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是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保护和巩固治理成果,提高水土保持工作质量,带动治理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浙江省东白山小流域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植物措施优化配置设计,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治理后,流域治理度达81%,年减少土壤侵蚀量6.8万t,涵蓄水量153.3万m3,产生经济效益134万元,促进了农村各业的发展及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增加了农民收入,逐步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2.
以建平县小流域为实例,采用遗传算法对其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组合下的径流调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组合后的水保措施,其水土治理效益明显,实现输沙量削减目标的同时枯水期径流量有所增加,优化组合下的治理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水土流失治理区的径流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3.
东安小流域近十几年来,森林过度采伐,不科学种植和管理茶、果树,山地植物遭受重创,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50.6%,成为水土流失严重的多灾小流域。自2003年起采取封山育林育草、造水土保持林、种果、坡改梯、果茶园种草、完善果茶园排灌设施、田间修建机耕路、河道修建拦沙坝和护堤等综合治理措施,形成整个流域的水土保持体系,基本控制了流域的水土流失,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辽西北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从1993—2014年已历经22 a,在22 a的辽西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践中,采用、创造了多种灵活的治理措施与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对治理过程中各类措施优化配置的成效与经验进行分析,希望为下阶段同类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东沟小流域水土保持防蚀措施优化配置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野外天然降雨定位试验,野外人工模拟降雨与放水冲刷试验,土壤侵蚀类型遥感监测资料,以及小流域泥沙观测资料等,对王东沟小流域土壤侵蚀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和水土保持减沙效益进行系统研究。尤其是对硬地面产流产沙的规律研究:进一步证明了黄土塬区村落系统硬地面及农田集流槽集水径流冲刷是导致沟头迅速延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庄头流域位于榆社县城东北部10 km处的郝北镇,流域总面积60.2 km~2,水土流失面积51.95 km~2,占86.3%。2013年,该流域被列为国家重点治理区域,计划用5年时间进行水土流失治理。通过优化配置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研究,根据当地实际与农民群众意愿,合理布局了梯田、水土保持林、经果林、封禁自然修复及沟道打谷坊等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后治理程度将达到76.3%,林草覆盖率将提高到29.4%,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植被类型以松栎混交和柞树为主的青杠扒小流域是豫西南长江流域浅山丘陵过渡区的典型代表,2005年被列入全国第二批生态修复试点小流域。10年来,河南省相关部门根据该流域的自然条件、经济特点和土地利用方式,正确处理生态和生存问题,配置适合本区的生态修复措施,如发展绿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封禁力度等,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其经验在同类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小流域划分的沂源县水土保持规划布局及措施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流域是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基本单元,开展小流域划分并确定其防治方向对县域水土保持规划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国家级重点治理区沂源县为对象,通过遥感调查、模型计算、资料收集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掌握区域现状和水土保持需求,以小流域为单元,提出县域水土保持布局及措施配置。主要结果如下:1)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765. 99 km~2,占46. 83%,以轻度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县域东南部、西南部以及东北部等区域; 2)全县划分小流域68条,平均面积为24. 06 km~2,沟道密度1. 87~2. 99 km/km~2,45%的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比高于50%; 3)根据小流域特征和水土保持需求,全县划分为4个水土保持分区,提出了"三带三片"重点布局; 4)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21条,以封禁治理为主,占55%;建设生态经济型小流域47条,其中东北部以封禁治理为主(45%),东南部以经济林果为主(60%),西南部以封禁治理(35%)和梯田工程(30%)为主。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县级水土保持布局和措施配置研究,可为县域尺度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优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经多年研究和试验,黑龙江省土壤流失方程已由省水土保持研究所完成,并通过了论证鉴定。本文运用黑龙江省土壤流失方程,对全省最主要的三种土壤类型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优化配置,确定了黑龙江省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的最佳模式,为省级及流域的水土保持规划和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水保措施的效益评价,对于水土保持措施的管理、规划和执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水保措施的各类效益及其计算方法国标给出了详细的方法,然而因重复计算、可操作性低以及评价指标较多等因素使得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对水保效益进行更加科学、系统地分析,以朝阳县六家子小流域为例,在遵循避免重复、可量化分析和有针对性原则的基础上,选取了生态效益和调水保土效益评价指标,并对其生态效益价值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角度进行了科学评判。结果显示:该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预计可实现年均减少侵蚀厚度2.0 mm,降低径流深度10.0 mm,可实现年均总生态效益达106.5万元。研究成果可为该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定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受特殊的自然条件的影响,西宁市城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尤其是西宁周边23条灾害性沟道每逢暴雨,洪水、泥石流灾害频发,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此,加快西宁周边灾害性沟道治理成为改善生态环境的头等大事。