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日前,文登市晒字镇个体石材加工户王国模经人担保,用了不足2个小时的时间,就在晒字信用社办理了5万元的贷款,高高兴兴地圆了两年来开办石材加工厂的梦。估计他今年可增加收入2.5万元。  相似文献   

2.
叶海明生于粤北南雄市白胜村.2001年初中毕业后.他没有南下淘金,而是在家乡创业。 叶海明选择生猪养殖。他首先到江西信丰县学习畜牧兽医技术,学成归乡后筹集资金4万元,在圩镇开了一间饲料加工店,运用所学知识自配肉猪混合饲料。饲料配好后。他用家里的几头猪试喂,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自配饲料养出的猪不仅成本低,饲养期短,而且养出的猪肉质鲜美。消息传出后,周边乡村的养猪户竞相找上门来,向他取经,购买他的饲料,当年他就获得了事业发展的第一桶金。  相似文献   

3.
2008年前,家住山东省惠民县桑落墅镇刘家店村的程围明还是一个面粉厂的老板。因为以前土里刨食的日子让他穷怕了,就开了间面粉厂做了商人。2008年,受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鼓舞,他萌生了重回家乡承包土地创办家庭农场的想法,2008年开春,他以每公顷1.2万元的价格,流转了3块共计8公顷土地。当时桑落墅镇的土地流转价格是每公顷3000元,他这个价格着实让农户们有些意外。  相似文献   

4.
2005年12月中旬,笔者在江苏省东海县海陵农贸市场遇到正在出售保鲜山芋的李埝乡农民李富川。据李富川介绍,2002年,他在市场调研中发现,反季节山芋特别好卖。于是,他专门到山东省蒙阴、泰安等地学习山芋保鲜技术,回来后就投资1.8万元建起山芋保鲜恒温库,将秋季卖的山芋贮存至冬、春、夏初三个季节出售.每公斤山芋可卖到2.4元至2.8元。现在.他每年保贮、销售山芋10多万公斤,除去7万多元的成本,净收入在20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5.
现年27岁的卢星伟,是五台县北打贤村一名青年。1997年,在他18岁时,就怀揣着100元学费,前往忻州投师学习栽培香菇。他10天后回到村里,试种了200袋发酵菌种,但半年辛苦换来的却是分文未得。面对失败,卢星伟没有泄气,便又拿了300元学费,到了河北保定继续学习。一个月后,他回村再次试种,结果年底收入4800元。第二年,卢星伟又以打工的方式,先后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等食用菌生产基地当技术员。到了2003年回到家乡后,他一次性投资2万余元,建起4个大棚进行小田实验双孢蘑菇培植,当年喜荻丰收。  相似文献   

6.
开化县封家镇溪上村菇农余宗伟4月初从上海栽培金针菇返回家乡。他高兴地告诉笔者:“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在上海栽培的2.8万袋金针菇,平均每袋售价2元余,扣去成本获纯利4.4万元,象我这样的养菇户全村至少有70余户。”  相似文献   

7.
张燕 《农家科技》2011,(9):98-103
“这5万元创业补助金,对于我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忠县石宝镇新政村的陈建安说道。他1992年外出打工,挖过土、杀过猪、当过电焊工、承包过工程,每月虽然有2000元的收入,但除去日用生活等杂用,一年下来所剩无几。去年9月,陈建安回到家乡探亲,看到工商局同志正在宣传微企优惠政策,于是他决定留下来,创办微企。很快,他的微企注册成功,并领到了财政补助的5万元资金。  相似文献   

8.
张绍臣,男,29岁,大学毕业后放弃进城上班的机会,回到家乡创业。在创业中,他结合家乡周边发展多种经营实际,在比邻双阳区鹿乡镇多年养鹿业的辐射下,通过学习考察后,在自家的庭院里发展起养鹿事业,当年就购进梅花鹿10只,年获纯收入6万元。可观的经济效益激发了他大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熊飞  邓成贵 《农家顾问》2009,(10):14-14
涂国绍是湖北省竹山县潘口乡小漩村的一位有志青年。2002年高中毕业后,他应征入伍。2006年服役期满后,他先到城市商海闯荡.经过两年打拼。有了一些积累。但想到现在中央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多.看到家乡的发展与变化越来越大.经过调查分析.他发现养鸡在山区很有潜力.于是回到家乡.准备在养鸡上大干一场.  相似文献   

