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特别脆弱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任重道远。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思路是 :按照中央提出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统筹兼顾“三农”问题、改善生态环境和减少入黄泥沙三大目标 ,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 ,加强淤地坝建设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2.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黄河中下游淤积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所以研究多沙粗沙区的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具有时间序列的多沙粗沙区土地利用图,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分析了该区1980年到1997年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因子,并结合多沙粗沙区的自然特征,对该区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自然地理背景宏观判析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确定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貌类型、水文气象等因素与产粗泥沙关系的区域差异对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进行了宏观判析,认为在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范围内,吴旗—志丹—延安—延长一线以北、东胜—准格尔—清水河一线以南、吴旗—榆林—神木—大柳塔一线以东(风沙区以东)至晋西北黄河沿岸的范围是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宏观待选范围。  相似文献   

4.
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地处京津风沙源区和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山西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恶劣、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加强经济区建设,是新世纪山西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经济区建设中,首先要搞好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生态建设,要在进一步提高认识,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把水土流失治理与经济开发有效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以专业队治理为主的治理组织形式,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向水土保持转变,传统水土保持向现代水土保持转变。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有大幅度增加,全省出台了一整套较为成熟有效的政策,大规模改善生态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要抓住机遇,把山西省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推向新的阶段,必须把黄河多沙粗沙区、黄土丘陵风沙区、大中型水库上游区和城市水保作为重点,大力推行专业队治理和报帐制,积极扶持水保治理大户,切实加强对小流域治理开发的领导。  相似文献   

6.
从新时期黄河治理国家战略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需求出发,回顾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科研进展,包括水土流失规律研究、淤地坝拦沙减蚀作用研究、土壤侵蚀预测预报技术研究、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分析、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研究、水土保持科研平台建设等。同时,对近年来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包括黄河多沙粗沙区分布式土壤流失模型、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与水沙变化、黄河流域砒砂岩区辨识与抗蚀促生关键技术及应用等。对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科研进展及成效进行了梳理,以期为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河中游粗沙区范围界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河下游沉积泥沙主要来自黄河中游粗沙区,但至今粗沙区的范围及面积还未定论,笔者在理解粗泥沙特定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粗沙区,多沙区和多沙粗沙区的基本概念的内涵,确定划分粗沙区,多沙区和多沙粗沙区的指标,并进行了形态类型区划分和侵蚀产沙模型建设,在上述过程的基础上,进行了粗沙区范围定,其结果是黄河中游粗沙区面积为95515km^2,多沙粗沙区的面积为9412km^2.  相似文献   

8.
黄河多沙粗沙区分布式土壤流失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侵蚀动力学、地貌学、水文学、泥沙运动力学的理论为基础,以黄河多沙粗沙区岔巴沟流域为研究区域,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构建了黄河多沙粗沙区小流域分布式土壤流失数学模型,可用于计算小流域梁峁坡、沟坡和沟槽三部分的土壤流失量,并达到了产汇流模型与产输沙模型的紧密耦合;提出了当量糙率系数的概念,初步解决了定量表达水土保持工程对产汇流的影响,使模型具备了预测评价不同水土保持治理方案效益的功能;利用3S技术实现了土壤流失预测模拟信息系统的自动提取。通过对岔巴沟流域和杏子河流域土壤流失实测资料的验证表明,本模型能基本正确反映黄河多沙粗沙区流域土壤流失规律。  相似文献   

9.
2005年4月18~26日,黄委主任李国英率领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野外考察队,跨越内蒙古、陕西、甘肃三省区,行程4000余km,系统考察了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的地质地貌,水土流失的成因、分布及特点,水上保持综合治理,水保世行贷款项目,小流域坝系,生态修复,“模型黄土高原”建设等。黄七旆原7.86万km^2的多沙粗沙区中有1.88万km^2为黄河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  相似文献   

