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9 毫秒
1.
从2001年—2005年,连续5年对新疆昌吉市奶牛的结核病、布鲁氏菌病进行检疫监测。结果显示,用布鲁氏菌病凝集试验共检验奶牛13 814头,其中布鲁氏菌病血清阳性150头,平均阳性率为1.08%,最高阳性率为1.46%(122/8 326);用结核病PPD皮内变态反应共检验奶牛12 278头,其中结核病阳性356头,平均阳性率2.9%(356/12278),最高阳性率7.4%(98/1 323)。根据试验结果制定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江苏徐州地区奶牛布病、结核病的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平板、试管凝集及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分别对奶牛布病、结核病进行监测。结果在监测的 1 1 996头乳牛中 ,布病阳性 91头 ,阳性率 0 76 % ,结核病阳性 1 74头 ,阳性率 1 45 %。通过监测结果 ,对两病发生的规律及防制进行了探讨 ,从而为两病的净化消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了解甘肃省畜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范围和趋势,为未来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技术资料支撑,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采集甘肃省不同地区黄牛、奶牛、羊、猪等易感动物血样685814份,进行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甘肃省2014年布鲁氏菌病共检牛97245头,检出阳性230头,阳性率0.24%;共检羊587148只,检出阳性7805只,阳性率1.33%;共检猪1421头,均为阴性。监测结果显示:甘肃省畜间布鲁氏菌病感染率呈现出明显的种间与区域的不均衡性,本试验的结果为有效推动全省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06—2015年甘肃省26 789个场点517 172头奶牛样品的血清学检测,发现甘肃省近十年间的平均布鲁氏菌病阳性率为0.26%(阳性样品1 319份),阳性数量和阳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养殖场点的阳性样品检出率存在差异,其中散养户中的检出率较高;人和奶牛的布鲁氏菌病感染呈正相关。本文综合分析了甘肃省奶牛布鲁氏菌病阳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和该病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并提出了相关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乳用双峰驼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的流行情况和发病风险,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管凝集、液相阻断ELISA和3ABC-I-ELISA等血清学方法,对乌鲁木齐市乳用双峰驼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骆驼的布鲁氏菌病非免疫抗体阳性率为1.7%;未检出结核病阳性;亚洲Ⅰ型、O型和A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67.6%、65.2%和61.7%,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为1.33%。调查结果表明:该地骆驼口蹄疫免疫抗体普遍低于农业部要求(免疫合格率≥70%);存在骆驼发生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的风险。建议制定适合当地的口蹄疫免疫程序,适当提高免疫次数和免疫剂量;每年开展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的检疫工作,及时淘汰阳性畜,净化骆驼群。  相似文献   

6.
我县大槐华侨农场母猪场于1988年11月至1989年4月暴发了人畜共患布鲁氏菌病。采取公猪4头,母猪213头份血送华南农业大学检验,检出阳性畜93头,阳性率为42.8%。全场10名饲养员和2名兽医经省卫生防疫站检查布病阳性者9人,感染率达75%。其中病情较严重的有4人。为了彻底防制布氏菌病的流行,对217头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宁乡市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控净化效果,2018—2020年在全市开展了牛羊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共检测1 932个牛羊养殖场户,采集牛羊血清样本32 356份,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进行初筛,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 ELISA)进行复核。结果显示:2018—2020年共检出阳性场户10个(羊场户9个、牛场户1个),平均场户阳性率为0.52%;检出阳性样品82份,平均个体阳性率为0.25%。2018年场户阳性率为1.57%,个体阳性率为0.33%,2019年场户阳性率为0.15%,个体阳性率为0.06%;2020年场户阳性率为0.24%,个体阳性率为0.41%。2018年检出阳性乡镇5个,2019年1个,2020年2个。结果表明,宁乡市布鲁氏菌病流行得到有效控制,流行范围大幅缩小,但传播风险依然存在,还需继续加大监测和防控力度,加快推进布鲁氏菌病净化。本研究为宁乡市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以引起动物流产、不孕等生殖障碍性疾病为主要特点.布鲁氏菌依感染动物种类不同分为6个不同的种,猪种布鲁氏菌是其中之一,主要引起猪的布鲁氏菌病.1991年我省猪布鲁氏菌病血清学阳性率为0.87%,1997年血清学阳性率则上升为2 8%.