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真菌被列为全球第八大植物病原真菌,在全世界范围内可引起众多单双子叶植物病害,人参属(Panax)植物被炭疽菌属真菌侵染后产量受损、品质下降,直接或间接导致严重经济损失。对人参属植物炭疽病菌的分类学进展、致病机制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并讨论了人参属植物炭疽病菌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系统研究炭疽菌属真菌致病机制和人参属植物病害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就大豆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 soja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活性对其致病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试致病性菌株在接种复壮后PG活性明显高于复壮前的PG活性;致病性菌株的PG活性显著高于非致病性菌株PG活性;受试菌株的PG活性均在培养后第7天达到峰值。综上所述,PG活性的高低与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致病力强弱有一定的关系,是该病菌的一种起致病作用的细胞壁降解酶。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我国南方淮山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力分化状况,为淮山炭疽病的综合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对从我国南方6省(区)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福建和海南淮山种植区典型炭疽病病叶分离获得的45株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通过接种在4种不同淮山种质(Do6-3、Do6、Do108和Do21)叶片上进行致病力检测,分析不同来源菌株的致病力差异.[结果]45株炭疽菌均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45株炭疽菌对4种淮山种质材料均能致病,根据综合致病力可将45株炭疽菌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类型.其中,6株强致病性菌株均来自广西,7株弱致病性菌株主要来自云南,32株中等致病力菌株主要来自贵州、福建和海南.[结论]来源于我国南方6省(区)的45株淮山炭疽病病原菌均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其致病力分化明显,且与地理来源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从寄主-病原互作蛋白着手,阐述了苹果炭疽叶枯病菌的分子致病机理,为防控药剂研发和管理措施优化提供参考,同时为该病害防治及抗病品种培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苹果感染炭疽病菌后6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侵染,苹果果实体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果胶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活性的较大幅度提高时期与病症出现的时期一致.在炭疽菌感染苹果过程中,从感染部位到未感染区域的边缘,PAL活性有一个明显的下降梯度.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时程与几丁质酶活性变化时程一致.病原菌侵染果实后,果胶甲酯酶(PE)的活性升高,同时果胶分解、果实组织的衰老也能促进PE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富士苹果幼果果实中克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为进一步研究PGIP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经发表的苹果PGI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从苹果果实中扩增PGIP基因cDNA,回收目的基因片段并连接到pMD18-T载体,鉴定后进行测序。然后将PGIP全长cDNA和去信号肽的cDNA导入到pET-32a(+)表达载体中,分别获得融合表达质粒pET-PGIP和pET-PGIP-X,将其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用不同终浓度IPTG进行诱导表达,收集表达产物并进行SDS-PAGE电泳。对pET-PGIP-X基因工程菌表达产物的可溶性进行检测。【结果】苹果PGIP cDNA序列长为1 091 bp,编码区为993 bp,可编码330个氨基酸残基,将其命名为MdPGIP;重组表达质粒pET-PGIP和pET-PGIP-X在宿主大肠杆菌中分别表达出分子质量约49.6和46.1 ku的融合蛋白,pET-PGIP-X表达产物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结论】成功克隆了苹果PGIP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安徽省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的致病力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平板法定性检测辣椒疫霉产生的果胶酶活性,并对不同致病力菌株的PG活性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辣椒疫霉均可产生果胶酶,形成水解圈.供试菌株接种辣椒苗复壮后的PG活性高于复壮前;强致病力菌株的PG活性明显高于弱致病力菌株;供试菌株的PG活性均在培养后第7天达到峰值.[结论]PG活性的高低与辣椒疫霉菌致病力的强弱相关,是该菌的致病相关酶.  相似文献   

8.
以病原真菌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为材料,建立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纤维素酶的平板检测方法.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最佳产酶和检测条件为:诱导底物为果胶,接种孢子终浓度为1×104mL-1,培养时间为3 d.37℃时检测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最大;纤维素酶的最佳产酶和检测条件为:诱导底物为羧甲基纤维素,接种孢子终浓度为1×105mL-1,培养时间为3 d,37℃时检测的纤维素酶活性最大.在此基础上,筛选已获得的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致病力减弱突变体,获得了2株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纤维素酶酶活性显著降低的致病突变体.  相似文献   

9.
应用基因工程改良果实成熟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概述了近年来应用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方法进行果实成熟特性改良 ,培育耐贮运品种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与乙烯生物合成有关的ACC合成酶 (ACS)、ACC氧化酶 (ACO)和与细胞壁水解有关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PG)、果胶甲酯酶 (PME)、纤维素酶 (EG)基因的克隆与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田间苹果黑星病菌致病力的分化情况,选取中国、英国、印度3个国家不同苹果产区的57株有代表性的苹果黑星病菌株,分别接种嘎啦、富士、秦冠3个寄主品种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在相同寄主上能产生不同类型的病斑,其病斑大小、形状、颜色存在较大差异。同一菌株对不同寄主品种的致病力也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寄主对病菌的反应类型并结合病害严重度的聚类分析结果,可将57株苹果黑星病菌菌株划分为3个类群:强致病力Ⅰ型、中等致病力Ⅱ型、弱致病力Ⅲ型。  相似文献   

