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巢湖典型支流柘皋河水质污染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沿河实地调查和在河流出口断面的月取样监测,探讨巢湖典型支流柘皋河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柘皋河上游河段水质较好,属于Ⅱ~Ⅲ类水质,但也达到了富营养化水平,营养盐主要来自附近农田;中部柘皋镇段污染严重,水质属于Ⅴ类和劣Ⅴ类,达到重度富营养化水平,该河段及其下游河段的水生生态系统受到极大影响,污染主要来源为柘皋镇未处理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中下游支流及下游河段水质属于Ⅲ~Ⅴ类,富营养化比较严重,水质既受上游影响,也与下游农业、生活和河道内污染来源有关。柘皋河河口处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硝态氮冬春季高于夏季,而总磷则相反,即夏季高于冬春季。磷是水体富营养化最重要的限制性元素,在夏季普遍达到了富营养化水平。柘皋河污染来源是混合型的,且有累积性特征,应采取综合手段对其污染进行防治,才能逐渐恢复柘皋河生态和环境功能,并减少污染物向巢湖的输送。  相似文献   

2.
采用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和水质标识指数对秃尾河流域的不同监测断面和历年来水质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调查、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秃尾河流域的1#—7#断面的水质基本处于尚清洁状态,8#—9#断面的水质处于轻污染状态;秃尾河不同断面的综合水质级别均达到水功能区的规划类标准;历年来上游的水质处于尚清洁状态;下游的水质达到中度污染状态。利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其进行评价,秃尾河不同断面的综合水质级别均达到水功能区的规划类标准;历年来秃尾河上下游的综合水质级别标准均高于水功能区的规划类标准。对秃尾河的水质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的分析预测,为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河泥沙对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它能将溶解于水相中的化学性污染物质吸附而转移到固体中来。据对无定河、窟野河以及黄河府谷等河流(段)水体泥沙与有害污染物汞、砷、化学耗氧量进行的分析,有害物质与原状水含沙量的多少呈正相关。三川河后大成河段,当含沙量为396kg/m~3时,汞的含量为0.0059mg/L,超标4.9倍。黄河吴堡河段含沙量为28.2kg/m~3时,化学耗氧量为62.3mg/L,超标9.4倍。在汛期含沙量较高的水体中,砷的超标现象更为突出。应加强对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以减少泥沙对河流水质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20年北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监测断面的水质情况,为北江水环境监控及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北江水质时空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结果] 2020年北江监测断面整体水质良好,仅水车头、漫水河河口、黄浪水桥、龙归断面水质为Ⅲ—Ⅳ类,其他断面均为Ⅱ类。北江水温和溶解氧受季节影响较大,水体全年基本保持弱碱性,下游营养盐和有机物污染程度高于上、中游。[结论]由空间分析结果可知,下游水质劣于上、中游,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营养盐和溶解氧,pH值单独作用不会对水质产生明显影响。季节污染程度排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其中全河段的水质主导因素为溶解氧,而下游河段的主导因素为营养盐和有机物。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滨城区新立河水质的污染状况,选取水库出水闸、西谢庄桥、黄河2路桥、黄河5路桥、黄河8路桥、黄河12路桥、黄河15路桥及北外环路桥8个河段处为取样点,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各采样点进行了生物监测。调查了各河段样点的排污口数及水质表观特征,综合评价了新立河水质的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在污染最严重的黄河5路桥至黄河15桥河段污染指数均3.50,该河段污染来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排污口数达调查河段的58.54%。排放污水为黑色,带有明显恶臭。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结果与现场调查的水质表观污染状况基本吻合。综合分析表明,新立河水质污染较严重,且有导致生物染色体分裂异常现象,需加大力度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黄土高原马莲河干流水质时空变化特征,揭示水质污染状况及成因,为该流域内生态文明建设和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黄土高原马莲河干流2016—2021年甘肃省庆阳市境内5个断面水质逐月监测数据,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进行评价,利用线性趋势法对水质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①2016—2021年庆阳市境内马莲河水质整体较差,属于Ⅴ类水范畴,综合污染指数较高,主要污染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5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总磷、氟化物及六价铬,下游水质优于上游。②庆阳市境内马莲河干流水质季节变化特征显著,综合表现为夏、秋季优于春、冬季。具体表现为秋季最优,冬季最差。[结论] 2016年以来,庆阳市境内马莲河水质趋势稳定向好,尤其是2017年以后,向好趋势表现明显;受入境水质及流域地质条件影响,马莲河水污染治理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张翔  李愫 《水土保持通报》2022,42(4):153-160,171
