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福鼎滨海湿地及红树林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对福鼎市滨海湿地及红树林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调查表明:福鼎市滨海湿地及红树林资源较为丰富。福鼎市滨海湿地总面积为0.74万hm2,占全省滨海湿地总面积的10.6%,红树林种类仅秋茄一种,面积100.1hm2。福鼎是福建省滨海湿地及红树林资源的重要分布区,是各类水禽的理想栖息地、越冬地和迁徙地。申报中国重要湿地,建立省级湿地保护区(或湿地公园),保护和恢复福鼎市滨海湿地及红树林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红树林作为典型的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碳汇能力,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和潜力进行了初步分析,归纳了红树林固碳功能的研究方法,探讨了物种组成、温度、盐度、土壤沉积物及人类活动对红树林固碳功能和潜力的影响,并为我国红树林保护和管理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收集福鼎市湿地红树林历史资料及充分考虑湿地红树林近期变化的基础上,对4个不同区域的样点进行有关因子检测调查,结果表明:福鼎市红树林资源较为丰富,但面积、林分质量逐年下降;海水盐度、种植潮位、潮汐流速和动、植物危害与秋茄造林保存率均有一定关系;秋茄造林宜选择在低盐度地区,种植在高潮位或中高潮位以上,并加强幼林管护、提高造林保存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福鼎市2015年森林资源建档数据,采用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结合不同树种(组)的含碳率,估算福鼎市林分乔木层碳储量与碳密度。结果表明:2015年福鼎市林分乔木层碳储量为1 531 476 t,碳密度为21.60 t/hm2,针叶林、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碳储量分别占总碳量的31.8%、48.4%与19.8%,阔叶林碳密度值远大于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碳密度最低;不同经营单位的碳储量与碳密度空间差异较大,大体呈现南大北小、西高东低的趋势;生态公益林碳储量与碳密度均高于商品林,其中防护林碳密度略低于全市碳密度;重点生态区位内林分的碳储量低于重点生态区位外林分碳储量,但其碳密度高于生态公益林与重点生态区位外林分碳密度。该研究揭示了福鼎市森林植被碳储量总体分布较合理,但碳密度较低,固碳能力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5.
海南清澜港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与pH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野外实地调查,研究我国海南清澜港红树林湿地离文昌河河口和海洋的距离对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及土壤有机碳与 pH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取样区域内,清澜港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分布深;近河口各样地土壤 pH为4.9~6.2,远河口各样地土壤 pH为7.9~8.5;近河口红树林土壤厚度在85 cm 以上,取样区内土壤有机碳含量为(9.1±1.08)~(66.2 ± 5.17) g·kg -1,且随土壤深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60~70 cm 处有机碳含量达到最高;在水平方向上,近河口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 0~80 cm )随离海洋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近海、中间、近陆区域的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依次为(36.76±3.04),(35.12±3.78)和(17.20±1.56) g·kg -1;近河口红树林近海和近陆区域的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差异显著(P<0.05);近河口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与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浦和帕劳地区的红树林一致;远河口红树林湿地土壤平均厚度约60 cm,其土壤有机碳含量为(8.35±0.94)~(38.3 ± 2.53) g·kg -1,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且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双峰递减型,在40 cm处有另一峰值;在水平方向上,远河口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0~60 cm)随离海洋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远河口红树林在近海、中间、近陆区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依次为22.12±2.57,14.83±1.01和13.18±1.20 g·kg -1,且近海和近陆区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 P <0.05);各样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其 pH均显著负相关(P<0.05),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珠海市淇澳岛大围湾湿地中14种同龄不同恢复类型的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其碳密度和固碳速率,选择碳密度高的红树林恢复类型以实现红树林碳储量的最大化。结果表明:1)以单一树种进行红树林湿地恢复,无瓣海桑为造林恢复的最佳树种,其植被碳密度为159.99 t·hm-2,1 m深土壤碳密度为196.72 t·hm-2,总固碳速率为15.48 t·hm-2a-1;2)以无瓣海桑混交其他树种进行恢复,无瓣海桑混交木榄为最佳组合,其植被碳密度为153.72 t·hm-2,1 m深土壤碳密度为185.78 t·hm-2,总固碳速率为14.47 t·hm-2a-1;3)以无瓣海桑进行林下天然恢复,无瓣海桑+老鼠簕+卤蕨的群落类型为最优恢复类型,其植被碳密度为162.68 t·hm-2,1 m深土壤碳密度为234.12 t·hm-2,总固碳速率为17.84 t·hm-2a-1;4)综上所述,无瓣海桑进行林下自然恢复的固碳效果明显,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湿地以无瓣海桑作为红树林湿地主要恢复树种的恢复效果明显,生态效益大。  相似文献   