10.
1997年.中专毕业的于先生在上班一年后.因为厂子破产下岗回家。他的家临近国内最大的北方石材城.石材加工厂新罗棋布.于先生靠用手推车在工地附近给工人送饭谋生.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走上了用废石渣创业之路。  相似文献   

11.
2009年2月18日,笔者在山东省胶州市里岔镇后良乡村看到:农民王勤礼夫妇在政府优惠政策的鼓励下,投资2万元回乡建造日光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仅这一季黄瓜,他将获得至少2.5万元的纯收入,当年收回成本还有剩余。目前,在山东省胶州市里岔镇像王勤礼夫妇这样返乡创业的农民有28人。他们把从外地学到的技术、投资理念及多年积累的资金带回家乡,  相似文献   

12.
据《扬子晚报》报道他叫张浩,28岁,士生土长的南京城东沧波门行政村杨庄村村民。2005年东南大学毕业后进入南京聚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目前升至网络部主管,去年11月刚结婚。19日,这个奋斗在城市里的“80后”放弃干了5年、年薪10万元的民营公司主管职位,来竞聘家乡村主任。  相似文献   

13.
江顺伦 《农家致富》2005,(21):20-20
江苏省灌南县新安镇宋集村仲从元今年49岁.1998年从干了多年的小窑乡供销社主任的位置上下岗,仲从元不气馁.放弃了朋友帮忙在外找的工作,骑着自行车到处“闲逛”,然后决定利用家乡丰富的林木资源、水草资源发展养羊业。主意定下来以后,他便向亲朋好友借来4万元资金.从徐州畜牧良种研究所一次购买杂交一代、杂交二代波尔山羊30只.腾出了自己居住的两间房屋作羊舍.并加固了院子.精心养羊。  相似文献   

14.
《农家致富》2005,(7):47-47
杨律师:1996年我与李某结婚.2002年.因购置房屋时,接受了我父母5万元资助款。后因李某有了外遇.我决定与他离婚,但我们就房屋分割产生了分歧,李某认为应将房屋折价后,由两人平分;我认为父母资助的5万元房款必须扣除后,再平分。此房该如何分割?  相似文献   

15.
今年27岁的王坤泽原是沂水县柴山乡的一名公务员,1997年,他自愿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回到家乡许家湖镇夏家楼村,在荒山坡上建起了养殖场,养殖小尾寒羊300余只,荻利近20万元。  相似文献   

16.
陈世贵于1964年8月出生,湖北宜都市王家畈乡人,宜都市政协委员。2003年3月,他创办了以生产加工干菜、野菜为主的天成野菜食品厂,年生产产品120t,创产值120万元,利税27万元,上缴国家税收4.5万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5个,为当地农民增收48万元,人平增收15元。2005年8月,他组建了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农字号“土老憨”品牌做大做强。2007年他以企业的名义加入到宜都市红花套柑桔专业合作社,销售总收入突破1000万元,上缴税金40万元,利润50万元。2008年他组建宜都蜜柑集团合作社,为宜都柑农增产增收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当代农业》2013,(24):54-54
【案例】李某以27万元购得一辆大巴车,陆某找到李某.要求购买该车及运营权。双方约定该车价款为69万元,合同履行后.令李某始料未及的是.陆某认为李某27万买的车以69万元卖给他.采用了诈骗手段。公安机关对李某进行了刑事拘留.  相似文献   

18.
我于1999年2月向王某借款5万元,借期两年。今年3月20日,孙某持我写给王某的借务来我家,称王某在2000年3月向其借款10万元,为了还款。王某已将我欠他的5万元债权转让,要求我向他清偿。我说王某并未通知我.我只向王某还款。孙某说他已是我的债权人,要求我在一个月内向他清还.否则向法院起诉。请问,我能否拒绝孙某的还款要求?  相似文献   

19.
郎云云 《农家致富》2006,(19):50-50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蒋集街徐业读者来信:2004年5月.赵某为购买农机具向我借款2万元.借款到期后.赵某仍不还钱,还把他价值2万多元的农机卖给王某,请问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0.
徐等一是清原县英额门镇椽子沟村农民。1983年得知种细辛能挣钱,便走上了种中草药的道路,1亩地4年便获利2万元。细辛大掉价后,在得知国内没有人工种植龙胆草的信息后,便尝试人工种植龙胆草,1993年4亩龙胆草苗获利6.7万元。种植中草药给他带来了实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