[目的] 对2014—2020年北洛河干流4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为进一步改善该流域水环境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北洛河水量的年内分配规律,对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进行划分,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北洛河主要污染指标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 COD,氨氮和氟化物是影响北洛河水体水质最显著的指标。从沿程分布上看,北洛河干流上中游水质最好,下游水质相对较差;从时空分布上看2018年之后北洛河干流水质改善明显,基本满足水功能区Ⅲ类水质要求。[结论] 北洛河上中游河段主要污染源来自于沿岸城镇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废水排放;下游河段煤化工等企业工业废水和氮肥施用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河道水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辽河流域水质状况及其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分析辽河流域水环境物理化学变量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于2009年8月和2010年6月,对辽河流域内80个点位的水环境物理化学特征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理化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浑河和太子河上游区域水体污染较小,中下游区域水体指标大多为Ⅴ类和劣Ⅴ类;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在水域的西北方,水质总体评价为Ⅳ Ⅴ类,水质情况较差;东辽河流域区域特征不明显,2009年大部分水体指标为劣Ⅴ类,2010年大部分水体指标为Ⅲ到劣Ⅴ类;西辽河流域内大部分河段长期干涸;大辽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位于整个流域的中东部,水体各项指标大多为Ⅴ类和劣Ⅴ类.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流域尺度上林地和农田对水体水质参数的浓度影响最大,是影响化学需氧量(CODMn)、含沙量、总氮和电导率(EC)浓度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草地对2009年水质的综合评价结果具有显著正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黄河托克托河段水污染特征,合理选择水质评价指标,从而实现对黄河托克托段水质评价。[方法]以黄河托克托段干流2017年4—8月9个水质采样断面逐月连续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多元统计法对水质样本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构建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综合水质指数法对该河段水质进行评价。[结果](1)黄河托克托段水质状况整体为Ⅳ类水,该河段段主要污染因子为TN,TP,COD,属于有机型及富营养化污染;(2)时空分布上从上游到下游水质逐渐变好,支流汇入口大黑河断面由于受汛期大黑河超标污染物排入水质变差,采样期间8月水质状况最差,其次是4月,5—7月水质相对较好。[结论]基于主成分因子分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水质评价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客观地反映水质特征,同时可对不同断面水质进行比较。黄河托克托段水质状况较差(整体Ⅳ类),属于有机型及富营养化污染。  相似文献   

10.
基于改进综合水质指数法的水库水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引黄水库水质状况进行分析,提供一种合理有效且有利于比较并适于在水库水质评价中推广的方法。[方法]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东海和西海水库为研究对象,以水污染指数(WPI值)为分项指数,以超标倍数法、主成分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组合赋权,建立了引入水质标识指数法的改进型综合水质指数(WPSPNQI)评价方法,并对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时段内两座水库进、出口4个监测断面水质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水库水质的总体污染状况及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滨城区水库水质多为Ⅰ类或Ⅱ类水体,总体水质状况较好;(2)在研究期限内,Ⅰ类水体的比例有所增加,但部分污染因子没有得到相应改善;(3)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两座水库的水质差距较小,其出口水质明显优于进口,水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结论]经与其他水库水质评价方法对比,改进型综合水质指数(WPSPNQI)评价方法在数据处理、权重赋值等方面都较为优越,评价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鱼洞河流域废弃煤矿矿井水外排对水环境的影响,测定了河流水体及矿井水的pH值,SO_4~(2-)及重金属(Fe,Mn,Cu,Cd,Pb,Zn)浓度和底泥中重金属(Fe,Mn,Cu,Cd,Pb,Zn)含量。结果表明:矿井水呈酸性,Fe,Mn,Zn超出当地矿井水排放标准。鱼洞河流域中河流水体pH值,SO_4~(2-),Fe,Mn和Cd浓度超出地表水水源地相关标准限值,各河段上游水体及重安江水质较好,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为无污染,受矿井水排入的影响,各河段下游水体pH值,SO_4~(2-),Fe,Mn明显超标,评价结果为重度污染。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河流水体主要受矿井水及自然成因两方面影响。鱼洞河流域底泥中Cu,Mn未超出贵州省土壤背景值,而Fe,Cd,Pb,Zn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鱼洞河流域河流底泥受Cd,Pb,Fe的轻微污染,矿井排水口底泥受Fe中度至强污染。  相似文献   

12.
西藏尼洋河水体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金属含量是影响水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该文意在探索西藏河流水体重金属变化规律。研究了雅鲁藏布江第二大支流尼洋河的Zn、Cu、Mn、Cd、Fe5种重金属含量时空变化特征和相关性,以及迁移变化机理,对重金属富集程度和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尼洋河重金属含量源头较低,中上游位置有突变。Fe、Mn、Cd是影响水质变化的敏感因子。Zn、Cu、Mn含量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丰水期重金属含量主要受人类活动或水文气象活动影响,平水期及枯水期的Zn、Cu、Mn、Fe含量主要受自然过程影响,枯水期Cd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水库对重金属富集有一定的影响。河源和中下游河段污染较轻,上游河段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13.