11.
胶胞炭疽菌DNA的PCR特异性扩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对胶灰疽菌特异寡聚核苷酸引物,对31个来自于橡胶树,芒果树的胶胞炭疽菌菌株的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均扩增到约500bp的DNA片段,而芭蕉炭疽功,辣椒疽菌,菜豆炭疽菌,腐霉菌,镰刀菌则不能被扩增。这表明,通过种间DNA特异片段的PCR扩增,能将胶胞炭疽菌与其他炭疽菌种类区别开来。采用该方法鉴别胶胞炭疽菌,其结果与形态鉴别的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江西板栗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于初花末期开始侵染雌花柱头,侵染高峰在盛花初期。病菌经柱头侵入后,首先定植于花柱,然后在花柱中潜伏或进一步蔓延至子房。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现象,已展开叶片、托叶、枝梢皮层、花器(雄花序、雄蕊、花柱)、幼果、幼嫩总苞的针刺及坚果(果皮和涩皮)普遍潜伏带菌,以上结果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橡胶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橡胶炭疽病危害日趋严重,为了解病原菌耐药性差异,采用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了云南省橡胶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尖孢炭疽菌(Colletorichum acutatum)对咪鲜胺、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溴菌腈、百菌清和代森锰锌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胶孢炭疽菌对咪鲜胺、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敏感性高,EC50分别为0.020 9 μg/mL,0.050 5 μg/mL和0.404 3 μg/mL;尖孢炭疽菌同样对咪鲜胺、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敏感性高,EC50分别为0.0290 μg/mL,0.194 6 μg/mL and 3.8347 μg/mL,但要显著低于胶孢炭疽菌的敏感性;两种炭疽菌均对代森锰锌不敏感。  相似文献   

14.
草莓炭疽病是草莓生长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在上海有2种,分别为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Z0eosporioidPs)和尖孢炭疽病(C.acutatum)。本文通过叶柄接种法测定了50个不同的草莓种质材料分别对2种病原菌的抗性。结果表明,在测试的不同草莓种质资源中,对2种不同的炭疽病菌均存在明显的抗性差异,103、117对C.acutatum有较强的抗性,104对C.gzoeospor如i如5有较强的抗性,而76对C.acutaturn和C.gloeosporioides均表现出较强的感病性。草莓组合/品种对2种炭疽病菌的抗性水平又可分成2种不同类型:第1种类型是对2种不同的炭疽病菌的抗性表现一致,如103、99、组合89×103P14、117等对2种病原菌的抗性都很高,76对2种病原菌抗性都很低;第2种类型是对2种炭疽病菌抗性表现不一致,104对C.acutatuln抗性较低而对C.gloeoesporioides 抗性较高,组合1x103P39对Cacutalum抗性较高而对(C.gloeosporioides抗性较低。  相似文献   

15.
梨轮纹病和炭疽病病原菌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梨轮纹病原菌和炭疽病病原菌的分子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上炭疽病原菌和轮纹病原菌不同种的ITS序列差异设计2对引物TJ1/TJ2和LW1/LW2,对2种病原菌菌株进行扩增,比较了常规PCR和巢式PCR的检测灵敏度,并对果园中接种梨轮纹病原菌的梨果实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PCR体系可分别从炭疽病原菌和轮纹病原菌菌株扩增出317 bp和325 bp的特异性条带,对其他相似或相近的病原真菌则无扩增条带。巢式PCR技术的灵敏度比常规PCR提高了约105倍,且可以在接种较低浓度(1 ml 10个)轮纹病原菌孢子液7 d后的梨果实组织中检测到病原菌。说明使用巢式PCR技术,可以准确、灵敏地监测梨轮纹病原菌在果园的种群消长动态。  相似文献   

16.
江彤  陈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149-1150
以4种胶孢炭疽菌的分生孢子为免疫原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采用琼脂双扩散和对流免疫电泳的方法对不同来源的20株炭疽菌进行了免疫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种抗血清可分别与15个同种胶孢炭疽菌抗原中的大多数发生阳性反应,而只能与少部分不同种炭疽菌的抗原发生阳性反应。这说明同种的胶孢炭疽菌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不同种的炭疽菌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7.
对柑桔外表无症各部位研究表明,柑桔炭疽病普遍存在潜伏侵染现象。除树干皮层以内及果实白皮层以内组织,包括中柱、种子不带菌外,其它各部位器官和组织均普遍带菌,带菌率较高。病害在自然条件下一般不显症发病或发病很少很轻。  相似文献   

18.
枸杞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研究了环境条件对枸杞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营养生长、分生孢子产生与萌发的影响, 同时, 对其致死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为: 该菌营养生长和孢子产生的温度范围均为10~35 ℃, 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为30 ℃; 在pH 3~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 营养生长最适pH为5~6, 分生孢子产生最适pH为3~4; 光照处理对该菌营养生长无显著影响, 但对孢子产生略有促进作用; 该菌在含有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的培养基上能良好生长, 且产孢量大。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 ℃; 最适pH为7 0; 光照条件对孢子萌发无影响; 分生孢子在1%麦芽糖液滴中萌发率最高; 饱和湿度下和水滴中分生孢子萌发最好。致死温度为60 ℃30 min或65 ℃5 min。  相似文献   

19.
对一批澳大利亚进境的棉籽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在棉籽上分离到1株疑似胶孢炭疽病菌的菌株CG-92963。通过对该菌株进行病原菌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结果表明,菌株CG-92963在PDA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或圆筒形;分别用真菌通用引物、特异引物对CG-92963进行扩增和测序,Blast分析结果表明其与GenBank中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ZOP0sp0以0idPs序列同源性为100%;该菌不仅侵染棉花,还侵染芒果和梨。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将分离获得的菌株CG-92963鉴定为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toeoSportoiaes(Penz)Sacc,  相似文献   

20.
在自然条件及人工接种外观无症柑桔叶片表明,柑桔叶片表面存在大量炭疽病菌的附着胞。人工接种幼苗的叶片上虽有大量附着胞存在,但经23个月后仍未见显症发病现象。接种植株上的新叶未见病菌附着胞。叶片组织解剖未发现病菌菌丝,这说明柑桔炭疽病潜伏侵染结构是普遍存在于柑桔叶面的附着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