因此,为摸清我省种猪群中猪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制定我省猪布鲁氏菌病的有效防治措施,1997~2000年,我站对我省22家种猪场饲养的16 510头种猪进行了血清学抽样检疫.于2000年底对22家种猪场5 850头种猪检疫,布鲁氏菌病检验结果均为阴性.现将监测及净化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笔者等在2008年6月~2010年7月期间,对民和县10308头奶牛采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检出阳性病牛54头,阳性率0.524%;采用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反应试验(SAT)检测奶牛10308头,查处阳性血清23份,阳性率为0.223%;采用虎红平板法和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反应试验(SAT)试验,检测黄牛1267头、绵羊2351只,结果全部为阴性;布病采用细菌学试验检测奶牛流产胎儿20头份、绵羊测流产胎儿20头份,全部为阴性。从监测调查来看民和县奶牛存在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本文就"两病"监测调查、存在的隐患、问题和综合防治措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湖北省襄阳市2015-2020年羊养殖场(户)的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进行了监测。累计监测34 678个养殖场,共检2 065 602份血清样品,检出阳性场群627个,平均场群阳性率为1.81%;检出阳性样品7 189份,平均个体阳性率为0.35%。2015年襄阳市羊场群阳性率最高(10.58%),随后逐年下降,2020年下降到0.18%;个体阳性率从1.37%(2015年)下降到0.01%(2020年)。人间与羊间的布鲁氏菌病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随着羊间布鲁氏菌病的下降,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病例也明显减少。结果表明:襄阳市2015年启动的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成效显著,今后应按照方案要求,继续推进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11.
196 8年 ,在我市直属某单位发现首例猪布鲁氏菌病。发病的 2头猪是从其它地区引进的尚未经布鲁氏菌病检疫的后备小公猪。该单位1976年又发现 8头于 1974年从外地引进的尚未经布鲁氏菌病检疫的种猪患有此病。病猪表现睾丸肿大、关节炎 ,母猪流产、死胎。 1981年抽检辖区 4个乡镇 11个村 90头种猪 ,其中公猪 13头、母猪 77头 ,血清学检验结果 :阳性猪6头 ,都是母猪 ,分布于上述四个乡镇 5个村 ,阳性率 6 7%。 1982年抽查 5个乡镇 13个村 ,种猪 5 3头 ,其中公猪 6头、母猪 4 7头 ,结果阳性猪 7头 ,都是母猪 ,分布于上述 5个乡镇 7个村 ,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
巴州是牦牛的主要饲养基地 ,有牦牛近 2 0万头 ,主要分布在和静县和和硕县。多年来不断发生不孕和流产 ,我们在进行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 ,对两县屠宰的牦牛进行血清学检验。共检 368头 ,检出阳性 55头 ,阳性率占 1 4.95% ,其中和静县 2 60头 ,阳性 37头 ,阳性率占 1 4.2 3% ;和硕县 1 0 8头 ,阳性1 8头 ,阳性率占 1 6.66% ;经统计学处理 P>0 .0 5,无显著性差异。鉴此 ,对和静县阿拉沟乡流产的 1 7头牦牛检验结果 ,其阳性率占 1 0 0 %。从而又对和静县巴仑台乡送检的 3头牦牛流产胎儿作细菌分离 ,在 2号胎儿病料的瘤胃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野…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山东省家畜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在 “全国动物卫生监测平台——疫病监测系统”数据库中,下载2016—2020 年山东省各年度的布鲁氏菌血清感染抗体检测数据,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6—2020 年山东省共检测血清样品1 025 069份,检出阳性3 599份,平均个体阳性率为0.35%;共检测场点26 296个,检出阳性场点367个,平均场点阳性率为1.40%;各年份的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70%、0.53%、0.24%、0.28%和0.19%,场点阳性率分别为2.07%、2.13%、1.04%、1.02%、0.86%,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各年份差异不显著(P>0.05)。羊、奶牛和其他品种牛的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43%、0.29%和0.07%,场点阳性率分别为1.75%、1.37%和0.42%,阳性水平较低,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种畜场、散养户和商品代场的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63%、0.33%和0.31%,场点阳性率分别为2.50%、1.42%和1.20%,阳性水平也较低,场点间差异也不明显(P>0.05)。结果表明,山东省布鲁氏菌病总体防控效果较好,发生大流行的风险较低,但仍存在疫情散发风险。结果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家畜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加大动物跨区域调运检疫以及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全面提升布鲁氏菌病防控能力,持续开展布鲁氏菌病净化,从根本上遏制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和流行。本研究为山东省制定布鲁氏菌病防控净化策略和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艺娟 《养猪》2020,(1):105-106