7.
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红树林具备很强的碳汇能力,在湿地碳循环中占据重要地位。开展红树林湿地碳汇计量与监测有助于深入了解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碳动态,客观评价红树林在区域碳平衡的作用,为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建设低碳社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首次探讨了广东省红树林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并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对开展广东省林业碳汇工作具有较好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记者近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我国持续加大红树林资源保护修复力度,全面恢复提升红树林湿地生态功能,20年来红树林面积增加7000公顷,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55%的红树林湿地纳入保护范围,远高于世界25%的平均水平。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土壤酶活性的角度分析清澜港红树林不同群落类型湿地土壤质量状况,为海南省红树林湿地土壤碳汇监测与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5种红树植物群落类型的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1)不同群落类型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熵碳皆是榄李群落最低,且显著低于个别群落;土壤微...  相似文献   

10.
正6月8日是第12个"世界海洋日"。今年海洋日的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关于红树林,你了解多少?为什么叫红树林?红树林是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红树林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享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等美誉,也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的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的场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比广东台山不同红树林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分布规律,研究了不同红树林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以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群落、秋茄Kandelia candel群落、海榄雌Avicennia marina群落、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群落、卤蕨Acrostichum aureum群落和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0~10 cm,10~20 cm和20~40 cm层次的土壤,测定其土壤有机碳含量,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表层土壤0~10 cm中,秋茄群落和海榄雌群落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群落,分别为3.18%和3.13%;红树林群落0~40 cm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分别为海榄雌>秋茄群落>无瓣海桑>桐花树>老鼠簕>卤蕨.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电导率和含水率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红树林资源调查及其发展规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据2001年调查,浙江省共有红树和半红树植物3种,即秋茄、苦槛蓝、海滨木槿。全省现有红树林20.6hm^2,未成林红树林地236.1hm^2,宜林地面积5195.6hm^2。分析了红树林的现状特点,提出了浙江省红树林立地分类系统,最后进行了红树林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3.
九龙江口秋茄红树林储碳固碳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九龙江口24年生、48年生的秋茄红树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秋茄林木层各器官、凋落物层、土壤层含碳率和土壤呼吸,结合各组分生物量和年净生产量,计算秋茄红树林的碳储量和年净固碳量。结果表明:24年生、48年生秋茄林碳储量分别为183.31、244.45 t·hm-2,其中林木层碳储量分别为162.45、222.95 t·hm-2,凋落物层碳储量分别为15.05、16.99 t·hm-2,土壤层和林木层碳储量在生态系统碳储量中的比例均随林龄增大而升高。24年生、48年生秋茄林均表现出了碳汇功能,其中24年生秋茄林年净固碳量较大,为18.51 t·hm-2·a-1;而48年生秋茄林的碳汇功能较低,为7.01 t·hm-2·a-1。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广西红树林湿地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的分布规律,为今后该区域的相关研究和红树林湿地恢复提供基础数据。为此,以广西红树林优势群落为调查样地,调查了白骨壤、桐花树、秋茄、木榄4种自然群落及无瓣海桑人工群落表层沉积物有(0~30cm)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和有机碳储量。结果显示:各群落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为秋茄群落(22.90±2.66g/kg)无瓣海桑群落(19.58±2.85g/kg)桐花树群落(15.55±1.44g/kg)木榄群落(11.63±1.21g/kg)白骨壤群落(10.82±0.65g/kg)。有机碳密度为秋茄群落(2.43kg/m2)无瓣海桑群落(1.92kg/m2)白骨壤群落(1.51kg/m2)桐花树群落(1.37kg/m2)木榄群落(1.12kg/m2),平均为1.67kg/m2。广西红树林表层湿地沉积物(0~30cm)有机碳碳储量分别为:秋茄群落72.76t/hm2、木榄群落33.49t/hm2、桐花树群落40.98t/hm2、无瓣海桑群落57.73t/hm2、白骨壤群落45.18t/hm2。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在垂直分布上从上而下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且不同群落类型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互花米草入侵下的闽东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及土壤容重进行对比分析,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检验数据差异显著性。结果显示:在溪南镇秋茄红树林单优势群落,互花米草单优势群落,50%秋茄红树林、50%互花米草混合群落,75%秋茄红树林、25%互花米草混合群落,25%秋茄红树林、75%互花米草混合群落这5个群落中,秋茄红树林单优势群落和互花米草单优势群落0~20cm土层深度与40~60cm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呈显著差异,但土壤孔隙度、土壤容重未呈显著差异;在50%秋茄、50%互花米草混合群落,40~60cm土层深度与0~20cm土层深度、20~40cm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与土壤容重均呈显著差异;互花米草的入侵导致闽东滨海湿地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减小,而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在不同秋茄-互花米草混合群落中呈现不同规律。  相似文献   

