的植物甾醇对小鼠生长及生殖激素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植物油组小鼠体增重差异显著(P<0.05)。与植物油组相比,植物甾醇处理组小鼠体增重先升高后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植物甾醇对小鼠血清E2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中剂量组小鼠的雌二醇水平最高(270.52±18.10 pmol/L);随着植物甾醇灌胃剂量的增加,小鼠孕酮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植物甾醇中剂量组小鼠血清孕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植物甾醇灌胃组小鼠催乳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低剂量植物甾醇可提高KM雌性小鼠的体增重;植物甾醇能提高KM雌性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但对孕酮和催乳素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夏季和秋季对经产荷斯坦奶牛进行定时排卵-输精程序(TAI)处理并在输精后进行HCG处理(第5d和第10d分别肌注HCG2000IU/头),另于冬季单独对自然发情人工授精母牛进行输精后HCG处理。从各季节HCG处理组及其对照组中抽取部分奶牛,在输精后第0d(输精当天)、7d、14d、和21d分别采血,以测定孕酮和雌二醇水平。所有试验牛在输精后45-60d进行直肠妊娠检查以确定是否受胎。结果显示:夏季TAI+HCG组、TAI组、对照组母牛输精后的受胎率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为26.67%(4/15)、16.67%(2/12)和10.71%(3/28)。秋季TAI+HCG组、TAI组、对照组情期受胎率差异也不显著(p〉0.05),分别为:55.00%(11/20)、42.11%(8/19)和31.43%(11/35)。冬季HCG组和对照组的受胎率分别为63.16%(12/19)和45.00%(9/20)(P〉0.05)。在夏秋冬三个季节,输精后HCG处理相应显著提高第7d、14d和21d血液中孕酮水平(p〈0.05),但稍稍降低雌二醇水平(p〉0.05),显著降低E2/P比值(p〈0.05)。与受胎率的差异相关,秋冬季各组牛输精后血浆P水平高于(p〉0.05)或(极)显著高于(p〈0.01或p〈0.05)夏季相应组;血浆E2水平则稍高于(p〉0.05)夏季相应组。以上结果说明,TAI单独处理可以将受胎率提高约10~15个百分点;输精后单独HCG处理可以将爱胎率又提高约10-15个百分点,这主要是促进黄体功能的结果,而且提高的幅度在秋冬季要高于夏季。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CC-Dp对马驹麦草采食量和血清中摄食调控激素的影响。选取20匹17月龄健康无病、体况和采食量相近的伊犁马驹,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5匹,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1000、1500 mg/kg CC-Dp。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马驹麦草采食量在试验第1~15天显著提高(P<0.05),血清中胆囊收缩素(CCK)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在试验进行1~15 d分别显著降低和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马驹麦草采食量在试验全期内显著提高(P<0.05),血清中CCK含量在试验进行1~15 d极显著降低(P<0.01)、16~30 d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GABA含量在试验全期均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血清中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瘦素(LEP)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1500 mg/kg CC-Dp能显著提高伊犁马驹麦草采食量,显著降低血清中胆囊收缩素含量,显著升高血清中γ-氨基丁酸含量,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动物体内胆囊收缩素水平以调控动物的采食,且与γ-氨基丁酸的调控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复方中药偶蹄康对奶牛口蹄疫O型、A型、亚洲Ⅰ型3个血清型疫苗抗体水平、10种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将健康成年奶牛分为药物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0头,连续拌料给药7 d后注射口蹄疫三联苗,注射疫苗后0、14、28、56 d分别采血,检测血清疫苗效价、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及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注射疫苗后0、28和56 d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抗体效价无显著差异(P>0.05);注射疫苗后14 d药物对口蹄疫3种血清型抗体效价的提升作用均极显著(P<0.01)。