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在水稻移栽后8~17 d,放养鸭子180~300只·hm^-2进行稻鸭共育至水稻抽穗,能有效地控制当季水稻田福寿螺的发生,防除效果成螺77.42%~100%,幼螺50.29%~100%,卵0.00%~45.56%;稻鸭共育时间长、年份多,田间福寿螺数量少;稻鸭共育还能够降低水稻田中福寿螺的越冬螺源或残留螺量。  相似文献   

2.
针对稻鸭共育受到水稻种植方式制约的生产实际,开展了不同水稻直播方式下稻鸭共育效果试验,探讨水稻撒直播田间实施稻鸭共育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机械点播田稻鸭共育、撒直播田稻鸭共育、条直播田稻鸭共育等3种稻鸭共育技术模式能取得增产4.7~6%与增效20.1~20.5%的效果.除田间杂草去除率指标外,撒直播田实施稻鸭共育与其余2种技术模式没有显著差异,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在撒直播田实施稻鸭共育时,其畦宽应适当缩小,以2m为宜.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实验,进行了稻鸭共育技术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每667m2稻田放养25只鸭子,稻鸭共生期60~70d,以鸭粪肥田,基本能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追肥;除草、除虫效果显著,可以取代化学除草和减少病虫害药剂防治,促进稻田生态良性循环。水稻产量增加,效益可观,因此本地区适合稻鸭共育技术大面积的推广。  相似文献   

4.
稻鸭无公害共育提高水田经济效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稻鸭无公害共育试验结果表明,共育不仅不影响水稻生育进程,而且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改善经济性状。稻鸭共育能有效控制水田杂草生长和病虫发生,减少鸭的喂食量。不仅实现稻鸭双丰收,而且可生产无公害的稻、鸭农产品,大幅度提高了水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稻鸭共生”技术示范推广的实践及其生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生态共育技术是一项先进的水稻生态种植及有机稻米生产的技术措施,它不仅能促进水稻增产,提高稻米及肉鸭的品质,而且能减少农田环境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以益控害”的生物防治目标。2007年根据县农技中心和县畜牧局对合成圩6667hm^2“稻鸭共生”示范区实地调查测产统计,“稻鸭共生”田比同一品种非“稻鸭共生”田平均每hm^2增纯收入4366.5元,比全县水稻田平均每hm^2增纯收入5200.5元。  相似文献   

6.
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优质稻为中心,家鸭放养为特点,生产无公害高效稻鸭产品为目的的种养结合新技术。该技术利用家鸭在水稻田放养时捕食稻田害虫并踩(吃)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长发育,从而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同时鸭的排泄物又是水稻的有机肥料,排入稻田后可减少  相似文献   

7.
开展了稻鸭共育和稻鱼共育结合灯光诱杀防治有机稻田主要病虫害的研究。结果表明,在4个处理中,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对水稻病虫的防效最好,对黑尾叶蝉、稻飞虱、四点叶蝉、水稻枯心白穗的相对防效分别高达80.82%、77.16%、74.13%和59.83%;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处理田水稻纹枯病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田,相对防效分别达85.38%和70.37%;稻鱼共育、灯光诱杀+稻鱼共育、稻鸭共育、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处理的稻田总利润较对照田分别增加了5.95万、5.86万、5.47万和5.31万元/hm2。可见稻田养殖结合灯光诱杀在提升有机稻田主要病虫害防效的同时能稳定增产创收。  相似文献   

8.
开展了稻鸭共育和稻鱼共育结合灯光诱杀防治有机稻田主要病虫害的研究.结果表明,在4个处理中,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对水稻病虫的防效最好,对黑尾叶蝉、稻飞虱、四点叶蝉、水稻枯心白穗的相对防效分别高达80.82%、77.16%、74.13%和59.83%;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处理田水稻纹枯病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田,相对防效分别达85.38%和70.37%;稻鱼共育、灯光诱杀+稻鱼共育、稻鸭共育、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处理的稻田总利润较对照田分别增加了5.95万、5.86万、5.47万和5.31万元/hm2.可见稻田养殖结合灯光诱杀在提升有机稻田主要病虫害防效的同时能稳定增产创收.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水稻田间饲养不同数量绍兴麻鸭,研究稻鸭共育对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和田间杂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水稻田间饲养绍兴麻鸭对水稻病虫草害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达到了常规防治效果,且减少了用药次数和用药量,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宁国市稻鸭共育技术及对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宁国市位于皖南山区,山清水秀,自然生态环境优良,适宜发展有机稻生产。为有效解决有机稻生产中病虫草害问题,宁国市种植业局自2011年起连续4年在宁国市凤行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有机稻生产基地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大力推广稻鸭共育技术,2011年稻鸭共育试验面积19.5亩,2012~2014年稻鸭共育示范面积达到1 500亩。稻鸭共育技术不仅能减少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有效控  相似文献   