16.
以广西钦州湾沿海红树林区域内的3种乡土红树植物及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现场调查分析和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红树林的生物量、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红树植物的生物量回归方程不同,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的总生物量方程表达式分别为W_t=a+bD~2、W_t=a+bDBH、W_t=a+bD~2H,且这些生物量回归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全植株的含碳比率差异不明显,分别为0.448、0.440、0.428,但不同红树植物不同组分的含碳比率存在一定差异,如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等指标;(3)红树植物碳储量的大小顺序为桐花树(33.88 t/hm~2)白骨壤(10.36 t/hm~2)秋茄(3.72 t/hm~2),各组分的碳储量为树干树根多年生枝树桩树叶幼枝花果,地下与地上碳储量之比分别为0.27、0.22和0.42;(4)桐花树、白骨壤、秋茄3种红树林湿地的总碳储量分别为79.14、62.09、43.49 t/hm~2,其中红树林土壤碳储量高于红树植物。  相似文献   

17.
2006年8月10日15时,“桑美”台风在浙江省苍南县马站乡东南10公里的海面上形成为一个中心气压920百帕,中心风力17级~19级,中心速度每秒65米~68米,过程雨量120亳米~260毫米的超强台风。这是中国大陆沿海50年来风力最强的台风,台风席卷后的福鼎市全境电力中断、通讯不畅、交通阻塞,全市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1.7亿万元,受灾人口43.5万人,占总人口56.8万人的79.1%。福鼎沿海防护林在抵御“桑美”台风中的作用福鼎市沿海防护林自1987年大规模建设至今,现有保存林分25,820公顷,基干林带5806.7公顷,四旁植树2.18亿株,农田林网187公顷,红树林253…  相似文献   

18.
采用Komiyama红树林异速生长模型,对海南文昌清澜港海莲-黄槿生态系统的植被生物量、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海莲-黄槿植被层总生物量为389.57±12.73 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387.75±12.01 t/hm2,占林分植被层总碳密度的99.5%;海莲-黄槿生态系统总有机碳库密度为688.51±45.69 t/hm2,其中,群落植被层单位面积的碳贮量为184.5 t/hm2,占总碳贮量的26.6%;0~105 cm土壤有机碳单位面积的贮量为504.01±39.69 t/hm2,占生态系统总碳密度的73.2%;林下植被层和现存凋落物层仅占0.2%。  相似文献   

19.
《森林与人类》2022,(Z1):169-171
<正>红树林湿地是以红树植物群落为核心的热带、亚热带特有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目前,红树林在海南岛沿海12个市县均有分布,总面积98242亩。其中,海口市红树林面积最大,共有33094亩,约占全省红树林面积的34%;文昌市和儋州市的红树林面积分别为22438亩和17294亩,位列全省第二、第三,分别占全省红树林面积的23%和18%。  相似文献   

20.
了解红树林在中国沿海的生境适宜性,有助于红树林的保护与修复。基于有效的地理分布点位和环境变量数据集,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红树林在中国沿海的潜在适生区,探讨环境变量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MaxEnt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其测试集的AUC值和TSS值分别为0.97、0.84,均大于0.8,可用于红树林的生境适宜性评价;红树林的适宜分布区约占研究区面积的9.35%,呈现出由海向陆不断递减的变化趋势。其中,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南省的海口市、钦州市和三亚市,广西省的北海市,广东省的雷州半岛、江门市和深圳市,福建省的漳州市、泉州市以及台湾省的桃园市、台北市等地,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8%;高程(ELE)、平均日较差(BIO2)、有机碳含量(SOC)、土壤电导率(EC)、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LULC)对红树林分布影响较大,其累积相对贡献率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