多年来,在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水务部门的不断努力,西宁周边23条灾害性沟道得到了初步治理,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城市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初步形成,消除了洪水、泥石流对下游城镇、道路、厂矿企业的危害,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施家坪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期为2019—2020年,投资1 455.99万元,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7 km2。根据小流域基本情况、人口分布状况、规划治理总体要求等,将规划治理区域分为封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和经果林示范区进行分区施策治理。治理后,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流域内水土流失防治体系逐渐趋于完善,植被覆盖率达到74.46%,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7.88%;据调查及估算,待项目区内的经果林达到盛果期时,每年可新增经济产值1 443.71万元;改善了区域内人居环境,增加了群众收入,培育了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施家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了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遗传算法的水土保持措施空间优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在有限的水土保持投资下,将不同类型的水土保持措施合理地空间配置,以期充分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等综合效益,使水土保持措施的空间优化配置涉及多目标优化,选择合理可行的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方法,已成为研究重点.本文以福建省红壤区土壤侵蚀严重的长汀县为研究区,以2012年水土流失区作为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的评价对象,在封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生态自然修复区和人工辅助治理区.以投入成本最小化、生态效益最大化以及适宜度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在人工辅助治理区内,构建水土保持措施空间优化配置模型,采用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进行模型的求解,最终得到水土保持措施空间优化配置方案,并结合2013-2015年水土流失实际治理情况,进行分析验证.从优化结果显示,在政府投入资金一定的情况下,水土保持措施空间布局会朝着产生的生态效益最大化和空间分布适宜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优化配置结果与实际治理情况在大部分区域内,水土保持措施空间分布较一致,吻合度为73.62%.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化代数的增加,基于NSGA-Ⅱ算法的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的优化效果明显,优化配置方案可行有效,可为政府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空间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家口地区水土保持措施空间配置效应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该文以张家口各个地貌类型区水土流失监测站实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该区水土保持措施的空间配置的适宜性。结果表明:不论何种地貌类型区,总体的趋势是坡耕地组中水平梯田的水土保持效益最好,蓄水拦沙效益均达到90%以上,其次是经济林,再者是人工种草;荒坡地组中植被措施结合水平沟、鱼鳞坑整地形式的水土保持效益最好,基本在75%以上,自然封禁和人工种草的水土保持效益次之,且空间和年际之间差异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降雨条件的差异影响到植被生长的质量,其次是土壤本身的特征的差异。因此,采取封禁措施治理的初期不能简单依靠生态自身的修复,必须辅助以工程措施为植被的恢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寺沟小流域位于神池县城西北部约40 km处的大严备乡,流域面积9.50 km2,水土流失面积807 hm2,占总面积的84.9%。经过3 a的强化治理,共新修梯田11.4 hm2,营造落叶松林3.63 hm2,柠条灌木林129.3 hm2,铁丝网围栏封禁261 hm2,沟道打淤地坝4座,建谷坊10座,村旁、路旁打旱井和水窖35眼,治理度由34.1%提高到84.3%,林草覆盖率由26.1%提高到67.6%,人均基本农田由0.07 hm2增加到0.098 hm2,产生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西安庄小流域地处沁县县城北端牛寺乡东部的涅河流域中上游,总面积5.6 km~2,水土流失面积4.28 km~2,占76.43%。地貌类型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年均土壤侵蚀模数3 800 t/km~2,水土流失严重。自2010年列为重点治理小流域以来,经过6年持续治理,治理度达到92.8%,植被覆盖率达到66.7%,水土流失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综合效益快速增长,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样板。介绍了治理思路、治理成效与经验。  相似文献   

17.
牡丹江市苇子沟小流域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总面积451.27 hm2,占流域面积的41.93%,水土流失治理采取坡面治理和沟壑治理相结合的办法,坡面采取修筑坡式梯田,保土耕作(改垄)措施,封禁治理,果树台田等措施,沟壑治理采取修筑沟头埂,跌水,谷坊,削坡造林等措施,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到各项治理措施全部生效,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同市南郊区位于山西省北部,全区总土地面积1 073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18 km2,占总面积的48.3%。经过多年以小流域治理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截止2014年底,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267.59 km2,治理程度达到51.66%。介绍了南郊区的水土流失情况及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展望了水土保持未来。  相似文献   

19.
白草坪水库上游通过实施梯田、谷坊坝、水池、扬水站等工程措施和封山育林、种树种草等植物措施,实现了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改善水质的目标,为水库上游水土保持和水源地保护提供了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20.
枳芨壕小流域分类施治措施及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库布其沙漠边缘丘陵区与风沙区结合部的内蒙古准格尔旗枳芨壕小流域 ,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支持下 ,在风沙区以防风固沙、开发地下水、恢复植被为主攻方向 ,在丘陵沟壑区以控制水土流失为突破口 ,按照从坡顶到坡面再到沟底的顺序采取造林种草、建设基本农田、修筑库坝工程等综合开发治理措施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水土流失得到控制 ,年均侵蚀模数由 12 0 0 0t/km2 减少为 90 45t/km2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 2 6 9%提高到现在的 67 5 %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64 9元提高到 2 0 60元 ,人均粮食由 3 3 0kg提高到 12 0 0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