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研究新城疫弱毒疫苗的免疫机理,用rlasota(重组lasota野毒株)免疫2日龄SPF雏鸡,接种后分别在第1,3,5,7,15,18 d取气管,进行电镜、光镜观察,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病毒在气管内的分布;结果发现rlasota接种后第1 d纤毛细胞有脱纤毛现象。接种第3 d杯状细胞破碎,黏液成分增多,黏膜下层的纤维裸露到表面;接种后第7 d,可以看到纤毛细胞纤毛上有球形粒子,杯状细胞、基细胞大量增生;接种后第18 d,纤毛细胞脱纤毛区域进一步增大。光镜观察结果发现,接种后第5 d黏膜下层水肿,淋巴细胞、粒细胞、浆细胞浸润,黏膜上皮形成空泡状,表层有数层不成熟的细胞组成;接种后第7 d,腺体腔闭塞。免疫组化染色气管固有层细胞呈阳性反应,棕色颗粒出现在胞浆中。这说明气管黏膜的损伤可能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机制和免疫机制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超强毒流行株VP2基因重组新城疫病毒(rlasota—vo2)二联疫苗株的免疫机制,用rlasota—vp2免疫2日龄SPF雏鸡,接种后分别在接种后的1,3,5,10,15,18d取气管,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病毒在气管内的分布;光镜观察发现,接种后第3d黏膜下层水肿,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黏膜上皮形成空泡状,表层有数层不成熟的细胞组成;接种后第10d,腺体腔闭塞。免疫组化染色(IHC)气管固有层细胞呈阳性反应,棕色颗粒出现在胞浆中。电镜观察发现接种rlasota—vp2后第3d纤毛细胞有脱纤毛现象。接种第3d杯状细胞破碎,黏液成分增多,黏膜下层的纤维裸露到表面;接种后第10d,可以看到纤毛细胞纤毛上有球形粒子,杯状细胞、基细胞大量增生;接种后第18d,纤毛细胞脱纤毛区域进一步增大。这说明气管黏膜的损伤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机制和免疫机制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用鸡痘弱毒疫苗口服接各上月龄鸡,在接种后第1、2、4、6、8天分别采集免疫鸡上1/3处气管、食管和肺、制成病理切片和超薄切片。切片显示免疫鸡食道、气管和肺部表现为局部炎性反应。肺部变化最严重而胸胸无明显病变。电镜观察显示,其中M株的一羽鸡,免疫接种后第6天的肺切片中以散在豆病毒样颗粒。  相似文献   

4.
小鹅贝氏隐孢子虫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笔者用鸭源和鹅源隐孢子虫对13只2日龄小鹅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用鸭源隐孢子虫感染10只小鹅,每只感染1.2×10#+7个孢子化卵囊,潜隐期为3天;用鹅源隐孢子虫感染3只小鹅,每只感染8×10#+6个孢子化卵囊,潜隐期为4天。两组的排卵囊的高峰期均在接种后第7-17天,排卵囊时间长达21天。人工感染后小鹅的严重发病出现在第8-17天。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气喘、咳嗽、张口呼吸、打喷涕、精神不振、饮、食欲锐减。人工感染后第7、10和17天各死亡一只,死亡率为23%。病理剖检可见喉头、气管水肿,渗出物增多,肺充血、发炎,气囊混浊呈云雾状外观。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喉头、气管、法氏囊、泄殖腔粘膜上皮细胞肿胀,微绒毛脱落;粘膜涂片染色和电镜观察可在上述部位的上皮细胞表层发现大量虫体。根据动物感染试验及卵囊的形态特征,确认小鹅隐孢子虫为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ridium baileyi。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的小鹅隐孢子虫病的病例。  相似文献   

5.
用致癌剂0.5%甲基苯蒽丙酮溶液每周3次涂于金黄地鼠颊囊粘膜上,于用药第5周出现上皮单纯性增生。随用药时间的延长,病变继续发展,至用药第9周,病变表现为类似人类口腔粘膜白斑异常增生的组织学改变。分别于用药第5、7、9周后停止用药,观察至 21周。结果5周组未发生癌变, 7周组 30%( 3/10)癌变,9周组100%(10/10)癌变。实验证实甲基苯葱诱发的金黄地鼠癌前病变模型的癌变潜力与用药时间长短密切相关。用药9周后,所有病变成为具有稳定癌变潜力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种毒接种量、比例及接毒时间的调整,促使鸡新城疫(ND),支气管炎(IB),法氏囊病(IBD)三株弱毒在同一鸡胚细胞上增殖并研制成鸡新城疫,支气管炎、法氏囊病三联细胞弱毒。经16批次五万余只不同品种雏鸡的接种试验及对抽检雏ND血摄制抗体(HI)检测和ND标准强毒攻击结果表明:首次接种后10天的雏鸡ND血凝抑制抗体达6Log2以上,与单苗组试验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且首次接后33天和二次种后30天,  相似文献   

