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黑木耳袋料栽培优良菌株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 10个黑木耳供试菌株在以五节芒、稻草和木屑等培养料上的栽培试验 ,结果表明 :以AP0 1、AP0 3、AP10三个菌株在黑木耳袋料栽培上表现良好 ,尤其AP0 1菌株表现最好 ,可用作这方面袋料栽培的推广用种。  相似文献   

2.
从野生黑木耳材料中,分离、纯化得到25个不同菌株,通过生物学特性和拮抗试验,选出8个独立菌株。综合测定8个菌株的长满袋天数、污染率、耳片形状及颜色、干木耳子实体产量四个指标,HM07表现优异,是适合在该地区栽培的菌株。  相似文献   

3.
黑木耳产业在辽宁省有较大规模发展。而近年来由于菌种混杂,产量急速下降。选育优良菌种是当前的主要工作。试验表明,从21个菌株中筛选出05号、15号、20号3个新的菌株,分别比拟设计指标:15kg/m3提高了48%、62.7%、63%,可进入复选阶段和决选阶段,经进一步验证后,可大面积推广,成为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4.
5.
自然界中野生菌株产率低下、性状欠缺,不足以支撑现代工农业的生产研究.菌种选育工作即是利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对某种具有特定功能的菌株进行改造,以得到具有高品质、高产量的功能菌株.对功能菌株选育技术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分析了现有的各种菌株选育方式的优缺点及使用现状,并对未来菌株选育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为黑木耳的主要产区,每年为国内外消费者提供大量的黑木耳产品,黑木耳的栽培生产已成为“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林区、农村脱贫致富的热门项目,发展速度很快。随着栽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在有的产区存在着制种过程中菌丝接种不复活或复活菌丝生长速度较慢,抵制外界不良条件能力差,在出耳过程中易导致细菌、侵染造成大面积烂耳;生长的木耳耳片的厚薄、大小及颜色都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自然感染白僵病的松毛虫僵虫分离纯化,选育出39个原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后,筛选出15个优势菌株。室内外毒力测定结果,普白(PB)3和普白(PB)9 2个菌株毒力显著,室内测试施药后15d的感病率分别为89.2%和88.7%;林间防后15 d普白3和普白9的致死率分别为84.1%和81.4%。  相似文献   

8.
1990年至1993年,引进多个品种,进行菌株筛选,以木屑为主料,进行代料栽培试验。经重新分离,用复壮培育基对菌株进行复壮,选出菌株A908。该菌株表现为菌丝粗壮、单产高、品质好、抗污染力强,适于代料栽培。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将所收集的28个菌株,用稀释单孢分离的方法,进行生长特征、生长速度、产孢量和室内外对松毛虫致病力的测定比较,以闽林2、闽林1、闽林3号菌株表现突出,为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我国近15年来白僵菌菌株选育的研究进展,包括利用自然筛选法、人工诱变方法、遗传转化法及基因克隆法获得优良菌株等等,指出了高毒力白僵菌菌株选育过程中存在原生质体遗传转化存在转化率低、选育的菌株经过多次继代培养后会出现退化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尽快解决制约水团花发展的种苗问题,于2003年在厦门市同安区林业局上埔苗圃的联栋大棚内进行了APT1号生根粉7种不同浓度及6种不同扦插基质的水团花扦插育苗试验,结果为生长激素以400~500mg.kg-1ABT1号生根粉处理效果最好,以红心土+火烧土、红心土+河沙、红心土+腐殖质土为佳。  相似文献   

12.
高亚油酸含量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国油茶优良无性系评选鉴定标准和方法的基础上,开展油茶产量和油脂品质及其相关特征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油茶产量和品质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油茶无性系间主要经济性状指标具有差异性和遗传稳定性,产油量与鲜果含油率和种仁含油率成极显著正相关,与脂肪酸组分间无明显相关,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和棕榈酸成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鲜出籽率和棕榈酸成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在茶油产量(750 kg·hm-2以上)和油脂品质(亚油酸含量8.5%以上)双重指标体系控制下,从60个油茶无性系中选育出赣石848,赣6,赣68,赣兴46,赣石834,赣71等6个高亚油酸油茶优良无性系,入选无性系产油量平均为1 063.1 kg·hm-2,油酸含量80.0%,亚油酸含量9.7%.  相似文献   

13.
黄色山茶花栽培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百年来,黄色山茶花栽培育种已取得很大进展。对黄色山茶花的主要种类、引种与选育种、栽培与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RAPD、AFLP和RFLP等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加速了油橄榄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的步伐。本文简述了分子标记在油橄榄品种鉴定、分类、种质的遗传与变异、分子标记连锁遗传图谱及基因定位和标记等方面的应用和取得的进展。并探讨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油橄榄研究上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