11.
农田生态种养新模式——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公害稻鸭共育模式具有优化稻田群体结构、减少水稻病虫草害、提升鸭子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优势,是一种稻鸭双增收的新型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稻米和鸭子的品质,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而且达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总结了稻鸭共育模式增产增收机理和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生产出优质高产的生态稻米和鸭肉产品,提高耕地效益,增强稻田综合生产能力,于2007~2011年进行稻鸭共育控害技术试验,研究稻鸭共育模式对稻田虫害和杂草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稻鸭共育模式能有效控制第3代、第4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福寿螺及杂草的发生,可替代农药防治或减少农药的施用次数,减少农业投入,降低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3.
常用茎叶处理剂对直播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杂草常用茎叶处理剂在直播水稻田中的安全性及对杂草的防除效果,进行了直播水稻田杂草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⑴稻杰和农美利一样,对直播水稻田稗草、鸭舌草、陌上菜、异型莎草等杂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⑵千金对直播水稻田千金子高效,对稗草的防除效果较好;⑶沙稗丰对直播水稻田稗草高效,对鸭舌草、陌上菜和异型莎草有一定的防除效果;⑷优丹对直播水稻田鸭舌草、陌上菜和异型莎草的防除效果较好;⑸这5种供试药剂均对直播水稻安全。建议直播水稻田防除杂草时,在水稻播后3叶期以上,杂草2~4叶期,茎叶喷雾处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比稻鸭共育、防虫网覆盖和稻灯鸭一体化3种有机稻主要生产模式对病虫害控制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表明,3种模式都能较好地控制病虫危害,将水稻主要病虫二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的危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范围内,有效地降低了农药使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有机稻产量和肉鸭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5.
稻鸭共育不仅能有效减少水稻病虫草害的影响,能生产出绿色优质稻米和生态鸭,实现稻田可持续种养。草鹅连作套种黑麦草养鹅,不仅能肥料还田,绿色生态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一举多得,为当前农业模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稻田间饲养不同数量绍兴麻鸭,研究稻鸭共育对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和田间杂草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田间饲养绍兴麻鸭对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治达到了常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稻鸭共育对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稻鸭共育对稻田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调查稻鸭共育处理、常规栽培处理及对照处理的杂草、纹枯病及虫害发生情况,并比较分析3种处理下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共育处理杂草平均发生数较常规处理和对照分别减少2.33和52.08 ind/m2;共育处理对稻飞虱的控虫率平均为75%,但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控制率仅为25%~60%;共育处理水稻纹枯病病蔸率和病株率较高,病情指数较低;共育处理产量与常规处理一致,远高于CK;共育处理稻田的经济效益显著增加,但成本收益率较低。[结论]稻鸭共育利用鸭子在田间的捕食和活动,对水稻病虫草害和经济效益产生了积极影响。该研究可为稻鸭共育的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江汉平原稻-鸭-油模式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育模式在江汉平原已推广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集成稻-鸭-油绿色农业生产模式,从基地品种选择、水稻育秧、移栽、鸭苗育雏、大田共育管理、鸭子捕收、水稻收获、油菜直播到收获等方面集成江汉平原稻鸭油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9.
"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以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与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该模式主要利用鸭在田间活动进行除草灭虫,鸭粪作为有机肥还田,同时在田间加装频振式杀虫灯,控制田间虫害。米质可以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以上。和传统水稻种植相比,"稻鸭种养模式"效益显著。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靖江市新桥镇稻田养鸭生态种养模式进行了分析,从水稻品种和鸭苗的选择与稻鸭共养的管理两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稻鸭共育"对稻田病虫草害的控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通过"稻鸭共育"对水稻田病虫草害影响的调查,分析了"稻鸭共育"对稻田杂草、稻飞虱、螟虫、纹枯病的控制及害虫天敌的保护作用,并对"稻鸭共育"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