7.
珍珠鸡和雉鸡贝氏隐孢子虫实验感染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鸭源贝氏隐孢子虫卵囊经口感染珍珠鸡和雉鸡,感染后的4~30天和4~25天,分别在珍珠鸡和雉鸡的粪便中检出卵囊。贝氏隐孢子虫在珍珠鸡和雉鸡的喉头、气管、支气管、法氏囊和泄殖腔的粘膜上皮发育。珍珠鸡感染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剖检可见眶下窦肿大、气管和法氏囊水肿、表面有大量粘液、肺暗红、气囊增厚呈云雾状外观。组织学检查可见气管和法氏囊上皮细胞增生、肿胀和脱落以及炎性细胞浸润。感染后33天,珍珠鸡体重明显低于未感染对照组。与珍珠鸡相比,雉鸡感染后只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大体及组织病变均较轻,且体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实验表明,珍珠鸡和雉鸡是贝氏隐孢子虫的新宿主。  相似文献   

8.
将MG不同菌株的培养物,经卵黄囊接种SPF鸡胚,结果各菌株均能使鸡胚发生死亡,总死亡率在接种后3 ̄13d内达82%,死胚经病变检查,菌检和分离物的血清学鉴定,证实系感染MG所致,测定了MGIc1菌株的不同接种量对鸡胚死亡的影响,发现它们之间没有密切关系。在SPF源鸡体上致病力低下的二株MG菌株的鸡胚致死率为60% ̄90%,反映出同一菌株对鸡体和鸡胚的致病力有差异。从部分死胚的卵黄、卵黄囊、绒毛尿囊  相似文献   

9.
MDV感染鸡羽毛根病毒抗原和DNA的动态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羽14日龄鸡分别以马立克氏病毒(MDV)BJ-1株接毒,采集羽毛根作为MDV琼扩抗原和MDVDNAdot-blot杂交的动态检测样品。接毒后第10d至第8周的检测结果显示,鸡羽毛根MDV琼扩抗原及MDVDNA可分别在接毒后第14d(37.5%,3/8)和第12d(33.3%,3/9)检出;接毒后第17d至第5周,鸡羽毛根MDV琼扩抗原的阳性检出率均大于80%;第6,7和8周时,则分别降至66.7%(4/6),50%(3/6)和40%(2/5)。而MDVDNA的检测,除1只鸡直到第4周才呈阳性外,其余在接毒后第14d至第8周中均保持100%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对一日龄雏鸡感染CIAV后器官组织的病理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感染后7,14,21d.骨髓明显黄化.造血组织面积减少,各系造血前体细胞数量均减少.透射电镜观察,CIAV感染后7,14d.骨髓原始红细胞和前体细胞胞浆线粒体等细胞器肿胀、空泡化;胞核和胞浆内均可见髓样小体.胸腺皮质细胞间解离、淋巴细胞核染色质边集、断裂,呈现细胞程序性死亡;肝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和髓样小体多见,核染色质致密或断裂、溶解.研究结果表明,骨髓、胸腺和肝脏等器官均呈现明显损伤变化,并是CIAV侵害的重要靶器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气管移植的临床效果及吻合口病理学变化。方法异体羊新鲜心包经过0.625%戊二醛处理后,包绕6 cm Sigma不锈钢丝网支架,制成人工气管。切除实验用羊颈段气管5 cm,人工气管与实验羊断端气管头尾端吻合。手术后60、120、180 d行支气管镜检查、X线片检查,定期处死实验羊行人工气管病理学检查,观察人工气管、吻合口愈合、血运及肉芽组织情况。结果人工气管可以诱导受体羊气管周围组织生成气管样组织,填充缺损区。60 d,移植区上皮组织不明显;120 d,移植区覆盖有部分纤毛柱状上皮,气管各层次比较完整;180 d,黏膜层有纤毛柱状上皮覆盖,黏膜下层、外膜等小血管丰富,移植区气管各层次完整。结论人工气管可以诱导受体羊气管周围组织生成完整的气管样组织,气管各层次比较完整,实验动物有望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2.
用鸡痘弱毒疫苗口服接种1月龄鸡,在接种后第1、2、4、6、8天分别采集免疫鸡上1/3处气管、食道和肺,制成病理切片和超薄切片。切片显示免疫鸡食道、气管和肺都表现为局部炎性反应。肺部变化最严重,而胸腺无明显病变。电镜观察显示,其中M株的一羽鸡,免疫接种后第6天的嵎吻衅泄鄄斓缴⒃诘亩徊《狙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种毒接种量、比例及接毒时间的调整,促使鸡新城疫(ND)、支气管炎(IB)、法氏囊病(IBD)三株弱毒在同一鸡胚细胞上增殖并研制成鸡新城疫、支气管炎、法氏囊病三联细胞弱毒,经16批次五万余只不同品种雏鸡的接种试验及对抽检雏ND血凝抑制抗体(HI)检测和ND标准强毒攻击结果表明:首次接种后10天的雏鸡ND血凝抑制抗体达6Log2以上,与单苗组和混合苗试验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且首次接种后33天和二次接种后30天,能抵抗ND标准强毒攻击获100%保护。  相似文献   