汾河上游流域沿程典型水样点水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25年来汾河上游流域的水环境变化是否影响太原居民正常供水,以确保该流域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汾河上游流域1985—2010年水质资料和5个水样点(汾河头马营、宁化、东寨、河岔、汾河水库)的水样,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据水质评价标准,确定水质类别)和综合评价指数法对该流域沿程水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汾河上游水质在2002年前后变化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水质类型普遍升高,大多从Ⅱ、Ⅲ类水上升为Ⅳ类以上水质。宁化到河岔间超Ⅲ类水的比例增大,汾河水库水质类型变化不很明显,基本处于Ⅱ、Ⅲ类水质。这主要是由于上游炼焦、洗煤废水排放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使高锰酸盐指数、BOD5和氨氮上升,导致水质类型发生年际变化。2)汾河上游水质污染指标中,高锰酸钾和氨氮沿程都呈上升趋势,说明沿程水域中亚硝酸盐过高,水环境不适合水中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导致水质恶化。3)汾河上游流域水质综合情况是有机污染物浓度和种类发生了变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硬度日趋增高,主要原因是由于流域用水量增加和污染物处理不当,导致污染严重。整体来看,汾河上游水质在不断恶化,采取各项措施保护汾河上游流域水环境是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大凌河中游水体污染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评价,在大凌河中游段设置10个水质监测断面。基于不同时期(丰、平、枯)氨氮、pH、电导率、总氮、总磷的水质断面监测数据,应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大凌河中游水体污染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评价,并识别主要污染源。此外结合上、下断面监测数据对大凌河中游水体污染沿程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大凌河中游水体总体评价为II类水标准,轻度污染,在枯水期,水体呈现中度污染,总体达到III类水质标准,但水体pH全年可稳定在6.12~7.49,对水生生物的生长较为适宜;生活污染排放是大凌河中游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从上游到下游监测断面,水体沿程污染指数逐步加重。  相似文献   

15.
随着陕西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渭河水生态环境也随之遭到破坏。为提高干流水体消纳污染负荷的能力,以渭河眉县干流及境内3条较大的支流,即石头河、霸王河、汤峪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监测获取选定河段的河宽、水深、流速、溶解氧以及COD等相关水质参数。采用一维水质模型核算出干流河段稀释混合长度。通过情景设定,对比分析干流稀释混合长度与河流背景COD浓度以及污染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完全混合模型核算出3条支流河段均有一定剩余COD水环境容量,可以很好地补给干流水环境的污染负荷能力。结合干流稀释混合长度与支流水环境容量,提出河段达标优化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采用污染分担率、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内梅罗指数法统计分析大凌河2016—2020年285组水质监测数据及其变化趋势,为科学防治水污染问题识别分析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16—2020年大凌河水质逐年改善,其内梅罗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氨氮对河流水质变化的贡献率不断减小,2020年减小到24.1%,明显低于其它污染因子;以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总磷和氨氮4个因子评价河流水质具有较强操作性,加强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改善水源生态补给状况是实现大凌河生态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浑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流域88个监测站点,在2009,2010,2012年对河流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氨氮、总磷等9项指标进行监测,并对河流水质的时空异质性进行了分析。选择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氨氮和总磷作为主要评价因子,采用单因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该地区主要河流水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水质因子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非汛期总氮和氨氮为主要污染物,汛期总磷和总氮为主要污染物,非汛期的水质状况较汛期好,说明非点源是造成其污染的主要原因。河流水质综合评价中,小汤河上游、太子河南支、太子河北支所有点位的水质评价结果均为最好。所有站点中,海城河的支流(五道里河、运梁河、南沙河下游)区域的水质最差,达到劣Ⅴ类水质,且出现黑臭现象。研究结果对指导浑太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及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综合评价法的天津市主要排污河流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天津市主要排污河流的水质污染情况,利用综合评价法对天津市的5条主要排污河流:津河、南运河、海河、北运河、子牙河2009年12个月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从单项污染指数来看,海河的污染指数总磷〉氨氮〉总氮〉化学需氧量〉氟化物〉1,说明海河的富营养化比较严重;海河的综合污染指数为12.15最高,津河和南运河的综合污染指数较低分别为2.76和2.37;污染分担率方面看,海河的总氮污染分担率也较高,达到了16.62%。最终水质污染程度(P)分析表明,海河P〉0.5属于中度污染,其他4条河流P〈0.5属于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9.
采用2000~2004年黄河白银段水质监测数据,对黄河白银段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对水体中污染物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由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知,除总大肠菌群、COD和总磷(TP)超标外,所选指标均不超标。由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知,黄河白银段水质污染较重,从时间变化分析看,丰水期污染严重,平水期和枯水期污染重;从空间变化分析看,青城桥和靖远桥断面水质污染严重,五佛寺断面水质污染重,并且综合污染指数值呈现沿程降低的趋势。由污染物分担率分析知,黄河白银段水体中主要污染物为总大肠菌群、COD和总磷(TP),水体中受面源影响较大的污染物累计分担率达88.08%,受点源影响较大的污染物累计分担率达11.92%。最后,根据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变化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阜新市为例,对2016—2020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变化趋势利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柳河、细河水质较好,小清沟河、苇塘河水质呈好转趋势,东沙河、新开河的CODMn呈明显上升趋势,饶阳河、养息牧河、伊马图河水质变化趋于稳定.通过综合调研上游、两岸陆上来水,明确了农田面源污染是断面水质恶化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