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蜚蠊卵啮小蜂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胸大蠊是湖北省蜚蠊科中最主要的种类。蜚蠊卵啮小蜂是黑胸大蠊卵荚内寄生蜂,该蜂在湖北年发生3~4代,以预蛹或蛹在卵荚内越冬,翌年初夏开始羽化出蜂。在卵荚内发育历期各代不尽相同,主要与温度有关,随着气温升高发育历期渐短,成虫寿命6~10d。该蜂对黑胸大蠊卵荚自然寄生率31.31%~72.30%,平均为49.46%。成蜂雌雄性比为1∶0.84~1∶0.10,平均为1∶0.33。蜚蠊卵啮小蜂对黑胸大蠊的发生危害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其生物防治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天牛卵长尾啮小蜂生物学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牛卵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fkutaiMiwaetSonan)是严重蛀干害虫桑天牛(AprionagernariHope)的重要天敌,此蜂的桑天牛卵内产卵寄生,寄生率高达50%,经调查发现本寄生蜂的新分布区比记载的[2]由长江流域向北拓宽到长城以北,对长江与长城之间的广大经济林区,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较详细地记述了这种寄生蜂的分布、寄生、形态及生活习性等。 相似文献
3.
栗绛蚧长尾啮小蜂生物学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建德市寄生于板栗栗绛蚧Kermesnawai上的栗绛蚧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sp.进行了采集和观察。该蜂1年2代,成虫分别出现于4~5月和6~7月,第1代产卵在栗绛蚧成虫,第2代产卵于栗绛蚧2龄以上若虫的体内。采集建德市板栗Castaneamollissina林中被寄生栗绛蚧成虫于室内饲养,羽化出啮小蜂在衢州市板栗林中释放。结果表明3a内试验林栗绛蚧种群每10cm枝条从22 00头降低到1 83头,板栗产量从300kg·hm-2上升到2250kg·hm-2。表2参7 相似文献
4.
花椒吉丁啮小蜂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花椒吉丁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平均自然寄生率为16.2%,最高可达44.4%;花椒吉丁啮小蜂幼虫死亡率35.96%,化蛹率64.04%,羽化率40.85%,雌雄性比为1.4∶1.0;化蛹历期12 d,羽化历期15 d;每头寄主幼虫体内的花椒吉丁啮小蜂数为1~32头、平均11.6头,寄生率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成虫的寿命受光照和食物的影响,光照周期为L D8∶16时寿命达21.3 d,L D0∶24时仅7.9 d,以20%蜂蜜水和清水饲喂及空白对照的寿命分别为20.3、4.7和4.0 d。花椒吉丁啮小蜂是控制花椒窄吉丁幼虫的主要天敌,有进行人工繁殖和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6.
以小菜蛾重要的幼虫-蛹跨期寄生蜂菜蛾啮小蜂为研究对象,在(25±1)℃条件下研究了1,2,3,4龄初和4龄末小菜蛾幼虫被寄生后,对菜蛾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寄生各个虫龄小菜蛾的啮小蜂从卵到羽化的发育历期、羽化后成蜂寿命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同虫龄被寄生小菜蛾羽化出的啮小蜂的性比只在3龄末和4龄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寄生4龄末小菜蛾育出的雄蜂比例最高.菜蛾啮小蜂对各虫龄小菜蛾幼虫产卵寄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好性,但相比2龄和4龄小菜蛾幼虫,3龄末小菜蛾幼虫仍是较适合的寄主,寄生3龄末小菜蛾幼虫羽化出的啮小蜂个体最大. 相似文献
7.
在福州市郊 ,5月至 6月下旬荔枝、龙眼园中荔枝蝽卵被荔枝蝽卵跳小蜂寄生率可高达 54.51% -83.33% .荔枝蝽卵跳小蜂对寄主选择较为严格 .室内测定表明 ,其仅能寄生荔枝蝽卵 .在温度 ( 2 5± 1)℃、相对湿度 70 % - 85%的条件下 ,该蜂完成一个世代约需 18- 2 0 d,成虫羽化期 3- 4 d,第 2天为高峰期 ;可行两性生殖 ,其子代雌雄性比约为 13.1∶ 1.0 ,也可营孤雌产雄生殖 .产卵过程大致可分为接触寄主、触角敲击寄主、预备产卵姿势、产卵器刺入寄主、产卵器拔出、舔食寄主卵汁、刷洗蜂体和离开寄主等 8个步骤 .每刺探寄主一次平均产卵 4 .7粒 ,最多 12 .0粒 ,每次产卵时间最短 7min,最长 30 min 相似文献
8.
对住所蜚蠊发生种类及其栖息场所、蜚蠊卵荚、若虫龄期、饮水率、食性等生物学以及寄生蜚蠊的啮小蜂作了一些初步的调查。连江县居所以美洲大蠊和澳洲大蠊为主,主要分布于床底书箱、抽屉等地;美洲大蠊若虫有8个龄期;蜚蠊对水需求大于对食物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苜蓿叶象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苜蓿叶象啮小蜂Tetrastichus incertus(Ratzeburg)是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Gyllenhal)幼虫的一种内寄生性天敌。对苜蓿叶象啮小蜂的形态特征、发育、羽化、交配、产卵的行为学特性及其越冬做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叶象啮小蜂处于3龄时,其被寄生寄主已死亡;田间单个被寄生寄主羽化出蜂范围为1~14头,平均为7.43头;成蜂羽化高峰期为8:00~12:00,其羽化量约占83.33%;苜蓿叶象啮小蜂以老熟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初春,实验室、田间已越冬的苜蓿叶象啮小蜂的羽化率分别为83.9%,40.4%。 相似文献
10.