10.
皇甫川流域是黄河中游主要的多沙粗沙区。对皇甫川流域水土保持环境效应的主要指标——水土保持措施蓄水减沙效益及其对三门峡库区和下游河道淤积的影响诸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供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11.
1985-2020年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掌握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状况,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建议。[方法] 利用2020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1985,1999年全国水土流失遥感普查成果,开展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分析。[结果] ①研究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3.22%,高强度水土流失面积减少90.80%,水土流失状况明显改善;1985—1999年和1999—2020年两个时段,前时段变化相对较小,后时段变化较大。②两个时段内水土流失强度均降低,1999—2020年降低幅度明显大于1985—1999年且高强度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减少。1985—1999年以剧烈侵蚀面积减少为主,1999—2020年强烈、极强烈、剧烈侵蚀等高强度侵蚀面积下降明显。[结论] 研究区生态环境状况改善的主要驱动力是区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加强,预防保护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协同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保护环境和生态政策的引导等。虽然研究区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的态势得到了遏制,但其依然是黄土高原乃至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后续仍需持续采取适宜措施保护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路是,以治好母亲河、绿化两座山为目标,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建设、管理、运行机制为突破口,以黄河多沙粗沙区、晋北丘陵风沙区、大中型水库上游区为重点,大流域为骨干,小流域为单元,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为中心,工程、生物、水利、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优化水土资源利用结构,依法综合防治,努力实现山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河重点支流源头区是黄河流域的水源地,其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状况对维护黄河流域及国家的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各种开发建设和人为活动加剧,导致黄河重点支流源头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基于对黄河8条重点支流(渭河、汾河、泾河、北洛河、无定河、湟水、洮河、窟野河)源头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情况的调查,从区域基本情况、水土流失情况、预防保护情况等方面介绍了黄河重点支流源头区的水土保持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黄河重点支流源头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近期方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黄土高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地貌条件,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使黄河成为最难治理的河流.因此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是全国的重中之重.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方略的形成历经3个时期.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现代治水思路的确立,根据黄河治理开发要达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目标,提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近期方略为"防治并重、保护优先、强化治理".防治并重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防"是全面积的,"治"是局部的,但没有"治"就不好"防",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群众利益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保护优先突出充分利用生态的自然修复能力,优先保护好现有环境,以小流域治理来支撑大面积植被恢复.植被恢复应实施大面积封禁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植被建设要以草灌为主.强化治理治理要以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和减少入黄泥沙为主要目标,要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人口布局的调整相结合.在治理的总体布局上要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在治理措施上要以沟道坝系工程为重点;在治理力度上应该强调高起点、高标准.近期设想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以重点带一般,尽快实施"两河两川、十大孔兑"水土保持项目,继续搞好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启动生态修复工程,运用"3S"技术做好动态监测和水土保持的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工作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地域环境、自然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人文环境及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和水土保持工作的艰巨性 ,提出了新形势下该区水土保持工作的新思路 :树立全局观念 ,将整个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纳入到黄河下游防洪体系中统一考虑 ;尽快构筑以蓄水拦沙为目的的治沟骨干工程防护体系 ;面上的水土流失治理依然要以小流域为单元 ,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开发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 ,切实加强预防监督 ,深入贯彻落实“三同时”制度 ;深化改革、实行机制创新 ,建立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制度 ,真正做到以开发促治理、以治理保开发  相似文献   

16.
由黄委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承担的治黄专项课题“黄河多沙粗沙区坝系工程安全评价方法研究”已经进入冲刺阶段。  相似文献   

17.
<正>根据水利部要求和黄委统一部署,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于近日全面开展2011年度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督查工作。将对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和晋陕蒙接壤地区,以及黄河流域(片)各省(区)的公路和铁路共131个项目进行重点督查,其中,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和晋陕蒙接壤地区在建大型生产建设项目督查率要达到100%,并于2011年9月底全面完成任务。为  相似文献   

18.
科学推进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就是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需求出发,科学、系统、全面地统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阶段和环节,坚持科学思维、科学治理、科学管理,以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为手段,推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快速、稳定、持续、健康地发展。在水土保持理念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存与发展“双赢”的思想;在水土保持方略上,坚持“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在治理的战略布局上,坚持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集中突破;在治理措施安排上,坚持把淤地坝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重视生态自我修复;在管理决策上,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管理的理念、程序、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水土流失是黄河复杂难治的根源。历史的原因和自然、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 ,造成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治理难度大、任务艰巨。几十年的实践与成效表明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黄河治理的根本措施。在工作思路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开展综合治理的同时注重和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 ,在战略部署上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 ,在技术上以“3S”技术应用带动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 ,实行规范化管理并搞好机制创新 ,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相似文献   

20.
在对黄河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即将开展的黄河中游多沙粗沙重点区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初步设想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探索有水土保持特点的市场经济管理模式,并进一步对这一新的改革思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