药物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降低,0、28 d差异显著(P<0.05),56 d差异极显著(P<0.01);28、56 d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葡萄糖含量差异显著(P<0.05);0 d血磷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但未超出正常生理值范围,且后续检测无显著差异(P>0.05)。注射疫苗后14 d药物组血清CD4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注射疫苗后28 d药物组血清CD4、IL-2、IL-6、IL-10、IL-12、IL-18、IFN-γ含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注射疫苗后56 d药物组血清IL-6、IL-12含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CD4、IL-2、IL-4、、IL-18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综上可知,偶蹄康对奶牛口蹄疫O型、A型、亚洲Ⅰ型3个血清型疫苗效价有显著提升,对奶牛肝脏和肾脏功能无明显的损伤,且有一定的利胆作用,对奶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机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棉副产品对绵羊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30只健康巴尔楚克绵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羊,各组分别饲喂由配合精料50%分别与50%麦秸(对照组)、25%麦秸和25%棉秸(Ⅰ组)、50%棉秸(Ⅱ组)、45%棉秸和5%棉籽(Ⅲ组)、40%棉秸和10%棉籽(Ⅳ组)混合的颗粒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①绵羊总增重、平均日增重随着棉花秸秆添加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其中Ⅱ组绵羊总增重、平均日增重最低,显著低于Ⅲ组(P<0.05);②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棉副产品后绵羊瘤胃液氨态氮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各组间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丙酸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③各试验组粪氮、尿氮和摄入氮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随着棉副产品添加比例的增加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④棉副产品添加比例对绵羊血液中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清铁、钠、氯、钾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棉副产品比例的增加,绵羊血液中镁的浓度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棉副产品添加量达到50%时,其游离棉酚浓度超过300 mg/kg,对绵羊的生产性能及健康具有一定负面影响,棉花秸秆添加量控制在低于25%的范围为宜。  相似文献   

14.
纳米氧化锌对肉仔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纳米氧化锌对肉仔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192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以添加硫酸锌(含锌80 mg/kg)的口粮为对照组,即A组,添加含锌40、80、120 mg/kg的3个纳米氧化锌水平组为试验组,即B、C、D组,试验期6周.试验结果表明:40 mg/kg锌添加水平的纳米氧化锌组能够显著提高(21、42 d)肉仔鸡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P<0.01),极显著提高(21、42 d)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1、P<0.01),减少(21 d)血清中一氧化氮(NO)生成(P<0.05).80 mg/kg锌添加水平的纳米氧化锌组能够极显著提高(42 d)肉仔鸡血清中GSH-Px活性(P<0.01),显著提高(42 d)肝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和T-AOC活性(P<0.05、P<0.01),极显著提高(21 d)血清中T-AOC(P<0.01),减少(21、42 d)血清中NO生成(P<0.05、P<0.01),并能提高(42 d)血清抑制羟自由基能力(P<0.05),提高(21 d)肝组织中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P<0.05).由此可知,日粮添加纳米氧化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肉仔鸡机体的抗氧化性能,增强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自由基的产生,以40、80 mg/kg添加量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5.