梨茎蜂及其天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梨茎蜂及其天敌梨茎蜂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梨茎峰啮小蜂的寄生情况,发现其寄生率在逐年提高,到2006年,寄生率已达到35.00%。 相似文献
11.
酒曲害虫的发生及危害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四川泸州酒曲害虫有35种,隶属两纲五目19科,鞘翅目昆虫为主有26种,鳞翅目昆虫5种,其它目4种。土耳其扁谷盗和咖啡豆象为优势种群。曲库为各种曲虫越冬的主要场所,冬后残留虫为次年大发生的重要虫源。曲虫主要种群都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和群集性。全年发生动态为单峰形态,冬春季为发生低峰期,夏秋季达到发生高峰并暴发成灾,主要种群的昼夜活动规律显著,千后从曲库飞出在库外群集飞差异,14-18hr达到高峰,危害新曲的虫源主要来自曲库。曲虫从大曲高温发酵的保温排潮期开始危害,曲库贮存期损失最严重。 相似文献
12.
筛豆龟蝽及其2种卵寄生蜂若干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筛豆龟蝽(M egacopta cribraria)是福建福州菜用大豆的主要害虫,该虫1 a发生3代,以成虫越冬,3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出来活动.以成虫、若虫吸食为害菜用大豆茎秆、叶片和豆荚,为害高峰期分别是:5-6月份为害春种菜用大豆,9-10月份为害夏种菜用大豆.筛豆龟蝽有2种卵寄生蜂:黑蝽卵跳小蜂(Ooencyrtus nezaraeIsh ii)和蝽小缘腹细蜂[Asolcus m inor(W atanabe)](中国新记录).其中黑蝽卵跳小蜂是优势种,对筛豆龟蝽种群的控制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哈氏啮小蜂对美洲大蠊卵荚的日龄具有识别能力.该蜂能寄生1-20日龄的卵荚,但偏爱寄生1-3日龄的卵荚.该雌蜂对卵荚的攻击力和产卵数随着卵荚日龄的增加而降低,其雌蜂产卵管在60 s内插入5-10日龄的卵荚次数是插入1-3日龄卵荚次数的3倍多.哈氏啮小蜂雌蜂能辨别已寄生和未寄生美洲大蠊卵荚.该蜂对已寄生和未寄生卵荚的攻击率均为100%,该雌蜂产卵管在60 s内对已寄生卵荚的插入次数是对未寄生卵荚插入次数的3倍多,插入1次未寄生卵荚需要的时间是插入1次已寄生卵荚需要时间的5倍多.在同时提供已寄生和未寄生卵荚时,雌蜂选择未寄生卵荚产卵. 相似文献
14.
15.
入侵红火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侵红火蚁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它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在它的社会性、多型性、群居地栖性、好攻击性、受惊转移和堆尸习性等,大多从卵发育为成虫需要22-38d,每个族群中有单个蚁后或多个蚁后,蚁后寿命最长可达7a,一般每天可产卵1500-5000粒,1个蚁巢可有成蚁5~50万只,盛夏和寒冬整个族群均向蚁巢下部转移,有翅繁殖蚁可四季产生,多在春末夏初飞出蚁巢在空中交配,落地后雌蚁脱翅成为蚁后,并产卵繁殖建立新的族群,主要靠人为传播和自然扩散来扩展入侵地。 相似文献
16.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鳞翅目食叶害虫的有效天敌。该文主要研究了大规模人工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关键技术以及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对鳞翅目食叶害虫的防治效果,以为鳞翅目食叶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19.
提高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室内繁育效率需要在蜂种复壮、适合繁蜂的柞蚕蛹选择、大批量繁育前蜂种的挑选等各个环节保持协调统一。蜂种复壮的质量高低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繁育效率。采集野生蜂种进行复壮扩繁,用作大批量扩繁用蜂种的效果较好。在大批量室内繁育前期,要对柞蚕蛹进行少量接种,以进行寄生率高低检验试验,选择前期试验寄生率高且稳定、经过低温处理、产地生产年限在5 a以内、质地较硬、蛹体头部透明部位呈冰块颜色的柞蚕蛹为原料效果较好。大批量接种前,要选择出蜂早、整齐、数量大、一枚寄生柞蚕蛹从开始出蜂到出完的时间在12 h以内的较好。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亚洲玉米螟蛹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室繁殖的亚洲玉米螟蛹作为繁殖寄主,研究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玉米螟蛹的寄生情况.结果表明: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玉米螟蛹的寄生效果良好,寄生率达95%以上;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75%,光照为14h条件下发育历期为19d,雌蜂寿命在9d以上,子代蜂的单蛹出蜂量和单雌产卵量较高.此结果表明利用实验室繁育的玉米螟蛹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具有可行性,繁殖出的子代蜂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和繁殖能力.繁殖的最佳接蜂比例为蜂蛹比1: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