为掌握漳州地区牲畜布鲁氏菌病的感染情况和分布特点,查找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和感染风险。2017—2019年连续3年对漳州市规模养殖场及散养户的猪、牛、羊进行问卷调查并抽样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血清总样本15151份,平均阳性率为0.16%,2017—2019年阳性率从0.30%下降至0.08%。各种类牲畜阳性率也各不同,其中猪阳性数14份,阳性率为0.50%;羊阳性数10份,阳性率0.14%;牛阳性数为0份,阳性率0。猪、羊散养户的阳性率均比规模场高。该调查为漳州地区下阶段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及净化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果洛州进行了牛羊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抽检羊97 957只,对检出的阳性牛羊进行淘汰,进入70年代,应用布鲁氏菌羊型M5号菌苗对牛羊进行气雾、注射免疫。80年代后应用猪型Ⅱ号菌苗对牛羊进行气雾和注射免疫。1994年州属六县共血检牛9944头,检出阳性38头,阳性率为0.38%,血检羊28 928只,检出阳性羊99只,阳性率为0.38%。2005年,全县经严格考核,均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16.
牛结核病作为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国家十分重视对该病的防治. 南平延平区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从1995年以来每年均对全区的乳牛进行了结核病监测,至2001年底,共检测了20 103头乳牛,检出阳性牛83头(以复检后呈阳性牛计算),但在多年的乳牛结核病检测中,我们发现按规定的检测方法可确定的阳性牛,却常出现假阳性现象,笔者谈谈我区乳牛结核病的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青海省大通县石山、良教、桥头、景阳、长宁、青林、朔北等奶牛养殖比较集中乡镇的5007头奶牛进行了奶牛"布鲁氏菌病"的检测,共检测出"布鲁氏菌病"阳性奶牛41头,阳性率为0.82%,对检出的阳性奶牛及时进行了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并提出了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查明甘肃省永靖县奶牛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感染菌种和类型,2013—2017年对永靖县8月龄以上奶牛进行了布鲁氏菌病监测,对2016年检出的3份疑似感染布鲁氏菌奶牛的脾脏进行了病原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2013—2014年检测奶牛444头,未检出阳性;2015—2016年检测奶牛706头,检出阳性63头,个体阳性率为8.92%;3份脾脏样本均为布鲁氏菌PCR检测阳性,细菌分离培养15 d,只有1份生长菌落;将分离菌株用AMOS-PCR进行检测,获得流产布鲁氏菌特征的扩增条带,且分离菌株的omp25基因测序结果与流产布鲁氏菌高度吻合。本监测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为该地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本省牲畜布病的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2012~2016年,连续5年用试管凝集试验对全省所有存栏奶牛的血清及部分其他品种牛、羊、猪的血清进行了布鲁氏菌病监测,共监测血清703776份,阳性1192份,阳性率0.17%;2007-2013年监测阳性率分别为0.11%、0.28%、0.12%、0.19%和0.14%.监测结果表明:全省布鲁氏菌病监测阳性率总体较低,呈现良好的低位波动态势;不同动物品种间布鲁氏菌病监测阳性率差异较大;不同类型场点间布鲁氏菌病阳性率表现出随饲养管理水平提高而下降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研究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牛结节性皮肤病等4种牛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效果和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疫苗对口蹄疫、牛结节性皮肤病免疫,针对性使用荧光PCR、ELISA方法以及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上述4种牛病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牛口蹄疫10.21万头次,检测血清1 534份和组织样品233份,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94.33%,口蹄疫病毒为阴性。使用山羊痘疫苗免疫牛结节性皮肤病2.89万头次,检测口鼻拭子/抗凝样品200份,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为阴性。监测牛布鲁氏菌病血清2 380份,阳性率为0.17%。监测牛结核病1 291头,阳性率为0.23%。[结论]口蹄疫、牛结节性皮肤病免疫效果良好,达到阻断病毒感染和传播目的。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总体上分别达到控制标准和净化标准,但“两病”仍有零星发生,需要加强牛只调运监管检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