大豆异黄酮对产蛋后期蛋鸡卵巢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对产蛋后期蛋鸡卵巢机能是否有改善作用。选取70周龄左右的海兰褐蛋鸡4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3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和15 mg/kg大豆异黄酮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大豆异黄酮显著提高了产蛋率(P0.05),对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孕酮分泌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15 mg/kg添加组显著提高了雌二醇、β-内啡肽和卵黄蛋白原分泌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10 mg/kg大豆异黄酮添加组对等级卵泡、小黄卵泡、大白卵泡数量以及各级卵泡的闭锁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15 mg/kg大豆异黄酮添加组显著提高各卵泡数量(P0.05),且极显著提高大白卵泡和初级卵泡数量(P0.01),同时极显著降低小黄卵泡、大白卵泡、次级卵泡的闭锁率(P0.01)。3)15 mg/kg大豆异黄酮添加组极显著提高血浆和卵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1),显著提高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由此可见,大豆异黄酮可提高产蛋后期蛋鸡的产蛋率,改善卵巢机能,其原理可能与提高雌二醇和β-内啡肽的分泌量和机体抗氧化性相关。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作用效果不一样,本研究中以15 mg/kg效果优于10 mg/kg。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孕鼠在孕期暴露双酚A(bisphenol A,BPA)对仔鼠生殖激素及相关基因的影响,试验将40只昆明孕鼠随机分为A、B、C、D共4组,每组10只。其中A组为对照组,饲喂普通鼠粮;B、C、D组孕鼠整个妊娠期(妊娠1 d至分娩)分别按每只鼠每天50、500、2 500 mg/kg体重给予BPA,待孕鼠自然分娩,观察记录仔鼠死亡情况。至仔鼠性成熟(56日龄)剖杀仔鼠,摘取睾丸或卵巢称重并计算脏器指数,HE染色观察卵巢或睾丸组织结构的变化,ELISA试剂盒分析仔鼠血清睾酮(T)、促卵泡素(FSH)及雌二醇(E2)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仔鼠睾丸或卵巢Bax、Bcl-2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仔鼠睾丸StAR、CYP11a或卵巢AMH、Kitlg mRNA表达。结果显示,孕鼠暴露BPA极显著增加了仔鼠死亡率(P<0.01),显著降低了仔鼠睾丸重(P<0.05)。ELISA检测结果表明,孕鼠暴露BPA极显著降低了仔鼠T(♂)及FSH(♀)含量(P<0.01),极显著升高了仔鼠(♀) E2水平(P<0.01)。HE染色结果显示,随BPA剂量增加,仔鼠睾丸组织损伤严重,间质细胞减少;卵巢组织结构随BPA剂量增大,空泡逐渐增多,黄体颗粒数量逐渐减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孕鼠暴露BPA增加了仔鼠睾丸或卵巢组织中Bax阳性蛋白表达,减少了Bcl-2阳性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了雄性仔鼠StAR mRNA表达量(P<0.05);B、D组雄性仔鼠CYP11a 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而C组CYP11a mRNA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C、D组雌鼠Kitlg mRNA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AMH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孕鼠妊娠期暴露不同剂量BPA增加了仔鼠死亡率,扰乱了生殖激素平衡和睾丸/卵巢中相关凋亡蛋白及生殖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黄芪多糖缓解肉牛短途运输应激的效果,选择15头(12月龄、体重250 kg左右)健康西门塔尔杂交肉牛,随机分至对照组、运输应激组和黄芪多糖处理组中,每组5头牛,黄芪多糖处理组牛给予10 g/(d·头)的黄芪多糖,运输应激组和黄芪多糖处理组进行3 h的60 km/h模拟公路运输。运输前1 d及运输后1、7 d采集所有试验牛的血样,测定相关生化指标,同时统计肉牛日增重和发病率。结果表明,运输应激组肉牛血清Na+在运输后1 d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和黄芪多糖处理组在试验期间各时间点血清Na+、K+、Ca2+和Cl-无显著差异(P>0.05);运输应激组在运输后1、7 d的Na+/K+-ATP酶活性均极显著低于运输前1 d(P<0.01),血清SOD活性、GSH-Px活性均显著低于运输前1 d(P<0.05),运输后1、7 d血清MDA含量均显著高于运输前1 d(P<0.05),对照组和黄芪多糖处理组上述指标在试验期间均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和黄芪多糖处理组运输后7 d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运输应激组(P<0.01),黄芪多糖处理组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发病率均低于运输应激组。综上,黄芪多糖对肉牛短途运输应激防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杜仲叶(Eucommia ulmoides leaves,EUL)对绵羊营养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5~30 kg、70~80日龄的湖羊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无杜仲叶日粮组,CTL)、低剂量添加组(10%杜仲叶日粮组,EUL1)、高剂量添加组(20%杜仲叶日粮组,EUL2)。