14.
鸡气管上皮细胞分离培养及传支病毒在其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鸡气管上皮细胞(chicken trachea epithelium,CTE)分离培养技术,并研究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在CTE中培养特性。【方法】利用气管灌注冷消化法分离培养CTE,对CTE特异性8/18角蛋白作免疫组化鉴定上皮细胞。培养的CTE分别接种IBV M41株和T株,分别在接种后第12~96小时观察接毒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电镜技术观察CTE细胞病变和病毒粒子结构,利用RT-PCR技术检测CTE中病毒核酸并对CTE中IBV的血凝性和鸡胚致病性进行检测。【结果】利用灌注冷消化法可以获得形态完整并带有纤毛的CTE,细胞活性高,经过3步纯化后的CTE均一性高、生长快。两株IBV感染的CTE分别在接毒72和84 h后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血凝性和致鸡胚病变检测结果呈阳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培养了CTE,可以为CTE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并为IBV基础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海南芒果园取样分离到1个新拮抗酵母菌株(LZ5),通过离体和活体抑菌实验,发现其对芒果采后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and Sacc)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活体接种实验结果表明,1×108cfu·m L-1的酵母菌对刺伤接种的芒果采后炭疽病具有显著的生防效果,接种第4天和第6天对照组的病斑直径分别为5.80,26.3 mm,而处理组仅分别为0.33,17.6 mm,接种第4天对照组的发病率已达100%,而处理组仅为20%。此外,该菌株可以在芒果伤口处快速繁殖,在接种24 h后酵母细胞数为初始值的62.6倍,随后基本保持稳定。经鉴定该拮抗酵母菌属于季也蒙毕赤酵母(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70只无母本的14日龄雏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雏鸡均口服接种IBD疫苗1只份。从疫苗接种的当日开始,在组雏鸡的饲料内按每天每公斤体重15mg计算,拌入盐酸左旋咪唑,连服三日;对照组不服左旋咪唑。于接苗后的10、20、30、40和50天,从两组雏鸡中随机各取30只由翅静脉采血,析出血清,供测定血清抗体用。同时,从各组鸡血样中随机各取10份,作成血涂片,供检查T淋巴细胞用。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使用SPF雏鸡进行3批鸡传染性囊病中毒力BJ836活疫苗的安全和效力试验。10倍剂量接种7日龄SPF雏鸡,在21天观察期中接种鸡均无任何传染性囊病的特征性症状出现,健康存活,剖杀观察无异常,接种组平均囊/体比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 差异,平均囊指数达0.90以上,疫苗通过安检。  相似文献   

18.
稻瘟病菌不同毒力小种间诱导侵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稻品种“秀水04”的稻瘟病菌亲和菌株中A49和非亲和菌株中E3以及“秀水48”的亲和菌株中E3和非亲和菌株G1在互作中产生的诱导侵染作用。混合接种的诱导侵染作用随亲和菌株菌量的增加而增强;先接强小种后接弱小种或先接弱小种再接强小种均能产生诱导侵染作用,作用强弱随接种间隔时间长短而不同;少量的亲和菌株即有诱导侵染作用,但当非亲和菌株大量存在时有减轻发病的作用。提出,这种诱导侵染作用可能是水稻  相似文献   

19.
自1989年至1992年的四年间,在吉林省的长春,公主岭,吉林,白城,通化等地区的各大豆品种上分离到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的菌株146个,接种在7个国际鉴别寄主上,即Acme,Chippewa,Flamneau,Harosoy,Lindarin,Merit,Norchief,观察其抗感反应。将测定结果与国际上已鉴定的9个生理小种在这7个鉴别寄主上的反应相对照,发现有98个菌株属4号生理小种,占总菌株数  相似文献   

20.
用ELISA检测传染性囊病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5株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分别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于感染后不同时间收集接毒组与对照组的细胞进行检测,试验结果显示,接毒组与对照组细胞的DNA在琼脂糖凝胶电泳谱上均呈现梯状条带,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中降解DNA量,发现感染IBDV7h后,接毒组细胞降解DNA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且各接毒组间降解DNA量有一定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各株IBDV均诱导CEF发生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