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建国40年来,我省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和科学技术均获得巨大发展,茶叶生产量、收购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我省高等茶学教育培养了一大批茶叶专业技术人才。据统计,38年来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培养出本科生925名,专科生180名,硕士研究生33名;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培养出硕士研究生12名。以上合计1150名。其中除少数毕业生全国分配外,大多数留在本省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在现在的形势之下,扩招、教育大众化、专业改革调整是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改革转变的重要所在。如何培养好适应社会的学生,如何使师资队伍与学科规划、学科建设相协调发展,如何与同行、生产部门更密切联系以及如何与外界社会沟通联系等,对提高茶学本科教学质量起到指导性作用。茶学专业是一个传统的专业,面临社会发展带来的更严峻的挑战,讨论和分析新时期的教育思想观念,决定着大学将培养什么格式的茶学专业人才,对未来茶学科的发展及茶专业的兴衰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唐敏 《福建茶叶》2016,(7):276-277
茶学思想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三个领域的完美结合,内容既涉及到我国传统茶学、茶人文化也涵盖了现代茶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方面面。本文比较国内外高职院校的教育现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重点对现行的茶学思想、文化进行详细的解析,解析了茶学思想(茶礼、茶人精神)在高职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务实、创新精神的培养等方面应用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为培养学生人文涵养,提高知识水平,提供有效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韩丽娜 《福建茶叶》2017,(11):207-208
作为高校当中一门新型的应用类学科,茶学专业当中英语方面的教学是对现当代大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一项新的考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茶学专业,这一专业对大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本篇文章通过对高校茶学专业当中英语学科的教学手段展开探究,分析情景模式的授课手段在茶学英语当中的应用和作用,希望能对茶学英语的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福建茶学教育的历史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是茶叶主产区,自古盛产茶叶.为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关于茶学的教育,起先是开展茶学初等教育,培养茶叶的初级人才;接着提升为茶学中等教育,培养茶叶的中级人才;继而成立茶学高等教育,培养茶叶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6.
我是茶学系86届毕业生,今天是茶学系成立50周年大庆,首先我提议全体茶学系的校友,共同一道,用最热烈的掌声对茶学系成立50周年表示最热烈祝贺。我是在二十年前的今天,跟众多学友一样,带着对未来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求,跨入浙江农业大学的校门,就读在茶学系。就是在这美丽的华家池畔,老师带着我们傲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使我们吸取到许多知识,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  相似文献   

7.
王臻 《福建茶叶》2016,(8):242-243
在以往的茶学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研究上,国内茶学英语专业教师往往忽略了传统茶学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的融合,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效率低下的问题。面对新课改的趋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茶学专业的英语课程的创新思路。本文首先就国内茶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然后分别从三个方面就新课改形势下茶学专业英语课程的创新思路提出相关看法,希望能够对我国茶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在翻译教学体系全面创新的今天,词汇翻译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其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传统的茶学词汇翻译课堂教学活动中,其缺乏必要创新和时代应用,进而影响了茶学词汇知识的最佳传递。本文拟从茶学词汇的特点内涵分析入手,结合语料库"数据驱动"下的教学机制分析,从而探究基于语料库"数据驱动"的茶学词汇翻译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茶学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出符合现代茶产业发展需求、实践动手能力强并兼具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对茶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生产实习》是茶学专业的主要实践环节,以茶叶生产实际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分析了茶学专业《生产实习》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根据茶学专业《生产实习》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茶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茶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提出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技能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0.
沈萍 《福建茶叶》2016,(9):376-377
随着教学理念不断成熟,如今我们在开展英语教学时,不仅重视培养对相关内容的教学,同时也对学生具体掌握效果有较高要求。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体系化的茶文化知识,而茶学也成为专门从事茶叶研究的学科。在向学生讲解茶学词汇知识时,要结合相关翻译特点,切实做好茶学词汇教育与英语教学的互动融合。本文拟从英语教学活动中开展茶学词汇翻译教学的价值分析入手,结合茶学词汇翻译的相关特点认知,从而探究英语教学中开展茶学词汇的翻译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更加强烈的文化自信。探索文化自信视域下《茶学研究进展》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路径及课程效果,推动茶学专业类课程思政教育的进程,达到"以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2.
周鑫 《福建茶叶》2016,(5):294-295
本文从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探讨高职茶学专业教育问题。认为高职茶学专业教育要适应未来职业教育发展,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以调查问卷和实证分析的方式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人文知识结构和知识培训程度显著影响茶学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提升,而目标合理的课程设置及重点突出的能力培养是提升茶学专业人文素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具教育意义的独特文化,对于茶学专业英语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将其有效应用到茶学专业英语教学中,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茶文化内涵,可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茶学专业高素质人才。文章简要描述了茶文化与茶学专业英语教学概况,分析了茶文化在茶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意义,探讨了茶文化下的茶学专业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着浓厚的茶文化体系,而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茶学思想是其核心与关键。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技能培养过程中,其不仅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本文拟从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技能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入手,结合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具体要求,通过分析茶学思想的具体理念和价值内涵,从而分析茶学思想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技能培养中的具体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5.
茶学专业,是极具专业性的学科,从茶叶的栽培,到加工、审评到最后的包装,都要求从业人员对于茶叶有一定的品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而目前的茶学专业人才培养,多以理论教学为主,与社会结合不紧密。高校要探索茶学专业裁人培养中的“双导师制”,进行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的整体改革,组织管理机构的通力合作和严格管理,选聘德才兼备的“双导师”,建立“双导师制”绩效考评体制,促进“双导师”制效果的发挥,使学生提高茶学专业认同感,树立茶人“工匠”精神,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进而较快适应茶产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法治乃国之根本,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民知法、尊法、守法才是国家强盛的根本原因.而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未来的栋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所有高校的义务与责任.高校在科普法制教育,建设校园法治文化过程中,可以通过从茶学思想入手来进行,茶学思想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思想,其不仅具有喝茶之道,还是一种悠然自得的精神文化.将茶学中以和为责的思想与高校的法制教育合二为一让传统与现代互相结合,以此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一、福建茶学教育的崛起与发展(一)创办中等茶学教育福建种茶的历史悠久,与其相适应的茶学教育起步也较早。在闽东茶区的福安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早在1935年就创设了茶业科,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三年。修毕规定的课程并经实习与考试及格,获得教育部统一颁发的中等茶学教育的毕业证书。在旧中国文化教育还不是很普及的时候,张天福先生就率先创办起茶学中等技术专科,不能不说是一种科学的预见和良好的开端。从创办至今先后已为我省培养了二、三千人的中等茶叶技术干部,为我省茶业发展奠定了基础。1941年的抗日战争期间,苏皖技艺专科学校…  相似文献   

18.
茶学高等教育,我国独有。它是我国茶业发展的工作母机。几十年来培养了大批高级茶业科技、管理人才,为我国茶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茶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茶业企业对茶学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茶学高等教育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生产“适销产品”,培养合格人才,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1 茶业企业的转轨变型决定了茶学高等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之一,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茶学专业英语教学将茶文化与英语两者结合,培养更多的新型人才,促进茶文化走向国际化舞台。本文主要涉及茶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重要性以及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科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茶学是中国的特色专业,随着茶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大量茶学创新型技术人才。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本科专业为例,分析了茶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教学科研互动的茶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提高茶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进一步深化茶学专业创新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