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试验结束时,通过静脉采血,离心后分别取血浆和血清,血浆用于生化分析,血清用于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饲喂杜仲叶后,EUL1和EUL2组绵羊血浆中葡萄糖、非酯化脂肪酸、高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均升高,EUL2组与CTL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EUL1组与CTL组差异不显著(P>0.05);EUL1和EUL2组尿素较CTL组极显著降低(P<0.01),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EUL1和EUL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样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进行检测,在正模式下得到593个代谢物,在负模式下得到1 570个代谢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发现,各试验组间的差异代谢物较多,能将其得分图明显区分。进一步对变量重要性因子大于1.0(VIP>1.0)的代谢物进行t检验后发现,各组之间有24种特征代谢物差异显著(P<0.05)。这些差异代谢物涉及体内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的代谢,有的代谢物还与动物的免疫机能相关。杜仲叶饲料对绵羊的营养代谢、生理状态和免疫状况可产生明显的影响,代谢组学可有针对性地分析代谢物发生的步骤及生理作用,为阐明杜仲叶影响营养代谢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A对0~3周龄北京鸭生产性能和肠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评价日粮中添加维生素A对0~3周龄肉鸭生产性能、血清中维生素A含量和肠道发育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北京鸭36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鸭,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500、5000、10000、15000 IU/kg维生素A的试验日粮,试验期为3周.结果表明:日粮中维生素A水平为2 500 IU/kg即能满足北京鸭基本需要;维生素A添加水平在0~10000 IU/kg时,血清中维生素A含量随着日粮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极显著提高(P<0.01),10 000和15 000 IU/kg添加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500 IU/kg组的绒毛长度、十二指肠隐窝深度和肠壁厚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0 IU/kg组(P<0.05或P<0.01),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适量增加维生素A的添加水平可提高北京鸭生产性能,增加肠道的绒毛长度;肠道绒毛的发育状况和血清中维生素A均可以作为评价肉鸭维生素A营养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AA肉鸡为试验对象,研究母源性添加脱氢表雄酮(DHEA)对子代艾维因肉鸡脂肪代谢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将34周龄AA肉种鸡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添加25 mg.kg-1DHEA的低剂量组(L)和50 mg.kg-1DHEA的高剂量组(H),2周后从各组收集种蛋进行孵化,随机选取180只出壳后的子代鸡,根据其母代饲料中添加DHEA的情况相应的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饲喂至21 d宰杀,采集血清、肝脏、腹脂、左侧胸肌和腿肌样本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母源性添加DHEA对子代肉鸡日采食量、日增体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母源性添加DHEA却可极显著地降低其料肉比(P0.01)。对子代公鸡而言,与对照组相比母源性添加高剂量的DHEA可显著地升高血清BG(P0.01)、NEFA(P0.05)和HDL-C(P0.05)的含量,极显著地降低肝脏组织中TG的含量(P0.01),但对血清TC、TG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剂量的DHEA对其血清中T3、T4、GLU和Leptin的含量均无显著的影响(P0.05),但低剂量的DHEA却可显著地升高T3/T4值(P0.05)。对子代母鸡而言,与对照组相比母源性添加低剂量的DHEA可极显著地升高血清BG的含量(P0.01);高剂量的DHEA可极显著地升高血清TC、TG、NEFA和GLU的含量(P0.01),低剂量的DHEA可显著地升高HDL-C的含量(P0.05)和T4含量(P0.01),但却降低T3/T4值(P0.05)。母源性添加DHEA可显著地升高子代公鸡的胸肌率和腿肌率(P0.05),但对子代母鸡的胸肌率和腿肌率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母源性添加不同剂量的DHEA均可显著地降低腿肌肌纤维直径(P0.01),极显著地升高腿肌肌纤维密度(P0.01);高剂量的DHEA可极显著地降低胸肌肌纤维直径(P0.01),低剂量的DHEA可显著地降低胸肌肌纤维直径(P0.05),但不同剂量的DHEA均可极显著地升高胸肌肌纤维密度(P0.01)。结论提示,母源性添加DHEA可降低子代肉鸡脂肪的沉积和改善其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